建筑抗震基本知识(PPT 25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地震知识
地震波
(1)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
(2)建筑物破坏的原动力 (3)地震的最主要的信息
(4)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
体波
波前进方向
波前进方向
质点振动方向
波长 (a)纵波
质点振动方向 (b)横波
体波质点振动形式
纵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又称压缩波。
特点: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常用术语
极震区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源 术语解释图 震中距 建筑物 地表
震源距
震源:地层构造运动中,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 震源距:建筑物到震源之间的距离。
常用术语
极震区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中距
建筑物 地表
震源距
震源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释放能量占 全年地震的85%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占12%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占3%
6.8级
8.9级 7.6级 8.7级
31人
近30万 人 8.6万人 近2000 人
1999年土耳其地震
第一次 时间:1999年8月17日凌晨 地点:土耳其西北部马尔马拉工业中心 震级:7.4级 建筑物:56780栋建筑物全倒或半毁 丧生:17118人 受伤:23954人 流离失所:66万人 经济损失:100亿美元
1939年12月26日 1960年05月22日 1970年05月31日
日本横滨、东京一带
土东部城市埃尔津詹 智利 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
8.3级
7.9级 8.3级 7.7级
14.3万人
2.3万人 1万人 4万人
墨西哥大地震
亚美尼亚大地震 日本阪神大地震 土耳其大地震
1988年09月19日
1988年12月07日 1995年01月17日 1999年08月17日
喜马拉雅—地 中海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百度文库
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 能量的98%。
我国的地震活动地区
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上: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 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墨西哥西南太平洋海底
前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 日本神户市 马尔马拉
8.1级
-7.2级 7.4级
0.95万人
2.5万人 5400多 人 1.4万
日本新潟地震
印度洋地震海啸 南亚强震 苏门答腊地震
2004年10月23日
2004年12月26日 2005年10月08日 2005年03月28日
日本新潟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南亚次大陆 苏门答腊群岛
4
地震知识
震级和烈度
(1)震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有关
(2)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将差32倍
lgE=11.8+1.5M
式中,M为震级;E为地震能量,单位为尔格 ( 3)
M < 2,微震;
M 5,破坏性地震;
M = 2~4,有感地震;
M 7,称为强烈地震;
M 8,称为特大地震。
地震波记录图
地震知识
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定义是 1935年里克特(C.F.Richter)给出的。
M lg A
例:在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振幅 为10mm, 震级为
M lg 10 4
一次7级地震,振幅将达107m,即10m。
20世纪以来全世界特大地震一览
名称 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 时间 1906年04月18日 1908年12月28日 地点 旧金山及周围地区 西西里岛墨西拿市 震级 8.3级 7.5级 死亡人 数 7万余人 11万人
日本关东大地震
土耳其埃尔津詹大地震 智利大地震 秘鲁钦博特大地震
1923年09月01日
1999年土耳其地震
第二次 时间:1999年11月12日晚 地点:土耳其西北部 震级:7.2级 建筑物:750栋建筑物倒塌 丧生:675人 受伤:4794人
世界地震分布
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原因是:我国正好介于地球的两大地震带之间。
横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又称剪切波。 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面波
面波: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后形成的次生波 特点:振幅大,周期长,约为横波波速的0.9倍可 分为瑞雷波(R波)和乐甫波(L波)
(a) R波:在地面上呈滚动形式。 (b) L波:在地面上呈蛇形运动形式。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横波次之, 面波最慢。 在地震记录图上,纵波最先到达,横波 次之,面波到达最晚。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概念设计 (3)结构的平面和立面布置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 避免抗侧刚度突变和承载力突变 (4)抗震结构构件及其连接 避免构件先出现脆性破坏 (5)避免共振
地震知识
震级和烈度
地震烈度
——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结构物遭受一次地 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对应于一次地震 a.震级只有一个 b.烈度随震中距离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抗震设计要求和防震措施
1.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1)概念设计
(2)抗震设计
(3)构造措施
2. 当代防震工程研究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概念设计 (1)场地选择 应选取对建筑有利地段 避免不利地段例如液化土层 (2)结构体系的选择 考虑结构抗侧性能 避免出现薄弱层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 我国及世界地震分布 3. 地震知识 4. 抗震设计要求和防震措施
基本概念和定义
地震 ——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
为。
构造地震 ——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地震,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和所有的强烈地震均属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产生原因 ——产生于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构造带,地壳和上 地幔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产生构造变形积蓄应变能,一旦 达到岩体强度极限,就会发生突然的剪切破裂(脆性破坏)或沿 已有破裂面产生突然错动(粘滑),积蓄的应变能就会以弹性波 的形式突然释放使地壳震动而发生地震。
地震知识
地震波
(1)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
(2)建筑物破坏的原动力 (3)地震的最主要的信息
(4)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
体波
波前进方向
波前进方向
质点振动方向
波长 (a)纵波
质点振动方向 (b)横波
体波质点振动形式
纵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又称压缩波。
特点: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常用术语
极震区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源 术语解释图 震中距 建筑物 地表
震源距
震源:地层构造运动中,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 震源距:建筑物到震源之间的距离。
常用术语
极震区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中距
建筑物 地表
震源距
震源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释放能量占 全年地震的85%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占12%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占3%
6.8级
8.9级 7.6级 8.7级
31人
近30万 人 8.6万人 近2000 人
1999年土耳其地震
第一次 时间:1999年8月17日凌晨 地点:土耳其西北部马尔马拉工业中心 震级:7.4级 建筑物:56780栋建筑物全倒或半毁 丧生:17118人 受伤:23954人 流离失所:66万人 经济损失:100亿美元
1939年12月26日 1960年05月22日 1970年05月31日
日本横滨、东京一带
土东部城市埃尔津詹 智利 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
8.3级
7.9级 8.3级 7.7级
14.3万人
2.3万人 1万人 4万人
墨西哥大地震
亚美尼亚大地震 日本阪神大地震 土耳其大地震
1988年09月19日
1988年12月07日 1995年01月17日 1999年08月17日
喜马拉雅—地 中海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百度文库
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 能量的98%。
我国的地震活动地区
我国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上: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 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墨西哥西南太平洋海底
前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 日本神户市 马尔马拉
8.1级
-7.2级 7.4级
0.95万人
2.5万人 5400多 人 1.4万
日本新潟地震
印度洋地震海啸 南亚强震 苏门答腊地震
2004年10月23日
2004年12月26日 2005年10月08日 2005年03月28日
日本新潟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南亚次大陆 苏门答腊群岛
4
地震知识
震级和烈度
(1)震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有关
(2)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将差32倍
lgE=11.8+1.5M
式中,M为震级;E为地震能量,单位为尔格 ( 3)
M < 2,微震;
M 5,破坏性地震;
M = 2~4,有感地震;
M 7,称为强烈地震;
M 8,称为特大地震。
地震波记录图
地震知识
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定义是 1935年里克特(C.F.Richter)给出的。
M lg A
例:在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振幅 为10mm, 震级为
M lg 10 4
一次7级地震,振幅将达107m,即10m。
20世纪以来全世界特大地震一览
名称 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 时间 1906年04月18日 1908年12月28日 地点 旧金山及周围地区 西西里岛墨西拿市 震级 8.3级 7.5级 死亡人 数 7万余人 11万人
日本关东大地震
土耳其埃尔津詹大地震 智利大地震 秘鲁钦博特大地震
1923年09月01日
1999年土耳其地震
第二次 时间:1999年11月12日晚 地点:土耳其西北部 震级:7.2级 建筑物:750栋建筑物倒塌 丧生:675人 受伤:4794人
世界地震分布
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原因是:我国正好介于地球的两大地震带之间。
横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又称剪切波。 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面波
面波: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后形成的次生波 特点:振幅大,周期长,约为横波波速的0.9倍可 分为瑞雷波(R波)和乐甫波(L波)
(a) R波:在地面上呈滚动形式。 (b) L波:在地面上呈蛇形运动形式。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横波次之, 面波最慢。 在地震记录图上,纵波最先到达,横波 次之,面波到达最晚。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概念设计 (3)结构的平面和立面布置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 避免抗侧刚度突变和承载力突变 (4)抗震结构构件及其连接 避免构件先出现脆性破坏 (5)避免共振
地震知识
震级和烈度
地震烈度
——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结构物遭受一次地 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对应于一次地震 a.震级只有一个 b.烈度随震中距离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抗震设计要求和防震措施
1.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1)概念设计
(2)抗震设计
(3)构造措施
2. 当代防震工程研究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概念设计 (1)场地选择 应选取对建筑有利地段 避免不利地段例如液化土层 (2)结构体系的选择 考虑结构抗侧性能 避免出现薄弱层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
建筑抗震基本知识
1. 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 我国及世界地震分布 3. 地震知识 4. 抗震设计要求和防震措施
基本概念和定义
地震 ——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
为。
构造地震 ——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地震,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和所有的强烈地震均属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产生原因 ——产生于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构造带,地壳和上 地幔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产生构造变形积蓄应变能,一旦 达到岩体强度极限,就会发生突然的剪切破裂(脆性破坏)或沿 已有破裂面产生突然错动(粘滑),积蓄的应变能就会以弹性波 的形式突然释放使地壳震动而发生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