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运用和分析毕业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的研究【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金融业出现金融工具交易危机以来,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先后提出了有关公允价值的概念。我国在1998年也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及有关使用规定。但是由于市场的不健全,以及中国的特殊国情,使得某些企业出现利用公允价值人为操纵的现象。因此,我国于2001年重新修订了有关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基本上取消了公允价值的使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不可回避的。只有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公允价值才能更相关和客观的反映企业的价值。本文从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出发,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变更现象,研究我国同国际间的差距。并提出几点针对我国发展公允价值应用的建议以及一点创新的观念。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公平交易;估价;非货币性交易

一、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对其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然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简单说,公允价值是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完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在相互平等的没有关联的情况下,买卖过程中自然进行互换的价值。在此,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公允价值的产生

80年代,美国的金融业中有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这一危险状况发生之前,这些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竟然没有预示出危机。反而还显示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而这样财务报告正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至此,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与金融界之间展开了关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激烈讨论。他们强烈呼吁FASB重新考虑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否适合于金融机构。

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FASB也终于于1990年之后,发布了一系列涉及确认和计量以及现值技术应用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并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旋风。

(三)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1.可靠性是历史成本计量的最大优点,容易确定,可以避免人为操纵情况的发生。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面对市场风险的增大,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历史成本在某些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1)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除了可靠性以外,还有同时需要有相关性。然而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随着物价波动及知识经济时代资产新概念的出现,已满足不了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了。

(2)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人们希望财务报告可以在交易后对其潜在的巨大风险进行预防和披露,但历史成本的力求准确,客观地反映过去的交易事项的特点,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这一类合约,则无法进行科学的确认和计量。

(3)此外在配比原则上,历史成本计量的前提下,收入是按公允值计量的,而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这样的配比显然缺乏科学性。

(4)对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的计量。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资产对经营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它们的确认,同样也是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

公允价值立足于未来的和现实的现值,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提高确认计量的相关性,增强配比性,以及完善更新的计量项目。

2.公允价值的不足

公允值同时也存在着缺乏可靠性的弱点。公允价值在计量的操作上,很大程度地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需要利用计量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未来事件发生的情况非常复杂,许多都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也正因如此,人为的估计数据会有偏离实际的可能,从而造成计量的不准。另外,这也为人为的会计信息操纵预留了空间。

对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它们各有优缺点,我们应当采取辨证的态度。历史成本由于其可靠性使得信息真实、准确,却不乏落伍。应的纵然公允价值在认定过程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假使它在确认过程中可以尽量的科学、严谨的话,从本质上讲它的本性决定了其得出的信息在信息使用者用来面对现在或未来的经济决策是相关的。也正因如此,有了可信度,从而变得可靠了。

由上,不妨提出几点对策来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加强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规定,规定其确认计量时应考虑的内外因素及各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这同样需要有关培训机构的实力的增强,研究人员的不断进步。加强会计的监督力度,尤其是CPA的外部审计监督工作,对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成本较公允价值可靠,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相关,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缺一不可。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的采用势不可挡,但历史成本仍然是基础。

二、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会计准则的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它的研究方向很值得我们关注。从它80年代的金融危机到1990年布雷登的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提出,再到后来一系列会计准则公告的发布,无一不显示了其对公允价值概念的重视。最终于2000年2月FASB公布了第7辑会计概念公告,给出了公允价值的科学概念。

同时,作为促进会计准则协调的民间机构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近二十多年来也一直在推行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并对其相关会计准则一再修订。国际会计准则16号、17号、18号、20号、22号、25号、38号等都有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并于1995年6月颁布了第32号准则《金融工具:揭示与呈报》,对公允价值概念做出界定并指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后,都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每一类已确认和未确认的金融工具,企业都应披露其公允价值的信息。除了这些直接用到公允价值的准则外,间接运用和涉及到这一计量工具的方面处处可见。可以说,无论是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越来越重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已经成为FASB和IASC的一种主要计量模式了。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及部分国家的会计准则制订机构近来正在考虑是否建议企业放弃使用现有的混合会计模式,对所有的金融工具全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由此,也引起了银行监管当局的关注。可以说随着公允价值的不断被人们提上议事日程,以及讨论的不断深入,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显现出对这个计量工具的重视与全新审视,并不断将其深化,推进起发展完善。

但是,公允价值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它依然不是完美的。除了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外,如何界定公允价值,如何在实务中客观、科学的确定公允价值已成为当前国际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换句话说,所谓的“公允价值”可能并不是唯一的。这种状况已经使得会计实务有时无所适从,或者公允价值的计量五花八门,从而影响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公司之间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拟首先从概念上进一步界定公允价值的内涵,并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应用指南。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先后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

(一)1998年—1999年我国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交易》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1.在债务重组交易中,主要是两方面涉及到了公允价值。

(1)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第一、对于有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其市价通常视为公允价值。第二、于本身没有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非现金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