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 (一)背景 一 背景 背景——整风 整风
• • • • 1942年全党开始整风: 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从思想上清算党内历次“左”“右”倾错 误。
(二)经过 二 经过
• 1、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 造党报的通知》,对党报性质、任务、如何办好 党报作了具体指示。通知发出后,《解放日报》 及各个新闻单位,从延安到各地党报都开始整风。 通过整风发现,《解放日报》的宗旨和大方向是 正确的,宣传报道上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问 题,集中表现在党性不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 2、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和博古在延安中共中 央办公厅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征求各 方面意见。 • 3、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一版是反 映各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版,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 三版是国际版,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
二、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 华日报》
• 3、反对破坏发行的斗争 • (1)除派自己的工作人员上街发行外,还专门组 织了自己的发行队伍,培养报童,在党的教育下, 他们冒着危险,坚守发行岗位,成为一批革命报 纸的发行战士。 • (2)通过邮局采取伪装、分散邮寄的办法,把报 纸寄到外埠读者手中。 • (3)在发行工作中,注意保护自己的读者,订户 的名单对外是保密的,送报也是机智灵活的,尽 力不暴露进步读者。
2、《共产 党人》杂志
• 1939年10月在延 安创办,以党的 建设为中心的刊 物。毛泽东撰写 发刊词,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 斗争、党的建设, 是中国共产党在 中国革命中战胜 敌人的“三个主 要法宝”。
3、《八路军 军政杂志》
• 1939年1月创刊, 八路军总政治部 出版。
4、《中 国工人》
• 1940年2 月创刊, 由中共中 央职工运 动委员会 主办。
5、《中国 青年》
• 1939年4月 出版,全国 青年联合会 延安会办事 处主办
6、《中国妇女》
• 1939年6月创刊, 中共中央妇女运 动委员会主办
7、《中国文化》
• 1940年2月创刊, 陕甘宁文化协会 的机关刊物。
8、《边区群众 报》
• 1940年春,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 任,负责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 • 1940年3月,周恩来从苏联带回来一台广播发射机, 经过改装、调试,才适合广播电台使用。1940年12 1940 12 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 广播电台设在延安西北20多公里的王皮湾村,在半 山腰开凿出两孔窑洞作为发射机房和动力间,播音 室设对岸村子的土窑洞内,只有一张木桌、一个话 筒、一本字典、一台手摇旧唱机,用延安生产的羊 毛毡钉在墙上隔音。
《全民抗战》
• 1938年7月汉口创 刊,由《全民周 刊》、《抗战》三 日刊合并而成 • 主编:邹韬奋与柳 湜。
(三)青记与国际新闻社
• 1、青记: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在 上海成立。1938年3月,在武汉举行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改名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 “青记”。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有范长江等。是 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 • 2、国际新闻社:1938年9月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 学会为骨干在武汉开始筹建,10月在长沙正式成 立,后来迁到桂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 了一批进步新闻工作者,形成了全国性的通讯社。
• 1940年3月创刊, 陕甘宁边区文化 协会主办,1941 年成为中共中央 西北局机关报。
(二)《解放日报》 的创办
• 1941年5月16日,《新中华 报》与《今日新闻》合并, 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 讯社也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一切党的政策,经过《解放 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传达。 • 《解放日报》创刊前后, 《共产党人》、《八路军军 政杂志》、《中国工人》、 《中国青年》、《中国妇 女》、《中国文化》等,都 停刊。 • 《解放日报》第一任社长: 博古(秦邦宪),第一任总 编辑杨松。
成效
• 第三,增强了战斗性 • 国际报道:力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对外电加以分析、研究、选择、改编,来 为我们的新闻宣传服务,从而增强了战斗 性 • 国内报道:对反共高潮进行舆论反击 • 宣传整风和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 八股上,也表现出战斗性
成效
• 第四,改进了文风 • 第五、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充实 和发展无产阶级新闻理论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都创办了新闻事业。 • 《晋察冀日报》:前身是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 创刊的《抗敌报》,1940年11月改名为《晋察冀 日报》,4开4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 社长、总编辑:邓拓 • 八匹骡子办报:为了粉碎日寇的围攻和“扫荡”, 邓拓带领《晋察冀日报》的同志们把笨重的铁制印 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字盘改为只有3000个 常用字。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 就走,隐藏下来,装好机器就出报,这就是“八匹 骡子办报”,即游击办报。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 一、抗战初期沪、汉等地的新闻事业 • 二、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华日报》
(一)上海的抗日报刊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抗日报刊陆 续诞生 • 《抗战》:1937年8月19日创刊,邹韬奋主 编,“内容力求适合抗战紧急时期的需要”。 • 《救亡日报》:1937年8月24日创刊于上海,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
成效
• 第一、增强了党性、组织性 •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 中央保持一致。 • 2、宣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 东思想,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 3、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全党办报,在组织上与 党中央保持一致。
成效
• 第二,增强群众性。 • 1、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 观点 • 2、反映群众生活,报道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 3、加强通讯员工作,依靠群众办报。
二、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 华日报》
• 2、反对封锁新闻来源的斗争 • (1)《新华日报》除依中共驻重庆代表团,从内 部电台抄收重要文件以及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的新闻材料之外,还依靠地下党组织在读者中物 色可靠的通讯员以及知名人士为报纸写稿。 • (2)利用国民党、敌占区和敌后抗日根据的报刊 材料重新编写新闻稿件。 • (3)做好新闻界统一战线工作,努力从其他同情 和支持自己的报社那里获得一些新闻线索和材料。
二、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华文抗日报刊
• 2、郁达夫:1938年起担任新加坡《星洲日报》 、郁达夫 副刊《晨星》和《繁星》的主编,同时编辑《文 艺》、《教育》周刊和《星洲半月刊》。1940年 下半年代行主笔3个月。1941年兼任《华侨周刊》 主编。 • 1938年底至1942年初,郁达夫以上述报刊为阵地, 发表大量宣传抗日的政论、短评及杂文、诗词。 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郁达夫和胡愈之撤退到 苏门答腊。1945年9月17日,郁达夫惨遭宪兵杀 害。
(二)汉口的抗日报刊
• 上海、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国民党政治中 心,也成为抗战初期新闻事业的中心 • 《群众》: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 出版的机关刊物。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 刊。后迁到重庆出版。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 在国统区公 开出版的机 关报,1938 年1月11日在 汉口创刊。 社长潘梓年。 • 《群众》与《新华日报》的创刊意义重大:直接向 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主张;同反共反人民破坏抗日民族统一的言论 作斗争;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宣 传人民军队的伟绩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
二、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 华日报》
• 重庆期间,《新华日报》围绕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进 行斗争: • 1、反对新闻检查的斗争 、 • (1)采用“暴检”的方法,公开暴露国民党摧残言论自 由的行径 • (2)采取给国民党“算账”的方式,过些时候写一些社 论、短评、消息和杂感,评论国民党统治区的言论环境, 用事实揭露国民党表里不一的做法。 • (3)善于利用矛盾。利用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内部的派 系斗争,把要发的稿件混在激烈的言论稿件中同时送审, 让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自己造成“违检”事件。 • (4)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斗争到底,甚至不惜用 “违检”的办法,冒着被查封的危险去夺去胜利。“皖南 事变”
• • • • • 1、新闻的实质和本源。 2、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3、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 4、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 5、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意义
• 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 闻事业的深入改革。 • 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 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 理论。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 第一节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 第三节 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文抗日 报刊 •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一、延安的新闻事业 •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三、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 革
(三)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 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 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共同接受中 央党报委员会的领导,新华社开始独立发 展阶段。 • 1941年5月,各地方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 分社。 • 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进的20多人, 增加到110多人。
(四)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
一、香港的抗日报刊
• 从抗战开始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 香港成为抗日进步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 最有影响的是《华商报》和《大众生活》周刊 • 1、《华商报》:1941年4月8日创刊,是中共领导 创办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爱国人士邓文田、邓文 钊积极支持,主要筹办人范长江任副总经理,主持 日常事务。胡仲持任总编辑,张友渔任总主笔。该 报以团结抗日为办报宗旨。连载邹韬奋的长篇纪实 报告《抗战以来》,发表范长江的《祖国10年》, 影响深远。 • 2、香港《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月17日复刊, 1941年12月停刊。邹韬奋主编,以宣传团结抗日、 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社评,几乎都出自邹韬 奋的手笔。
二、பைடு நூலகம்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 华日报》
• 意义: • 1、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支团结战斗的革 命队伍 • 2、做好统战工作,大搞企业式的经营 • 3、高度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 • 4、内容丰富,精心编排
第三节 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 文抗日报刊
• 一、香港的抗日报刊 • 二、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华文抗日报刊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 • • • 一、敌伪新闻 二、秘密出版的进步报刊 三、上海“孤岛”时期报界的奋斗 孤岛时期: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1 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尚未被日寇 占领的公共租界形同“孤岛”,这段时间 史称上海“孤岛”时期。
一、延安的新闻事业
• (一)以党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报刊 系统
• 1、《新中华报》于1939年2月7日改组为 、 新中华报 党中央机关报,党中央加强了对《新中华 报》的领导。毛泽东题词 :“把《新中 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1941 年5月15日,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 机关报《解放日报》,《新中华报》于 1941年5月15日终刊。
二、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华文抗日报刊
• 1、胡愈之:1940年12月,担任新加坡爱国华侨陈嘉 、胡愈之 庚创办的《南洋商报》的编辑主任。1941年1月1日 正式接手,推行报纸革新计划。加强报纸言论,几乎 每天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社论,阐述抗日民族统一 1500 战线的方针政策;实行采编合一,改进报道工作,组 成采访委员会,深入社会各行业,重点报道抗日救亡 运动;与香港国际新闻社保持联系,大量采用各地的 专电专稿。《南洋商报》成为“民众喉舌,舆论前 驱”,成为东南亚最畅销的报纸。 • 胡愈之自谦:“华侨新闻界的马前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