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态演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2-2031(2010)08-0042-06
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态演进
蔡 辉 段希莹
〔摘 要〕 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成源于居住区,更依赖于街区内居民的消费支撑而发展壮大。商住混合的空间形态为各种规模的业态生存提供土壤。前店后舍(宅)的建筑格局,充分体现出小农经济背景下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历经上千年的积淀,传统商业街区结晶出独特的空间系统,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间艺术范式。本文力求揭示那些传统且以商业功能为主并历经流变的城市商业街区在景观、文化价值以及城市肌理、空间范式方面的形态演进。
〔关键词〕 传统商业街区;商业街;街区;空间系统〔中图分类号〕 T U984.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蔡 辉(1963—),男,汉族,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段希莹(1984—),女,汉族,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收稿日期〕 2010-03-10〔修回日期〕 2010-04-28
一
前言
“市”起源于殷、周时期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即早期
的商业场所。“街”起源于六国古文,秦篆“
”字,
其形像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吕氏春秋・不苟》记载:“公孙枝徙,自敷于街”,这里的“街”为“市集”之意。在新华字典中,“街”的基本解释是: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街”不单单表示通达的道路,其功能形式通常与“市”结合而成为“市”的载体。可以说,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街”即指具有一定商业形态的街道,街区则是以街道作为核心的区域。因此,传统街区可以在广义层面上理解为功能混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街区。
这类街区分布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城镇中,如北
京的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保定的东大街、西大街,等等。不仅如此,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址和住宅街区在配套相应的餐饮、购物、游览等服务设施后,具备了现代商业功能,进而形成了新的街区。如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798”,等等。本文所研究的传统商业街区主要指以商业功能为主并具有重要景观价值和历史积淀的区域。
为便于理解这些概念,有必要对传统商业街区、商业街和普通街区的概念作出界定。 二
街区概念解析
1.西方“街区”释义演进
“街区”在《牛津英汉双语大词典》中由“bl ock ”
翻译而来,意思是“市区或郊区”(chiefly N.Amer .
总第181期
城市问题2010年第8期
any urban or suburban area s o bounded ),即由四周街
道围成的区域。这一偏向造型学的解释仅对“街区”的位置和物质边界作了限定,但没有体现“街区”更深一层的社会含义。
实际上,无论是以何种功能为主的街区,其形成范围通常取决于社会边界,即功能和经济的关联性并由此产生的街区个性和特色,其物质边界与社会边界基本符合。例如,18世纪开发的都柏林市中心的坦普尔街区由沿河商业发展起来,到了19世纪演变成城市服装和毛纺织品贸易中心,街区内遍布服装和纺织品商铺,形成坦普尔街区的特色。坦普尔街区占地超过200英亩(约80.94公顷),街区原有的街道形式和城市肌理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这些由居住街坊或者工业仓库发展起来的区域,是城市中最传统最有地方特色的街区,并拥有功能混合、联系紧密的传统街道系统(图1)
。
图1 都柏林市中心的坦普尔街区[2]
关于区域的定义,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中这样描述:“作为城市意象的五要素之一,是城市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以二维空间来表达的,在观察者的精神中有进入其内部的感受,它因为拥有某些共同的、可分辨的特征而被认识。它们总是从内部可识别,如果能从外部被看到则可被用作外部的参照”。1962年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
生与死》一书中则更加强调了不同区域内观察者的视觉感受和情感归属。她认为,街道和广场是城市中最能唤起人们情感归属的城市形态,是真正的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而不是现代建筑运动和理性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所认为的建筑和道路(或公路)
[1]
。街道与道路的区别在于街道充满生命
力,满足人的行为习惯和生理、心理需求。
在后现代主义城市设计中,城市街区的概念日渐流行,这种概念在更为具体化的英国文脉中成为“都市村落”。此类街区的要点在于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度、功能混合、良好的步行环境(满足但不鼓励使用汽车)、不同类型与尺度的建筑以及使用权的多样化
[2]
。城市街区在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城
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下,不断流露出对场地特征和群体意识特别关注的特质,与新都市主义之后“社区”的概念深度契合,即向传统街道模式回归,表现为街道—街坊—街区—社区。
2.我国“街区”释义溯源历溯我国传统汉语词典,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没有收录“街区”一词。但是就其广义应用概念来说,我国早在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市”和“坊里”就已经有了“街区”的形态。在我国古代城市格局中,由街围成坊,由连续的街坊组成了街区,到宋代以后街区才具有近现代街区的意义。
早在曹魏邺城,城市就有三个专门的市,但管理严格,到中午准时闭市。北魏洛阳外城有好几处集中的市,文献可考的有大市、小市、四通市、四夷市,市逐渐从内城脱离出来,分布于内城外东、西、北侧,外城各坊里之间。
隋唐长安城集中设置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约80公顷),为封闭性的商业区。东市“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则专为外国商人贸易之所。两市内道路宽阔,车马可行,路网结构呈“井”字型,中心设管理商品交易的市署和平准局。西市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临街地带房址遗迹较稠密,几乎没有空地。商业建筑一般是面阔6米多,约两间,小的面阔4米多,约一间,大的面阔10米多,约三间。
盛唐以后,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在其它居住坊里越来越活跃,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图2),如乐器作坊(小忽雷)集中在崇仁坊,毡曲在靖恭坊,制玉器在
延寿坊,制售美酒在长乐坊[3]
。这些坊虽然形成了自身特色,但严格封闭,民居只能于坊巷内开门,不可向街。长安城内居住街坊面积都在25-50公顷,居住街坊的内部系统是开放的,相当于一个次级城市区域
。
图2 唐长安西市街景
北宋汴梁(开封)城中不再按旧制设置独立封
闭的市,大街上到处都有商店。从宫城正门宣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