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城市学院运动”开启了高校与地方互动发展的先河。然而,在英国强大的自由教育传统影响下,这些城市学院在效仿牛津和剑桥、追求升格为大学的过程中,却渐渐背离了最初的服务取向——

—为地方发展服务,成为了“另一类型的老大学”。[1]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英国政府对大学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不断被要求走出“象牙塔”,去适应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战后数十年中,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取向是强调大学服务国家,而较少顾及国内不同地区、区域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0世纪90年代才发生明显变化,大学与区域互动的议题开始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大学也重新燃起了服务地方、区域的热情。本文拟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具体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等进行梳理与阐述。

—、背景与动因

首先,从全球层面看,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是英国政府支持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深层动因。1996年,经合组织(OECD)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明确指出了人类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相伴随而来的是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趋势的出现。在这种趋势下,区域被视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力量。促进区域的发展以及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世界各国、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学习型区域、创建区域创新体系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努力方向。而无论是构建学习型区域,还是创建区域创新体系,

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连莲,许明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一个区域性发展的议程进入了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政府鼓励大学与地方、区域展开互动,大学也重新燃起了服务地方、区域的热情。本文拟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具体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等进行梳理与阐述。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09)11-0053-06

作者简介:连莲(1968-),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在职博士生;

许明(1957-),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53—

都是将知识和创新置于区域发展的核心地位。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深刻地认识到,高校作为主要的知识资源和创新源泉,应该对所在区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从欧洲层面看,受到欧盟区域政策的驱动。20世纪末以来,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为了消除成员国内部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促进欧盟各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欧盟实施了共同区域政策,并建立共同区域政策工具——

—结构基金、团结基金、欧洲经济区金融机制等。这些基金中的相当部分,是用于资助区域中的教育机构,以增加区域中的教育机会,提高区域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区域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欧盟这些政策及其工具的实施,对英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和各高校的办学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从英国本国情况看,则与英国政治管制方式的分权化密切相关。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挑战以及欧盟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管制方式的重大变革。先是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分权管理机构,接着,英格兰也实行了将管制权力向区域转移的改革。1994年,中央政府在英格兰的9个欧盟标准区域(NUTS1)分别设立政府办公室。1999年4月,工党政府将各区域的政府办公室与区域议会进行合并,在英格兰设立了9个区域发展署。英国政府希望区域发展署能够与各区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2000年7月,英国贸工部发表《卓越与机遇——

—面向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白皮书,指出:“区域发展署的角色就是支持科技集群的发展,对公司进行地理区位上的集中,使服务的提供者专业化,联系诸如大学这样的机构,为相互之间具有竞争性的利益各方协调关系。”[2]

第四,从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看,在区域发展中寻求新的定位成为大学发展的内在需求。首先是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1992年,英国取消了“双重制”,实行单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34所多科技术学院及一些其他学院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管辖,升格为大学。这样,英国大学不仅数量剧增,而且类别也更为多样化。这些

产生于不同历史背景、曾经发挥过不同作用的英国各类大学,在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英国国内各种改革的挑战时,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审视自身服务方向和办学定位的问题。于是,许多大学开始把眼光投向地方、区域,希望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的同时获得学校发展的新契机。其次是英国高等教育拨款体制的改革。早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政府就采取了“财政紧缩”政策,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明显减少。1987年《高等教育》白皮书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又相继提出,以合同制代替拨款制,向大学提供经费。这种高等教育拨款体制随后基本得到了延续。这样,英国大学不得不向外寻求新的资金来源,其中包括地方性和区域性的资金来源。与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革同时发生的是英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明显扩张。据统计,1963年,英国高校在校生规模为12万,1997~1998学年增至170万,1999~2000学年达180万。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入学率的不断提升,必然带来了学生生源背景、就学形式以及就业需求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英国学生开始选择区域中的高校,采取住家形式完成高等教育。于是,高校的区域性角色得到了凸显。

二、政府鼓励大学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若干举措

第一,政策的强力推动。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政府颁布了多个重要文件,提出了推进高校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凸显了政府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态度和决心。

1997年7月,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报告(简称《迪尔英报告》)。该报告被认为是继1963年《罗宾斯报告》之后最具综合性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它为进入21世纪头20年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勾画了蓝图。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报告用专门一章(第12章)“高等教育的地方和区域角色”和一个支持性的分报告(报告9)“高等教育与区域”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的关系展开详尽论述,并向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教育与就业部提出了6项改革建议。报告指出:“尽管我们倡导高校自主和多样化,高校自由决定他们在地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角色的平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