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除垃圾、杂草,填 平废水沟,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 (2)流行季节,对鸡舍环境用0.1%敌杀死、 0.05%辛硫磷或0.01%的速灭杀丁定期喷雾, 可每3~5天一次。 • (3)在每日库蠓出现的时间(早晨6~7点,黄昏 18~20点),对鸡舍内部墙壁、门窗及笼具等 用50×10-6敌杀死喷雾带鸡消毒,也可在黄 昏时用黑光灯诱杀库蠓。
• 脾脏匀浆给鸡接种,再采用一定数量的 住白细胞虫子孢子攻击,结果发现有部 分鸡只可不受感染。说明病鸡脾脏匀浆 有一定的抗原性,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保护力。
• 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这与库蠓和蚋活动的季节性相一致。 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和蚋繁殖快,活力强,而分别由它们 传播的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发生和流行也就 日益严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都可发生该病。在山东,本病 多发生于6~11月份,其中以7、8、9及10月中旬前发病率最高。 福建及广州地区多发于4~10月份,严重发病见于4~6月份,最 高峰为5月份。据福建报道,沙氏住白虫病在福建多发生于5~7 月及9月下旬至10月份。鸡年龄与鸡住白细胞虫的感染率成正比, 而和发病率却成反比。一般童鸡(2~4月龄)和中鸡(5~7月龄)的 感染率和发病率都较严重,而8~12月龄的成鸡或一年以上的种 鸡,虽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不高,血液中虫数较少,大多数呈无 病的带虫者。
•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作 出初步诊断。病原检查需要对血液涂片 或脏器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 下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治疗
• •
• • • • • •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防治的重点在于预防。 (1) 泰灭净:为目前普遍认为治疗住白细胞虫病的特效药,其成分为磺 胺间甲氧嘧啶,预防时用25~75×10-6拌料,连用5天停2天为一疗程。 治疗时可按100×10-6拌料连用2周或0.5%连用3天再0.05%连用2周, 视病情选用。 (2) 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又名制菌磺,预防用25~75×10-6。混于 饲料或饮水。治疗用0.05%饮水两天,然后再用0.03%饮水两天。 (3) 磺胺喹恶啉(SQ):预防用50×10-6,混于饲料或饮水。 (4) 乙胺嘧啶:预防用1×10-6,混于饲料。治疗时用乙胺嘧啶4×10-6, 配合磺胺二甲氧嘧啶40×10-6,混于饲料连续服用1周后改用预防剂量。 (5) 痢特灵:预防用100×10-6混于饲料。治疗用250×10-6混于饲料连 续服用。 (6) 克球粉:预防用125~250×10-6混于饲料。治疗用250×10-6混于 饲料连续服用。 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连续服用时,个别鸡因食入药量过大,可能会发生 中毒现象。为了防止药物中毒,可连续用药5天,停药2~3天,然后再 服用。在同一鸡场,连续多年使用同一药物,可能产生抗药性,可改用 另一种药物或同时使用两种有效药物,即可获得良好效果。
• Ⅳ期:已可区分出大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呈圆形或椭 圆形:大小为13.05×11.6μm;细胞质较丰富,呈深 蓝色;核居中较透明,红色,呈肾形、菱形、梨形或 椭圆形,大小为5.8×2.9μm,核仁多为圆点状。小配 子体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为10.9×9.42μm;细胞质少, 呈浅蓝色,核几乎占去虫体的全部体积,大小为 8.9×9.35μm,浅红色,呈哑铃状或梨状,核仁紫红 色,呈杆状或圆点状。被寄生的细胞也增大 (17.1×20.9μm)呈圆形,细胞核被挤压成扁平状。
住白细胞原虫病
• 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 • 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内 • 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 和沙氏住白细胞虫(L. sabrazesi)。 • 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为蠓和蚋。
• Ⅰ期:在血液抹片或组织印片中,虫体游离于血浆中, 呈紫红色圆点状或似巴氏杆菌两极着色状,亦有3~7 个或更多成堆排列着,大小为0.89~1.45μm。 • Ⅱ期:其大小、形状和颜色与第一期相似,不同之处 是虫体已侵入宿主血细胞内,多位于宿主细胞核一端 的胞浆内,每个血细胞内多为1~2个虫体。 • Ⅲ期:常见于组织印片中,虫体明显增大,其大小为 10.87×9.43μm,呈深蓝色,近圆形,充满宿主细胞 的整个胞浆,把细胞核挤向一边,虫体的核大小为 7.97×6.53μm,中间有一深红色的核仁,偶有2~4 个核仁者。
• Ⅴ期:其大小及染色情况与第四期没有多大差 别,不同点为宿主细胞核与胞浆均消失。此期 虫体在末梢血液涂片中容易找到。 • 沙氏住白细胞虫的成熟配子体为长形,宿主细 胞呈纺锤形,细胞核呈深色狭长的带状,围绕 于虫体一侧。大配子体22×6.5μm,着色深蓝, 色素颗粒密集,褐红色的核仁明显,小配子体 20×6μm,着色淡兰,色素颗粒稀疏,核仁不 明显。
• 3、淘汰病鸡,住白细胞虫需要在鸡体组织中 以裂殖体的形式越冬,故可在冬季对当年患病 鸡群予以彻底淘汰,以免来年再次发病,扩散 病原。 • 4、药物预防 采用治疗中所涉及的几种药物, 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预防使用,注意药物要轮 换使用,以防耐药性产生。 • 5、免疫学预防 国外有人研究发现,卡氏住 白细胞虫感染鸡后7~13天,取
• 剖检见到的特征是:全身性出血,肝脾肿大, 血液稀薄,尸体消瘦。白冠;全身皮下出血, 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 血点,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尤其是肾、肺出 血最严重;胸肌、腿肌、心肌及肝脾等器官上 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栗粒大与周围 组织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将这些小结节挑出
诊断
症状及病变
• 自然感染的潜隐期为6~10天。由于虫体的寄生破坏了 各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机体广泛性出血。 雏鸡和仔鸡的临床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感染12~14 天后,突然因咯血、呼吸困难而死亡,有的呈现鸡冠 苍白,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伏地不动,1~2天后因 出血而死亡。轻症病鸡,发烧,卧地不动,食欲下降, 下痢,精神不振,1~2天内死亡或康复。本病的特 征性症状是死前口流鲜血,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 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中鸡和大鸡感染后一般死亡率 不高。病鸡呈现鸡冠苍白、消瘦、拉水样的白色或绿 色稀粪。中鸡和成年鸡病情较轻,死亡率较低,主要 表现是中鸡发育受阻,成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
预防
• 可采取如下综合措施: • 1、防止库蠓进入鸡舍 • (1) 鸡舍建筑应在高燥、向阳、通风的地方,远离垃圾 场、污水沟、荒草坡等库蠓孳生、繁殖的场所。 • (2) 在流行季节,鸡舍的门、窗、风机口、通风口等 要用100目以上的纱布封起来,以防库蠓进入鸡舍。 • (3) 库蠓出现的季节,鸡舍周围堆放艾叶、蒿枝、烟 杆等闷烟,以使库蠓不能栖息。
• 脾脏匀浆给鸡接种,再采用一定数量的 住白细胞虫子孢子攻击,结果发现有部 分鸡只可不受感染。说明病鸡脾脏匀浆 有一定的抗原性,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保护力。
• 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这与库蠓和蚋活动的季节性相一致。 当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和蚋繁殖快,活力强,而分别由它们 传播的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的发生和流行也就 日益严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都可发生该病。在山东,本病 多发生于6~11月份,其中以7、8、9及10月中旬前发病率最高。 福建及广州地区多发于4~10月份,严重发病见于4~6月份,最 高峰为5月份。据福建报道,沙氏住白虫病在福建多发生于5~7 月及9月下旬至10月份。鸡年龄与鸡住白细胞虫的感染率成正比, 而和发病率却成反比。一般童鸡(2~4月龄)和中鸡(5~7月龄)的 感染率和发病率都较严重,而8~12月龄的成鸡或一年以上的种 鸡,虽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不高,血液中虫数较少,大多数呈无 病的带虫者。
•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作 出初步诊断。病原检查需要对血液涂片 或脏器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 下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治疗
• •
• • • • • •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防治的重点在于预防。 (1) 泰灭净:为目前普遍认为治疗住白细胞虫病的特效药,其成分为磺 胺间甲氧嘧啶,预防时用25~75×10-6拌料,连用5天停2天为一疗程。 治疗时可按100×10-6拌料连用2周或0.5%连用3天再0.05%连用2周, 视病情选用。 (2) 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又名制菌磺,预防用25~75×10-6。混于 饲料或饮水。治疗用0.05%饮水两天,然后再用0.03%饮水两天。 (3) 磺胺喹恶啉(SQ):预防用50×10-6,混于饲料或饮水。 (4) 乙胺嘧啶:预防用1×10-6,混于饲料。治疗时用乙胺嘧啶4×10-6, 配合磺胺二甲氧嘧啶40×10-6,混于饲料连续服用1周后改用预防剂量。 (5) 痢特灵:预防用100×10-6混于饲料。治疗用250×10-6混于饲料连 续服用。 (6) 克球粉:预防用125~250×10-6混于饲料。治疗用250×10-6混于 饲料连续服用。 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连续服用时,个别鸡因食入药量过大,可能会发生 中毒现象。为了防止药物中毒,可连续用药5天,停药2~3天,然后再 服用。在同一鸡场,连续多年使用同一药物,可能产生抗药性,可改用 另一种药物或同时使用两种有效药物,即可获得良好效果。
• Ⅳ期:已可区分出大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呈圆形或椭 圆形:大小为13.05×11.6μm;细胞质较丰富,呈深 蓝色;核居中较透明,红色,呈肾形、菱形、梨形或 椭圆形,大小为5.8×2.9μm,核仁多为圆点状。小配 子体呈不规则圆形,大小为10.9×9.42μm;细胞质少, 呈浅蓝色,核几乎占去虫体的全部体积,大小为 8.9×9.35μm,浅红色,呈哑铃状或梨状,核仁紫红 色,呈杆状或圆点状。被寄生的细胞也增大 (17.1×20.9μm)呈圆形,细胞核被挤压成扁平状。
住白细胞原虫病
• 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n) • 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内 • 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 和沙氏住白细胞虫(L. sabrazesi)。 • 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为蠓和蚋。
• Ⅰ期:在血液抹片或组织印片中,虫体游离于血浆中, 呈紫红色圆点状或似巴氏杆菌两极着色状,亦有3~7 个或更多成堆排列着,大小为0.89~1.45μm。 • Ⅱ期:其大小、形状和颜色与第一期相似,不同之处 是虫体已侵入宿主血细胞内,多位于宿主细胞核一端 的胞浆内,每个血细胞内多为1~2个虫体。 • Ⅲ期:常见于组织印片中,虫体明显增大,其大小为 10.87×9.43μm,呈深蓝色,近圆形,充满宿主细胞 的整个胞浆,把细胞核挤向一边,虫体的核大小为 7.97×6.53μm,中间有一深红色的核仁,偶有2~4 个核仁者。
• Ⅴ期:其大小及染色情况与第四期没有多大差 别,不同点为宿主细胞核与胞浆均消失。此期 虫体在末梢血液涂片中容易找到。 • 沙氏住白细胞虫的成熟配子体为长形,宿主细 胞呈纺锤形,细胞核呈深色狭长的带状,围绕 于虫体一侧。大配子体22×6.5μm,着色深蓝, 色素颗粒密集,褐红色的核仁明显,小配子体 20×6μm,着色淡兰,色素颗粒稀疏,核仁不 明显。
• 3、淘汰病鸡,住白细胞虫需要在鸡体组织中 以裂殖体的形式越冬,故可在冬季对当年患病 鸡群予以彻底淘汰,以免来年再次发病,扩散 病原。 • 4、药物预防 采用治疗中所涉及的几种药物, 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预防使用,注意药物要轮 换使用,以防耐药性产生。 • 5、免疫学预防 国外有人研究发现,卡氏住 白细胞虫感染鸡后7~13天,取
• 剖检见到的特征是:全身性出血,肝脾肿大, 血液稀薄,尸体消瘦。白冠;全身皮下出血, 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 血点,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尤其是肾、肺出 血最严重;胸肌、腿肌、心肌及肝脾等器官上 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栗粒大与周围 组织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将这些小结节挑出
诊断
症状及病变
• 自然感染的潜隐期为6~10天。由于虫体的寄生破坏了 各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机体广泛性出血。 雏鸡和仔鸡的临床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感染12~14 天后,突然因咯血、呼吸困难而死亡,有的呈现鸡冠 苍白,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伏地不动,1~2天后因 出血而死亡。轻症病鸡,发烧,卧地不动,食欲下降, 下痢,精神不振,1~2天内死亡或康复。本病的特 征性症状是死前口流鲜血,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 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中鸡和大鸡感染后一般死亡率 不高。病鸡呈现鸡冠苍白、消瘦、拉水样的白色或绿 色稀粪。中鸡和成年鸡病情较轻,死亡率较低,主要 表现是中鸡发育受阻,成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
预防
• 可采取如下综合措施: • 1、防止库蠓进入鸡舍 • (1) 鸡舍建筑应在高燥、向阳、通风的地方,远离垃圾 场、污水沟、荒草坡等库蠓孳生、繁殖的场所。 • (2) 在流行季节,鸡舍的门、窗、风机口、通风口等 要用100目以上的纱布封起来,以防库蠓进入鸡舍。 • (3) 库蠓出现的季节,鸡舍周围堆放艾叶、蒿枝、烟 杆等闷烟,以使库蠓不能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