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研究论文54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研究论文5400字
摘要:
在旅游逐渐走向大众化的今天,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市场上亟待出现更多独具特色和创意的乡村旅游产品。智慧的旅游通过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借助互联网,在主动感知旅游资源、创新旅游营销活动、增强旅游者体验等方面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实现了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关键词:
智慧的旅游;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推广
对于当前社会的大多数人群来说,旅游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是对当今旅游时代的准确把握,也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多的人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加之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每周5天工作制及每年5至52天不等的在职带薪休假制度,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正在大幅度增加。在时间和经济基础同时满足的条件下,旅游者的数量不断增多,旅游需求不断提高,旅游者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选择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发展起来。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持续升温的旅游产品,促进了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集观光、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的产业经营者大多数属于农村地区,拥有着淳朴的民风,地域优势较为明显。然而,绝大多数经营者缺乏现代化旅游产业的运营经验,自身素质偏低,使得其市场竞争力偏弱,长此以往,不利于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就要首先解决诸如旅游无门路、电话问不到、网上无信息、开车找不到、沟通不通畅等方面的困境。智慧的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通过互联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的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等层面,智慧的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不仅能够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困境,也能够更好地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及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1智慧的旅游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市场开发背景
智慧的旅游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旨在改变我国旅游城市目的地局限性强、市场狭窄、恶性的削价竞争严重等现状,从而发展新的旅游市场。开拓乡村旅游市场,需要把握有针对性群体的主要需求。
1.1面对社会现状,积极开发农民旅游市场。
积极开发农民市场,使农村的人能走出去,城市的人能走进来,扩大市场规模,增加旅游收入。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依然集中于城镇,市场狭窄、恶性的削价竞争严重已成为普遍问题,因此,发掘新的旅游市场非常必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日益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巨大的人口基数为形成较大的客源市场提供了可能,未来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将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外出旅游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市场。开发农村居民旅游市场不仅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也将成为拉动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举措。农村市场也存在很大的发
展空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民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农民的旅游消费欲望将逐步增强,农村的购买力将得到极大提升[1]。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他企业在农村设店的运营成本,减少了农民的购买成本,进一步聚集了农村购买力,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农村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旅游企业只要调整渠道模式及营销模式,更好地迎合农村消费文化及农民的消费心理,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必将赢得商机。
1.2大学生市场异军突起,成为乡村旅游产品消费的新生力量。
相比农村居民,大学生拥有更加充足的出游时间,也具有一定数量的可自由支配资金。现如今,我国大学生市场异军突起,正在成为旅游市场中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群体。大多数大学生对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热情,喜欢品尝乡村美食,从而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了解民俗体验等,很多人愿意结伴参与乡村旅游,旅游消费支出也相当可观。旅游企业只要在乡村旅游目的地选择和设计时充分考虑该群体的需求,注重参与性强的游乐项目开发设计,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心理特点设计创意旅游产品来吸引大学生度假休闲,便能够催生潜在经济效益,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2]。
2乡村旅游发展面临主要难题
2.1缺乏可依托的旅游消费城市。
乡村旅游消费主体为城市居民,因此,在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中,要有可以依托的旅游消费城市。原则上,乡村旅游市场为近程性市场,距离城市太近不能摆脱城市的影响,很难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距离城市太远则易超出消费时限,造成旅多游少的状况。所以,在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半径数十到上百千米的城边游憩带范围内。随着社会交通方式的变化和道路条件的改善,这一范围将不断扩大,距离适中、具有可依托功能的旅游消费城市选择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
2.2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营销模式创新不足。
乡村旅游的核心展品现已成型,但普遍缺乏精心策划与包装,乡村旅游的经营者目前大多数属于粗放经营,现阶段只能够为游客提供简单的餐饮和休闲服务,更多是放任游客自行游览,整体一盘散沙,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并未真正体现。更多的旅游者习惯了酒店干净舒适的环境,对于乡村的卫生及生活设施简陋、条件差不适应,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乡村经营者的收入。加之乡村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安全、供水、卫生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乡村经营者及从业者的文化层次有待提高,专业技能有待加强,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使得大多数的乡村旅游都局限在一日游,经济效益极为不理想。
2.3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乡村经营者的经营特色不够丰富,能够让游客观赏和参与的活动还很少。以云南省为例,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一般的少数民族聚居部落多以展示民族风情,如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节日等为主。而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乡村都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这就需要依靠农村的一些常见资源进行包装和宣传,如给游客提高采摘、种植、畜牧的实践机会,在丽江的一些乡村经营者已经开始摸索这一发展模式,并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如拉市海的草莓采摘、苹果采摘等,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让游客在果园里自行采摘,使参与性和趣味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开发过程中,对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严重不足,具有独特乡土气息,鲜明乡村意象的产品少之又少。大多数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形式雷同,缺乏创意,卖点不足,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产品的销售与推广[3]。因此在今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乡村旅游产品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的基础和关键。
3基于智慧的旅游模式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在近些年乡村旅游的发展中,物联网、云计算等电子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信息得到了智慧化的处理,渗透到乡村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塑造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