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级森林病虫害防治学复习题
绪论
一、森林火灾、森林病虫鼠害和乱砍滥伐为害最大,人们称之为林业“三害”。
二、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①危险性森林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且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②常发性森林病虫鼠害面积居高不下,如松毛虫、森林鼠害、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等杨树蛀干害虫等总体呈上升趋势。
③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成灾,损失严重。如三峡库区的扁叶蜂、山东的杨尺蛾、江苏的柏毒蛾、陕西的草履蚧和青海的榆黄黑蛱蝶等近年来都曾在一些地区大量发生。
第一章森林昆虫基础知识
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成虫有六足;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大部分成虫具两对翅,胚后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具外骨骼。
二、造成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和分布广泛的原因:
1、由于昆虫本身具有坚硬、轻便、富有弹性的外骨骼保护身体;食源广,身体小,以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生存营养需要;
2、具翅能飞,有利于觅食,求偶,避敌,扩大了活动和分布的范围。
3、昆虫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较强的适应性。
三、复眼是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复眼愈大、小眼数愈多,视觉愈发达,能看清较远的物体。
四、单眼只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不能看清物体。
五、咀嚼式口器是原始的口器类型。
六、胸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二个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中胸和后胸各有一对翅。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七、足的常见类型有几种?
开掘足、跳跃足、携粉足、步行足、游泳足、捕捉足、攀援足、抱握足等。
八、蝇类和蚊类后翅变成平衡棍。
九、昆虫的腹部是新陈代谢和繁殖的中心。
十、体壁与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体壁结构及性能与害虫防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体壁柔软、少蜡的昆虫较易受药剂毒杀;幼龄幼虫体壁较薄,易于毒杀,老龄昆虫体壁硬化,抗药性则增强;同一昆虫体躯的膜质部位药物易进入虫体。农药中加脂溶性物质可提高其渗透性,使触杀剂更容易通过体壁;农药中加展着剂能提高展布性;农药中加惰性粉能擦破表皮,使昆虫失水而死;灭幼脲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幼虫脱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变态受阻或形成畸形,甚至死亡。
十一、马氏管是一个细长管状物,具有排泄、再吸收的作用。
十二、昆虫的呼吸特点是借气体扩散作用在气管内完成氧及二氧化碳的交换。
十三、反射弧:昆虫由感觉神经原传导外界的刺激,发出冲动,经联系神经原传到运动神经原,而使反应器产生反射活动。这种联系过程称反射弧。
十四、神经原的联系是以昆虫体内的化学物质――乙酰胆碱做为传导媒介。
十五、假死性:昆虫受到外界震动或惊吓或惊忧,从枝叶上坠落或卷曲不动的过程。如象甲、叶甲。
十六、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卵受精后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十七、孤雌生殖
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即能繁殖新个体的现象,称为孤雌生殖。十八、孤雌生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偶发性孤雌生殖、经常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
十九、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虫态。
二十、孵化: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二十一、幼虫两次脱皮的间隔期叫龄期。初孵化的幼虫称为1龄幼虫,脱一次的叫2龄幼虫。
二十二、羽化:不完全变态的老熟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脱皮后变成成虫,这个过程称为羽化。
二十三、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羽化后腹内大部分卵末成熟,还要取食补充卵发育所需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二十三、昆虫从卵开始至成虫再产卵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1个世代。
二十四、休眠:是指昆虫在不良环境下,如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食物不足等,表现出不食、不动。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二十五、蛾类大多对日光呈负趋性,属夜出性昆虫,并且在夜晚对波长为330-400nm的紫外线光最敏感,表现出不可抑制的正趋性。二十六、拟态:竹节虫、尺蛾的一些幼虫等昆虫的形态与植物某些部位形态很相像,从而使自己得到保护的现象,称为拟态。
二十七、昆虫命名法
昆虫命名和其他生物一样,均采用国际公认的双名法,即学名由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构成。昆虫种的学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名,用斜体表示;后面通常附上定名人的姓氏,用正体表示。
二十八、鞘翅目类昆虫通称甲虫,是昆虫纲中最大的目。
二十九、鳞翅目类昆虫通称为蛾、蝶,为昆虫纲第二大目。
三十、昆虫的食性分为:植食性、肉食性、粪食性、腐食性。
三十一、害虫的来源一般有三个途径:
第一是当地原有虫种。
第二是从其他寄主转移而来。
第三是从外地传播而来。
三十二、害虫大发生的过程,具体可划分为:
准备阶段\增殖阶段\猖獗阶段\衰退阶段
三十三、期距:昆虫从上一世代某虫态发育到下一世代同一虫态,或从前一虫态发育到后一虫态所经历的时间天数,称“期距”。
三十四、发生量预测方法有回归法、生物气候图法、形态指标法、经验指数法和有效虫口基数法等多种。
第二章森林病害基础知识
一、林木病害:林木由于所处的环境不适,或受到其它生物的侵袭,使得正常的生理程序遭到干扰,细胞组织,器官受到破坏,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二、林木病害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病原物、寄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三、生理病害:凡由非生物因素(水份,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等引起的林木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的,故叫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
四、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