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民族问题_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吴忠市的人口城镇化率指标 吴忠市的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以城市核心区利 通区为依托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
·118·
方面来衡量,而基本的还是数量指标。计算城市化 水平时,一般只计入非农业人口,这即是所谓的显性 城镇化率。经过从吴忠市统计局得出的数据,我们 可以测出吴忠市城市化的水平:
图 1 家庭经济状况同迁入前相比有无变化
年 9 月,在该封闭式市场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十三届 西部商品交易会。可见,吴忠历史上一直以商业贸 易和货物集散地著称,这是吴忠市城市化进程的开 端和最初动力。
3. 吴忠市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吴忠市境内是回族先民较 早落居的 地 区 之 一。 本 地 流 传 的“灵 州 回 回 ”的 传 说,将回族的族源追溯到唐代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 大食兵。到明清时期,吴忠一带已经成为回族聚居 区,形成了回汉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 清末同治年间,爆发了马化龙领导的、以吴忠金 积堡为中心的宁灵回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起于同 治元年( 1862 年) 八月,终于同治九年( 1870 年) 底, 对吴忠一带的民族关系和回汉居住格局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极盛时期,回民义军建有 578 座堡寨。同 治九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攻克金积堡后,不仅屠杀回 民义 军,还 实 行 残 酷 的“善 后 ”措 施,将 金 积 堡 一 带 回民老弱妇女 1. 2 万余口强制迁徙到固原山区,所 有回民田地、财 产 以“判 产”名 义 没 收 分 赏 湘 军 各 营,将董福祥的“董字三营”安插在金积堡一带[4]。 此后,吴忠地区回民人口锐减,回汉关系紧张,一直 到民国时期才有所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 年 4 月在吴忠成 立了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 次年改为吴忠回族自 治州) ,推举马腾霭为主席。1958 年后,成为宁夏回 族 自 治 区 的 一 部 分。 2008 年,全 市 总 人 口 1 308 221 人,回族人口 655 814 人,占全市总人口 的 50. 1% ,是宁夏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其中, 利通区回族人口 20. 81 万人,占总人口的 57. 16% 。
收稿日期:2010 - 02 - 22 基金项目: 兰 州 大 学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 Ⅱ LZUJBWZY002 ) ;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06NXBSH01) 作者简介:周传斌( 1972— ) ,男( 回族) ,山东平邑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民族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 理论、回族社会文化研究; 高传玺( 1985— ) ,山东淄博人,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2008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类学研究。
2011 年第 2 期 ( 总第 82 期)
[回族伊斯兰教研究]
回族研究 Journal of Hui Muslim Minority Studies
No. 2,2011 ( Gen,No. 82)
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民族问题
———以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吴 忠 市 利 通 区 为 例
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区工作 吴忠市利通区的原城镇地区,多为无规划的平 房区,道路、房 屋、居 住 环 境、附 属 设 施 等 都 没 有 规 划。1998 年 10 月,在吴忠仪表厂的西面、东街东方 红电影院的南面建起了第一座居民小区———朝阳小 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吴忠市集中解决“城中村”问 题,2003 年共拆迁 20 个片区,涉及城郊 4 个乡和街 道办事处的 15 个行政村。2004—2008 年,吴忠市共 安排城市建设项目 213 个,通过政府民居工程、旧小 区改建工程以及新建花园小区等,使居民住房条件 得到明显改善。当然,在拆迁过程中,也有不少值得 反思的东西。除了民众的接受程度以外,还有另外
关键词:城市化; 民族问题; 回族聚居地区; 吴忠市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0586 (2011) 02 - 0117 - 07
在中国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也参与在其中。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腹地,是引 黄灌溉的精华地段,全市总面积 2. 02 万平方公里, 占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30. 6% 。辖利通区、青 铜峡市、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开发区,其中利通区 为市区中心。吴忠市作为传统的回族聚居地区,也 是近年来宁夏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为了解吴忠 城市化过程对民族问题的影响,我们根据民族社会 学研究中 衡 量 民 族 关 系 的 若 干 变 量 设 计 了 调 查 问 卷,并在吴忠市利通区实施了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问卷 212 份,被调查中男性占 45. 6% , 女性占 54. 4% ,回族占 87. 3% ,汉族占 12. 7% ,涵盖
2. 吴忠市历史上的开发 吴忠市辖区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隋 唐时期,灵州为朔方节度使驻地。在很长时期内,唐 朝在西北的门户,唯有灵州一隅。约唐宣宗大中年 间( 847 - 860 年) ,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大唐派往西域 各国的使臣,都取道灵州。直到明代,这一路线仍是 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吴忠商 业一直比 较 繁 荣,曾 被 称 为 西 北 重 要 的 水 旱 码 头。 唐代,吴 忠 地 区 已 成 为 粮 食 转 运 集 散 地。 宋、西 夏 时,吴忠 地 区 设 立 了 榷 场 和 市 等 贸 易 场 所。 明 代, “吴忠堡列市数十处,逢三、六、九交易,逢集者,骈商 累足,极为繁盛”[2]。清代,兰州、武威等地的商人将 货物顺黄河运载而下,在吴忠聚散; 平凉、天水、绥 德、米脂、五原、磴口、包头等地的商人则从旱路将货 物云集吴忠进行商品交换。当时吴忠堡有大市 8 处: 为骡马、牛羊、柴草、皮毛、煤炭、蔬菜、米粮、肉食 等市。光 绪 二 十 年 ( 1884 年 ) 至 宣 统 三 年 ( 1911 年) ,吴忠堡有较大的坐商字号 15 家,当铺 2 家[3]。 民国 12 年( 1923 年) 京包铁路通车,吴忠商业进一 步发展,商品从包头由水路运抵吴忠,或用骆驼经伊 克昭盟运回。吴忠此时有大小商行百十户,其中有 8 家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大商号,其中吴南乡李风藻 的“天成和”有骆驼 200 多峰,设分号于包头、归绥。 到 1949 年,吴忠街面上有大小商业店铺 87 家,商户 560 余户,从业人员 760 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私营个体商业逐步 进行改造。1956 年 6 月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市共有 国营商业机构 42 个,职工 556 人,商业零售网点 635 个。1958 年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吴忠商业经 济一蹶 不 振。1978 年 以 后,商 业 经 济 逐 渐 恢 复 发 展。1986 年 6 月,吴忠建成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全 覆盖式市内市场,总建筑面积 2. 65 万平方米。2001
周 传 斌1 高 传 玺2
( 1.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2; 2. 宁夏大学 回族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传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 市化,与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城市化过程为例,讨论了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民族 问题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2. 吴忠市的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指标 衡量城市 化 的 另 一 个 相 关 指 标 是 隐 性 城 镇 化 率。乡村人口在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中,在从事职业、 生活方式 和 居 住 形 态 上 已 基 本 具 备 城 市 人 口 的 特 征,只是其行政户籍仍为乡村人口,其所占的比例即 是隐性城镇化率。根据李莉的研究,2001 年利通区 的隐性城镇化率为 11. 6% ,约为 3. 6 万人[6]。根据 我们的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当中,属于农村户口的 占 56. 5% ,属于城镇户口的占 40. 5% ,只有 3% 的人 为迁入本市后改为城市户口的。在迁入者当中,24. 3% 的人是近 5 年内迁入本市的。迁入的原因中,最 多是“学 习 培 训 ”( 30. 1% ) 和“务 工 经 商 ”( 14. 5% ) 。这些数据也印证了李莉的研究,即吴忠市的 隐性城镇化仍比较突出,这反映出该市仍处在城市 化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原居住地为吴忠 市区的占 51. 4% ,为吴忠郊县的占 14. 4% ,为吴忠 市以外宁夏地区的占 26. 0% ,为宁夏以外地区的占 8. 2% 。同样,在被调查者中,世代为吴忠市区居民 的占到了 51. 5% 。这表明,吴忠市主要是在本地居 民的基础上开始城市化进程的,移民不在城市化进 程中占居重要位置。由此可以说,吴忠市在城市过 程中选择的两张城市名片“塞上江南”、“回族之乡” 是合理的,是建立在本地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基础 上的城市化道路。
吴忠 市 城 市 化 水 平
wk.baidu.com
=
吴忠市城镇人口 吴忠市总人口
=
31. 08% ( 2008
年) 44% ( 2010 年)
2008 年,吴忠市显性城镇化率为 31. 08% ,次于 银川市和石嘴山市而排在第三位。到 2010 年 7 月, 根据吴忠市政府的数字,吴忠市显性城镇化率已提 升为 44%[5]。在城市核心区利通区,根据李莉的研 究,2001 年利通区的显性城镇化率为 34. 8%[6]。到 2010 年 12 月,利 通 区 的 显 性 城 镇 化 率 已 超 过 50%[7]。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截至 2009 年, 中国城镇化率为 46. 6%[8],而宁夏全区的城镇化率 约为 46. 5% 。可见,吴忠市利通区的显性城市化率 已经超过全国和全区水平,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 程中。
图 2 吴忠市家庭月收入
城市化给原居民和迁入者带来的最大实惠无疑 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调查显示, 63. 2% 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之迁入前有 所改善。但也有 29. 5% 的人认为没有变化( 图 1) 。 如果分本民族统计,则会发现,回族中认为家庭经济 状况较迁入前有所改善的只占 60. 5% ,明显低于汉 族( 82. 6% ) 。这可能与回族迁入者中从事小商业 者较多有关。同时,绝大多数吴忠市居民的家庭月 收入在 3000 元以下( 79. 7% ) ,高收入人群比例较小 ( 图 2) 。在家庭月收入的分布中,回汉之间基本没 有差别。这说明吴忠经济发展的活力仍需进一步提 升,城市化不能仅停留在人口比例上。
了各个年龄段。
一、吴忠市利通区概况
1. 建制沿革 吴忠市历史源远流长,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 214 年) 置富平县,为北地郡治所,此为宁夏平原最 早设置的县治。西汉惠帝四年( 公元前 191 年) ,在 富平县境内增设灵州( 洲) 县。此后一直保持建制。 吴忠得名于明代吴忠堡,是属于明军灵州( 河口) 守 御千户所的军屯地点,约于明代景泰三年( 1452 年) 前后增筑[1],直至民国期间,一直隶属于灵武县。民 国 21 年 ( 1932 年) ,设吴东、吴西二镇,民国 24 年
·117·
( 1935 年) 二镇合为吴忠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在吴忠镇设置吴忠市( 县级) 。1972 年设银南行 署,治于吴忠镇。1998 年 5 月 11 日,撤销原银南地 区,设立地 级 吴 忠 市,将 原 县 级 吴 忠 市 更 名 为 利 通 区,并于 1998 年 9 月 8 日正式挂牌。利通区于 2003 年 2 月 1 日进行行政区域调整,包括 2 个街道办事 处( 古城和上桥) 、4 乡 ( 东塔寺乡、板桥乡、马莲渠 乡、陈袁滩乡) 、4 镇( 金积镇、金银滩镇、高闸镇、扁 担沟镇) 。2007 年,撤销古城、上桥、胜利路、金星街 4 个街道办事处,设立 4 个建制镇。2008 年,利通区 回族人口为 20. 81 万人,占总人口的 57. 16% ,是回 族聚居程度很高的地区。
二、吴忠市的城市化进程
吴忠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行政 建制和政府决策。吴忠市作为原银南行署驻地,虽 然是一个商贸中心和货物集散地,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还只是一个小城镇,没有真正实现城市化。 近十年来,吴忠走上了城市化的大道,无论是从城市 人口的增 加、城 市 规 模 的 扩 大,还 是 城 市 设 施 的 完 善,以及城市居民的素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变化。 这一城市化过程,是政府主导型的过程,与西部大开 发战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密切 相关。
·118·
方面来衡量,而基本的还是数量指标。计算城市化 水平时,一般只计入非农业人口,这即是所谓的显性 城镇化率。经过从吴忠市统计局得出的数据,我们 可以测出吴忠市城市化的水平:
图 1 家庭经济状况同迁入前相比有无变化
年 9 月,在该封闭式市场成功举办了中国第十三届 西部商品交易会。可见,吴忠历史上一直以商业贸 易和货物集散地著称,这是吴忠市城市化进程的开 端和最初动力。
3. 吴忠市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由于地处丝绸之路,吴忠市境内是回族先民较 早落居的 地 区 之 一。 本 地 流 传 的“灵 州 回 回 ”的 传 说,将回族的族源追溯到唐代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 大食兵。到明清时期,吴忠一带已经成为回族聚居 区,形成了回汉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 清末同治年间,爆发了马化龙领导的、以吴忠金 积堡为中心的宁灵回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起于同 治元年( 1862 年) 八月,终于同治九年( 1870 年) 底, 对吴忠一带的民族关系和回汉居住格局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极盛时期,回民义军建有 578 座堡寨。同 治九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攻克金积堡后,不仅屠杀回 民义 军,还 实 行 残 酷 的“善 后 ”措 施,将 金 积 堡 一 带 回民老弱妇女 1. 2 万余口强制迁徙到固原山区,所 有回民田地、财 产 以“判 产”名 义 没 收 分 赏 湘 军 各 营,将董福祥的“董字三营”安插在金积堡一带[4]。 此后,吴忠地区回民人口锐减,回汉关系紧张,一直 到民国时期才有所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 年 4 月在吴忠成 立了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 次年改为吴忠回族自 治州) ,推举马腾霭为主席。1958 年后,成为宁夏回 族 自 治 区 的 一 部 分。 2008 年,全 市 总 人 口 1 308 221 人,回族人口 655 814 人,占全市总人口 的 50. 1% ,是宁夏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其中, 利通区回族人口 20. 81 万人,占总人口的 57. 16% 。
收稿日期:2010 - 02 - 22 基金项目: 兰 州 大 学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 Ⅱ LZUJBWZY002 ) ; 宁 夏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06NXBSH01) 作者简介:周传斌( 1972— ) ,男( 回族) ,山东平邑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民族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族 理论、回族社会文化研究; 高传玺( 1985— ) ,山东淄博人,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2008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类学研究。
2011 年第 2 期 ( 总第 82 期)
[回族伊斯兰教研究]
回族研究 Journal of Hui Muslim Minority Studies
No. 2,2011 ( Gen,No. 82)
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民族问题
———以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吴 忠 市 利 通 区 为 例
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区工作 吴忠市利通区的原城镇地区,多为无规划的平 房区,道路、房 屋、居 住 环 境、附 属 设 施 等 都 没 有 规 划。1998 年 10 月,在吴忠仪表厂的西面、东街东方 红电影院的南面建起了第一座居民小区———朝阳小 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吴忠市集中解决“城中村”问 题,2003 年共拆迁 20 个片区,涉及城郊 4 个乡和街 道办事处的 15 个行政村。2004—2008 年,吴忠市共 安排城市建设项目 213 个,通过政府民居工程、旧小 区改建工程以及新建花园小区等,使居民住房条件 得到明显改善。当然,在拆迁过程中,也有不少值得 反思的东西。除了民众的接受程度以外,还有另外
关键词:城市化; 民族问题; 回族聚居地区; 吴忠市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0586 (2011) 02 - 0117 - 07
在中国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也参与在其中。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腹地,是引 黄灌溉的精华地段,全市总面积 2. 02 万平方公里, 占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的 30. 6% 。辖利通区、青 铜峡市、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开发区,其中利通区 为市区中心。吴忠市作为传统的回族聚居地区,也 是近年来宁夏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为了解吴忠 城市化过程对民族问题的影响,我们根据民族社会 学研究中 衡 量 民 族 关 系 的 若 干 变 量 设 计 了 调 查 问 卷,并在吴忠市利通区实施了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问卷 212 份,被调查中男性占 45. 6% , 女性占 54. 4% ,回族占 87. 3% ,汉族占 12. 7% ,涵盖
2. 吴忠市历史上的开发 吴忠市辖区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隋 唐时期,灵州为朔方节度使驻地。在很长时期内,唐 朝在西北的门户,唯有灵州一隅。约唐宣宗大中年 间( 847 - 860 年) ,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大唐派往西域 各国的使臣,都取道灵州。直到明代,这一路线仍是 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因此,吴忠商 业一直比 较 繁 荣,曾 被 称 为 西 北 重 要 的 水 旱 码 头。 唐代,吴 忠 地 区 已 成 为 粮 食 转 运 集 散 地。 宋、西 夏 时,吴忠 地 区 设 立 了 榷 场 和 市 等 贸 易 场 所。 明 代, “吴忠堡列市数十处,逢三、六、九交易,逢集者,骈商 累足,极为繁盛”[2]。清代,兰州、武威等地的商人将 货物顺黄河运载而下,在吴忠聚散; 平凉、天水、绥 德、米脂、五原、磴口、包头等地的商人则从旱路将货 物云集吴忠进行商品交换。当时吴忠堡有大市 8 处: 为骡马、牛羊、柴草、皮毛、煤炭、蔬菜、米粮、肉食 等市。光 绪 二 十 年 ( 1884 年 ) 至 宣 统 三 年 ( 1911 年) ,吴忠堡有较大的坐商字号 15 家,当铺 2 家[3]。 民国 12 年( 1923 年) 京包铁路通车,吴忠商业进一 步发展,商品从包头由水路运抵吴忠,或用骆驼经伊 克昭盟运回。吴忠此时有大小商行百十户,其中有 8 家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大商号,其中吴南乡李风藻 的“天成和”有骆驼 200 多峰,设分号于包头、归绥。 到 1949 年,吴忠街面上有大小商业店铺 87 家,商户 560 余户,从业人员 760 多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私营个体商业逐步 进行改造。1956 年 6 月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市共有 国营商业机构 42 个,职工 556 人,商业零售网点 635 个。1958 年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吴忠商业经 济一蹶 不 振。1978 年 以 后,商 业 经 济 逐 渐 恢 复 发 展。1986 年 6 月,吴忠建成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全 覆盖式市内市场,总建筑面积 2. 65 万平方米。2001
周 传 斌1 高 传 玺2
( 1.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2; 2. 宁夏大学 回族研究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传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 市化,与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城市化过程为例,讨论了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民族 问题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2. 吴忠市的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指标 衡量城市 化 的 另 一 个 相 关 指 标 是 隐 性 城 镇 化 率。乡村人口在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中,在从事职业、 生活方式 和 居 住 形 态 上 已 基 本 具 备 城 市 人 口 的 特 征,只是其行政户籍仍为乡村人口,其所占的比例即 是隐性城镇化率。根据李莉的研究,2001 年利通区 的隐性城镇化率为 11. 6% ,约为 3. 6 万人[6]。根据 我们的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当中,属于农村户口的 占 56. 5% ,属于城镇户口的占 40. 5% ,只有 3% 的人 为迁入本市后改为城市户口的。在迁入者当中,24. 3% 的人是近 5 年内迁入本市的。迁入的原因中,最 多是“学 习 培 训 ”( 30. 1% ) 和“务 工 经 商 ”( 14. 5% ) 。这些数据也印证了李莉的研究,即吴忠市的 隐性城镇化仍比较突出,这反映出该市仍处在城市 化进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原居住地为吴忠 市区的占 51. 4% ,为吴忠郊县的占 14. 4% ,为吴忠 市以外宁夏地区的占 26. 0% ,为宁夏以外地区的占 8. 2% 。同样,在被调查者中,世代为吴忠市区居民 的占到了 51. 5% 。这表明,吴忠市主要是在本地居 民的基础上开始城市化进程的,移民不在城市化进 程中占居重要位置。由此可以说,吴忠市在城市过 程中选择的两张城市名片“塞上江南”、“回族之乡” 是合理的,是建立在本地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基础 上的城市化道路。
吴忠 市 城 市 化 水 平
wk.baidu.com
=
吴忠市城镇人口 吴忠市总人口
=
31. 08% ( 2008
年) 44% ( 2010 年)
2008 年,吴忠市显性城镇化率为 31. 08% ,次于 银川市和石嘴山市而排在第三位。到 2010 年 7 月, 根据吴忠市政府的数字,吴忠市显性城镇化率已提 升为 44%[5]。在城市核心区利通区,根据李莉的研 究,2001 年利通区的显性城镇化率为 34. 8%[6]。到 2010 年 12 月,利 通 区 的 显 性 城 镇 化 率 已 超 过 50%[7]。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截至 2009 年, 中国城镇化率为 46. 6%[8],而宁夏全区的城镇化率 约为 46. 5% 。可见,吴忠市利通区的显性城市化率 已经超过全国和全区水平,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 程中。
图 2 吴忠市家庭月收入
城市化给原居民和迁入者带来的最大实惠无疑 是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调查显示, 63. 2% 的人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之迁入前有 所改善。但也有 29. 5% 的人认为没有变化( 图 1) 。 如果分本民族统计,则会发现,回族中认为家庭经济 状况较迁入前有所改善的只占 60. 5% ,明显低于汉 族( 82. 6% ) 。这可能与回族迁入者中从事小商业 者较多有关。同时,绝大多数吴忠市居民的家庭月 收入在 3000 元以下( 79. 7% ) ,高收入人群比例较小 ( 图 2) 。在家庭月收入的分布中,回汉之间基本没 有差别。这说明吴忠经济发展的活力仍需进一步提 升,城市化不能仅停留在人口比例上。
了各个年龄段。
一、吴忠市利通区概况
1. 建制沿革 吴忠市历史源远流长,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 214 年) 置富平县,为北地郡治所,此为宁夏平原最 早设置的县治。西汉惠帝四年( 公元前 191 年) ,在 富平县境内增设灵州( 洲) 县。此后一直保持建制。 吴忠得名于明代吴忠堡,是属于明军灵州( 河口) 守 御千户所的军屯地点,约于明代景泰三年( 1452 年) 前后增筑[1],直至民国期间,一直隶属于灵武县。民 国 21 年 ( 1932 年) ,设吴东、吴西二镇,民国 24 年
·117·
( 1935 年) 二镇合为吴忠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在吴忠镇设置吴忠市( 县级) 。1972 年设银南行 署,治于吴忠镇。1998 年 5 月 11 日,撤销原银南地 区,设立地 级 吴 忠 市,将 原 县 级 吴 忠 市 更 名 为 利 通 区,并于 1998 年 9 月 8 日正式挂牌。利通区于 2003 年 2 月 1 日进行行政区域调整,包括 2 个街道办事 处( 古城和上桥) 、4 乡 ( 东塔寺乡、板桥乡、马莲渠 乡、陈袁滩乡) 、4 镇( 金积镇、金银滩镇、高闸镇、扁 担沟镇) 。2007 年,撤销古城、上桥、胜利路、金星街 4 个街道办事处,设立 4 个建制镇。2008 年,利通区 回族人口为 20. 81 万人,占总人口的 57. 16% ,是回 族聚居程度很高的地区。
二、吴忠市的城市化进程
吴忠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行政 建制和政府决策。吴忠市作为原银南行署驻地,虽 然是一个商贸中心和货物集散地,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还只是一个小城镇,没有真正实现城市化。 近十年来,吴忠走上了城市化的大道,无论是从城市 人口的增 加、城 市 规 模 的 扩 大,还 是 城 市 设 施 的 完 善,以及城市居民的素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变化。 这一城市化过程,是政府主导型的过程,与西部大开 发战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密切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