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养猪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养猪效益
黄仁锋1 郑雄生2
(1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2; 2广西北流市隆盛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摘 要:介绍了提高养猪效益的主要措施:树立新的养猪观念,推进先进技术;自配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加强管理等,为养猪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猪;瘦肉型猪;自繁自养;效益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10)20-055-002
当前养猪业面临饲料上涨,猪价不稳定,疫病流行,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在这些情况下,提高养猪的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树立新的养猪观念,科学饲养
当前,不少养猪户的养猪观念更新滞后,未能与时俱进,有的仍用传统的老一套,将简陋猪舍、粗生粗长饲养本地猪的经验,应用于饲养瘦肉型猪;有的过分强求自繁自养,搞小而全,由于技术、管理、人力等跟不上,生产效益低下;有的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甚至为了生猪防疫检疫费与防疫部门关系变得紧张。为此,建议养猪户应多学习、多交流,吸收消化别人先进的养猪技术,与防疫部门积极配合,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养猪技术信息和疫病防控动态。
1.1 摸准市场脉搏,提高应对能力
养猪必须掌握市场动态和生猪行情,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科学地确定饲养规模,不断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掌握饲料原料的价格变化,尤其是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变化。
1.2 选好场址,合理布局
猪场选址、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饲养管理成本和防疫效果。当前很多养猪户对猪场选址过于随便,猪场布局也欠科学,养起猪来,问题多,效益低,因此,养猪户要进行猪舍和防疫设施改造。准备办猪场的养殖户要严格按要求选好地址,到大规模养殖场及技术部门请教,听取技术人员意见,认真做好规划,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一步到位。
1.3 饲养瘦肉型优良品种猪
目前好的品种如大约克、长白猪等比本地猪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10%~12%。引进的优良品种120~150d即可出栏,可缩短饲养周期150d左右。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如果饲喂配合饲料,瘦肉型猪生长速度最快时日增重可达0.75kg。如果自繁自养,仔猪出生后160d左右即可出栏,出售价格比本地猪高1元/ kg左右。饲养瘦肉型猪一定要饲养标准的瘦肉型猪,即“三元杂交猪”,当前公认优良的杂交组合有杜长大、杜大长、大皮本和杜大本等。
1.4 做好选种引种工作
在引种时要根据自己场地的规模做好种猪的品种搭配,现阶段商品肉猪场如果要饲养母猪自繁自养,最好引进长大(长白公猪配大约克母猪的后代)或大长(大约克公猪配母猪长白的后代)作为母本,杜洛克作为父本,按25~30头母猪,饲养1头公猪的比例做好种群配比引种。最好做到自繁自养,自己饲养母猪是选择好仔猪的重要环节,饲养体型匀称、断奶体重大、吃料多而快的健壮仔猪,一般可节省饲料10%以上,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并且可以节约养猪成本和减少从外地买回仔猪带来的疾病传播的风险。
2 自配饲料,降低成本
饲料约占养猪成本的70%,因此,正确认识猪的营养特性和饲料要求,配置性价比好的配合饲料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最具潜力可挖的,想降低饲料成本,需注意猪饲粮的配置原则。
2.1 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保证营养的平衡
猪生长需要从饲料中得到热能、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配制饲料时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按相应的饲料标准配制使用全价饲料。
2.2 保证饲料的安全性
采用质优价宜的饲料原料,在不影响猪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本地资源丰富或价钱较低的饲料原料,严禁使用霉变、腐败变质、受污染的饲料原料。不使用易残留、对人体有危害的药物和添加剂,如瘦肉精等。
2.3 讲究饲料的适口性和经济性
良好的适口性是配制饲料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乳猪和仔猪的饲粮,(下转135页)
作者简介:黄仁锋(1978-), 男,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等临床诊疗工作。 收稿日期:2010-09-11
135
[3]唐鑫生,程炳功,欧阳丽雯.金头闭壳龟的分布及生存现状调查 [J].动物学杂志,2005,40(6):99~102.
[4]张 芳,吴孝兵.野生金头闭壳龟的资源现状调查[J].野生动物,2005,26(5):51~54.[5]汪 松,解 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6~208.
[6]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M]. 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8,101~103. (徐爱民编、校)
(上接55页)可加入调味剂和香味剂;营养最好的配方不一定是最经济的配方,制作全价料时还要考虑它的经济性。
2.4 做好饲料仓贮,减少饲料浪费
防雨淋、防老鼠、防污染等,在初春至初夏,气温、湿度较高时,应添加防霉剂或缩短饲料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粉料不超过7d,颗粒料不超过14d(用抗氧化剂除外)。要根据猪只的需要、体况、健康状况等投料,做好猪只的驱虫等保健工作,提高饲料利用率。
3 做好管理工作
3.1 加强人员的管理
人员可分为场内人员和场外人员,猪场应尽可能拒绝场外人员(尤其是屠商)进入生产区,确实要进入的,应做好消毒、换衣、换鞋等预防工作,才允许进入。场内生产人员应尽可能减少外出、串栏,有事外出归来也应沐浴、消毒、换衣、换鞋,条件允许的要净化2d,才能进入生产区。此外,猪场老板还应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员工敬业爱岗。
3.2 做好疫病管理
猪场能否生存发展,关键是看疫病防治工作。因此,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防疫搞好了,可以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减少饲料消耗10%~30%,育肥期可缩短30d左右。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1)要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群防群治的观念。(2)建设完善防疫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3)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做好免疫接种、驱虫、药物保健。(4)防止引进病原,尤其是引进种猪、购进猪苗时要特别注意,所有新购猪只均需在隔离区饲养、净化30d,经检疫健康无病方可进场饲养。(5)严禁出售病死猪,自觉无害化处理病死猪,从源头上消灭病原,防止病原扩散传播。
3.3 科学管理
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平时应做到(1)全进全出。(2)及时调教。猪只进栏前,先将排粪尿区用尿或水泼湿,或放一点猪粪;猪进栏后,将全群赶到排泄区,让其做进栏后第一次排泄。个别猪不在指定区排的粪要及时铲除,一般看管调教2~3d,猪只方可形成采食、排泄、卧睡三定位的良好习惯。(3)合理分群,肉猪按大小、强弱、公母分群、根据栏舍和气候季节情况10~16头/栏,超过16头容易有弱小猪出现。(4)按需供给新鲜饲料和充足清洁饮水,搞好防疫与驱虫,保持猪只良好的健康状况。(5)创造适宜的环境,夏季降温,冬季保暖,减少应激。3.4 强化环境的管理
主要是搞好猪场内外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猪场粪污,定时消毒做好环境的消毒工作,对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对外尽量减少猪场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推广实用技术,降低饲养成本
4.1 开展人工授精
通过学习掌握人工授精技术后,开展人工授精,既可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又能做到少养种公猪。每少养一头成年种公猪,可节省精饲料1 000~1 500kg/a,规模养殖效益可观。
4.2 适时断奶
学习掌握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后,仔猪可以适时断奶,提前到21~28日龄断奶,既可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产仔头数,又可提高饲料报酬;及时给母猪配种,缩短空怀期,可以节省饲料15%~25%。养好商品瘦肉型猪先要养好仔猪,养好仔猪应抓“三食”、过“三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在饲养方式上,应采用“前敞后限”或叫“前催后控”的肥育方法。饲养前期应让猪吃饱,使其骨、脂、肉充分发育;后期应适当控制其喂量,让猪吃到八成饱,以减少脂肪沉积。
4.3 适时出栏
生猪的适时出栏也是直接影响养猪户效益重要的环节。现在的外三元杂交肉猪体重20~100kg,日增重直线上升,育肥耗料少,瘦肉率高,卖价高。体重到100kg以上则明显变慢,日增重逐步下降,多养1d,不但耗料多,猪脂肪增多,瘦肉率低,而且卖价低、赚钱少。因此,肉猪以养到体重90~110Kg出栏为宜,可以节省饲料20%左右。
4.4 立体养殖综合经营模式
养猪专业大户要走立体养殖综合经营之路。如开豆腐坊或粉场等,利用豆腐渣或粉渣等喂猪,猪粪发酵后再喂鱼,修建沼气池,猪尿和粪水进入沼气池,利用沼气提供照明、保温,沼液淋果树即“豆腐坊→猪→鱼→沼→果”模式;或养鸡利用鸡粪喂猪,猪粪再喂鱼的“鸡→猪→鱼→沼→果”等立体养殖模式。
养猪能否赚钱,除了精心的饲养管理外,还要注重信息和加强经营管理,更重要的在于上市时机选得是否合适。俗话说:会养亦要会卖。养猪户要及时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在市场需要时出栏,以获得更大的效益。还要掌握养猪生产的规律和周期,及时采取措施,避开市场“低谷”。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结合有效利用综合经营产生的好处可以大大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徐爱民编、校)
陆国斌 浅析黟县金头闭壳龟保护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