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以及其脚步的加快,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全国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地理这门学科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找寻到地理的踪影,如何去使得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诗词;自主学习;情感教育

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地理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材都进行了整体的改革,使其走向更加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以及新课改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甚至排斥地理这门学科,这是要特别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地理涵盖面很广,学好地理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有利于为祖国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关于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糟粕,我有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石:课堂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是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首先就是要紧扣课堂将要教授

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与重点内容密切相关,以便紧扣课堂节奏。其次,提问过程可以适当的按照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使同学们掌握地理整体性的特点,从而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诗词

德国著名诗人席勒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地理这门独特的学科只要用心发现,处处都是美的存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很多“外力”因素去找寻地理的美,让学生在美感中感悟地理知识,吸收并且转化为实际运用。我们可以运用诗词的魅力去诠释地理知识,让地理知识在诗词的美好氛围中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知识的熏陶。很多诗词都包含着地理知识,若能很好的发挥出来,那么,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时,可以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放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诗句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这种地带性造成植被的垂直分异以及使得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的现象,以这样的诗词形式,不仅赋予了地理知识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间接地使得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在地理课堂上合理利用的话,将会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提高课堂效率的桥梁: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好的一种教学,是牢牢记住学习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以创设情境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踪影。比如,在学习到“经度和纬度”的有关知识时,不要急于将课本知识马上教授给学生,而是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在互相介绍所处的位置(几行几列),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其中所存在的规律,为学习地表事物的定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可以改变作业形式,经常布置一些调查类、制作类、游戏类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在新鲜感中认真学习地理知识,不自觉地锻炼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高课堂效率的灵魂:情感教育

关于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使其产生的新的感情情不自禁的运用到学习中去,教学活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以情动人、以趣激情,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名胜古迹去游览和观摩,这时候老师的角色是一名导游,在参观游览的行进中结合地理知识对景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领略名胜古迹的壮观的

同时将有关知识记入心里,这比课堂上直接讲授的模式所达到的效果明显要好得多,并且也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崔松.捕捉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个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11月.

[3]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4]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