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权改革点燃大垌镇林农造林激情
○杨永期
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林改受益最 多的是公路沿线村庄的村民。今年,金 钦州丰产林公司继续推行“公司+农 户”的造林模式,由公司无偿供应桉树 苗木,林木成熟采伐后农户要按市场价 格把木材卖给金光集团金桂纸厂。金钦 州公司大都把桉树苗堆放在指定的公路 边,公路沿线的农民,特别是获得林权 证的村民,利用雨后时机,争先“抢” 苗种植。米家村委,近年林地升值,争 议林地也多了,影响了造林。林改后, 今年先后发了一批林权证,在公路边的 山上,一户一格,每格有林地几公顷到 十几公顷,村民纷纷争先恐后抢种,仅 一个多月时间,就种植桉树几百亩。
三是石漠化加剧了贫困,阻碍 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区石 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 山、穷”地区,全区28个国定贫困县 中,石山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的 有23个。全区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 石山区,许多石山地区陷入了越贫越 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石山区成 为我区生态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地 区,对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十分不 利。
○ 尹 国 平
主 要 原 因 及 治 理 对 策
广 西 石 漠 化 形 成 的
石漠化现状及危害 广西是全国岩溶分布面积大、 石漠化严重的省区之一,居贵州、云 南之后,位列第三。据2005年首次开 展76个县(市、区)石漠化土地监测结 果,我区现有石漠化土地237.91万公 顷,占岩溶区土地面积的28.6%;潜 在 石 漠 化 土 地 186.71万 公 顷 , 占 22.4%; 非 石 漠 化 土 地 408.39万 公 顷,占49.0%。在石漠化土地面积 中 , 极 强 度 石 漠 化 面 积 18.05万 公 顷 , 占 7.6%; 强 度 石 漠 化 面 积 130.42万公顷,占55.2%;中度石漠 化面积65.91万公顷,占27.2%;轻 度 石 漠 化 面 积 23.53万 公 顷 , 占 10.0%。 石漠化一直是我区生态环境建
1.缺粮,基本口粮无法保证。石 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人均 耕地不足0.07公顷,有的甚至不足 0.02公顷,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石山窝 地,零星分散,土层薄、肥力低、单 产低。如大化县七百弄乡人均石山耕 地 仅 0.02公 顷 , 年 人 均 产 粮 不 足 120公斤,根本无法保证基本口粮。 为了生存,群众不得不在石山山脚和 下坡毁林开垦种植玉米,有的甚至从 山脚一直种至山顶。这种以破坏生态 为代价的行为仅是为了那点养家糊口 的口粮。为了种粮,原本覆盖良好的 石山植被被砍光,导致水土流失和岩 石裸露。
19
已丧失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二是石漠化导致水土流失日趋
严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石山地 区由于植被稀少,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造成土地石漠化,石漠化又引起更严 重的水土流失,这种恶性循环使石漠 化成为岩溶地区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导 因素之一。据统计,1986年以来我区 平均每年受旱、涝灾害的农作物面积 达86.67多万公顷,粮食减收2亿多公 斤,经济损失70多亿元,其中石山地 区尤为严重。
四是石漠化危及红水河梯级电 站和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我区地处 珠江中上游,境内珠江主干流长度和 流域面积均占珠江总干流和流域总面 积的50%。红水河是珠江的主干流, 国家在沿河规划建设龙滩、岩滩、天 生桥等10个梯级电站。而我区石漠化 主要分布在珠江上中游的红水河、南 盘江、左江、右江流域。持续不断的 大量泥沙淤积,成为制约沿河水电工 程发挥综合效能的严重障碍,并降低 泄洪能力,严重威胁下游珠江三角洲 地区乃至港澳地区的生态安全。
林改后,林农视林权证为珍宝。 大塘村委二队的方嫂十分珍惜她一家的 林权证。一次,有个青年坐摩托车去找 她,要求看看她的林权证。方嫂不认识
来人,便说:“我已收藏好了,不便拿 出来。”来人看不到“林权证”不大甘 心。便说,你怕我拿走,我押钱给你! “不,不,你押2万元,我也不能拿给 你看。林权证就是我一家的生命证,金 钱也不能买到呀!”
巩固,如果退耕ຫໍສະໝຸດ Baidu林长期没有收益, 群众就没有积极性抚林、护林。
石漠化治理的对策 1.解决基本口粮问题 实施移民搬迁和劳务输出。以 此降低石山区常住人口的密度,可直 接减轻石山区群众对基本口粮的需求 压力,进而减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压 力。这是最好的办法和途径。重点石 山县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移民搬 迁和劳务输出工作,特别是劳务输出 容易操作、见效快。 开展耕地整理和培肥,提高单 产。对山脚和沟谷洼地上条件相对较 好的有限耕地,采取坡改梯、砌墙保 土、培肥和建设地头水柜等综合配套 措施,改善耕地肥力和灌溉条件,努 力提高单产,生产更多粮食。 实行粮食补助政策。一是实行 粮食补助比退耕还林更优惠的政策。 如石山耕地退耕还林每公顷补助粮食 3 000公斤,连续补助10年。二是按 人头由国家直接补贴粮食。即按照每 人每月消费15公斤大米的标准,扣除 石山群众能够自产的粮食外,核定每 户粮食补贴数量并登记造册,由国家 按每公斤大米1元的优惠价格,按季 供应石山区群众。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从根本上 解决石山地区群众的基本口粮问题, 从山区群众口中拯救森林植被。在此 基础上,全面禁止石山毁林开垦,禁 止在山坡上种植任何农作物,已开垦 的要限期退耕还林。 2.解决用柴问题 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替代能 源。就现阶段石山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来说,节柴的最好办法是大力推广沼 气池建设,尤其是“养殖-沼气-果” 三位一体的模式。农村家庭使用沼气 能直接减少因烧柴对森林资源的大量 消耗,不烧不砍是对石山森林植被最 好的保护。有条件的还可推广使用太 阳能、液化气、电能等替代能源。一 些石山区的村庄,随着经济收入增加
1.广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 广西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试点 以来,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质量较 高,阶段性成效显著。据广西退耕办 2007年统计:2001~2006年广西累计实 施退耕还林工程77万公顷,其中退耕地
还林23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47万公 顷、封山育林6.7万公顷,国家财政资 金投入累计37.865亿元。项目涉及14个 市 98个 县 ( 区 ) 的 1 265个 乡 (镇 ), 12 400个村委会(居委会),853 489户 农户,3 612 775人口受益。
步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增 加 了 农 民 收 入 。 2001~ 2006
林农有了林权证后,造林积极性 大增。大垌镇到目前止,全镇133个村 民小组全部参与林改,已完成外业勘查 的村民小组128户,占全镇村民小组总 数的96.2%,勘查集体林地面积0.75万 公顷,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3%;在外业 勘查的林地中已完成林改确权的林地面 积0.7万公顷,占全镇集体林地面积的 87%,陆续发了一批林权证,集体林地 面积的有1.67万多公顷。
改善了生态环境。广西是我国岩 溶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岩溶区土地总 面 积 8 330 0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5.2%; 其 中 石 漠 化 土 地 面 积 2 379 080公顷,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 10.1%。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劣,森林覆 盖率低。石漠化广泛分布于珠江流域, 尤以红水河流域为多,对珠江水系影响 极大。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广西森 林覆盖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而且完 成的工程建设面积大多分布在红水河梯 级电站库区、石漠化地区等生态区位重 要地区,使这些地区的森林面积迅速增 加,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逐
20
巩固广西退耕还林成果的探索
○杨小兰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 善生态环境在1999年做出的重大决策。 工程自启动以来,截至2006年,国家共 安排耕还林工程任务0.24亿公顷,工程 涉及25个省(区、市)、2 274个县、 3 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已投入 资金近2 000亿元,是我国迄今为止政 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 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广西 是国家重点投资的省之一,随着工程建 设的深入推进和政策补助的陆续到期,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逐步显 现。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从而巩固 退耕还林成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缺柴,生活用能无可替代。石 山区经济普遍落后,绝大多数群众收 入少,生活贫困,日常生活的基本开 支都难应付,无法拿出多余的钱来建 设沼气池,更谈不上使用液化气、太 阳能等其它能源。没有其它可替代能 源,群众只能上山打柴,以解决日常 生活生产必须的用能问题。石山森林 植被本来就少且生长缓慢,打柴对石 山森林植被消耗最大、破坏最大。从 2005年的监测结果来看,过度樵采造 成石漠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强。
林改后,林农领到了林权证,有 了依法保护林权的依据,即便有林地争 议也不怕打官司,因而对保护一方平安 很有好处。据当地干部群众反映,林农 领到林权证后,激情高涨,大都一心一 意 去 造 林 。 到 今 年 10月 , 全 镇 造 林 333.33公 顷 , 比 上 年 增 加 了 133.33公 顷,其中参与“公司+农户”造林模式的 有33.33公顷。
3.缺钱,经济收入入不敷出。石 山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群 众文化素质低、致富门路窄,经济收 入少,生活非常贫困。如东兰县三弄 乡、大化县七百弄乡的人均年纯收入 不足600元,根本无法维持日常生活 开支。山区群众能够外出打工的均外 出打工,不能外出打工的大多数主要 靠放养山羊等增加经济收入。而养羊 特别是放牧对石山植被破坏极大,更 有甚者,为了使羊能够吃到嫩草、嫩 叶,这些地区有年年在冬季放火烧山 的陋习。缺钱还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果
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形成石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和人 为等很多因素,但从现实情况分析来 看,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 石漠化治理进度和成效的关键因素仍 然是人为因素。根据2005年的监测结 果,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石漠化面积占 62.4%。近年来,一些石山区由于人 为活动破坏,石漠化治理工作停滞不
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生态倒退。究 其根源是石山区群众的“粮、柴、 钱”三大涉及生计的问题没有得到根 本解决。
发了林权证后,“山有其主,主有 其权”,林农有了经营的自主权。以 前,大垌农民多是种糖蔗的,由于种蔗 的收购价低,又不及时抢运,今年春受 了长期低温的影响,甘蔗损失很大。农 民分析认为种蔗不如种桉树的收入稳, 于是自发退耕还林的很多。林改后,还 涌现出一批造林大户。米家村委八队的 潘立国,今年31岁,是个复退军人,前 几年到广东打工。2007年,他知道家乡
设最难啃的“硬骨头”,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绊脚石”,是大石山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制约了大半个 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对整个广西 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一是石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 劣,严重制约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石 漠化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五 缺”,即缺土、缺粮、缺水、缺柴、 缺钱。由于石山土少,只能在石缝中 点种玉米等旱地作物,基本口粮根本 无法保证。岩溶石山区至少有100多 万人存在饮水困难,每年缺水4~5个 月。大面积石山缺少森林植被和薪 材,形成越砍越少的恶性循环。石山 区各种资源贫乏,农民致富门路少、 经济收入少。许多石漠化严重的地区
搞林改,明晰产权归属,林地可自种也 可出租。此时,钦州正办大纸厂,潘立 国认为种植桉树最有前途,于是远道回 家,用外出务工积蓄的钱租得一批没有 争议的林地,请大垌镇林业站的干部帮 炼山,2007年便种上了46.67公顷速生 桉。
大垌村委二队的廖开多,今年 40岁。2003年,他看见一位朋友种的速 生桉长得很快,产量很高,收入很大, 便于2005、2006年租得80公顷山地造 林。但又怕林地有争议,不敢多租地种 树。大垌林改后,由于“山定权,树定 根,人定心”,他吃了“定心丸”。 2007年 , 他 与 朋 友 合 伙 租 得 林 地 66.67公顷造林,今年,他又向获得林 权证的农户租得林地80公顷,前后3 年 , 共 投 入 100多 万 元 , 种 植 桉 树 233.33公顷,其中自营86.67公顷,合 伙种植146.67公顷,是大垌镇造林最多 的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