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9T16:39:48.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曹娜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国内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力度也相应增强。
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敖古拉作业区技术队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国内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力度也相应增强。
而低渗透油藏具备的某些特性对油气田的有效开发与使用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可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俨然成为了现阶段从事石油行业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于此,文章主要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性、开发特点、开发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表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工艺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油气勘测开发理论与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国内油气开发领域的建设规模不断拓展。
现阶段,以低渗透油藏为代表的油田已经大范围地分布在全国各个油田地区当中。
低渗透油藏主要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较低且丰度低的油田,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油田具备的单井产能也相对较低。
最重要的是,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这类油藏往往普遍存在着综合含水上升的情况,使得原油产量明显降低,不利于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
针对于此,要求从事于油田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利用有效的工艺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增加剩余油采收率,进而提高原油产量。
1低渗透油藏储层特性的相关分析
第一,储层物性较差,砂岩粒度含量多且分布广。
砂岩的颗粒多表现为分选性差、杂物较多且含有的胶结物较多等特点,内部结构也多表现为严重的非均质性[1]。
第二,孔隙通道半径要比一般的油藏要小、孔隙之间呈现的曲折性比较明显,且内外表层的粗糙度要比其它的要大。
孔隙多以中孔和小孔为主,内外结构的粗糙度较高。
第三,处于储层内的流体在和岩石进行深入接触之后,往往会受到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
如地层矿度化水与岩石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接触后,会引发岩石内部结构中的孔隙道出现变细变窄的情况,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孔隙道会被严重堵塞,导致储集层的渗透率严重下降[2]。
第四,油层束缚水的饱和度要比高渗透层的油藏高得多。
一般来说,低渗透油藏原始具备的含水饱和度可以维持在30%-60%,部分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
这与一般的渗透层的油藏相比,区别较大。
2低渗透油藏具备的开发特点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低渗透油藏具备的开发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大致可以将其具备的开发特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启动压力与渗透率互成反比例关系。
即渗透率越低,对应的启动压力越大,反之则相反。
第二,采收率与渗透率互成正比例关系。
即渗透率越低,对应的采收率越低,反之则相反[3]。
第三,内层结构存在不规则的天然裂缝,在受到外界一定压力之后,会加大地层非均质的特性,不利于后期的开采效果。
第四,油层储层渗透率较低且丰度低,具备的单井产能也相对较低。
实际采油的速率比较慢,基本上都低于1.5%。
第五,储层水水动力呈现出来的连通性极差,单井可控制泄油的范围比较小,给正式泄油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4]。
3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探究
3.1 科学布置井网,确保裂缝与地应力场分布的合理性
为了实现科学化的布置井网,确保裂缝与地应力场分布的合理性。
我们应该从地应力、压裂造缝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改善。
首先,在地应力研究方面,我们应该细致地研究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明确储层流体动态的特性。
一般来说,在地应力的研究方面,工作人员更加倾向于利用水力压裂法、声发射法等技术进行研究。
其次,在压裂造缝的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将压裂造缝的形成情况分为两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分为追踪天然裂缝与分析岩石新裂缝。
利用将裂缝走向与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相互平行的方法提高泄油的力度,增加单井产能。
最后,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基于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与油藏有关的数学模型,有效预测油藏的最新动态,全方位地提升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5]。
3.2 早期注水开发技术
目前国内的低渗透油藏在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方面都普遍呈现较低的问题,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遭遇的难度较大。
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利用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确保低层压力,获得较高的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
在实际利用早期注水开发技术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于部分弹性能较大的油田或者处于异常高压状态的油田,可以适当地推迟规定注水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加最终的采收率,以便从根本上改善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较低的现状。
另外结合相关研究也可知,伴随着上覆压力的持续上升,低渗透油藏自身的渗透率与孔隙度会发生严重降低。
由此可知,低渗透油藏必须实行早期注水的工作,确保后期开采的渗透效果。
3.3 压裂改造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具备的自然产能较低,无法达到工业石油的相关标准。
必须实行压裂改造工作才能够有效提升开发力度与运用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压裂改造开发技术是确保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根本途径。
现阶段,国内应用的整体压裂开发技术是我国近些年来在低渗透油藏开采方面实现的一项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的全面实行标志着我国低渗透油藏在开采技术方面得到了有效创新,是油田总体开发方案核心部分。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裂工艺,我们可以根据工艺性质的不同,将其具体涵盖为限流法压裂工艺技术、二氧化碳压裂工艺技术以及复合压裂工艺技术等。
一般来说,压裂改造储层渗透性的主要机理为:利用压裂改造技术将井底储集层的裂缝进行改善,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规则长度与宽度的裂缝,且这些裂缝在性质上最好可以呈现出填砂裂缝的特点。
在此种机理的作用下,储集层会改变原本的渗透性,且也会有效改变储集流体的流向。
最重要的是,储集层中的储集流体的压力也会发生适当改变,有效完善与优化了井网的布置效果。
3.4 酸化技术与增压注水调剖技术
酸化技术作为提高油井产能的补充手段,可以在特殊井位中强化低渗透油井的开采率。
一般来说,酸化工艺技术作用于低渗透油藏储
层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即常规酸化、酸洗以及压裂酸化。
酸化技术主要是指利用酸液的化学作用,如溶蚀作用,作用于地层当中,可以起到有效溶蚀地层堵塞物的作用,能够恢复地层的渗透性,确保开采效果。
最重要的是,通过利用酸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流体在井底处所受的压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率。
另外,增压注水调剖技术主要作用为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地层的渗透率较低且注水较困难,在利用增压注水调剖技术进行改善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结论:通过上述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得知,保护好油田储层是确保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油井初期产能的关键因素。
以此为基础,合理地设计与优化井网,保证低渗透油藏可以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低渗透性油气藏进行有效地优化与改善,综合性地考虑井网与注水的情况,确保低渗透油藏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总而言之,我国的油田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相关从业人员仍需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与工艺水平,确保油藏开采的效果与效率,从根本上促进祖国油田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莉.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D].西南大学,2016.
[2]刘晓梅.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D].南京学院,2013.
[3]易湘安.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J]. 民营科技,2017,(08):192.
[4]桑金桥.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J]. 建材与装饰,2016,(49):62-63.
[5]万艳蓉.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J]. 江西建材,2017,(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