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局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以来,科技局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国家、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以“振兴”和建设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创新创业高地的目标,找准科技工作的切入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中有快凝聚创新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推力。

一、打造创新高原,攀登创新高峰,科技创新特色更加鲜明

(一)高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科创企业丛林”

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和“小升高”培育计划。调研摸排拟培育企业基本情况,做到“一企一档”,分类施策并下发提醒单,督促开发区及各镇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来抓。提出高企培育三年滚动计划,今年全县共筛选70家企业,分三批次申报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预定申报目标20家,较去年增加申报企业12家。最终通过高企25家,通过率35.71%,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居五县两区第三名;另外,组织13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评价,已通过112家,评价入库企业数居五县两区第二名。

(二)高标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高标准科技平台载体

一是科技平台载体新突破。数字获批省级企业孵化器,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申报国家级孵化器,专家评审已通过,材料已报科技部,待批。新型研发机构已通过市级备案3家,分别是智远智能驱动技术研究院、中科振丰环境科技研究院和中科安信物联网技术研究院。

二是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4月20日,市政府印发《关于申请设立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文件,目前省发改、生态环保、自规等部门意见正式反馈至省政府。已邀请专家对高新区44个核心指标进行评估,位于全省51个获批高新区第40位。

三是全力创建省级农高区。全力创建省级农高区。紧紧围绕“数字、高效”创建主题,以“精品果业”为主导产业,以“根茎蔬菜”为特色产业,农高区可研报告、规划及实施方案已由省农

业科学院编撰完成,并邀请省科技厅相关专家进行了初步论证,省委副书记任振鹤来丰调研,对农高区创建工作给予肯定。

(三)高层次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创新生态建设新高度

一是产学研合作创新获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上海大院大所对接恳谈会,促成极易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陈芬儿院士达成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和氟苯尼考成果转化项目,达成新产品开发项目5项,预计企业将增收10亿元以上。柔性引进高校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22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2.7亿元,居五县两区第三名。

二是创新创业环境得到突破性改善。积极响应市县联动评审县级项目,在全市率先实施县级项目由市级评审改革制度,组织14家企业申报市县联动工业项目,其中有8家获市级专家评审75分以上,项目质量居五县两区第一名。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市科技局“创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超额完成市局下达报名任务,完成比例达到191.67%,全市第一;6家企业参加行业赛并全部晋级,晋级率100%,全市第一;大赛总名次获得全市第三名,居五县两区第一名。

三是科技人才服务取得较好成效。引进“双创博士”13人,均已申报省“双创计划”项目,其中石河子大学周杰教授团队与江煤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省“双创团队”1项;南京农业大学吴文达教授与合作种羊场、工程学院苑蘅博士与旺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申报省“科技副总项目”2项,马丽娟等8名专家与我县企业申报省“双创人才”项目8项。

(四)高质量助推企业发展,打造科技金融新机制

围绕“省科技改革30条”“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加大了对省高企培育库及准高企的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大“苏科贷”、“高企贷”规模,通过和省科技厅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沟通协调将苏科贷额度从2000万元释放到1亿元,“苏科贷”业务由银行1家负责扩展到银行和中国银行2家。为18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苏科贷”4360万元,帮助3家高企申请“高企贷”2500万元,截止12月中旬,共发放企业贷款6650万元。有效支持了企业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工作位列五县两区第二名。

(五)高起点聚焦科技招商,打造科技招商常态化

一是高企招引取得显著成效。自11月初,通过多方搜集梳理信息,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北京天冠润金、北京盛世唐潮等10家高新技术企业顺利落户我县,为我县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与带动作用。

二是科技招商成果斐然。今年以来,重点围绕一号产业,加大科技招商力度,通过温州专题招商,投资2亿元的上欧阀门在欢口机械制造产业园成功落地。另外,济宁高企金牛重工在欢口机械制造园投资建厂,机械制造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通过小分队招商与专程拜访,围绕高新区新能源车辆及关键核心零部件补链强链,招引北京奇越科技等科技型企业落户高新区,为园区产业链延伸、园区企业升级转型起到明显助推作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先进地区发展标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工业基础薄弱,多数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满足于维持现状,企业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二是前瞻性产业技术突破不够。由于我县缺乏原始创新能力高的大院名校资源,缺乏有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型企业带动,导致前瞻性产业技术的突破做的不够,引领未来发展能力不足。三是科技合作机制不活。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上,还存在“找不着、谈不拢、落地难”等制约因素,导致合作成效不明显,较高水平科研项目引进转化难度。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大高企培育力度

确保2021年80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力争新认定(招引)高企30家。根据摸排企业各自不同情况,建立“一企一策”档案,细化各企业申报指标,逐项排查提升,实行包挂指导培育机制,按照“一对一服务”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核心指标存在的问题。

(二)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对尚未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32家高企对照申报条件一一进行筛查,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申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树立提质量、强素质、增后劲、求发展的理念,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科研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完善科技金融运行机制

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加快完善政府、银行、投资、担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长效机制,扩大“苏科贷”、“高企贷”规模,力争2021年支持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发放企业科技贷款8000万元。积极参与市县联动,提高县级财政科技投入,用于定向支持自动化装备制造业发展。

(四)全力创建省级高新区、农高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