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柳永、婉约词派的特征。
2.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1.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名句的鉴赏方法
2.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二)词人、写作背景、词牌简介
师:学习新课文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在上一节《望海潮》中呢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柳永,
那现在就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离开汴京
时和他心爱的歌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师:同学们知道“雨霖铃”这一词牌的由来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说说。
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
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贵妃。
后唐玄宗入蜀,霖雨连日,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
托哀思。
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
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三)整体感知全词
师:好。
老师读完了。
那老师想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生:悲凉,伤感
师:嗯,很好,确实,这首词是离别作品,基调哀婉、伤感、凄清
师:古人曾说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讲得很有道理。
好的诗词,要多读多背,在诵读的过程中,推敲字、词、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那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融入自己的感情在读得过程中,
把难理解的词语划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解决。
生:学生齐读(第一次朗读,感情投入不够,学生大多读得直白,缺少感染力,这和后面学生能比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词形成鲜明的对照)。
师:好,读完了。
对于刚才的朗读,你们觉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xx同学,你来说。
生2:……
师:还有同学要点评吗?
生3:……
师:同学们感情投入不够的,原因可能是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
没关系,我相信在我们品读完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读完课文后同学可以找出这首词的主旨吗?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对,非常好,请坐。
这首词写得就是离别。
在进入品读鉴赏课文之前呢,我们先来解决难理解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4:……
生5:……
凄切:凄凉悲切
骤雨初歇:急雨刚刚停下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程遥远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要记在课本上。
(四)品读、鉴赏作品
师:好,解决这些词语之后就更方便我们品读课文了,先品读上阕。
同学一起朗读上阕,读得时候呢,要用心的想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在那样的环境,面对离别,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好
师:寒蝉凄切,一二读。
生:……
生:词人和爱人悲苦不舍得分离场面
师:这离别场面作者用了很多意象,是那些呢?同学们找一找。
好,XX同学,你来说。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生6: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板书)
师:回答得很好,但还不够完整,谁来补充?XX同学。
生7:兰舟、楚天
师:很好,同学们都找出来,看出来,同学们都很细心。
这些意象有虚有实,这些意象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就是真实的,看的见摸得着的。
生: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是实景,烟波、暮霭、楚天是虚景。
师:从哪看出来是虚景?
生:一个“念”字,想到的意思。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细心,意象有渲染凄清悲凉意境,烘托人物内心感情的作用。
师:柳永的词都写得极美,这上阕就有很多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品味,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同学们
可以从意象和人物刻画方面去分析。
首先老师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老师喜欢的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老师觉得
“去去”二字用得极好,表达出了作者不愿离别而又不得不去的无
奈和伤感。
烟波和暮霭又具有迷忙飘渺的特点,和词人的忧伤完全
融合在一起。
这烟波和暮霭其实就是作者心中的离愁。
“楚天阔”
是说南方的天地之间也因烟波、暮霭而变得辽阔而无法相接仿佛天
地间都充满了离愁。
这种表现方式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从词的
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老师说完了,下面轮到你们说了。
生8:我喜欢课文的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作他写了寒蝉、长亭、还有骤雨。
当时离别的时候,加上寒蝉凄凉
的叫声,使离别气氛更加愁畅。
长亭是人离别的地方,然后雨停了
之后,天变凉了,又会使人感到凄凉。
作者是通过对离别地点的环
境描写以表达伤感的氛围和离情的。
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心中的凄凉,这是什么表现手法呢?用一个成语来。
生:借景抒情。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好,XX同学。
生9:我喜欢的是“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一
句写的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
“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
“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时候,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
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
不舍。
师:这位同学是从人物描写这一角度来分析,说得很好,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要把这种难以割舍,不忍放手情感读出来。
还有哪
位同学来和我们分享?XX同学。
生10:我喜欢的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一句则
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
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分离在即,再回无期。
此时彼此心中如浓雾愁云,满腹的哀愁却难以启齿,因为这只会给彼此徒增哀愁,只能执
手相握。
恨泪相对,正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
艺术表达效果。
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同学的分享中我们也将上阕品读完了,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上阕的内容。
XX同学。
生11:上阕写了离别之景和离别之情。
师:嗯,写的就是离别之际难分难舍的场面。
这离别之景在柳永的描绘下美得如同一幅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用自己话来描述
这一离别之景。
生12:……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那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读词的下阕。
词的下阕也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请一位同学来
朗读一遍下阕。
XX同学,你来。
生:朗读
师:好,读得很好,老师也被你打动了。
词的下阕,作者一开头就说“多情自古伤离别”,作者不说自己的离情,却说自古以来的
离情,这“自古”有什么好处?
生13:……
生14:作者是想说他离愁并不是特殊的,而是和大家一样的,
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添了悲伤之感。
师:说得太好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不仅仅是作者独有的情感,自古以来谁不伤离别啊,是不是。
这里,作者将一己、一
时的情感化为一种普遍的永恒的离愁,从而更加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而“伤离别”点明了词的主旨
接下来呢,作者又进一步设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也用了许多意象,是哪些意象呢?
生:酒、杨柳、晓岸、残月
师:这些意象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这些意象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来讨论,每个小组分析一
个意象。
可以联系以前所学过的诗词来分析。
生:讨论中
师:好,时间,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说说。
生16:古人喝酒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开心的时候,再者就是
伤心的时候。
很显然,作者是属于后者。
一种“剪不断,理还乱”
的愁绪萦绕在作者身旁。
古人有借酒消愁的说法,作者也想通过喝
酒把离愁忘掉。
然而只是暂时的,醒来之后离愁仍在。
生17:“柳”与“留”谐音,古人用“杨柳”来作为赠别的信物,成了送别的象征。
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
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师: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
折柳赠人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
作者是借“柳”来表达那种想留下来,却留不了的哀愁。
接下来是关
于风的,哪个小组?
生18:晓风,黎明时分的天气是挺凉的,而在此时离别更给人
添了几分凄凉的意境。
,这个时候凉的不仅是身,心更凉。
像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风就是给人以
凄凉的感觉。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储存量挺大的,还可以举出相关的例子来证明,很好。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
季节。
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最
后一个意象“月”,XX小组。
生19: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其实月就是人的离合的
象征。
残月,就是不完整,不完整就是离别,作者通过“月”这个
意象来表达离别后的那种相见无望的愁情。
师:分析得很到位。
两句话,作者就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
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以
虚写实,真正做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柳”、“留”谐音,写难
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
这
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难怪它被世人称位千古名句。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老师有点疑惑,“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既然是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的呢?谁能帮老师解除这一疑问?哎,好,你来。
生20:一别很多年,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如果在一起)本应
是良辰美景、夜夜笙歌,可此时此刻爱人不在身旁,无人分享,内
心孤独,再美都只是虚设。
生21:想象离别之后的孤独
师:对,就是设想别后的孤寂凄清。
整首词到这里都品读完了,这首词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
生: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师: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一样的。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直接抒情。
看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大胆而直率地表达自
己的感情。
这首词让人回味无穷,下面请同学再次朗读课文,再次
体会作者的离愁。
“寒蝉凄切”一二读。
生:……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朗读越来越好了,希望可以继续保持。
我们知道宋词分成两派,一是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
二是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结合以前所学过的婉约词,
我们可以总结出婉约词的特点。
婉约词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词
铺叙、描写的特色,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
题材;形式上则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雅丽而清新,情思曲折
而真切。
《雨霖铃》就是婉约词风的经典之作。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后要完成相应的练习,并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