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治疗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输血不能促进伤口愈合
19
手术切口愈合紊乱诊断标准
结果和机制
20
21
“缺多少血,补多少血”与“失多少 血,补多少血”是否合理??
22
英国输血一般原则
23
现代红细胞输注适应症和输注指征
一 、慢性贫血
贫血时机体的反应* 慢性贫血的输血目的 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以保证组织供氧。因此应当输注红细胞即可, 不应输注全血。 慢性贫血的输血原则 临床上输注红细胞主 要是消除或减轻缺氧症状,只要将Hb水平提 高到能保证足够的组织供氧即可,不需要通 过输血将患者的Hb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 红细胞保存\输血到HB正常水平不能改变患 者的转归.PDF
33
临床情况
心肺功能受损或伴有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 由于心肺功能状况可直接影响机体耐受和代 偿因急性失血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因此应 当适当放宽输血指征; 患者失血前有无贫血及贫血程度: 患者骨髓和肝脏功能状况等也是在急性出血 后是否输血,选择血液制品种类及输血剂量 的重要因素。
34
血小板输注
5
成分输血的意义
提高输血疗效 减少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有利于血液各种成分的保存 节约血液资源
6
减少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输注添加液红细胞,可减少或避免输注血浆导致
的过敏反应,这种反应占42.6%;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可避免或减少以后 患者输血由于产生白细胞抗体而发生的非溶血性 发热输血反应,这种反应占52.6%。避免HLA同种 免疫,避免今后器官或骨髓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 应;可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等; 减少输血感染病毒的危险性;
29
急性贫血输血和血液成分选择的依据
失血量
临床情况
30
失血量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关系
一般来说心血管功能正常的患者失血量在10%的血容 量几乎不会引起任何症状;
丢失20%当患者卧床一般仍然不会出现特殊的症状和 体征,一般仅出现运动时出现心动过速; 丢失30%的血容量并不及时补液或输血时,患者就会 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丢失30%以上的血容量,患者才出现严重的症状和体 征,包括心动过速、脉搏微弱、低血压、中心静脉压 和心输出量下降和面色苍白等。
10
相对危险度
腹腔间隙综合征
11
12
13
研究对象
研究结论
14
老年退伍军人局
15
16
患者输注红细胞导致的不良转归机制
Storage lesion
库存红细胞2.3-DPG含量下降 库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库存红细胞携带NO能力减弱
同种输血的免疫负向调 节作用
17
Immune Effects of Blood
blood group system by Landsteiner
-- 1914 Lewisohn - used citrate
-- 1940 Landsteiner and Wiener, in, describe
Rh typing
4
成分输血的简史
输血医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是成分输血,早期 的输血都是输注全血,1950年Walter发明了塑料血袋,
Increased TNF-alfa
Increased suppressor T-cell activity Reduce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McAlister FA et al, Br J Surg 1998;85:171-8. Innerhofer P et al, Transfusion 1999;39:1089-96.
受损或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管硬化,使
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时,也需要输注红细
胞。
贫血病因的确定和治疗
27
二、急性贫血
由于手术、创伤和其它疾病引起的急性贫 血,临床医生在输血指征掌握、血液成分品种
的选择、输注剂量的确定时,应当根据患者的
临床具体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才能安 全、有效、及时的进行输血治疗。值得注意的 是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 要的输血。
31
失血量与输血指征关系
患者丢失20%(新生儿10%)的血容量以下,或成人失
血量在1000毫升以内,不必输注红细胞; 失血量在20%~25%时,及时补液和输注红细胞2单位 即可; 失血量在>25%时,除了及时补液和输注红细胞外,可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输全血、FFP或血小板。
32
英国红细胞输注指南 (2002年)
38
2006年安徽省和我院临床输注 血液和血小板比例
全血和红细胞输注量 我院 全省 18004 417000 血小板输注量 1173 117 13 比例 15:1 35(33):1
注:全省置备手工9901单位 Asfourb报道美国红细胞:血小板=2.88:1
39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where we transfuse approximately 32,309 packed red blood cells (RBCs), 87,760 random-donor platelets 4878 single donor platelets 8958 units of fresh frozen plasma 549 granulocytes, and 1553 cryoprecipitate units annually. Transfusion of RhD-Incompatible Blood Components in RhD-Negative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Recipients M. Asfour, MD, Aida Narvios, MD, and Benjamin Lichtiger, MBA, MD, PhD.MedGenMed. 2004; 6(3): 22.
Immunologic effects of autologous/allogenic blood Tx
Decreased T-cell proliferation Decreased CD3, CD4, CD8 T-cells Increased soluble cytokine receptor sTNF-R, sIL-2R Increased serum neopterin Increased cell-mediated lympholysis
36
安医大附院机采血小板使用情况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6 2009
37
机采血小板单位
美国与我院输注血小板比较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美国 我院2002年 2009 恶性血液病和肿瘤患 者 手术患者 其它患者
Landsteiner首先发现了人类血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以后的
安全、有效Hale Waihona Puke Baidu血,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 尔奖。
3
.
Animal to human --- Jean Denis , 1667
. Human to human
--1818, James Blundell -- 1900 The elucidation of the ABO
24
贫血时机体生理反应
增加心脏输出量 减少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 增加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肌收缩力 降低血液粘滞性
25
人类耐受低Hb的能力
26
输红细胞指征 一般认为Hb降低到正常值 的 50%以下,才需要输注红细胞;Hb降
低不到上述水平但是患者伴有心、肺功能
28
临床医生对急性失血的输血指征 把握仍然存在问题
英国2007~2008年国家输血审核发现,38%患者缺少夜间输血临 床指征;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
澳大利亚学者发现某教学医院blood product use was inappropriate for 16% of red cell, 13% of platelet and 31% of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transfusion episodes. 国外学者研究结肠、直肠癌围手术期输血存在输血指征掌握不严 现象。 国内部分外科医生输血指征掌握仍然不严 美国的临床输血管理
为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创造条件。
7
现代成分输血的主要趋势
输注添加液红细胞为主流;
血小板输注的增加;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广泛应用; 病毒灭活血液成分临床应用; 特殊成分的输注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DC抗肿瘤疫苗; 白细胞输注减少;
促进血细胞生长的药物的应用,减少了血液成分的使
用量。rhEpo , G-CSF
使血液分离较为便利,血液成分疗法正式提出。随着
塑料多联血袋的问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输血医学 进入了成分输血时代。美国成分输血发展为例,浓缩
红细胞输血的比例1967~1978年间,由0.8%增加到88
%。临床输血的主流是红细胞,节省的大量血浆可用 于制备Ⅷ因子,用来治疗血友病。粒细胞输注趋势; 血小板的输注也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输血治疗传统观念的变革与更新
1
主要内容
输血医学发展简史 询证输血医学新观念 现代输血疗法的临床应用 临床输血的有关问题 术前输血 大量输血 相容血液的输注 R hD血型不相同血液成分输注
2
人类输血简史
1818年英国产科医生Blundell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将人类 血液输给严重大出血的产妇,8例中有5例获得了成功,这是人类 历史上首次进行人类个体间输血并得以成功的学者。但以后的输 血实践发现,在随机个体间输血,患者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输血 反应,约有35%的受血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许多患者经 治疗无效而伤亡。直到1900年维也纳大学病理解剖研究所的助教
血小板输注原则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外科患者的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评价
35
血小板输注原则
血小板输血疗法主要应用在防止患 者出血或治疗活动性出血。在临床上决
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输注剂量主
要取决于患者临床情况、血小板减少的
原因、血小板计数、患者血小板的功能。
8
询证输血医学新观念
输血作为重症患者的支持疗法没有询证 依据 同种输血能够导致外科患者及重症患者 不良转归 输血不能促进伤口愈合 “失多少血,补多少血”是过时、错误 观念
9
重症患者输注红细胞导致的不良转归
From 571 articles screened, 45 met inclusion criteria In 42 of the 45 studies the risks of RBC transfusion outweighed the benefits; Seventeen of 18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RBC transfusions wer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ath; Twenty-two studies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BC transfusion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ll these studies blood transfusion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n. RBC transfusions similar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multi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three studies)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six studies). Marik PE, Corwin HL. Efficacy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rit Care Med. 2008;36(9):2667-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