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摘要:本课题组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及现状的综合调研,提出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本地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阐述了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问题;思路;对策

一、黔南州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址,北靠省会贵阳。全州辖2市9县1自治县,共97个镇,7个办事处,124个乡,12个民族乡,总人口3973600人,土地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居住着布依、苗、水、侗、瑶、毛南、汉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3.21万人,占56.17%,汉族174.15万人,占43.83%。城镇人口241.70万人,占60.82%,乡村人口155.66万人,占39.18%。

据《后汉书·南蛮传》、《华阳国志·南中志》及《贵州古代史》记载,早在殷周时期,黔南州境内就有部族活动,建造巢穴。春秋战国以后,逐步形成村寨和集镇。唐代中期原建筑技艺传入贵州,开始建造庙宇。宋元时期,城镇始见雏形。明清时期,城邑建设有所发展。明代万历年间,都匀、贵定、瓮安、福泉城垣开始形成,同时,都匀已出现文峰塔、东山奎阁、火神庙、百子桥、遇仙桥、鼓楼等一大批古建筑。官署、会馆等建筑也逐步出现。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开始设置主管建设的机构,城乡建设开始拓展。民国15年(1926年)修筑了贵州第一条公路——黔桂公路,纵贯黔南境内南北。民国25年(1936年),都匀民主人士集体拟定市政建设大纲及部分建设计划报省,对城区街道、建筑物、公共设施的建筑提出了方案,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1949年11月,黔南州各县先后解放,城镇建设进入了新的恢复和发展时期,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从1950年起,各县开始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兴建饭店、商店、粮店、仓库等商业设施,会堂、会场、办公用户以及供电等公用设施也开始营建。在不少集镇也开始建立供销合作社、粮食仓库,村寨也出现了新房。1958年都匀建市后,黔南州首府都匀市成为贵州省规划的7大工业区之一,城市人口迅猛增加,由解放初的不足万人,增加到6万人,城市交通、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有了新的发展,其他县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城镇规划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

1961年,随着国家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黔南州的厂矿企业也开始精简下放职工,多数项目停建,城镇人口聚减,特别是都匀市由1958年的6万人减到1962年的3.18万人,并恢复县制,城镇建设的步子也缓慢下来。直到1965年通过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后,全州的经济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又走上了正常轨道。都匀市1965年第二次建市,实行县市分置,第二次开始对城市规划进行修改和调整,城乡建设都有较快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城镇建设,发挥城镇中心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城镇发展思

路,改变了历史以来“等、靠、要”,依靠国家投资、财政拨款进行城镇建设的状况。引进和多渠道集资,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1980至1990年全州平均每年引进建设资金1.5亿多元,多渠道集资近亿元,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黔南州城市建设以旧城改造、完善设施、提升功能为重点,其规划、建设、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90年代中期,黔南州所辖12县(市)城区的总体规划制订、修改和调整工作全面完成。12县(市)均建立了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同时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每年亿元左右的资金用于城市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城市自来水改造和供水管网改造、城市路灯、园林绿化、环境设施、河道治理、排水防洪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1997年,黔南州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快了全州城市建设的步伐。是年,全州用于城市建设资金达3.5亿元。随着城区得以拓展的同时,城市功能日趋加强。黔南州首府都匀市差不多是在旧城的基础上再建了一个新城。黔南州的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3%提高到1995年的15.5%。2002年,全州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了23.6%。2003年全州城市化水平为25.1%。2004年全州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70.8%,城镇化率已达28.3%。2011年全州城镇化率达36.5%。

“十一·五”期间,在中共黔南州委的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贵州省委、省政府“三化同步”战略部署和州委“951”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特大旱灾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力实施工业强州、城镇化带动和农业产业化富民“三大战略”,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附表一:贵州省黔南州各县(市)2011年与城镇化率相关指标一览表[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备注:2011年全州平均城镇化率为36.50%)

附表二:贵州省黔南州首府都匀市近年城镇化率(%)增幅一览表

附表三:全国部分省(市)2011年城镇化率(%)一览表

(备注:2011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为47%)

二、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一)城镇化率低

2011年黔南州城镇化率为36.50%,虽高于贵州省平均城镇化率,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低于周边四川的50.00%,重庆的55.00%、广西的42.60%,云南的38.00%,湖南的45.10%等,与先进发达省市有较大差距,城镇化率增幅也明显低于全国。[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

(二)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规模等级低,城镇化容纳空间小。2009年全国共有地级市283个,县级市和市辖区1224个,分别占同级行政区的85%和42.8%,贵州省只有4

个地级市,19个县级市和市辖区,占44.4%和21.6%。

相关资料显示:贵州省有700多座城镇,2008年全国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有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