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解释学的本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阅读解释学的本体论
作者: 日期:
现代阅读解释学的本体论-中学语文论文
现代阅读解释学的本体论
编者按:
解释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有讲逻辑与解释的《范畴篇解释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系统训释《春秋》等著作的经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西方业已形成比较完备的训诂学和解释学理论。但是,到了20世纪,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以后,语文学科既没有继承古代训诂学的传统,也没有借鉴和吸收西方解释学的成果,来形成自己的理论,因而在文本解读方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乎没有规范可循,出现了很多混乱。当前,亟
需构建一套我国现代语文阅读解释学的理论体系。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发杨邦俊老师关于现代汉语文阅读解释学研究的系列文章,运用阅读解释学和训诂学研究的成果,从哲学本体论、学科认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维度,对现代汉语文学科阅读理解的本原与发生、阅读解释的本质与方法、阅读解文的视角与边界,进行一些较为全面的探讨,以期引发大家对现代汉语文阅读解释学的深入研究,促进我国现代阅读解释学的发展。
■杨邦俊
解释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代语文学科产生以后,既没有继承古代训诂学的传统,也没有借鉴和吸收西方解释学的成果,形成自己的解释学理论。在文本解读方面,几乎没有规范可循。语文学界亟需构建一套现代语文阅读解释学的理论体系。为此,我们在借鉴现代西方阅读解释学研究成果和吸收我国古代训诂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语文阅读解释学的概念,并从阅读解释的本原入手,系统探讨现代语文阅读解文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方法。本文拟
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维度对现代汉语文的阅读解释学进行
较为全面的介绍。
本体论是对事物的本原性认识。从本原上看,现代人的阅读解释活动是从对文本的认知开始的,阅读解文是关于文本存在的认识、反思和觉解,阅读的过程是以文本为中介、经由主体参与的间性互动。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要超越文本,文本内容对生活的世界有一个深刻而又全面的认识。解释则是在上述读解的基础上,走出文本诠释和说明这些认识。阅读活动的发生有三个深层的根源:一是文本的存在,二是主体的存在,三是超文本的存在。解释和说明也离不开这些存在。下面,我们对这“三种存在”作一些本原性探索。
一、文本、文本间性及其存在
经验主义哲学认为:“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广袤构成了我们称之为‘世界’的那种物质实体的本真存在。”①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不是孤立的文字、文章,文字和文章记载着人类历史发展中某一时段真实发生的事情,包含着丰富鲜活的生活内容。文本的存在实际上也是一种由时间、空间和语用三维构成的历时性存在。
因而,文本所承载的全部内容,同样具有存在主义哲学所指称的那种世界性,并且唯有“世界性”才能准确反映阅读对象的真正属性。
(一)文本、对象化存在及其世界性
从表面上看,阅读的对象是文章,或者说是文章所反映的文本世界。但如果深究起来,文章和文本都还不能直接成为认知的对象。无论是文章所反映的语言的世界,还是文本所反映的言语的世界,其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对象世界。这个世界是历史上某一时间、空间中各种存在的总和,具有历时性、生态性、多样性。单纯记载这个存在的语言系统——文章的存在,还不能直接成为认知的对象,还
必须转换成反映这段生活内容的文本;文本也还不是真正的认知对象,还必须对象化,必须重回它原来那个世界的生态,回到历史上发生的那个时刻,还原它全部的生活内容,变成一种对象化的存在,才能成为阅读的对象。我们把阅读对象的这一特点称为文本的对象化,把文本能够以对象化的方式存在的特性称为阅读对象的世界性。要弄清其中的奥秘,需要从语言一言语、文章一文本两个维度来观照。
1. 语言、言语及其“世界”“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例如汉语、英语、俄语,或者是西班牙语等都是这样的系统”,“在语言这个系统中的每个成分,即每个语言成分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结合成的”②。语言符号及其声音和意义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后来的运用中,不断得到强化、丰富和发展,形成某种约定。音、形、义的构成不但可以记
载、描写、复制,还可以写进《字典》和《词典》,为大众运用提供规范。与此相对,言语则是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话,它不单指语言层面的意义,更包含说话时的语音、语气和语调,以及语用环境中生成的情态、情状和情趣。语言层面呈现给我们的世界是静止的、确定的、易把握的文章系统。言语层面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生态的、生成的、难于把握的文本系统。阅读解文的关键是需要从语言的世界,走进言语的世界,从情与意、形与神、虚与实、恒与变等维度全面把握文本的内涵、情状和神韵,以及由此生成的精神世界。现代阅读学需要探索言语阅读的途径。
2. 文章、文本及其”世界” 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连缀的有意义的篇章,文本指凝结着真实、深刻、鲜活生活内容的历时性存在。文章的世界指由字词句段篇及标点构成的符号系统,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有限的、直观的存在。可供
人们反复阅读、观看、研究、咀嚼和探讨。文本的世界则指历史上文本生成时承载的所有内容的总和,是一个无限的、精神的、想象中的世界,可供人们自由的预想、猜测,审度、批判和讨论。文章和文本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一方面文章是文本的外在形式,人们对文本世界的想象、觉知,要借助文章这个由符号构成的世界来进行。另一方面文本又是文章的精神内核,是文章的灵魂,它是文章所反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内容的总和。阅读文章的终极目标是要全面地、立体地、生态地认知对象世界,即文本的世界。所以对文本世界的全面、深入、个性化的认知和解读是整个阅读活动的关键。阅读解文需要经历文本对象化的过程。(二)文本间、间性存在及其互涉性
阅读需要借助文本进行,文本又是对生活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文化生成现象。意义的生成、意趣的产生、生活世界的文本化不是凭空而来的,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摄取,又有对固有文化的继承,还有作者个人因素的发挥,进入阅读环节后,还会有读者的加盟。因此,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是一个包含有本文、互文、作者、读者复杂结构的间性存在,其间有多种互涉。
1.本文、本文性及其互涉“本文”又叫元文本,指阅读的第一文本。它是现实的、具体的,读者可以拿在手头的文本。它的文字、意义可以直接解读,它的意涵、韵味可以直接品评,它的学说、思想可以直接观照。它又是元的,初始的,没有掺入自身以外任何元素,不带有读者因素的文本,它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排他的、前设的。我们把元文本的这种“本文的存在”称为文本的本文性。如果进一步考察,我们还会发现所有的阅读解文,都是基于对本文性的认识而作出的结论,因而任何阅读活动都必须忠实于本文,任何文本解读都必须有其本文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