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红掌是一种珍贵的观叶和观花兼具的植物,既可用于切花,又可以盆栽,已成为全球销售量仅次于热带兰的第二大商品花卉。

目前红掌主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

对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从外植体取材、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方面内容,并提出了红掌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红掌;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生根;炼苗移栽中图分类号 qs682.1+4;q81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2-0172-02
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

红掌的佛焰苞颜色多样,叶片赋有天鹅绒的光泽,是少有的观花和观叶兼备的植物,主要用于切花,也可以盆栽。

目前,红掌已成为销售量仅次于热带兰的第二大热带花卉商品,在国际商品花开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从1974年pierik et al[1]首次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形成进行快速繁殖红掌以后,经过人们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红掌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生产。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该文综述了红掌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对红掌的组培过程、存在的问题以及
今后研究的方向加以总结,以为红掌产业化生产和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1 外植体取材
1.1 外植体的类型
目前,国内外报道红掌组织培养采用的外植体有叶片[2]、叶柄[3]、茎尖[4]、侧芽[5]、根[6]、苞片[7]和花序轴[8],其中叶片和叶柄是主要的外植体。

1.2 外植体取材的部位、大小和生理年龄
外植体的部位、大小和生理年龄不同,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也不同。

叶片基部靠近叶柄处、带叶脉的叶片、叶脉集中的部位[9-11]容易诱导愈伤组织。

从愈伤组织诱导率来看,叶片基部>叶片中部>叶尖[12],不含叶缘叶片>含叶缘叶片[13],叶片大小以1 cm×1 cm 为宜。

红掌新抽出的叶片展叶2~3周,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诱导所需的时间也最短[14-15];初展开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能力最强,其余依次为未展开叶片,刚转绿成熟叶片和深绿色老叶片[16]。

叶柄上段的外植体比中、下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17-18]。

因此,在红掌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合理取材决定其能否再生植株。

2 愈伤组织诱导
2.1 基本培养基
在红掌组织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基本培养基一般选用改良ms、1/2 ms或nitsch。

崔月羚[19]发现,当叶片接种到几种培养
基时,愈伤组织发生率及发生速度依次为1/2 ms>ms>n6>b5>white,此结果与兰芹英等[20]和赵博生等[21]的结果相似。

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的浓度对红掌离体形态发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降低ms中硝酸铵的含量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发生。

pierik[22]指出低浓度氨盐有利于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最适宜浓度是206~825 mg/l,>825 mg/l或在不定芽分化时,一般使用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低浓度生长素有利于芽的分化。

蔡能[23]和武爱龙[41]发现使用较高浓度的6-ba与naa,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

也有报道低浓度的6-ba、kt和tdz也可以诱导不定芽的发生[42],ba与kt配合使用效果优于只用ba[25]。

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有机成分可以促进芽的增殖和生长。

蔡能[23]研究发现,与不含椰乳的培养基相比,添加100 g/l椰乳对芽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蒋泽平等[43]研究认为50 mg/l水解酪蛋白有利于芽增殖,150 mg/l促进芽体伸长的效果最佳,[5] 陈丽文,何贵整.红掌茎段侧芽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40(2):42-43.
[6] 司亮,尤海波,谭魏,等.安祖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5(3):89-91.
[7] 徐彬,王广东,郭维明,等.花烛苞片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简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4):55.
[8] 朱饱卿,柴向华,李军,等.红掌的花序培养及快速繁殖技
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23-224.
[9] 王梅,李铭,陈丽,等.安祖花的外植体选择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9):63.
[10] 吕复兵,王青,廖飞雄,等.红掌叶片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2(6):24-25.
[11] 姚丽娟,徐晓薇,陈香雪,等.安祖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浙江农业科学,2004(4):190-192.
[12] 陶贵荣,张丽娜,徐伟军.红掌(anthurium andreanum dakota)幼叶诱导愈伤组织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2):7-12.
[13] 崔月羚,卢庆延,徐迎春.火鹤花离体培养无菌体系建立技术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2):26-28.
[14] 胡梅香,张国禹,黄桂云,等.红掌试管苗培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17,220.
[15] 费昭雪.红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2-62.
[16] 梁凤龙,杜宝贵,曾瑞珍,等.红掌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ⅰ离体高效培养体系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09(s1):184-188.
[17] 肖三元,梁国平.红掌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云南热作科技,2000,23(2):12-13.
[18] 肖三元,梁国平,杨焱,等.红掌不同品种产生愈伤组织的差异[j].热带农业科技,2005,28(2):7-9,33.
[19] 崔月羚.花烛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2-57.
[20] 兰芹英,李启任,何惠英.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和芽的分化[j].园艺学报,2003,30(1):107-109.
[21] 赵博生,刘涛.安祖花组织培养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2000,2(3):68-70.
[22] pierik r l m.anthurium andraeanum plantlets produced from cultivated in vitro[j].physiol plant,1976,37(1):80-82.
[23] 蔡能.优化安祖花规模化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2-68.
[24] 蔡维藩.红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31(3):66-68.
[25] 王进茂,郑均宝,高秀丽,等.花烛组织培养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69-74.
[26] 赵卫国.红掌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2-64.
[27] 傅鸿达.红掌快速繁殖技术优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2-48.
[28] puchooa d.in vitro mutation breeding of anthurium by gamma radiation[j].int j agr biol,2005,7(1):11-20.
[29] chen c,hou x l,zhang h x,et al.induction of anthurium andrae-anum “arizona” tetraploid by colchicine in
vitro[j].euphytica,2011,181(2):137-145.
[30] atak ?覶,?覶elik ?魻.micropropagation of anthurium andraeanum from leaf explants[j].pakistan j bot,2009,41(3):1155-1161.
[31] 龙雅宜.几种主要切花的生产技术[j].西南园艺,2001,29(1):50-53.
[32] lightbourn g j,prasad p v d.in vitro techniques of rapid multiplication of four varieties of anthurium andraeanum in jamaica[j].pro int soc tro horti,1990(34):3-5.
[33] gu a,liu w f,ma c,et al.regeneration of anthurium andraeanum from leaf explants and evaluation of microcutting rooting and growth under different light
qualities[j].hortsci,2012,47(1):88-92.
[34] 简兴.红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4:2-40.
[35] 岑益群,蒋如敏,邓志龙,等.安祖花离体增殖的形态发
生与理化因子效应[j].园艺学报,1993,20(2):187-192.
[36] kuehnle a r,chen f c,sugii n.somatic embrogenesis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in anthurium andraeanum
hybrids[j].plant cell rep,1992(11):438-442.
[37] 陈华林.不同培养条件和外植体处理对红掌品种组培效果的影响[j].西南园艺,2003,31(4):35-37.
[38] 张桂和,徐碧玉,彭存智,等.安祖花茎段培养与离体繁殖[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3):13-16.
[39] 江如蓝,张施君,郑迎冬,等.红掌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4):49-53.
[40] yu k j,paek k y.effect of macroelement levels in the media on shoot tip culture of anthurium spp.and reestablishment of plantlet in soil[j].j korean soc horti sci,1995,36(6):893-899.
[41] 武爱龙.红掌的离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29(1):185-190.
[42] 杨苑欣,陈福旗,蔡巨才.细胞分裂素对火鹤花试管苗叶片培养再生之影响[j].中国园艺(台湾),2002,48(4):371-377.
[43] 蒋泽平,仲磊.ba与iaa及ch和ye对红掌试管苗增殖和生长的调控[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1):20-22.
[44] 潘学峰,潘梅,洪世军.红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
再生[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144-148.
[45] 蔡明,李树贵.火鹤试管苗移栽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1(5):14-15.
[46] 赵秀梅,刘芬.火鹤与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9(6):43,44.
[47] 杨士辉,王春云.盆栽红掌新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6-18.
[48] 莫磊兴,李小泉,林贵美,等.火鹤花离体培养育苗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3,16(1):126-128.
[49] 黄丽芳.红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优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2-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