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活方式改变:
• 1、饮食结构改变: • 1993-1996年,鸡、鱼、蛋的消费增长 50%,同期中 国消费增长100—200%,粮食消费仅增长30%。 • 2、体力活动减少: • 以北京机动车辆为例: 1980 年约 10 万辆 1990 年约 40万辆 2003年8月>200万辆 • 3、饮食改善,营养过剩。 • 据统计:1982年BMI ≥25kg/m2 9.7% • 1985 12% • 1992 14.9% • BMI(体重指数)正常 18-23kg/m2 体重/身高2
糖尿病健康教育 知识讲座
一、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据WHO2003年报道,全球已确诊糖尿病(DM) 1.94亿人,预测 2025 年增至 3 亿人以上。2005 年我国 DM约4000万人,成人患病率达3.21%,40岁以上D M为7.1%。糖耐量受损(IGT)为8.4%,并逐渐增 多,糖尿病目前总的状况(不论是国内和国外),可 简单概括为“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和致残 率高,费用高;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
服糖后 2h
空腹或
≥7.8(≥140)<11.1(<200)
≥6.1(≥110)<7.0(<126)
≥7.8(≥140)<11.1(<200)
服糖后 2h
<7.8(<140)
• 新的分型基本根据病因将DM分为:I型糖尿病、2型 糖尿病、其他特殊型和妊娠糖尿病四大类。 • DM诊断标准与分型还包含了对上述自然病程演变的分 期(临床阶段),即由糖耐量正常期(NGT),经过 IGT及IFG进入临床DM期: 2003 年11月美国 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专家委员会,提出空腹血糖受损 (IFG)下限诊断标准切割点从 6.1mm OL/L下 调到5.6mmol/L,而上限7.0 mmol/L保持不变,中华糖尿 病学会 2000 年北京会议认为此建议同样适合中国人群。
• • • • •
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
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
血糖逐渐升高
β 细胞ຫໍສະໝຸດ Baidu能 胰岛素抵抗
血管病变
血糖
启动
进展
结局
尚在代谢正常状态 基因?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环境?
心脑血管疾病 肾病 视网膜病变
Stolar MW.et al. J Manag Care Pharm. 2008;14(5)(suppl S-b)
中风
• 心血管死亡和中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工作年龄成人 致盲的第一位原因2
增加2~4倍1
心血管疾病
• 糖尿病患者每10人中
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3
糖尿病肾病
•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4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下肢截肢 的第一位原因5
1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 2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 3 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4 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 5 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
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饮食是基础
达标是关键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健康新7点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饮食是基础
达标是关键
心理健康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及时预防 并发症
五、DM的现代综合治疗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DM现代综合疗法 原则: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 糖尿病教育五项,这是目前世界防治糖尿病的准则和 观点。 1、饮食控制 是DM综合治疗的基础。适合于任何类型、任 何阶段的患者。饮食治疗应注意量和质两方面,量指 饮食总热卡量;质即饮食结构比例合理,计算方法, 是按患者标准体重,工作劳动强度算出日总热量,合 理分配营养素,制定总热量。
• 3、药物治疗 • A 口服药。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原则为“进餐服药, 不进餐不服药”。 • 口服降糖药分为四大类: • ①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药:万苏平、优降 糖、达美康等。 • ② 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双胍类。 • ③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糖苷酶抑制剂:阿卡 波糖等。 • ④ 增强胰岛敏感性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 匹格列酮)类。 • 根据空腹、餐后血糖升高情况以胰岛素抵抗情况选 择不同的药物,单一药物未能达到良好血糖控制时,迅 速加用其他口服药物,如果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药 疗效欠佳时,尽快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 不同测量结果判断:
测量项目
空腹血糖( mmol/l)
理想 4.4—6.1
一般 <7.0
较差 >7.0
非 空 腹 (mmol/l)
糖化血球蛋白 (%)
4.8—8.0 <6.5
≤10.0 6.5—7.5
>10.0 >7.5
• 5、糖尿病教育 • 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 但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DM综合治疗措施中无论 是饮食控制、坚持运动锻炼及降糖药物的应用等都必 须患者(或亲属)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我国DM 发病率不仅逐年增高,而且50-70%患者的无明显症状, 未被及早诊断。而已确诊的DM患者 60 %左右现未达 标,住院患者绝大多数伴有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 “糖尿病教育”,以减少对DM“无知的代价”。通 过电视广播报纸进行DM防治知识宣传、举办DM培 训班、给患者上课,以及糖尿病宣传咨询等方式进行 教育,使广大患者充分了解DM的特点,破除迷信、 树立信心,抵制虚假广告宣传。熟悉和掌握糖尿病的 基本知识、各种治疗措施意义,自我治疗方法和监测 技术,使之成为“自我保健医生”。
二、概念和发病相关因素
DM是一种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的多病因的代谢 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致的以 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症。 发病相关因素: (一) 经济发展 1995年我国抽样调查糖尿病标化患病率: 大城市: 4.58 % 中小城市: 3.37 % 县镇: 3.29 % 农村:2.83% 糖耐量低减的标化患病率:大城市:5.78% 中小 城市:4.29% 县镇:5.74% 农村:5.02%
四、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3、乳酸酸中毒 4、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侵犯人体各种组织器官。主要包括大血管(心 血管、脑血管、四肢大动脉、尤其是下肢)、微血管(肾 小球、眼底及心肌)、神经(植物神经和躯体神经)、皮 肤及骨关节等。
糖尿病并发症累及全身
注意事项:
①注射部位:脐周3cm以外的部位,大腿外侧,三角肌外 下缘等。每次注射间距应在2.5cm以上。 ②注射方法:75%酒精消毒,45º 、90º 进针,推完药效停 留10´。
③注射时间,与进餐相配合一致。超短效人胰岛素建议 餐前即刻注射。短效或预混胰岛素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中 效胰岛素一般餐前1小时给药。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多尿
多饮
多食
体重减轻
•
不典型症状:
伤口不容易愈合
视力减退
下肢麻木
皮肤瘙痒
•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
三、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与分型
• 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 先后正式认中了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对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 的修改建议,中华医学会1999年10月上海会议讨论并通过在我 国正式采用这一诊断标准及分型:
• ③ 运动时间:坚持每日运动时间在30分钟到60分钟。 运动量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强度达到最大运动心跳 数60%至70%即可(最大运动心跳数=200-年龄) • ④ 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 a.尽可能在餐后0.5-1小时参加运动。 • b.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 c. 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大腿等运动时剧烈活动 的部位。
• 诊断糖尿病和其他类型高血糖的数据〔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mg/dl)〕 1997年新DM诊断标准 糖尿病 空腹或 服糖后 2h 糖耐量减低 (IGT) 空腹血糖受 损 (IFG) 空腹或 ≥7.0(≥126) ≥11.1(≥200) <7.0(<126) 1985年暂行标准 ≥7.8 (≥140) ≥7.8 (≥140) ≥11.1 (≥200)
• (三) 老龄人口增加:
• • • 2000年 ≥ 60岁 11% ≥ 65岁 7% 1982-2000 年,总人口增长 1.3 %,老年人口增长率为 3.9%,预测到2025年≥60岁达18%。 有患糖尿病可能的高危人群: 1、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 2、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痛风病的患者。 3、曾有或现有较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 4、曾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肾上腺肿瘤病史 者。
• 2、运动疗法 • 运动疗法亦属基础治疗,尤其是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 患者。 • ①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目的:有效控制体重;增加机体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降低; 增强体质,提高记忆力;增强自信心以及使人保持愉 快的心情;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 • ② 运动锻炼的方式、地点、运动量应因人而异,要求 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氧运动的原则, 以安全为前提;选择非接触性、非竞赛性的运动项目, 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④自行混合胰岛素时是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 素。动物胰岛素不与人胰岛素混合;不同厂家生产的胰岛素不 相互混合。
⑤胰岛素的储存,不使用的胰岛素应贮存在2º c-8º c的低 温环境中。避免任何形式冷冻,笔式胰岛素在被装入胰岛素笔 中使用后,可使用或携带1个月以上,无需再将其储存在冷藏 室中。
根据体力劳动的轻重给予相应的热量。 [理想体重=身高(cm)-105〕 成人休息状态: 每日每公斤理想热量 105-125kJ(25-30kcal) 轻体力劳动: 每日每公斤理想热量 125-146kJ(30-35kcal) 重体力劳动: 每日每公斤理想热量 167kJ(40kcal)
有专家提出四低二高一平衡。四低即:低 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二高:高纤维素、 高复合碳水化合物;一平衡:即适量的蛋白质。 生活习惯有规律,应少吃多餐,即每餐不多于 2两,每日不少于3餐,不吃甜食,忌烟酒。 低糖水果在两餐之间食用,算入总热量。只要 掌握好规定的热量,糖尿病患者可以与健康人 享用相同的食品。
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 1、低血糖反应与自救。 • 低血糖的症状: • 典型症状:①饥饿感②出冷汗③心悸,心跳加快④头 晕或头痛⑤软弱无力或双手颤抖。 • 不典型症状:①口唇麻木感②出汗多③夜间多梦④情 绪暴躁或焦虑⑤注意力不集中。 • 严重症状:①言语不清②意识不清或定向障碍③抽搐 ④昏迷。 • 自我救治:①饮一杯糖水或一杯果汁②吃6颗糖块或饼 干2块③如果在院,立即告之医护人员,给予口服5O %葡萄糖和推注高糖。 • 注意:处理低血糖后,保持病人的饮食计划。
• 4、糖尿病的监测 • 要使DM得到理想控制,监测是关键,是指导治 疗的根据。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用药方法的不同,监 测频次不定: • 测血糖:调测胰岛素剂量,每日6-8次。 • 糖化血红蛋白:3个月一次。 • 尿微量蛋白:肾功能、血脂及眼底,每年1-2次。 • 足部检查:每天。 • 观察血压、体重的变化。 • 做好家庭记录,定期专科门诊复查,作为医生指 导用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使之治疗达标。
B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与口服药联合治疗、胰岛素替代治疗、胰岛 素的强化治疗。目前有主张对初诊的Ⅰ型DM患者可用胰 岛素进行短期的强化治疗。给药途径:①静脉给药:只限 于给予速效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人急症的抢救和含糖 液体的输液时。②皮下注射是临床最常用使用的胰岛素给 药途径。可用注射器、注射笔、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模 拟人体胰腺的生理方式通过高压将胰岛素喷射皮下组织, 且快速简便无痛,但费用较昂贵,国内临床尚未广泛推广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