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江 娅

老年社会工作一直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开初的慈善服务还是当今的专业社会工作,始终对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特殊的帮助和服务。英国于1908——1911年通过了《养老金法》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美国在1935年由罗斯福主持制定了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社会保障法案》,老年社会保障成为社会保险的重要内容,在公共分类救助方案中,明确把老人、贫困盲人及失依儿童作为其救助对象。至此以后,老人一直成为西方各国社会工作主要关注的对象之一;欧洲各国在渐次建立福利国家的过程中,也纷纷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完善老年人服务网络作为其工作的重要目标。

现实的老年社会工作急需理论的说明和指引,于是,各国学者纷纷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老年理论,试图为人们的实际工作提供某种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这些理论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分析它们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解决在实际的老年社会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我们的老年社会工作的质量。

一、社会撤离理论(D isengagem en t T heo ry)

社会撤离理论是从西方社会学主要流派之一的功能学派理论分离出来的,最早由美国的库明(B laine Cumm ing)和享利(W iliam E.H ery)在1961年合著的《变老》一书中提出。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社会撤离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地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利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突然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最初的提出是建立在社会调查(库明和亨利曾到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对2457位50—90岁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基础之上的,观点也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原意脱离社会)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也正因为如此,它遭到了诸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这一理论也遍遭拒斥,其理由如下:

(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普遍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很难想象,在如此长的生命年轮里,老年人都愿意脱离社会,枯守家中,过一种仅体验内心生命的生活。而且,近年来,鉴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重回社会主流生活而不得,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积极地寻求途径以帮助退休后的老年

人保持较高的活动水平。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后的老年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起的作用,许多老年人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对生活是否感到满意直接相关。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自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4)社会撤离理论还可能为那些歧视老年人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少人把老年人视为社会的负担和累赘,希望他们尽早地给青年人让道。这种对老年人的否定性认识已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了较大伤害。

二、活动理论(A ctivity T heo ry)

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与库明和亨利同是芝加哥研究小组的罗伯特・哈维格斯特,也实地访问了300名50—90岁老年人,他的结论是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都对活动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给予了肯定性的验证。活动理论也为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所肯定,在老年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会主流生活而导致老年郁抑症;有些老年人因长期独自一人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进程。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因此,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也正是如此,活动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接受。

事实上,如果我们仅以活动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老年人对生活是否满意的话,这必然又导入了另一个误区:

首先,老年人是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绝不仅仅取决于活动水平高低这一因素。老年人是否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关系是否和谐、邻里关系是否融洽、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等,都是构成老年人是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

其次,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读书写字以娱悦性情。这一理论还犯了和社会撤离理论同样的错误——忽视了个性在适应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那些在中年从事较激烈竞争工作的人,老年时更愿意过一种较安静的生活。也就是说,老年人因性格差异和交往经历的不同,会导致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晚年生活,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这一情形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示在于,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