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塑性变形物理基础-位错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式可知: 1)晶体滑移时所需的切应力是低的,与实 测值的临界切应力值近似; 2)滑移面间距a越大,柏氏矢量b越小,阻 力越小; 3)位错宽度越小,阻力越大.
1.4.2 刃位错的攀移运动 其攀移运动是通过多余半原子的扩展或 收缩来实现的。 正攀移:位错线上的原子或(空位)离开 或(进入)位错线的结果; 负攀移:位错线上的间隙原子(或空位) 进入(或离开)位错线的结果。 位错线成为空位的发源地或陷井。
(1)溶质原子与刃位错的交互作用 设R0、R分别为溶剂原子和溶质原子半径。 则溶质原子进入溶剂后,引起体积的变 化为: V=4/3R3-4/3R03 = 当很小时,则V为 V=4 R03 位错应力场中只有静水压力可使晶体体积 变化而作功,静水压力为: m=1/3(x +y+z) 引起畸变所作的功为:
wk.baidu.com
u= -u= V/3(x +y+z) u=A sin/r 可知, u与溶质原子在刃位错应力场中的 位置有关: u0表示位错吸引溶质原子; u0表示位错排斥溶质原子. 当0并且溶质原子在刃位错的压应力区域, 则u0,(排斥),溶质原子在刃位错 拉应力区域(吸引)---聚集在位错线下 方。
图1-1
=
4A 2x sin b b
设m=
4A b
化简得 G m= 2 ——理想晶体的临界切应力。
一般工程用金属的切变模量G为 104105Nmm2, m应该为103104Nmm2, 数量级。而一般纯金属单晶体的临界切 应力只有(100.1)Nmm2,,由此可见, 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很大。如Al 计 算值为4.3103Nmm2,实测值为0.8Nmm2, 理论值为实测值的5400倍;Zn 计算值为 6.0103Nmm2,而实测值为0.18Nmm2,, 理论值约为实测值的34000倍;Fe理论计 算为13.5103Nmm2,实测值为17Nmm2, 理论值约为实测值的800倍。 人们放弃了经典理论,设想滑移是一 个逐步进行的过程。
1 2
后来,E.Orowan对此理论进行了修正: (1)晶体中存在结构上的缺陷; (2)由热运动可能发生应力的反向运动; (3)考虑到硬化因素,提高强度。 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说明以下几点 (1)晶体易产生滑移; (2)使晶体产生滑移应力与温度关系不大; (3)晶体表面上的滑移痕迹并不都是从晶 体的一边贯通到另一边,而是有时终止 在晶体的中部。
1.1.2 位错理论 1925年,R.Becker提出了一个假设,认 为由于真实晶体中有热应力的存在。热 运动产生了各种频率的弹性波向各个方 向传播,可能在晶体中造成局部的应力 峰,外加应力+应力峰=理论强度,得到 = m-aT 此式只说明晶体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弱,而未说明晶体强度的差异。
(2)间隙原子与螺位错的交互作用 在体心立方金属中,通常情况下,间 隙原子统计平均地分布在三个晶轴方向 上的八面体间隙中。若晶体某处存在螺 位错,由于螺位错的应力场是纯切应力 场,则与螺位错成45°的圆锥面上存在 着拉应力,而间隙原子进入这种八面体 间隙的倾向性较大,这种情况使得原来 平均分布在三个轴向上的间隙原子择优 地分布到受拉伸应力的晶胞轴方向上, 以降低晶体的能量。间隙原子这种择优 分布叫史诺克气团。
当在同一个滑移面上时,同号位错相互排 斥而远离;异号位错互相吸引而靠近, 当相遇时,合并而消失. 1.6.3 垂直位错间的交互作用 螺位错与刃位错垂直时: 螺位错对刃位错的作用力是沿着x轴变化的; 当x0时,受力最大,逐渐远离的点其受 力逐渐减小; 在x0的刃位错线上受力方向与z轴方向相 反,在x0 上,受力方向为z轴方向.
1 位错理论
1.1 位错概念的引人 1.2 位错原子模型和柏氏矢量 1.3位错的应力场和应变能 1.4 位错的运动和晶体的塑性变形 1.5位错在应力场中的受力 1.6 位错间的交互作用 1.7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 1.8位错的交割 1.9 位错的增殖与塞积 1.10 金属晶体中的位错
1.1 位错概念的引人 实验发现,晶体塑性变形后表面上出 现明显的滑移台阶。解释塑性变形 1.1.1 经典塑性变形理论 认为滑移台阶是理想的完整晶体在切 应力作用下,上、下两半晶体作刚性整 体移动而造成的,图1-1所示。原子从一 个平衡位置移到下一个平衡位置时,切 应力的变化为:
Gb2 R ln E螺= 4 r0
Gb2 R ln E刃= 4 (1 ) r0
则 E刃=
1 1
E螺,一般取0.3,
2 3
所以 E 螺= E刃 混合位错 2)ln R Gb2 E混= (1-cos r 0 4 (1 )
式中: :混合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之间的夹角 R0:位错中心区域的半径 R:位错应力场遍及范围的半径,一般为 10-4cm b:为点阵常数, 这时单位长度的位错线应变 能为: EK· 2 Gb 式中K为比例常数,一般为0.51。 可知:E与b的平方成正比,b E ,位 错越稳定。
两螺位错垂直时: 在x=0时,受力最大; 在逐渐远离处,受力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
1
1.7 位错与溶质间的交互作用 位错与溶质间的交互作用有: 弹性作用-----通过应力场----最重要; 化学作用----电学作用----几何作用-----
1.7.1 弹性交互作用 其作用的结果使应变能降低,使位错更 稳定。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能u等 于溶质原子进入晶体时,克服位错应力场 作的功。 若:溶质原子产生对称畸变,其应力场只 有正应力----只能和刃位错发生相互作用 溶质原子产生非对称畸变,其应力场有 切应力----可能和螺位错发生相互作用。
1.3.3 位错的线张力 定义:每增加单位长度的位错线所作的功 或增加的位错能。,因此位错线张力T与 位错能在数值上相等,即有 T=KGb2 当位错线为直线时K=1, 当位错线弯曲时,K=0.5。
1.4 位错的运动及晶体的塑性变形 晶体在宏观上的塑性变形是它在微观上 位错运动的结果。 位错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滑移运动----保守运动,晶体体积不变; 攀移运动----非保守运动,晶体体积变化。
由上式可知: 当>0时,即溶质半径大于溶剂半径,溶质 原子聚集于刃位错的拉伸应力区域 当<0时,即溶质半径小于溶剂半径,溶质 原子集聚于刃位错的压应力区域。 由上述分析知:大于溶剂原子的溶质原 子倾向于聚集在刃位错的下部;小于溶 剂原子的溶质原子倾向于聚集在刃位错 的上部。溶质原子在刃位错附近的这种 偏聚分布就称为柯垂尔气团。它对位错 起钉扎作用 。
由上述位错的滑移过程可知: 1)位错滑移具有移动性----相同之处。 2)刃位错:位错线的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 平行; 螺位错:位错线的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垂 直; 3)螺位错可以进行交滑移-----不同之处。 交滑移:螺位错在几个滑移面上沿一个滑 移方向进行的滑移。
(3)点阵阻力 位错滑移受到的阻力: 应力场------晶体内其它缺陷; 点阵阻力----克服晶格点阵的位垒.
螺型位错 特征 • 螺型位错一定是一条直线。 • 螺型位错原子呈轴对称。 • 其滑移面是不定的。 • 螺型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只 有平行于位错线的切应变,无正应变。 • 滑移线的移动方向与滑移方向垂直。 混合位错 不论那种位错,当它们扫过滑移面到达 表面时,晶体产生滑移。
1.2.2 柏氏矢量 准确简便描述位错的性质 其作用:判断位错类型;估算位错应变能; 分析位错反应等。 (1)柏氏矢量 的确定——柏氏回路 (2)柏氏矢量 的性质 • 一条位错线,只有一个柏氏矢量; • 汇集一点的位错线,它们的柏氏矢量和 为零; • 一根位错线不能终止在晶体内部,只能 终止在晶体表面。
位错环
b
1.2.3 位错密度——描述位错多少的参数 (1) 定义:单位体积中位错的总长度。
=
(2) 位错的形成——液态结晶时形成。晶体 经过塑性变形回复和再结晶及其它热处 理,位错的密度变化。 (3) 位错的观察和测量 薄膜透射技术和观察试样表面的位错露头。
L V
cm/cm3
1.3 位错的应力场和应变场 1.3.1 位错的应力场 其作用:位错的应变能、线张力、相互作 用。 假设:各向异性、不连续并具有点阵结构 的晶体 均匀连续的弹性介质。 适用范围:位错中心区域以外的区域,不 适用于错排严重的位错中心区域。
1.6 位错间的交互作用 1.6.1 平行螺位错间的交互作用 若两平行位错的柏氏矢量方向相同,位错 相斥;方向相反,位错相吸。 力的大小与距离成反比,与两者柏氏矢量 大小之积成正比.与位置无关 1.6.2 平行刃位错间交互作用 受力大小与位错在应力场中的位置有关; 受力方向与两条位错线的柏氏矢量方向有 关;
(1)螺型位错应力场
是一个纯切应力场
(2)刃型位错应力场 有正应力也有切应力; 在滑移面上,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为最大; 滑移面上方,x轴向上的正应力为压应力。
1.3.2 位错应变能——因位错使晶体增加的 内能。位错的应变能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E´:位错中心的应变能; 另一部分E0:位错中心以外弹性应变能。 即E总=E`+ E0, 一般E´为E总的10%15%,可忽略。 此时,位错应变能一般指E0。它可通过 在晶体内“制得”一个位错所作的功求 得。
1934年,提出了位错的概念, 1947年低碳钢的屈服效应,位错理论得到 了很大发展, 1950年以后,用电镜直接观察到位错。至 此,位错的存在才最终得到间接证明。 从此以后,位错理论得以迅速发展。它 是一门很重要的基本理论。
1.2 位错模型和柏氏矢量 1.2.1 位错的分类: 刃型位错 其特征 • 刃型位错不一定是直线,也可以是折线。 • 刃型位错有一多余的半原子面。 • 滑移面只有一个。 • 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既有切 应变,也有正应变。 • 滑移线的移动方向与滑移方向平行。
柯氏气团的结构是和温度、溶质原子 浓度有关。一般溶质原子浓度都远远超过 需要。 当温度足够低时,位错中心处都被溶质 原子占满,形成的气团称为凝聚气团或饱 和气团,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大。随着温度 的升高,溶质原子的活动能力加强,它们 可能离开位错,不能饱和,在位错周围形 成的气团称为稀释气团,对位错的钉扎能 力减小。
1)位错攀移运动的条件: 温度:位错的攀移要靠晶体中空位或间隙 原子的扩散来实现。因此应在较高温度 下,空位或间隙原子具有足够扩散激活 能才能进行。
2)攀移的驱动力 渗透力:晶体中不平衡空位浓度会促进位 错的攀移; 正应力:垂直于多余半原子面的正应力使 晶体的体积变化,促进位错作攀移运动。
1.4.3 位错的滑移运动和晶体的塑性变形 设一晶体的滑移面积为A,高为H,如 位错从一端扫到另一端,产生一个柏氏 矢量b的切位移,则有切应变 =b\H 如果位错扫过的面积为A,没有扫过晶体 的整个滑移面,这时的位移量为AbA,所 以这时的切应变 =
1.4.1 位错的滑移运动
(1)刃位错的滑移运动 如1-2图所示,若位错线上的原子沿切 应力方向移动不到一个原子间距,周围其 它原子稍作调整,多余半原子面和位错线 就可以向前移动一个原子间距。可见位 错移动具有易动性。
• 图1-2示出了位错由晶体的一端扫到另一端
(2)螺位错的滑移运动 如图所示位错线上的原子只需在切应 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一个原子间距的分数倍 的距离,位错线可以向左移动一个原子间 距。
1.5 位错在应力场中的受力 晶体塑变是其内部位错滑移的结果。位 错运动:一是受外加应力场驱使;二是晶 体内其它位错的应力场的驱使。 将“作用于位错线上驱使它运动的力”定 义为位错受力。 目的: • 可以判断位错运动方向; • 讨论位错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应力场对位错的作用力 外力使晶体变形所作的功与位错受力运动 所作的功相等。 W1=Lds(A)/A W2=FLds W1=W2 所以 F= b F表示单位长度位错线上的受力,它的大小 为b ,方向垂直于位错线,与位错线的 运动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