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问题是推动探索的原动力。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堂上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爱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首先,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以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每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轻则遭到同学讥笑,重则会遭到老师的训斥;优等生则以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向学生做了解释:质疑问难不单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理解每学会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你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你们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差一点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如果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呢?

结果,学生还是不敢问。我就进一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让他们随便的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打破了不问的局面,开始敢问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提的问题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不会问。如:(1)讲被乘数、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简便算法时,已经交代了简便算法的好处,可有的同学却问:我不用简便算法,用以前的方法不行吗?(2)讲一位数乘法估算时,已经交代了约等号的意义,还有的同学问:为什么估算时要写约等号,不写等号?等等毫无意义的问题。于是我在学生敢问但又不会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步工作。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针对学生不会问的现象,我做了一下总结,发现学生提问题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有个别同学完全是为了凑热闹。于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就会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提的好?只要提出好的问题,我就给予肯定,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或非常浅显(如前面提到的)我就告诉他,像这样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很明白了,请其他同学给予解答,并说明以后类似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提了,可以提别的问题。这样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提问题掌握了一定方法,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学得灵活、扎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培养学生自觉善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由不问到问,由不会问到会问,

甚至问的有一定深度。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立杆见影,需要老师有毅力,长抓不懈,更不能满足现状。于是,我就在学生会提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自觉的解决问题。不要停留在教师让问就问,没让问就不问了,也不思考了!而是要主动参与,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们班不论课上、课下,经常有人向我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的同学则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主动帮助别的同学解决问题。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既深化了知识,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了,不严谨的变得严谨了,又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索性地解决问题,启迪探索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由于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所以我们班有一批尖子已经崭露头角,显示了他们的优势。学生们参与意识很强,经常在课堂上出现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各抒己见,进行辩论,课堂上没处理完,课下继续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学懂,而且会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了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由于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机会和条件,在质疑问难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了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成为教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