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子弑简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1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宪问篇第十四·二十一)
1,陈成子,即田成子。

因其家族出自陈国,也称为陈恒。

他是家族第8代首领,也是齐国的大夫。

经过8代人的努力奋斗,他们不但强大了自身,而且剪除了支持国君的其他家族势力,成为齐国最大的家族势力。

他们家族的势力大到可以达到废除国君,另立新君,把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

2,弑:是对于以下犯上,对臣杀君,子杀父的特称。

3,三子:即三桓,鲁国三位卿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

陈成子自此杀害齐简公后,害怕各国诸侯联合诛杀自己。

一方面,他立简公的弟弟-姜骜为君;另外一方面,他将侵占鲁国、卫国的土地全部归还。

西边同晋国、韩氏、魏氏、赵氏订约,南方与吴国、越国互通使臣,建立功德,施行赏赐,亲近百姓,因此齐国得以重新安定。

说到这里,我们先讲个孔夫子与齐简公的爷爷-齐景公的故事。

一天孔夫子在齐国见到齐景公,齐景公就向孔夫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孔夫子说了8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听了非常开心:您说的真是金玉良言,假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我就是家里有粮食也会被饿死。

(《论语-颜渊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从孔夫子与齐景公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陈成子的所作所为是严重违背了孔夫子的仁政之道的。

另外孔夫子还有一个担忧:在鲁国,三桓强,鲁君弱。

如果三桓效法陈恒,鲁哀公就是下一个简公。

所以孔夫子沐浴后就去见鲁哀公请求讨伐陈恒。

从“沐浴”这个词,可以看出孔夫子对于这个事情的重视和对于国君的尊重。

我们再来看这件事对于鲁哀公的影响。

如果哀公去讨伐齐国,他需要出钱、出力,出人,最后还不一定成功。

如果失败了,他自己的力量被削弱,更加无力对抗三桓,甚至连齐国归还给鲁国的土地也不能得到。

在利益的权衡与诱惑之下,鲁哀公会出兵讨伐吗?显然不能。

鲁哀公让孔夫子和三子去协商。

孔夫子就说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本篇第21章要表达的意思:勿欺也,而犯之。

孔夫子一开始就知道哀公不会同意讨伐,甚至也不愿意听孔夫子给他讲这样的道理。

从“不敢
不告也“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夫子是决定要直言劝谏,不怕被拒绝,也不怕得罪鲁君和三桓。

君曰:‘告夫三子者’读到这句,我就感觉孔夫子对于哀公是爱之深,责之切,却又无可奈何。

孔夫子在见了三子后也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后学读到这里,就感觉到孔夫子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心安了,问心无愧了。

我们现在对这章做个总结:
1,我们判断、应对的标准、依据或者说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孔夫子的标准就是“仁”,“仁政”,君君、臣臣。

2,我们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
孔夫子的立场是:道义,观点是:讨伐。

3,尽人事听天命。

成败与否,自己心安理得。

南怀瑾老先生说过,现在的世界格局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

美国是霸主,欧洲是跟班,日本是小三。

中国是被美国防范和围追堵截的。

从1949年到今天将近70年,中国正一步一步稳健的发展。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打婺源的时候,听三军总管、大将邓愈说,这里有个隐士朱升,是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相当于诸葛亮。

朱元璋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访问大计。

朱升对于朱元璋也有耳闻,知道他的军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

一见他本人,有大气,是开创一番事业的人,所以就给朱元璋呈交三个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帝业的。

后学越想越觉得这是中国的高层正在使用的安国定邦的策略。

先说“高筑墙”。

高筑墙就是讲国防建设。

从毛主席时代的原子弹、氢弹,到现在中国南海的2艘航母,中国一直在适度的发展、壮大国防力量。

我们不搞军备竞争,我们只是默默地耕耘。

现在没有那个国家敢忽视中国的军备力量。

再说“广积粮”。

广积粮就是发展经济。

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但是我们不讲总量,我们讲人均,我们讲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很低调。

再说“不称王”。

朱元璋是“缓称王”,我们提出的是“和平崛起”就是不称王。

现在国际事物的主导还是欧美,中国一直是隐忍。

但是欧美主导的世界如何呢?情况堪忧。

欧美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欧美当年打伊拉克,攻占索马里,打阿富汗,南斯拉夫、叙利亚......非洲、中东、欧洲都被美国搅得不得安宁。

前南斯拉夫是欧洲比较强的国家,如今被分裂成6个国家,这就是欧美干的。

亚洲也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美日一直在惹是生非。

但是有中国这么强大的稳定力量,亚洲相对和平,相对稳定。

这让我想起孔夫子协助鲁定公从齐国收回汶上三城的故事。

在《孔子家语》里记载,孔夫子当时对鲁定公说:“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并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孔夫子的这段话是不是也正是中国的策略呢?
前段时间,美国的小三菲律宾闹南海仲裁案。

我们中国的立场就是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和平解决是文事,那么我们的航母、军舰、以及在南海岛屿的各种军事设置和军事力量就是武备。

最终南海仲裁案成为一场闹剧,打的是美国人的脸,而且是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打的。

我上面讲了这么多,就是说中美之间的博弈,除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博弈,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博弈。

目前是西方文化在主导,将来会不会换成东方文化为主导?
孔夫子在自己的时代,他的思想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普遍接纳。

但是500年后,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夫子的思想成为2000年来核心思想。

从中国主导的亚洲相对稳定和美国主导的全球腥风血雨来看,从我们国家上层的领导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治理国家的成效来看,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充满了信心。

14.22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注释】犯:冒犯,触犯,指直言诤谏。

【大意】子路问如何事奉君主。

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是可以直言诤谏。

”孔夫子在“陈成子弑简公”这件事上,对于鲁哀公和三桓都是犯颜直谏。

什么是犯颜直谏呢?比如你说了真话,对方不高兴了。

这就会对你造成一个压力。

如果是上级或者父母、长辈,这样压力会更大。

因为上级有权利处罚你,让你更不爽。

你能够顶住压力,坚持自己这才叫犯颜直谏。

如果对方一不高兴,自己就改变了,放弃了,不坚持了。

这就是有始无终。

甚至会由直谏变成讨好,谄媚。

所以“犯之”是很难的。

要具备三个条件: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篇第九》第29章)
首先要有智慧,对于自己谏言的事情有详细的了解,周密的分析与推理,最后得出可靠的结论,我们才有底气坚持。

14.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注释】
达:通达的意思。

君子通达,小人也通达,没什么好坏的区别。

我先来看看古人的解释。

古人对于这句的解释有多种:一说君子日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一说君子徇天理,日益高明,小人徇人欲,日益污下。

一说君子追求高层次的通达,小人追求低层次的通达;一说君子上达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

这些解释让我有个感觉:君子是对的,是该歌颂,小人是错的,是该鄙视的。

追求精神生活是对的,追求物质生活是错的。

这真的是孔夫子的要告诉我们的吗?
我不这么认为。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九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13.9)
从这一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夫子是很人性的,他认为追求物质生活是人的基本权利,他主张先让人们富裕起来,然后再教给人们文化、知识。

所以“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句话,孔夫子没有任何的价值判断和偏向,他绝对没有说君子好,小人不好。

他只是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这两种人不同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在这个世界,可以划分成精神的追求和物质的追求。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乔布斯,乔布斯和他的公司在个人电脑,手机和平板上不断的获得成功。

这是乔布斯一生的追求,同时他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我就在想乔布斯是君子?还是小人?当我了解到乔布斯早就皈依的佛门。

我明白把乔布斯简单的归于君子,或者是小人,是我想的太简单了,也太不了解孔夫子说这句话的深意了。

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与疾病作顽强抗争的时刻,他所面对的是他所建立起来的苹果王国,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富,还有他的家人,他该怎么办?乔布斯皈依佛门就是要寻求智慧的解脱,把他从自己建立的苹果王国里解脱出来,从财富与家人里解脱出来。

这也让我有一点了悟说:无论是世外修行者,还是在凡俗中的芸芸众生,我们都要回归生的本源。

我们都曾经,或者正在,通过对于物质的追求,去寻求解脱的智慧,去寻求君子的上达。

所以无论是君子的上达,还是小人的下达,其实没有好坏、对错,只有时间的先后之分,只大家此生来此各有各的使命不同。

14.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我觉得在座的每位都要问问自己:我学习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后学从事青少年教育。

很多孩子觉得他们学习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考一个好分数,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是为了让父母脸上有光......这样的孩子大多数到了初中就会开始厌学、逃学、不上学。

所以在座的有父母的,一定要回家问问孩子是为谁学习。

及早预防。

我们小的时候,觉得大人要我们学,我们就学,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

今天我们在中南读书会学习《论语》,孔夫子教我们说要为自己而学。

可是怎样才是为自己而学呢?有那位知道,可以分享下?
如果你正在学习的,你觉得没有兴趣,你觉得很无味,很枯燥,很烦闷,只是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学,那就要好好问自己:我到底是为谁在学?
我在2014年遇到一个10岁的小男孩。

我们经常在一起玩。

这个小男孩活泼可爱,个头有160,很苗条,有点漂亮。

这个孩子特别爱长跑,他告诉在学校参加3000米长跑都不喘气。

体力和肺活量比一般人好的太多。

但是他父母不是很支持。

我就常常鼓励他,你父母不支持是因为考虑到社会生存的压力。

你现在还小,可以不用考虑生存,物质方面。

这是你父母要承担的,不是你现在要承担的。

就做自己擅长的,做自己喜欢的,让自开开心心的去跑步,快乐的跑步,享受跑步带来的享受。

每当我鼓励他的时候,我就感觉他整个人好像在放光,他就变成像金子一样耀眼,因为他觉得我就像伯乐一样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

这个孩子特别喜欢跟我玩。

小时候我们可能没有能力掌控自己。

现在我们是成年人了,我们独立了,我们可以选择为自己来活,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学习。

不为名利,不为成功,就为心中的一份喜悦,就为活的接一点地气,就为将来老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不会有后悔。

14.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

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注释】蘧(qú)伯玉:姓蘧,名瑗,字伯玉,卫国大夫。

著名的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大意】蘧伯玉派一位使者访问孔子。

孔子给他座位,而后问:“他老人家干些什么?”使者回答说:“他老人家想少犯些错误却还没能做到。

”使者出去了。

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zǐ yuē bú zài qí wâi bù mïu qí zhâng zēng zǐ yuē jūn zǐ sī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bù chū qí wâi
不出其位。

【大意】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过问那方面的事。

”曾子说:“君子思考的事情不超出他自己职位的范围。


zǐ yuē jūn zǐ chǐ qí yán ãr guî qí xíng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大意】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


zǐ yuē jūn zǐ dào zhě sān wǒ wú nãng yān rãn zhě bù yōu zhì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智zhě bú huî yǒng zhě bú jù zǐ gîng yuē fū zǐ zì dào yě
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注释】知:同“智”。

自道:自述。

【大意】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没能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zǐ gîng fāng rãn zǐ yuē cì yě xián hū zāi fú wǒ zã bù xiá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注释】方:指责,说别人的坏处。

一说,比较长短。

【大意】子贡指责别人。

孔子说:“赐呀,你就那么好吗?要换了我可没有闲功夫指责别人。


zǐ yuē bú huàn rãn zhī bù jǐ zhī huàn qí bù nãng y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大意】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zǐ yuē bú nì zhà bú yì bú xìn yì yì xiān juã zhě shì xián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

乎?
【注释】逆:预先。

亿:同“臆”,主观推断,猜测。

【大意】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不没有根据地臆测别人的不诚信,遇到有欺诈和不诚信的事能及早发觉,这样的人是一位贤者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