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养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农村养鸡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生产国,禽蛋总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鸡肉产量仅次于美国,人均占有禽蛋的数量也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我国的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农村,养鸡的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然而,我国农户养鸡大多是家庭式的,主要劳动力既是饲养员又是销售员。农户养鸡量虽然不多,一般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由于农户养鸡又多属自发性、随意性、分散性,因此养鸡者的稳定性、积极性不高。农户饲养方式多为本地鸡传统散养,因其饲养周期长,耗料多,经济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针对农村养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选种、饲料的科学配合、饲养管理制度、合理用药以降低药物残留、加强养鸡场内外环境保护等方面,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环保型养鸡模式。
二、农村养鸡存在的问题
怎样提高鸡育成率、产蛋率及肉鸡的增重率,是养鸡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目前村养农鸡户经济效益偏低,与养鸡户观念上存在的几大误区不无关系。要提高养鸡效益,必须端正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鸡种的选择盲目
鸡苗品种的引进、推广、改良是养鸡户能否获得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提高养鸡业效益的前提
在农村,大部分农户饲养的基本上都还是土杂劣种鸡,这种鸡产蛋量、蛋重、个体重等各方面都无法与优种鸡相比,再加上农村饲养条件粗放,有啥吃啥,不讲营养,有些鸡连维持生命及生长发育的营养都不够,可想而知,这些鸡的年创效益如何?几年来,种鸡场孵化室从外引进的新品种,孵出的小母鸡出售难,只是觉得公鸡的价格便宜而已,由此可知,广大农民并没有尝到养优种鸡的甜头。如果稍加分析就会知道,优种母鸡每只2.30元,杂鸡0.50元(不分公母),多1.80元,开产后多产1斤蛋就什么都有了,而优种鸡比土杂鸡产蛋率高出一倍多,到底养什么鸡盈利多,是显而易见的。为此,只有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饲养优种鸡的好处,才能进一步普及良种,提高农民收入。
2、饲料选择
饲料在养鸡成本中比重最大,因此选择适当的饲料非常重要,不仅要考虑营养物质的含量,同时还要重视营养的平衡。据笔者观察,养鸡户在饲料的选择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过分重视营养。认为营养物质含量越高就越好(尤其是蛋白质),鸡吃了就肯定会多下蛋,尤其在鸡蛋行情比较好的时期。为了让鸡多下蛋,有的养鸡户在购买的配合饲料中随意再加入一些鱼粉。这样做不仅造成了浪费,而且会由于营养的不平衡而危害鸡的体质。甚至诱发疾病。如能量或蛋白质过高,营养不平衡,会加重鸡肝脏和肾脏的负担,鸡的脂肪肝综合症、尿酸盐沉积等疾病与营养的不平衡有直接的关系。2.过分地看重价格而忽视饲料的质量。有人认为饲料质量的好坏对产蛋率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是不对的。饲料质量差,营养水平满足不了产蛋需要,必然影响产蛋率,因此在采购饲料时,不要一昧地看价格。3.饲料的更换过于频繁。有的养鸡户一个厂家的饲料用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理想,马上就换另一厂家的饲料,如果还不理想,马上又换料,造成饲料的频繁更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频繁地换料对鸡来说是没有好处的。因此选择饲料时一定要慎重,一旦选定不要轻易地更换。如果一定要换料,也要逐渐进行,让鸡有一个适应过程。(1).劣质饲料;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由于生产地区、单位和批次的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存在搀杂使假或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如果未对饲料中的原料加以检验分析,即按常规的
营养成分含量及使用说明配制,喂鸡后就有可能出现产蛋不见高峰的问题;再者说,拿同一种料,养不同品种、不同羽色、不同体型的鸡,难以满足鸡群对代谢能、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的需求。(2).饲料标签与内在质量的严重不吻合如果粗蛋白水平相对不低,但杂粕的比例偏高,饲料的利用率则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养殖户大多不注意这一点,不从总耗料、体增重、死淘率、产蛋量、料蛋比、淘汰鸡的体重诸方面算总账,而是片面的盲从于某种饲料的价格。
3、饲养管理还遵循原始方式
饲养管理还遵循原始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饲养密度太大;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周的育雏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30只,而实际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至高2-3倍。有的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早期不能按时分群,6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达标,直接影响育雏、育成鸡的质量。饲养密度是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
(2).通风不良;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粉状料的使用,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雏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发生流泪、打喷嚏、关节炎等,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鸡的质量。
(3).鸡群均匀度差;由于育雏的有效空间严重不足,早期料桶、饮水器的数量不可能很多。随着鸡龄的不断增加,鸡只体格的发育,在料桶与饮水器不增加的情况下,鸡只能分若干次轮换采食、饮水,每只鸡采食的数量、质量有所差异,造成鸡群均匀度差。不同的疫病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也是造成整栋鸡舍均匀度差,最终导致产蛋不见高峰的原因之一。
(4).不同批次的鸡混养;个别养殖场(户),在同一鸡舍装入不同日龄的鸡群,由于不同的饲养管理,不同的疫病的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造成整栋鸡舍鸡产蛋率偏低。
(5).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变异系数在10%以上,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下限,见蛋日龄相对偏早,产蛋率攀升的时间很长,表现为产蛋高峰上不去,高峰持续时间短,蛋重轻,死亡淘汰率高。另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变异系数在10%以上,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上限,见蛋日龄偏迟,全期耗料量增加,料蛋比高,经济效益低下。
(6).产蛋阶段光照不稳定或强度不够;实践证明,蛋鸡每天有14-15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产蛋高峰期的需求,由于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现在普遍采用16小时的光照制度。补光时一定要按时开关灯,否则就会扰乱蛋鸡对光刺激形成的反应。电灯应安装在离地面1.8-2米的高度,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相等,40瓦灯泡,补充光照只宜逐渐延长,在进入高峰期时,光照要保持相对稳定,强度要适合。
(7).产蛋高峰期安排不合理;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5-3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90%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最旺盛,必须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若在早春育雏,鸡群产蛋高峰期就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鸡采食减少,多数鸡场防暑降温措施不得力,或者虽有一定的措施,但也很难达到鸡产蛋时期最适宜的温度;再者是由于天气炎热,舍内需要使用人工降温或用湿帘降温,使舍内湿度增加,大肠杆菌适宜生长繁殖,鸡群易患大肠杆菌病,从而也容易导致蛋鸡产蛋难以达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