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6S管理办法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现场6S管理办法

1 目的

保证生产线环境的洁净度,规范生产线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的要求,达到工作环境控制目的。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生产线和职能部门。

3 引用文件

4 职责

3.1 总经办负责“6S”管理的组织、计划、推行、考核。

3.2生产事业部负责“6S”实施管理,包含培训,定期检查,督导不合格项整改。

3.3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单位、部门“6S”的实施、记录、整改、反馈。

5要求

5.1 “6S”的内容及含义

6S: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 (清洁)、SHITSUKE(素养)和英文SAFETY(安全)这六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简称为“6S”。

5.1.1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对有必要的进行妥善保管,对没有必要的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现场要和不要的标准确定是依照它的价值与使用频度。在生产现场,要和不要主要标准就是使用频度,如果员工在这个工位上来作业,随时要使用的东西,就要留下。

目的:改善和增加作业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5.1.2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

整顿就是把整理的物品分门别类,总结出适合本公司特点的物品放置方法,要做到定位、定品、定量,摆放整齐,使之有序化、标准化,同时物品的基本信息要标识明确,利用标识的方法,方便员工及时地取用,尽可能实行目视管理。

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减少寻找必要用物品的时间,工作环境整整齐齐,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5.1.3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

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5.1.4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

清洁是持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这三个“S”是制度化、规范化,持之以恒,创造出洁净,一目了然的作业环境。清扫跟清洁是有区别的,它讲究长期的固化,持续地进行规范化,制度化。

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5.1.5素养(SH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

素养是通过过程使员工养成按照规定来做事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当中讲究礼节,与同事友好相处,真诚善意,轻松和谐,而且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际的氛围。通过组织大家来做整理、整顿、清扫,达到清洁的效果,慢慢地去改变员工,特别是让员工养成一个按照规定做事的好习惯。

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5.1.6安全(SECURITY)——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以预防为主,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全员参与,确保人身与财产不受侵害,以创造一个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场所。

安全就是让员工按章操作,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特别是通过加强现场改善,消除安全隐患,创造一个令人安心的生产环境,使员工在现场非常安心,能够有序的来开展作业,不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和威胁感,所以讲究安全非常重要。

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都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5.1.7用以下的简短语句来描述“6S”方便记忆:

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清洁:清洁环境,贯彻到底;

素养:形成制度,养成习惯;

安全:安全操作,以人为本.。

5.2 “6S”的管理对象

1)人:对员工行为品质的管理。

2)事:对员工工作方法,作业流程的管理。

3)物:对所有物品的规范管理。

5.3“6S”的作用

1)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

2)促成效率的提升,改善材料,零部件周转率。

3)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作业周期,确保交期。

4)减少直至消除故障,保障品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5)改善员工精神面貌,提高素质,使组织活力化。

5.4 “6S”操作要求细则

5.4.1整理:

A、现场检查

对工作场所要进行全面性的检查,包括眼睛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地方。例如,设备的内部,文件柜的顶部,桌子的底部。特别是设备,一个大的机械设备,它的内部是看不见的,文件柜的底部,桌子的底部,这些都是现场检查时应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之看得见的要整理,看不到的更要进行整理。

B、区分有必要的物品与没有必要的物品

a) 判断这个东西的重要性是什么。然后根据此物的使用频率来决定它的管理方法。如果是一支笔,它的使用频率是每天、每周或者每个小时都在用,它是有必要的,要用恰当的方法来保管,以便于寻找和使用。

b) 不要混淆对有必要的物品客观上的需要与主观想要的概念,在保存物品方面切不可采取保守的态度,也就是那种以防万一的心态,最后把工作场所几乎变成了杂物馆,

准确地区分需要还是想要的物品。

C、清理没有必要的物品

a) 清理没有必要的物品时必须把握好物品现在有没有使用价值,而不是原来的购买价值,也就是使用价值大于购买价值。

b) 要重点清理以下物品:货架、工具箱、抽屉中的杂物,过期的报刊、杂志,空的罐子,已损坏的工具或器皿,仓库墙角、窗台、货架上,甚至货柜顶上摆放的样品,长时间不用或已不能使用的设备、工具、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办公场所、桌椅下面报废的文件、过期的文件、表格等。

c) 没有必要物品的处理见下图所示:

整理细则:

1)工作台上的消耗品、工具、治具、计测器等无用或暂无用物品须取走

2)生产线上不应放置多余物品及无掉落的零件

3)地面不能直接放置成品、零件以及掉有零部件

4)不良品放置在不良品区内

5)作业区应标明并区分开

6)工区内物品放置应有整体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