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剧目一统天下办不到,京剧史上老戏与新戏同演是常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剧目一统天下办不到,京剧史上老戏与新戏同演是常态京剧近30年的成绩很大。恢复了一批传统剧目的演出,创作了一批现代京
剧,涌现了这个阶段的大师级人物,培养了许多优秀中青年演员。现代京剧包括:新史剧如《曹操与杨修》、《膏药章》等,现代戏如《骆驼祥子》、《华子良》等,还有对传统剧目“打碎了重塑”的《狸猫换太子》。《曹操与杨修》是中国京剧真正进入现代的比较公认的标志,《骆驼祥子》也走出了“样板戏”的模式。
能有一批传统京剧,又有一批现代京剧,表明我们又回到了解放初期十七年在剧目政策上探索到的正确道路——“三并举”。“三并举”主要从题材上划分,若从文化性质上划分,实际是两类: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所以,我把这个阶段的成就叫做重建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结构。维护这个二元结构,保持京剧的内在张力,有利于京剧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不等于古典。真正的古典,是当代对于传统的选择与加工,是在想象中重塑传统,达到经典化。在传统与古典之间会有无穷过渡,要推进这种过渡。但“传统剧目一统天下”实际上是办不到的。从京剧史上来看,个别名家有只演老戏的,如余叔岩、杨宝森,但没有出现过在一个历史阶段内只演老戏的状况;老戏与新戏都在演,是常态。“四大名旦”的起来,更是如此。他们既加工老戏,又创排私房新戏,才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之有“梅派”之称,指的是他的“新式古装戏”。程砚秋的三大代表作《春闺梦》、《荒山泪》、《锁麟囊》全是新戏。齐如山、罗瘿公、金仲荪都明白这一点,成了梅、程创排新戏的有力支持者,也是实践者。
老戏要多演、精演,新戏要少走弯路。进入新世纪的京剧要巩固自己的文化地位,必须依靠精湛的老戏;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地位,必须依靠成功的新戏。要让京剧古典加现代,用两个翅膀飞向未来。对于京剧,文化心态要平和、健全,欣赏趣味既要执著又要拓宽,要支持京剧内部艺术取向的“和而不同”,“和”则发展,“同”则衰落,要创造一种氛围:消解对峙,强化融通,各美其美,多样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