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泛灵论(Animism)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 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 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19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标志: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 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 并未改变。
20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21
物质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23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24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 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 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 使认识指向未来。
1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前运算阶段 2-7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16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当客体在视 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
17
2、前运算阶段(2-7岁)
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自我中心(egocentrism)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 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 他人有不同的观点。 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 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个性化的情感 (2)浪漫主义的热情源自13(六)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1、中学生有更大的社会性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
14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 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第十章 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
1
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发展的有关概念 掌握认知发展的理论 熟悉社会性发展的理论 了解学习风格的分类
2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一)心理发展概念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 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 定向性 不平衡性
和阶段性 和顺序性
差异性
4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 速率
5
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
二、心理阶段的划分
阶乳 婴
段儿 儿 期期
幼儿 童年期 期
年 0~1 1~3 3~6、 6、7~ 龄 岁 岁 7岁 11、12
岁
少年期 青年 期
成年 老 期年
期
11、12 ~14、15 岁
14、15
~25岁
25~ 65 65岁 岁
以 后
7
青少年期一般指( A.6~12 B.11~18 C.6~18 D.10~20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8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29
2、心理发展观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3. 形成以符号和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22
长度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 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30
3、内化学说 4、最近发展区概念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通过教育达到的水平
现有水平
差距: 最近发展区
31
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32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Erikson,1902-1994) (psychosocial stage theory of development)
)岁。
8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学生的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9
(三)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1、目的更明确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强
10
(四)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识记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11
(五)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12
25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发展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6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 提。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 本保证。
27
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 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
泛灵论(Animism)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 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 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19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标志: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 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 并未改变。
20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21
物质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23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24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 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 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 使认识指向未来。
1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前运算阶段 2-7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16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当客体在视 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
17
2、前运算阶段(2-7岁)
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自我中心(egocentrism)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 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 他人有不同的观点。 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 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2、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个性化的情感 (2)浪漫主义的热情源自13(六)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
1、中学生有更大的社会性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的重要阶段 3、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 4、中学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
14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 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第十章 影响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
1
学习目标
掌握心理发展的有关概念 掌握认知发展的理论 熟悉社会性发展的理论 了解学习风格的分类
2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一)心理发展概念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 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 定向性 不平衡性
和阶段性 和顺序性
差异性
4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 速率
5
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
二、心理阶段的划分
阶乳 婴
段儿 儿 期期
幼儿 童年期 期
年 0~1 1~3 3~6、 6、7~ 龄 岁 岁 7岁 11、12
岁
少年期 青年 期
成年 老 期年
期
11、12 ~14、15 岁
14、15
~25岁
25~ 65 65岁 岁
以 后
7
青少年期一般指( A.6~12 B.11~18 C.6~18 D.10~20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8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29
2、心理发展观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3. 形成以符号和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22
长度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 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30
3、内化学说 4、最近发展区概念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通过教育达到的水平
现有水平
差距: 最近发展区
31
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32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Erikson,1902-1994) (psychosocial stage theory of development)
)岁。
8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学生的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9
(三)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1、目的更明确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强
10
(四)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识记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11
(五)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12
25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发展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6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 提。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 本保证。
27
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 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