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正常影像解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密度减低;
骨小梁变细,间隙增宽; 3. X线表现 骨皮质分层和变薄;
骨皮质骨小梁边缘清晰 4. 原因:
a.老年、代谢性、内分泌等---普遍性 b.骨折后、感染后等---局限性
A
废用性骨质疏松
B A为固定手术前,显示骨 密度正常,B为固定手术 后,骨质密度减低,皮质 变薄
A
B
骨质疏松
A为正常对照,B为 骨质疏松,显示骨 密度普遍减低,骨 皮质变薄,骨小梁 减少、间隙增宽
2、病理组织成骨:如肿瘤细胞形成的肿瘤骨,在病 灶内或软组织肿块内,无正常骨结构。
3、异常钙化:软骨钙化、骨组织坏死后钙化
骨质增生硬化:
① 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② 组织学变化: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 ③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
骨皮质增厚、致密,骨小梁增粗、增多、密 集。或皮质、松质骨呈均匀致密的象牙质样
三、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影像解剖 小儿手
正常成人手
小儿足
正 常 足
不同年龄的骨盆
骨病变的基本影像学征象及其 病理基础
一、骨密度与信号改变
(一) 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 1. 定义:局部骨质被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
组织缺失 2. 病因:炎症、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神经营养
3. 原因: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
4. X线表现: A. 早期多呈平行骨皮质的细线状,以后形态多样 B. 炎症引起的较广泛,外伤和肿瘤引起的较局限 C. 边缘光滑致密的多见于良性病变,尤其厚度大于1cm者 D. 浅淡的骨膜增生常见于急性炎症或高度恶性肿瘤 E. 针状或日光状骨膜反应提示病变进展迅速,侵蚀性强 F. 层状骨膜反应可见于良性或恶性病变 G. 骨膜三角(Codman triangle) :常为恶性肿瘤征象
二次骨化中心 先期钙化带
骨干
骺软骨
骺板(线) 干骺端
PDWI
正常小儿膝关节
显示小儿二次骨化中心、骺板、干骺端和骨干
小儿长骨
(二) 成年长骨 外形与小儿骨骼相似,但骨发育完
全。骺与干骺端结合,骺板消失(或留 下骺痕),只有骨干和由松质骨构成的 骨端。骨端构成骨性关节面,表面覆盖 关节软骨
正常长骨
骨的正常影像解剖
扁骨 长骨 长骨
不规则骨 扁骨 短骨
短骨
骨的构成示意图
密质骨 骨髓腔
骨小梁
正常长骨
正
常
短管状骨
短
骨
、
不
规
则
骨
不规则骨
扁 骨
正 常 骨 盆
二、长骨的影像解剖
(一)小儿长骨
骺软骨( epiphyseal cartilage)、二次骨化中心、骨 干(diaphysis)、干骺端(metaphysis)、和骺板 (epiphyseal plate)等部分(如图):
表现:软骨钙化表现为颗粒状、小环状无结构 的致密影;骨梗死钙化表现为不规则高 密度影;钙化在MRI一般呈低信号。
软骨钙化
பைடு நூலகம்梗死
双侧股骨下段、胫骨上段骨梗死
(三)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1. 定义:骨的质不变,量减少。骨的有机成分
和无机成分同时按比例减少。
2. 组织学变化 a.骨皮质变薄 b.哈氏管扩大 c.骨小梁减少
骨质坏死(死骨)
化脓性骨髓炎,见大块 死骨,密度增高()
骨质坏死
骨质坏死
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 碎裂,密度增高
二、骨膜反应 (periosteal reaction)
1. 定义:骨膜受刺激,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 加,产生不同形态的骨膜新生骨
2. 组织学变化: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 新生骨小梁
多为良性,偶为恶性(MM)
股骨上段骨囊肿
③ 破坏区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
多为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
腓骨下段骨质破坏,骨皮质消失
右股骨中段外侧部筛 孔状骨质破坏
④膨胀性骨破坏
边缘清晰者多为良 性病变
模糊者多为缓慢生 长的恶性肿瘤
(二)异常骨化与钙化
1、反应性骨化:骨细胞 骨基质 钙盐沉积 骨 膜反应、骨质增生硬化; 在病灶周围,为正常 骨结构的增多
00.10.28
00.12.9
00.12.19
钙盐沉积不足
佝偻病:生长期儿童 骨软化症:成人
骨质软化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及骨皮质边缘模糊,骨骼变形
骨盆正位片:示骨质软化的骨骼变形和假骨折线,骨盆内陷呈三角形,
坐耻骨处可见对称性的、边缘光滑、无移位的低密线状“假骨折线” .
(五)骨坏死(osteonecrosis )
1. 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细胞成分死亡。 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sequestrum)
障碍等
3.表现: 平片表现为局限性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或(和)
皮质消失的骨质缺损区,可呈筛孔状、虫蚀状或 大片骨缺损。早期或较小时,平片不易发现。CT 可发现小的骨破坏,表现为局限骨质缺失,内无 骨结构 。MRI较平片和CT敏感。
4.征象 ①破坏区周边硬化环
多为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
骨脓肿
② 破坏区边缘清晰无硬化边
2. 组织学变化:骨细胞死亡、消失。早期骨无明 显形态变化。修复阶段肉芽组织生长,出现死 骨吸收和新骨形成
3. 原因:骨的血液供应中断(炎症、外伤等)
4. X线表现: A.早期含钙量无变化,平片无阳性表现 B.1~2月后,局部骨密度开始增高
• 周围骨质吸收疏松 • 病理组织如脓液肉芽等衬托 • 死骨小梁表面新骨形成使骨量增加
④ 原因:慢性炎症、外伤、肿瘤等---局限性
石骨症、氟中毒等---普遍性
骨质增生硬化
股骨中下段密度增高,皮 质增厚,髓腔变窄、消失
骨质增生硬化
股骨中下段密度增高, 皮质增厚,髓腔消失
肿瘤骨
胫骨上端骨肉瘤(成骨 型),见明显肿瘤成骨 并突入软组织内( )
软骨内与骨内钙化
定义:肿瘤软骨内、骨坏死组织内、退行性变 的软骨内钙盐沉着
骨质疏松(老年性)
脊柱密度减低,皮质变薄,椎体 变扁,并压缩骨折()
(四)骨质软化 (osteomalacia)
1. 定义:骨的有机成分正常、矿物含量减少
2. 组织学变化---骨样组织钙化不足,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 3.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小
梁及皮质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好发于耻骨 支、肱骨、股骨等处,边缘整齐,宽1~2mm,与骨皮质 垂直) 4. 原因---维生素D缺乏,肠道吸收功能降低, 肾排泄钙磷增多、碱性磷酸酶活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