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有效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有效性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不是为了追求课堂结构表面的完整性,而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投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自身特点,只有学生、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良好的互动,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实现小学英语课程的有效教学,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行为自我评价近年来,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很活跃。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我们讨论的“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有效的教学行为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能够真实有效、它以学生是否得到能力上的持续发展为标准。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英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是指英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其相关标准如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教学有对象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通过研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的标准和落实有效教学行为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教材处理行为的有效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该是教材的积极开发者(程晓堂,2002)。教师不是“教教材”,强调的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学会科学地处理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和扩展,甚至调整教学顺序。如Join in预备级教材,从2002年起使用至今,我曾在5个年级的起始段,尝试26个字母的不同教学。针对很多老师提出的:不把字母一次性学完,怎么来认识和拼读单词的问题?经过几年实践,我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最终,我采取的仍是分段教学法,按每单元要求,将每个字母根据音、形引导学生编歌谣:大写的A头尖尖,小写的a扎小辫;大写的E把山翻,小写的e一只鹅;大写的M麦当劳,小写的m两座山…尤其是f、I、k等字母,书写时极易和汉语拼音混淆,甚至几年下来,倘若初学时把握不当,它都会是老师的死角,学生书写的障碍。所以我是这样“唱”的:小写的f象小溪,从上往下流,占上中下三格;大写的I大杠铃,横竖横;小写的k小小人,挺着大肚子,翘着脚丫子。大大减少了学生书写的失误率。与此同时,每单元单词是我的教学重点,将字母的音和形与词串在一起,如school一词,我是这样描述的:蛇吃了两个鸡蛋上学了;ball-爸爸拿着两根棍子夹球;crocodile-超人在太阳下喝可乐帮弟弟赶走鳄鱼很快乐…可以说,我是先尝试让学生能写,再到听、说、读的自然过渡。对那些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孩子们来说,这的确很神奇,在他们的心目中,会这样认为:英语学习是多么的简单,英语课堂是多么的有趣。事实也证明,受过启发的孩子更有想象力,单词积累能力非常的强,为中高年级,他们自己找拼读规则记忆单词做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定位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我们应从教学目标设定的整体性、灵活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几方面展开。如我校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班级学生的来源和家庭环境背景的不同,就造成班与班孩子的英语接受度和思维灵活性的差异。因此,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作为课堂调控者,就有责任和义务,对两班的学生进行分层量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学有所获。
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英语课堂主要教学行为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项目标或内容定向的
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课堂中教师应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计划和引导各种
活动,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1、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小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同时又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和被认知欲的群体,从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看,无论是哪个年段的孩子,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的良性互动,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彻底激发出来。所以,宽松、和谐而又不失严谨的课堂气氛,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老师要努力营造活跃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轮流朗读、领读、师生换位、互相对话等等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缓解学习的压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非常赞同Stanley J.Zehnand, Jeffrey A.Kottler(1993)从3个方面论述的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教学过程特征:(1)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a relationship specialist)。具有真实的、无偏见的、同情的和乐于接受学生的态度;注意用眼神接触,用人体语言表达的非语言行为;支持性的、显示同情的、用心理解的、关注学生的策略。(2)营造真诚关心的气氛。有效的班级交往规划;促进全体学生有效交往;规范有效交往的实践。(3)一名帮助者(a helper):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情学生[4]。
2、实现合理的教师期望。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心理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望。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和被老师关爱的权力,俯下你的身体,认识到学生间的差异,尊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建立合理的教师期望是很有必要的。我很赞同一位老师的做法:在平时的测试中,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试卷批改只打勾不打叉,在总分时直接计60分。许多成绩较好的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老师会这样偏袒他们?可老师的一句话,让他们都倍受鼓舞和振奋。“我相信,他们也付出了努力,而且我还相信,下次他们能做得比这次更好。”是啊,于其让他们在大家和分数面前抬不起头来,还不如慷慨一点,你的大方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