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的规律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故你事从中的物农夫质错运在何动处的?给规我们律什角么哲度学启为示农? 夫提一个 小建议,怎样让禾苗长得更好?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 原 造,也不能被消灭 理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练习测试
(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2016年12月,习近 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 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 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规
律
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练习测试
(2019年高考全国1卷21)漫画(图4)主要讽刺了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 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 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练习测试
(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4)天津市蓟州区的郭 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 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 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 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 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 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A. 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 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 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 市场需求
③建国后,塞罕坝人历经磨难艰苦创业,植树造林, 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塞罕坝的绿色发 展,这正是他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 ,正确的发挥了主观能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塞罕坝再次成为“美丽的高岭”。(4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课堂探究探究:二规全面律理解的哲学特上的点规律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 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 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
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
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C.②③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 方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法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论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中央美院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几位老教授
的回信中所说的“遵循美育特点”,就是提醒我们要遵
循教育的规律做好美有工作。这告诉我们教育规律
()
①是教育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是基于当前教育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规律
③决定着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学生的终身成长
④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教育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练习测试
(2015年广东政治3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 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 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 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 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高三一轮复习课
4.2 把握规律
课前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判断下列观点是否属于规律,并说明理由。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 )
2、新陈代谢
()
3、价值规律
()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 )
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5、月亮围绕地球转
()
6、苹果落地
()
7、水往低处流
()
8、万有引力
()
9、守株待兔
【答案】B
(2015·北京卷,24)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注: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 1.漫画《今日姜太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 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④要改造
规律,创造新的钓鱼方法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3.通过图表法准确把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016·全国Ⅱ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 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 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 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 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飞鸟无栖树,黄沙天日”到再次成为“美丽的高岭”的过程。(12 分)
•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 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 观规律,不能违背和抗拒规律,否则就会遭受规律 的惩罚。(4分)
②清王朝时期开始,人们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性,在 塞罕坝开围放垦,肆意破坏森林植被,违背了自然 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在塞罕坝出现了“飞鸟无栖 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4分)
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
启发
规律的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认 为 人 在 规
也不能被消灭。尊重客观 律 面 前 无 能 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 为力
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 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 人可以改变规 律”“人可以创造规
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律”“人可以消灭规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
。
,发挥主观能
5.规律有好坏之分。( )
× 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 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
×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
性
客观规律。
知识归纳小结
规律的含义
运
动
是
有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
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
作永远不变的,是
的观点。
易错易混辨析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
×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练习测试
(2016年高考上海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 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 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 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 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律”“人可以凌驾于
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
人
的
能
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 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认为人可以 凌驾于规律
规律之上”“人在规 律面前无能为
动性
力”“人只能任规律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之上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摆布”等说法,都可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以直接排除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今年环境日主题,全
社会都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
上展示出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尊重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②自然界的
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矛盾
不可调和 ④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辽、金时期, 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 场”。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 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塞罕坝地 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 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56年前,塞罕坝条件之艰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1962年,27名大中专毕 业生,与原3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的369人的植树队伍。经 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目前塞罕坝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 达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价值约202亿 元。塞罕坝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的高岭”。从塞罕坝的演变过程 中,我们可以看出,“贪婪是绿色发展的大敌。绿色发展,首要的原则 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塞罕坝林场党委书记刘海莹说。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说明塞罕坝出现
B.③④ D.①④
A
提醒
• ①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 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 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 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创造规律
认识规律
改变规律
利用规律
改变规律作用的具体形式
易错易混辨析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 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 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
。
2.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
✕ [纠错]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 力的,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
12、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 )
考点梳理及重点突破
1、含义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点拨]
(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 何联系都是规律。 (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 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 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 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3)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 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 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 原 造,也不能被消灭 理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练习测试
(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2016年12月,习近 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 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 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规
律
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练习测试
(2019年高考全国1卷21)漫画(图4)主要讽刺了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 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 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练习测试
(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4)天津市蓟州区的郭 家沟,东临梨木台、西邻九山顶,以前主要靠 种庄稼,村民收入不高。后来,随着乡村旅游 的升温,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展 旅游精品村建设,请专家对村子进行规划,提 升改造农家乐,吸引来大量游客,实现了村民 增收致富。郭家沟的成功转型表明 A. 专家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 一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 科学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顺应 市场需求
③建国后,塞罕坝人历经磨难艰苦创业,植树造林, 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塞罕坝的绿色发 展,这正是他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 ,正确的发挥了主观能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塞罕坝再次成为“美丽的高岭”。(4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课堂探究探究:二规全面律理解的哲学特上的点规律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 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 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
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
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C.②③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 方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 法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论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在中央美院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几位老教授
的回信中所说的“遵循美育特点”,就是提醒我们要遵
循教育的规律做好美有工作。这告诉我们教育规律
()
①是教育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是基于当前教育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规律
③决定着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学生的终身成长
④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教育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练习测试
(2015年广东政治3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 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 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 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 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高三一轮复习课
4.2 把握规律
课前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判断下列观点是否属于规律,并说明理由。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 )
2、新陈代谢
()
3、价值规律
()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 )
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5、月亮围绕地球转
()
6、苹果落地
()
7、水往低处流
()
8、万有引力
()
9、守株待兔
【答案】B
(2015·北京卷,24)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注: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 1.漫画《今日姜太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 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④要改造
规律,创造新的钓鱼方法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3.通过图表法准确把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016·全国Ⅱ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 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 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 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 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飞鸟无栖树,黄沙天日”到再次成为“美丽的高岭”的过程。(12 分)
•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 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 观规律,不能违背和抗拒规律,否则就会遭受规律 的惩罚。(4分)
②清王朝时期开始,人们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性,在 塞罕坝开围放垦,肆意破坏森林植被,违背了自然 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在塞罕坝出现了“飞鸟无栖 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4分)
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
启发
规律的 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认 为 人 在 规
也不能被消灭。尊重客观 律 面 前 无 能 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 为力
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 凡是看到选项中出现“ 人可以改变规 律”“人可以创造规
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律”“人可以消灭规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
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
。
,发挥主观能
5.规律有好坏之分。( )
× 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 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
× 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
性
客观规律。
知识归纳小结
规律的含义
运
动
是
有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
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
作永远不变的,是
的观点。
易错易混辨析
4.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
×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练习测试
(2016年高考上海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 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 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 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 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律”“人可以凌驾于
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
人
的
能
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 条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
认为人可以 凌驾于规律
规律之上”“人在规 律面前无能为
动性
力”“人只能任规律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之上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摆布”等说法,都可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以直接排除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今年环境日主题,全
社会都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使我们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
上展示出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尊重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②自然界的
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矛盾
不可调和 ④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辽、金时期, 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 场”。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 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塞罕坝地 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 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56年前,塞罕坝条件之艰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1962年,27名大中专毕 业生,与原3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的369人的植树队伍。经 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目前塞罕坝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 达到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价值约202亿 元。塞罕坝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的高岭”。从塞罕坝的演变过程 中,我们可以看出,“贪婪是绿色发展的大敌。绿色发展,首要的原则 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塞罕坝林场党委书记刘海莹说。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说明塞罕坝出现
B.③④ D.①④
A
提醒
• ①规律是客观的,说明规律无好坏之 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起来,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 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 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创造规律
认识规律
改变规律
利用规律
改变规律作用的具体形式
易错易混辨析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 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 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
。
2.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
✕ [纠错]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 力的,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
12、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 )
考点梳理及重点突破
1、含义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点拨]
(1)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 何联系都是规律。 (2)规律≠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 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 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 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3)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 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 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