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标签:卫生郑州社区精神文明社会2006-09-13 15:47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郑州市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郑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根本,以优化城市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郑州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根本,打造和谐、友爱的人文环境
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围绕培育、提高社会群众素质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们重点深化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是围绕“自觉遵守‘三德’,争做文明市民”主题,连续多年开展了“月评文明市民”、“十佳公仆”、“职业道德双十佳”等评选活动。尤其是“月评文明市民”活动,至今已评出680余名文明市民、92名“文明市民标兵”、10名“绿城文明使者”,他们已成为我市具有带动作用的先进群体,并涌现出了任长霞、吴玲、郭春园、竹卫东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是围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打造“诚信郑州”为目标,先后组织开展了“为纳税人服务、树诚信政府形象”、“守合同重信用、建诚信企业”、“做诚信商户、创信用市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和“郑州市文明诚信私
营企业”、“郑州市文明诚信商户”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了“争创诚信商业街”活动,推出了四条诚信示范街,引导和带动全市商贸流通领域建立完善的质量信用、价格信用、服务信用体系,不断提高郑州商贸业的信用水平,打造了一批以精品商业街区为代表的郑州商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
三是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以全市38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和各基层党校为阵地,以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组织发放《郑州市公民道德教育读本》及《公民道德四字歌》等普及读物60万册,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对市民群众进行道德规范、文明礼貌教育。并组织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居民签订文明市民责任书,提高了市民群众自我约束力,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是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以城区、社区、家庭为重点,大力实施“三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行动。从2005年开始,连续两年举办了郑州市邻居节,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优化社会细胞为目标,坚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吸纳广大家庭参与,激励更多家庭成员积极投身“三个文明”建设,以家庭的文明、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安定团结。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等为载体,采取专家讲座、学习论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综合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风尚。
五是围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三理”教育(即伦理、心理、生理教育)为重点,以构建“三位一体”(即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完善制度、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不
断拓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尤其是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他们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活跃的群体,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郑州市管城区印制了《未成年人“三理”教育读本》,建起了全省首家未成年人教育网,并依托网站在各社区开展了“网上谈成长”、“谁让我感动”等网上读书、评论活动,为孩子们上网了提供了一个绿色空间。
六是围绕文明工地建设,连续两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关爱建筑工人、倡树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政策法纪、劳动保障、交通安全、文化、卫生“五进工地”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建筑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建筑民工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增强了他们的现代文明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爱护和帮助建筑民工的良好氛围。
二、以“四大创建”为载体,打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一是创建交通文明。连续两年以“出行礼让讲风尚、交通文明在郑州”为主题,广泛开展了交通行为集中整治活动,重点对公交车、出租车、政府公务用车和行人的违章行为进行制止劝诫,2005年,我市10万名志愿者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今年以来,我们与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郑州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级文明单位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我做起,做文明走路、文明行车的表率。并率先提出了把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与其精神文明评先、文明奖发放相挂钩,与其所在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创先评优相挂钩的理念,并给予了制度化的描述。此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构建和谐郑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
华社、中国精神文明网、《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予以报道。
二是创建农村精神文明。连续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万村书架工程”、“文明村镇”评选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我市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五进三争”(道德规范、政策法纪、科技知识、卫生健康、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载体,从抓“百点、三线、两区、一带”试点入手,大力提升农民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百点”即以郑州市确定的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重点,“三线”即以从郑州境内穿越的107国道、310国道、豫03省道为轴线,“两区”即以新郑、中牟为代表的平原功能区,以巩义、登封、新密、荥阳为代表的山地、丘陵功能区,“一带”即沿黄河文化带。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互动发展,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三是创建文明社区。在全市社区广泛开展了“六有五进”(每个社区有一所文明市民学校、有一个固定宣传栏、有一个居民活动中心、有一个卫生服务站、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