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荆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荆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赵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50101 20101003753
一、全市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荆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乡园林景观多姿多彩,历史文化遗存底蕴深厚,民俗民风民情古老纯朴,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可供游客休闲娱乐和参观旅游的胜地。
多年以来,荆州旅游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在全市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通过一手抓名胜古迹和旅游自然资源的恢复与保护,一手抓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快发展与进步,全市现有对游客开放的景区景点近60个,其中4A级景区3个,已基本形成了以荆州古城为重点,楚文化、三国文化为特色,三大自然生态保护风景区为支撑的“一城三片”的旅游格局。
“一城”即荆州古城,其中古城东门为4A级景区,纪南城、关公庙、太晖观、章华寺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中心城区建有荆州长江大桥、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是省级园林城市。
“三片”即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风景区、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
其中洪湖风景区为4A级旅游景区,同时,湘鄂西革命历史旧址还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石首、洪湖、监利等县市还正在抓紧开发建设桃花山自然风景区、乌林三国古战场游览区、杨林山风景区和程集明清古街道建筑游览点。
全市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3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旅游星级饭店30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9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人。
2005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89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6亿元。
与此同时,荆州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深入贯彻实施《湖北省旅游条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自2005年3月31日《条例》审议通过以来,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重视发展旅游经济的意识,使全市的旅游事业发展方兴未艾。
二是科学编制《荆州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修订旅游总体规划,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可具体操作的蓝本。
三是组织宣传推介促销活动,扩大了我市旅游业在国内外的影响。
四是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石首天鹅洲开发区通过与湖北远大旅行社洽谈,已达成合作意向,5年内拟投资3600万元,将有力推动开发区旅游景点建设;荆州古城内景点的开发已引起有关外商的青睐;纪南城遗址公园和海子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规划已经完成,拟由MCI投资事务所筹划、引资、经营;熊家冢古墓的发掘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总之,通过认真贯彻实施《旅游条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旅游开发工作,在加大旅游开发和建设力度上有新的举措和良好开端,荆州旅游业展现出美好前景。
二、当前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客源流量下降,综合效益不高。
一是景区景点经营业绩不佳。
从2003年开始,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总数呈下降趋势。
荆州博物馆和东门景区是我市的两大招牌景区。
2004年,荆州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门票收入250万元,与2002年的17万人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东门景区接待游客11万人次,门票收入101万元,与2002年的14万人次、141.5万元也相差甚远。
洪湖、洈水等景区的状况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旅游企业举步维艰。
全市多数旅行社处于微利和保本状态。
荆州国旅是全市最大的旅行社,2004年仅接待海外旅游2200多人,盈利7万多元。
其他旅行社的经营状况也不理想。
三是综合效益下滑,所处位次后移。
由于游客来的少,停留时间短,无法拉长食、住、行、游、购的
消费链,致使旅游总收入十分低下。
目前,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不仅远远落后于武汉、宜昌等旅游大市,而且低于十堰、恩施等新兴旅游城市。
2.景区景点分散,文化内涵突出不够。
多年来,我市虽然对部分名胜古迹和三国景点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和整理,但由于对景点缺乏统一的筹划与包装,突出荆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优势不够,使部分景点显得空洞无物,缺乏观赏价值和文化品味,难以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3.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滞后。
由于财力所限,政府投入少,外来投资融资的渠道不畅,大部分景区景点的交通、通信、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旅游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滞后,不配套、不相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道路交通状态和旅游环境较差,并缺乏专用旅游线路和大型停车活动场所,就造成了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差的问题。
有的景区景点连入口标志、标牌和旅游线路图均没有按要求规范设置。
缺乏相应的治安管理,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4.宣传力度不够,揽客机制仍需创新。
近些年来,全市很少组织大规模、高层次、有影响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参加上级有关单位组织的推介活动较少,更不用说参加外省市组织的区域性和针对性的旅游促销活动或利用中央媒体提高知名度。
从而导致了荆州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现象。
与此同时,由于全市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和制定有关优惠措施,导致旅行社缺乏自主参与促销和推介的动力与活力,往往是宣传外地景点的多,而推介本地的少;组织游客外出的多,而招揽游客来荆州的少,没能充分发挥旅行社为地方旅游发展服务的功能。
5.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旅游业涵盖面宽,行业管理涉及多个行政部门。
由于各部门因职能所限,缺乏对旅游业的整体认识和通盘考虑,在景点建设和开发上往往是各自为阵,使小景点分散而不精、大景点气势不大。
如东门景区及附近的碑苑、古城墙和城墙外的景区就分别归属4个不同的部门管理,既不能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又不能实行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
有时还会出现相互排斥和争夺市场的怪现象,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未来发展规划
1.确立旅游业中心地位,创新产业结构新模式。
经济学上认为拥有一种区别于其他经济现象的经济体更容易实现本身的利益以及创造新的价值。
而具体来说发展经济就是要有特色,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那么这个所谓的特色就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就是将来的中心产业。
以西安为例,西安市政府提出的目标就是“建设国际旅游大都市”,这一战略目标是符合西安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因而西安将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作为产业中心也就理所当然了。
而对于荆州,只是在近几年才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上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
然而,众所周知由政策到具体实施还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此去除体制瓶颈,使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则是当前最急迫的问题。
第三产业一直是以服务业的角色出现在三大产业中的。
而对于荆州这样特殊的情况,应该将第三产业从一个“服务者”的身份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产业龙头。
因为第三产业的情况发生变化,第一、二产业的功能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应该将第一、二产业中相当一部分资源用于服务第三产业,完善第三产业配套设施等。
2.以大思路、大眼光铸就大旅游、大产业。
以西安的旅游业发展经验来看,西安旅游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多么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在于其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在于西安没有独自为阵,而是以一种大旅游的大思路逐渐将本省乃至周边省份的旅游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从而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旅游圈。
例如其东线的黄河文化游,西线的丝绸之路游。
西安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旅游中的一站,而其实际地位却已经成为西北旅游的中心。
荆州旅游的发展如今只是实现了对本市内部旅游资源的整合,基本形成了全市旅游景点“一城三片”的格
局。
“一城”即荆州古城,“三片”即洪湖渔家生态度假区、松滋洈水风景名胜区、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观光区。
这些资源对于实现“大旅游、大产业”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还存在荆州和兄弟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甚少等问题,这种“孤军奋战”现实情况是旅游业发展中的大忌。
近年来湖北省为加快本省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于2010年提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圈的战略性举措。
其中荆州旅游是鄂西生态文化圈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荆州人,笔者认为荆州要以一种“大旅游”的思路融入鄂西生态文化圈之中,不光要建设大项目还要有大思路。
应该着眼于鄂西乃至全省、全国,实施“精品带动、区域联动、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四大发展战略。
同时要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
围绕“楚国故都、三国名城”旅游发展主题,完善荆州古城核心景区、海子湖生态旅游新区等专项规划。
而对于的熊家冢大型楚墓的开发可以借鉴古都西安对于兵马俑资源的运作模式,在荆州本地的实际情况之上进行本土化的管理创新和运作模式创新。
特别是2010年荆州市政府与国家旅游局签订相关协议——中国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建设正式启动。
对于“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之称的熊家冢大型楚墓的开发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建成后的熊家冢将成为与西安兵马俑相媲美的又一大遗址博物馆。
同时还要加快推进纪南城遗址公园、关公文化园、八岭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荆州文化旅游品牌。
此外还要加强与兄弟城市的合作,将荆州的楚文化、三国文化,宜昌的三峡旅游,神龙架的生态游整合加深,开创鄂西旅游新局面。
3.依托华中大交通网,再造一个荆州城。
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诸葛孔明在《隆中对》中曾写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国也。
隋唐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谢荆南节度使》也曾写道:荆南巨镇,汉江上游,右控巴蜀,左联吴越,南通五岭,北走上都。
这些古籍都说明了古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交通的发达。
然而在现今以航空和铁路为主导,内河航运渐渐衰落的时代,荆州往日发达的交通已经成为“落日余晖”。
加之荆州未通客运铁路,沙市机场搬迁至宜昌,荆州的交通再次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发展荆州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与大交通网的建立与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便捷的交通能够扩大旅游地影响半径,这就相当于在没有扩展旅游资源本身的前提下扩大了消费市场,增加了消费人数。
荆州市应该构筑大交通,提升发展辐射力,必须把交通先行作为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
荆州要努力建设以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大管网为支撑的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以汉宜高铁、荆岳铁路的兴建为契机,彻底改写荆州铁路运输落后的历史。
重建沙市机场,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空中交通线服务。
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增加以长江为主题的新型游览方式。
城市的建设往往与交通的发展密不可分。
例如湖南的株洲,安徽的蚌埠都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荆州也应该借助汉宜高铁、荆岳铁路建成的历史机遇转变城市发展格局,再造一个“新荆州城”,唱一出新“空城计”。
就西安老城区改造来看,城内主要以旅游和商业为主,其中著名的有清真大寺以及回民小吃街等。
反观荆州老城区,职能杂乱,人口众多,并且由此产生的资源、人口、环境矛盾相当突出。
同时古今风格迥异的建筑交错,给前来游玩的游客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荆州旅游重点在荆州城,荆州城的重点在于如何进行合理的现代化改造,使老城区“凤凰涅盘”,旧貌换新颜。
荆州的老城区改造主要是唱好一出“空城计”。
老城区改造的难度在于城内人口的疏散和搬迁,要唱好这出“空城计”,党政机关、学校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单位要带好头,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政府也必须做好大打城市改造“攻坚战”的心理准备。
老城区的改造就好像凤凰涅盘、欲火重生,必然会经历一个短暂的阵痛。
与此同时荆州的老城区也要进行合理必要的转型,逐渐建成荆州城内旅游景点及住宿、娱乐、商业场所。
旅游景点方面,老城区内应该实行复古游览模式,对城内建筑进行仿古修缮,城内禁止机动车行驶,全以马车及环保电动车代步。
目前荆州老城区已初步实现了“城墙上走人,内环道行车,外环道跑马”的建设目标。
而对于旅游服务方面,兴建多家星级酒店,提升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同时建成“小吃一条街”、“楚文化、三国文化一条街”,将旅游后续产品的
开发、销售加以整合和集中,在方便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同时也扩大了旅游区的经济效应。
加快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于日益增加的旅游人数,必须做到在老城区内部加快完善以道路交通、城市管网、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
4.旅游资源化整为零,打造一小时旅游圈。
西安市的旅游发达不仅仅在于其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运作得力,更在于其广泛依托了整个陕西的旅游市场,充分运用了整个陕西的旅游资源,建立了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文化圈。
逐渐形成了“雁塔晨钟,曲江流饮,灞桥风雪,华岳仙掌,草堂烟雾,咸阳古渡,骊山晚照,太白积雪”著名的关中八景。
同时适时推出南线——三国踪迹游,北线——黄土风情游,东线——黄河文化游等特色旅游路线。
这就将旅游资源整合后使其发挥了更大的效能,创造了更大的内在价值。
而荆州的旅游资源同样也不仅仅局限于荆州城这一小范围区域之内,而是分布于整个荆州市的各个县市地区。
拓展旅游辐射区域,增加旅游景点、延伸旅游深度。
此举不仅能够促使荆州的旅游向更广阔、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同时还加快了荆州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相关地区经济总量的发展。
对于游览者来说,这还能够使来到荆州的游客充分享受到更多不同方式、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旅游商品,这同时对荆州旅游品牌质量的宣传也意义重大。
开发各地的旅游资源重在结合各地实际,将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结合,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来荆州旅游物有所值,能够从内心享受旅游。
从荆州各个地市情况来看,已经基本建成“三片”即洪湖渔家生态度假区、松滋洈水风景名胜区、石首天鹅洲麋鹿保护观光区。
同时,荆州博物馆因规模原因拥有大量参观价值极高却不能公开展出的精品文物,这些文物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荆州各个地市区,为了实现荆州旅游大区域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将这些库存文物“化整为零”,分散到各个出土地的相关景点。
虽然这样对于文物安全及保护产生更大的挑战,但是其产生的文化价值及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同时这也变相地增加了游客游览时间,对于本地区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相关行业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举亦能够使广大的游览者改变对于一些景点“徒有虚名”的消极想法,提升荆州旅游质量,增加游客二次旅游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