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谈谈对男子作闺音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男子作闺音”首先应该出自对社会中自我的观照,以为女性代言来感慨男子自己的臣妾态。所谓臣妾心态,就是一种附依于君主的心态。这种心态,往往是男性作家自拟女性的行为、心理来加以表现。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带来了以夫妻关系比附君臣关系的思维定势。封建社会的男子实际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就其在男女、夫妇关系中说,他们是阳,而就其作为人子、人臣的地位而言,他们只能属阴。士人们在朝中为人臣的感受与女子在家中的感受何其相似,如此便使他们产生了对女性角色的心理认同。尤其是当他们怀才不遇,遭君主弃用时,更让他们视自己如同弃妇、怨妇。久而久之,这些“政治失恋”的士大夫们假托弃妇贱妾之口寄托自己对夫主的或爱或恨或恋或怨的不同情怀,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二男子作闺音”也由于有很强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反思和认识。如晏殊的《浣溪沙》感发:“一曲新词酒一怀,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较少眷恋功名事业,相反对其流露出厌倦之情。连有矫世变俗之志的王安石也在词中说:“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青楼约”。像柳永等落魄文人表现得更强烈。比如柳永在《夏云峰》说:“名缰利锁,虚费光阴”。文人对生命的认识,更多体现为伤时、伤景,与女子青春易逝相仿,因此有共同的语言。为女子伤春和为自己悲秋其实是一种心态。

三“男子作闺音”是词人们对爱情与婚姻和谐统一的执着及其不能实现的绝望。“男子作闺音”的作品中,绝大多数是恋情词。这应该是有词人对爱情的一种独有的深刻价值观。对许多男人来说,爱情和事业是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古代的婚姻多是出于家族的需要,很少出自感情的因素。就像席慕蓉的《无题诗》所说:“爱/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一样,我也可以看到那些作闺音的男词人的相同心态。所有作闺音的男子词中表现的离愁别恨,或许还有别的寄托,但是直接根本的就是永恒爱情的展露。而这种情感由一个阴柔美丽的女子的口吻说出时,更加能给人一种美感。自然地,闺音说情,是许多男词人的最佳选择。

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且多层面的。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分析,人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兼具两性特征,男性人格中有女性的一面(阿尼玛),女性人格中也有男性的一面(阿尼姆斯)。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阳刚、阴柔两种对立的基因,都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双重气质,即“双性人格”。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种社会文化规范让许许多多男人只能“有泪悄悄流”。所以,当那些男性诗人文士们在化身女子角色写相思怨别之辞的时候,其实已经流露出他们自身所隐含的女性气质。而我们看到的那些“男子作闺音”的作品,也往往包含着两个意义系统:一是文本层面,即我们在字面上看到的女子的哀怨之思;二是潜在的诗人内在情感的凝聚。曾经有学者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当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就是他本人两种人格的形象化。

五“人所共知,词的全称应是“曲子词”,它是配合音乐(曲子)而歌唱的新体歌辞。词自产生之初就是供歌伎演唱的,可说是地地道道的“闺音”。为了适应这种女音演唱的要求,许多作词的文人便只能“代作闺音”,直接在词中以女子之言,叙女子之事,抒女子柔情。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词作,这方面的特点就很突出。他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由一个女子微微低吟,感人肺腑。

六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妇女始终处于十分低下的地位,承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幸:丈夫的薄情背弃、战乱中的生死难期、困于深宫的身不由己……总之,她们始终作为男性的“附庸”,凄楚哀怨、抑郁愁闷是其感情生活的主旋律。加之封建社会剥夺了女性受教育和参与创作的权利,使她们纵有万般苦,却无从诉说。面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许多有爱心的男性作家同情她们的遭遇,主动当起了她们的“代言人”,控诉这不公的社会秩序。他们“男扮女装”,设想女性的处境,揣摩女性的心态,用她们的口吻将女性的种种不幸诉诸笔端

“男子作闺音”,为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填补了空白,道出了一个被整个制度所冷落、封闭的性别群体的声音。同时,它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天窗,让我们通过它去探寻中国古代文化语境、社会心理、文人人格结构等等许多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