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美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感知判断,取决于感受者的审美能力。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对美好声音的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的课程。可以说音乐课的课堂内容就是让学生用耳朵、嘴巴、肢体、心灵去发现声音的美。
学生;音乐;审美【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34-01
美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感知判断。它决定于外界事物的表现,更决定于感知者的内在修为。一曲《高山流水》让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公明仪琴技再高对牛也是无动于衷,只留下对牛弹琴的故事。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对美好声音的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的课程。可以说音乐课的课堂内容就是让学生用耳朵、嘴巴、肢体、心灵去发现声音的美。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同时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1 反复“听唱”感知美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是感受音乐的基础,音乐感的培养,技法的提高均离不开听觉训练,而听觉比其他感觉分化早,可塑性强。许多民间艺术家在其幼年时期,即生理发育迅速、听觉敏锐、可塑
性强的黄金时期进行熏染、学习,铸就了成才之键。
音乐作品的欣赏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进而才有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不仅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2 理解情感激发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
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始唱乐谱时,应以教师带着慢速清唱为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寸,把握局势。
对于音高、节奏容易的乐句,要把自己的音量放轻,甚至无声只有口形;对于音准、节奏难掌握的乐句,教师可将自己的音量放大些。也就是说,要用清唱、伴奏相结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唱歌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用凄婉、忧伤,寄予真挚的同情心理朗读获帆作词的《牧羊姑娘》,可使掌
生产生联想,从而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用自豪、明快,富有新时代少年儿童对祖国无比热爱的亲切声音朗读《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能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和对未来充满追求的渴望。用坚定、高昂,怀着爱国热情的必胜信心朗读《保卫黄河》,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未听曲声先有情:丰富情感色彩能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共鸣,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想象和联想,从而提高了有情感地朗读歌词的表现能力,以及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声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3 创造情景感受美在情景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创造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随着多媒体的普遍应用,课堂上创设情境也越来越变的容易。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的发达,学生们对一些熟悉的电影、电视剧音乐的来源也变得耳熟能详。这些我们都可以加以利用,创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美。4 培养乐感享受美
现在学生的音乐活动中人人能敲奏各种乐器,尤其是争着在木琴上敲奏歌曲,学生只能获得音乐知识,锻炼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学生创造性地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现在的青乐活动中学生个个会运用音块琴敲歌曲,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学生运用音块敲
奏“自己的歌”“节奏火车”等游戏活动,教是需要学生大胆地去探索创造,通过学生无数次地敲奏活动,他们的乐句感觉逐渐形成了。
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节奏更是培养乐感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亦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