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肥料的施用对其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
总结了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的情况,对水稻的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水稻“三控”施肥
1. 控氮肥施用量
通过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试验中采用了“亩施氮肥量控制法”,即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通过控制每亩施用氮肥
的量来比较产量的差异。

结果表明,适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
品质。

磷是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过量的磷肥施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
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在试验中,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并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控释肥施肥
控释肥是一种针对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肥料,以不同的速率逐渐释放养分。

控释肥施用
具有时间长、季节及气候适应性好等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通过控释肥的施用来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
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三控”技术的优势及要点

水稻“三控”技术的优势及要点

水稻“三控”技术的优势及要点水稻“三控”技术是指种植水稻时,按照“控制田间水分,控制土壤肥力,控制病虫害”的原则进行管理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该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水分、肥力和病虫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下面将就水稻“三控”技术的优势及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 提高水稻产量:通过控制田间水分,合理供水,避免土壤水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保证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 高效利用肥料:通过控制土壤肥力,科学施肥,减少肥料的浪费和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减少生产成本。

3. 控制病虫害发生:通过控制病虫害,采取预防和综合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的抗性和产量。

4.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水分、肥力和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控制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水稻种植前应进行土壤肥力分析,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化肥等,调整土壤肥力水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控制病虫害: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首先要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导致的病虫害发生。

科学施用农药,按照生产季节、病虫害种类等因素进行合理防治。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控制措施。

4. 强化管理措施: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拔苗调株、中耕揭叶等。

要做好田块的保水、保肥工作,避免水分和肥料的流失。

要加强田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还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

《农作物施肥技术》PPT课件

《农作物施肥技术》PPT课件

13.01.2021
精选ppt
35
有机肥料
有机肥对于作物生长和土壤培肥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普通的农家肥存在脏、 臭、不卫生、肥效慢、体积大、使用不 方便等缺点,而经过工厂发酵加工和无 害化处理的商品有机肥,就较好地克服 了这些缺点。商品有机肥主要具有以下 作用:
13.01.2021
精选ppt
36
13.01.2021
精选ppt
41
六是改善土壤性能。
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土就会旱时 起粉尘,涝时易板结,粘土干时坚硬, 湿时泥泞,土壤的物理性能较差,施用 有机肥就会增加土壤有机质,逐步克服 这些弊端,使沙土不是很沙,粘土不是 很粘,从而方便耕作等农事操作,也有 利于作物生长。有机肥的这一作用也是 施用化肥所无法实现的。
13.01.2021
精选ppt
26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育期中施用的肥料, 它的目的是及时满足作物生育期间,特 别是强度营养期对养分的迫切需要。以 速效化肥为主,化学性质稳定。追肥一 般以氮肥为主,根外喷施也用氮、磷、 钾复合肥,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主 要方法有:条施、穴施、塞秧窝,撒施 结合灌水,根外喷施。
15
科学施肥的基本原则或基本要求。
提高作物(包括果树、蔬菜等)的产量 和品质。
13.01.2021
精选ppt
16
提高土壤肥力,用地养地结合。
13.01.2021
精选ppt
17
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3.01.2021
精选ppt
18
不污染土壤、水质和作物。
13.01.2021
精选ppt
19
必须理解的4个基本原理或称基本规律。
育期吸肥百分率分别是:苗期吸钾占2%; 现蕾到始花期吸收钾占9%;始花到盛花 期吸收钾占36%;盛花到吐絮期吸收钾 占42%;吐絮到拔杆吸收钾占11%。

水稻三控技术措施

水稻三控技术措施

水稻三控技术措施咱种水稻啊,得讲究这个三控技术。

这三控啊,就像咱做人得守着的几个规矩似的。

先说这氮肥的控制。

我就记得村里那个老周,那脸啊,黑红黑红的,跟那烧得正旺的灶膛似的。

他以前种水稻啊,氮肥撒起来就跟不要钱似的。

那稻田啊,一开始看着是绿油油的,可到了后面啊,那稻子长得疯了似的,东倒西歪,就像一群喝醉了酒的大汉。

我就跟他说:“老周啊,你这氮肥撒太多喽,这稻子看着壮,实则虚得很呐。

”老周还不服气,眼睛一瞪,脖子一梗,说:“我种了这么多年地,还能不知道咋回事儿?”结果呢,收成的时候啊,那产量低得可怜。

这氮肥啊,就得控制好量,就像咱吃饭,不能一下子吃撑了,得刚刚好。

再就是这个苗数的控制。

这就像咱养孩子,不能生太多,养不过来啊。

我瞅见过有些稻田,那苗啊,密密麻麻的,就像那头发丝儿似的,挤在一起。

我有次和隔壁村的老王站在田埂上看他的稻田,那老王啊,皱着眉头,嘴巴里叼着个烟袋锅子,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愁眉苦脸地说:“你看这苗,咋就这么多呢?”我就笑着跟他说:“你啊,这苗太多了,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房子里,都伸展不开,哪能长好呢?”苗数得合理,这样每一株稻子才能有足够的空间、阳光和养分,就像咱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一样。

还有这个水分的控制啊,这可是个精细活儿。

我记得有一年啊,雨水特别多,村里的稻田都泡在水里了。

那水啊,浑浊得很,像黄泥汤似的。

我在田埂上走着,心里直犯嘀咕。

这时候碰见老李,老李那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脸上都是泥点子,他着急忙慌地说:“这水可咋整啊?”我说:“这水可不能这么多,水稻啊,又不是水生植物,水太多就把根泡坏喽。

”这水分控制好了,稻子的根才能扎得稳,就像咱盖房子,地基得打好了不是?咱种水稻就得把这三控技术掌握好,不能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这每一个环节啊,都关系着咱一年的收成,关系着咱的肚子能不能填饱呢。

水稻的施肥技术 ppt课件

水稻的施肥技术  ppt课件

ppt课件
8
前促、中控、后补法
• 这种施肥法重施基肥并重施分蘖肥,酌施
穗肥,基肥占施肥量50%以上,达到“前 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健而壮”的 要求。这种施肥方法主攻穗数,适当争取 粒数和粒重。
ppt课件
9
• 前促即基肥中施用速效性氮肥占总量的
40%-50%,磷肥的全部,钾施用量占总量 的50%分蘖肥氮肥占总量的30%。
ppt课件
15冷浸田施肥要点来自• 这类稻田的特点是水分过多,空气过少,
土质冷凉,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所以有
效养分含量极低,并因常处于还原条件下,
水稻根系生育不良,致使前期生长十分缓
慢,分蘖少。后期则随气温的上升,有机
质矿化迅速,又易促进水稻过量吸收养分,
使植株猛发徒长,诱发稻瘟病和延迟出穗
影响产量。
ppt课件
7
• 式中计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每667平方米计划
产量(千克)×一千克稻谷需要的营养元素量
• 土壤供应肥量=无肥区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 有机肥供肥量=每667平方米施用量(千克)×
含氮量(%)×利用率(%)
• 一般有机肥含氮量为0.5%,利用率氮 为25%,
磷为25%,钾为50%,化肥利用率一般氮40%, 磷15%,钾50%。
ppt课件
18
• (2)增施磷肥,适当补锌 。盐碱地磷的含
量低于非盐碱地土壤。因此,盐碱地水田 要增加磷的施用量。在内陆盐碱稻区缺锌 比较普遍,容易产生稻缩苗,所以盐碱地 水田区要适当补锌,采用底肥施用或插秧 大时蘸根的方法。
ppt课件
19
• (3)改进施肥方法。盐碱地氮的挥发损失
比中性土大,深层施肥肥效明显高于浅表 施肥。因此,改进盐碱地施肥技术一是应 选用颗粒较大的肥料,以减少表面积与土 壤接触,二是多次表施改为80%作为基肥 深层施肥或全层施肥,20%作为穗肥表施。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影响。

施肥作为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目前采用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N、P、K三种营养元素施肥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顾名思义,即针对水稻生长和发育中的三个关键期进行相应的施肥控制。

其中,第一个控制点为出苗后4至5叶期,第二个控制点为拔节期,第三个控制点为抽穗期。

在这三个控制点中,对应的营养元素施肥量不同,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二、具体施肥方法1. 出苗后4至5叶期,此时水稻幼苗生长较快,需要增强其根系的吸收能力,因此施肥应以磷肥为主,并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

其中,氮肥以尿素为主,磷肥以单超磷酸钙为主,钾肥以氯化钾为主。

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5公斤尿素、20公斤单超磷酸钙和10公斤氯化钾。

2. 拔节期,此时水稻进入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的高峰期,需要适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促进其生长。

同时,为防止大量氮肥施入土壤后挥发、渗漏等现象,需要采用缓释肥进行施肥。

此时的具体施肥量为每亩施用30公斤尿素、10公斤缓释氮肥、15公斤氯化钾。

1. 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适量增加或减少施肥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减少化肥浪费。

采用缓释肥等技术,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渗漏等现象,避免化肥的浪费。

3. 保护环境。

采用三控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残留量,避免化肥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四、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技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

2.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引起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分散施肥,避免出现集中施肥和单一肥料施用的情况。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

水稻“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试验总结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的施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水稻生产中,施肥管理对于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此,采用“三控”施肥和控释肥施肥成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一、水稻“三控”施肥水稻“三控”施肥,是指根据土壤质量、水肥关系和水稻生长特点,科学调控水稻吸肥过程的时间和量,使之与水、土、光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协调一致,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目的。

水稻“三控”施肥的内容包括:1. 控制水肥平衡通过合理施肥,调节土壤水分,保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水肥平衡状态。

具体方法是分层施肥,精细管理,使土壤保持适度湿润的状态,从而提高水稻的吸肥效率和利用率。

2. 控制肥料用量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气候条件、生长期等情况,合理计算肥料的用量,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同时,还应及时调整施肥措施,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精准施肥。

3. 控制肥料的时间和方式对于水稻来讲,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的肥料是不同的,因此要控制肥料的施用时间和方式。

例如,在种植初期要适量地进行基肥施用,做到早施、迟追;中期适量地追施氮、磷、钾等肥料,增加叶面施肥次数,提高施肥效果;后期适量追施磷钾肥,提高水稻质量。

二、控释肥施肥控释肥施肥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肥料缓慢释放供应养分,避免浪费和损失,提高施肥利用率的肥料施用方式。

其优点包括:1. 减少肥料损失传统施肥方式中,化肥的养分容易流失,挥发、淋失、固定等都会导致肥料损失。

而控释肥则可以合理慢释养分,减少损失。

2. 降低施肥成本控释肥可分解吸气缓慢释放肥料,可以减少施肥次数,节约肥料成本。

3. 保持土壤肥力传统肥料施用方式容易导致土壤中肥料的堆积,影响土壤肥力。

而控释肥能够缓慢释放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延长土壤中养分供应的时间,从而保持土壤肥力。

在水稻生产中,控释肥施用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控释肥,如基肥可选用控释磷肥,中期增施控释氮肥等,以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

作物生产技术基础—水稻肥料管理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基础—水稻肥料管理技术

X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水稻缺乏营养元素的症状
(1)氮
缺氮症状—— 水稻缺氮整株褪淡,下位叶黄枯(水稻氮素缺乏症状首先在老叶上显
示),植株矮小,分蘖少早衰,穗小籽粒不饱满。 氮过多症状——
氮过多则植株徒长,贪青倒伏,延迟成熟,空秕粒增加。
X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X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X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
(1)氮
氮是水稻所需的第一大营养元素,水稻以铵态氮或硝态氮的形态将氮 素吸入体内,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后,可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含 氮化合物参加植株体内各项新陈代谢。
X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氮的生理功能: 1、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成分,没有氮就没有蛋白质,也就没 有生命; 2、氮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 3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 “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X 施肥时期
(2)大田基肥
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 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 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 (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 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 保持稳定,防止流失。基肥应占化肥总量的40%,一般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
X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X 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功能
(4)锌
水稻缺锌症状的出现时期。移栽早稻在插秧后2~3周,晚稻在3~4周.直播稻 在淹水后2~10d。一般症状表现为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和条纹。叶片变窄,新 叶中脉,特别是中脉的基部失绿,生长停滞,植株矮小,不分蘖或者少蘖,老根 变黑逐渐死亡,只发新根,有的地块叶枕有平摆、错位,小花不孕率增加,空秕 率高,成熟延迟,严重影响产量。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介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介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简介一、“三控”施肥技术概况大量的试验和习惯的水稻栽培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氮肥施用过量,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过高,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不高、损失大、前期生长旺盛、苗蘖过多、群体与个体难协调、成穗率低、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易诱发病虫害和肥料农药投入大、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研究,是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中存在前期施氮过多、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病虫严重、农药用量大和攻高产易倒伏等现实问题展开的,旨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水稻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与大米质量安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钟旭华、黄农荣等专家研究完成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成果,2007年“三控”技术定型并通过鉴定,2008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009年入选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重点技术和超级稻生产重点技术,2010年入选农业部“双增一百”技术。

现已在全国稻区示范推广。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是:控肥(控制总施氮量、控制苗蘖肥施氮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和肥料投入成本,控制最高苗数,达到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提高群体透光率和群体成穗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与防治成本。

通过“三控”实现水稻生产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目标。

二、“三控”施肥口诀合理密植,插足苗数总量控制,氮肥后移五斤纯氮,增产百斤NPK比,1038基蘖穗粒,4231半月保蘖,一月攻粒分化二期,宁迟勿早前期漫长,请勿着急(附:基肥足蘖肥迟穗肥重粒肥补)三、操作要点1.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早稻栽抛足2万蔸/亩,杂交稻每蔸2-3粒谷的苗;一季晚稻(中稻)栽抛足1.2-1.5万蔸/亩,每蔸1-2粒谷的苗;双季晚稻栽抛足1.8万蔸/亩,每蔸2粒谷的苗。

2.优化施肥首先,测算好总施肥量总施氮量:以地力产量为基础,每亩增加100公斤产量,每亩需增施纯氮5公斤左右。

《水稻综合管理技术》PPT课件幻灯片PPT

《水稻综合管理技术》PPT课件幻灯片PPT
《水稻综合管理技术》PPT课件 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请学习完毕自行删除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请学习完毕自行删除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请学习完毕自行删除
主要内容
➢栽培管理技术 ➢主要虫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及防治
水稻稻作类型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籽粒饱满产量高
新颖促进灌浆
BBCH STAGES:
水稻病害的防治技术
A
B

41-43
孕穗初期-中期
51-55
破口初期-50%抽穗
用药时间:水稻破口前5-7天进展第一次用药, 7-10天后再次施药。
推荐用量:新颖60ml/亩,赛艳15-30ml/亩 苯丙15-20ml/亩,10%己唑醇10ml/亩
用药方法:按推荐用量对水进展常规叶面喷雾
温馨提示:施药在早晚最好
化学防治
青翠+猛哥: 一组一亩半到两亩地
温馨提示: 防治时一亩地两桶水
稻纵啃叶 花白一片
成虫 蛹
卵 幼虫蛹
各龄幼虫
稻纵严重危害状
防治技术
➢ 防治指标:卵量:150粒/白从

低龄幼虫:40头/白从

也就是发现有卷叶时开场防治
➢ 防治技术:关键是用药时期要准,水量要足, 喷雾要细而均匀
➢转株危害习性:三龄后转株危害 ➢成虫有趋光性、趋绿性。 ➢长势繁茂、茎杆粗壮的中晚熟品种受害
重:色泽浓绿株型高大的稻田受害重。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湿度: 干旱可使蛹和幼虫死亡率升高。
➢温度: 幼虫适温15-22度,蛹适温20-23度,成虫适温 18-23度。
➢肥力: 氮肥过量,叶色浓绿、生长茂盛,受害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究所合作研究而成,2007年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成果鉴
定,该技术先后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农业部“双增 一百”技术、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重点技术和超级稻示范 配套技术等。2012年广东省内应用面积突破千万亩,取得 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环境保 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什么是“三控”?


病虫害防治:“三个必打”
送嫁药
孕穗药
破口药
插秧前2~3天, 防治稻蓟马、稻叶 蝉、稻飞虱等
施分化肥 后7~10天,防治 纹枯病
始穗期, 防治“两虫两病” (即稻纵卷叶螟、稻飞 虱、纹枯病、 稻瘟病)
四、应用“三控”技术要注意什么?
1、要保证栽插密度,每亩1.8万科,不能太稀; 2、前期禾苗“不太好看”,不要着急,这正是三控的关键! 3、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应在插秧后5-7天施尿素5-10 斤,基肥和分蘖肥相应减少; 4、中期不要重晒田, 后期不要断水过早; 5、目标产量和地力不同, 其施肥量不同。若施用了农家肥, 或者前作是蔬菜或绿肥的,其施肥量要相应减少。
广东水稻:每年损失氮肥 折合尿素就达1.8亿公斤,直接经济 损失超过3.5亿元。 湖泊的蓝藻
可持续性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稻田生态 系统的污染,降低生物多样性,严重威 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三控”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何?
经过多年多地示范应用表明,与传统技 术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具有三大优 势:
1、高产稳产、 增产增收。
2、省肥省药, 安全环保。
3、操作简单, 适应性广。
技术的特点及其增产效果
1、技术特点 N 肥定时、定量和适当后移,降低分蘖肥所占的 比例,把亩最高苗数控制在 35 万以下,使成穗 率达60%以上。 增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使群体与 个体协调发展,增强植株抗性,抑制病虫害发 生与流行。 施肥时期、施肥量具有确定性,目标明确,直 观易懂,易于操作,实用性强。
3、前中期采用定时、定量施肥。

基肥:氮肥的35%、磷肥的100% 分蘖中期肥(移植后 12 ~ 14 天):氮肥的 25% 左右、钾肥的40%; 幼穗分化一期肥:氮肥的30%左右、钾肥的60%; 后期肥:根据禾苗叶色、生势及气候条件等因 素确定施氮肥10%或不施。

前中期定时、定量施肥
1、肥料利用 率低导致的环境 污染问题
2、农药大量 施用导致的稻米 安全问题
3、化肥农药 过量施用导致 的水稻生产系统的 可持续性问题
氮肥利用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50%
30%
24%
发达国家
中国
广东
施氮量(纯N)和水稻产量
地区 世界平均 日本 中国
施氮量 (公斤/亩) 6.87 5.87 12
以早稻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晚稻全生育期105~115天, 目标产量500kg,地力产量300kg为例,其施肥技术规程如 下: 本田每亩施尿素23~24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12.5公斤。 其中: 基肥:移植前亩施尿素8.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 分蘖肥:插秧后12~14天,亩施尿素7公斤、氯化钾5公斤; 幼穗分化肥:分化一期(早造约插后36天左右,晚造约插 后26天左右),亩施尿素6公斤、氯化钾7.5公斤; 后期肥:尿素2~2.5公斤。早造一般不施,若叶色淡黄、 生势差、气候条件好的可在始穗期或抽穗期施用;晚造根 据禾苗叶色、生势及天气等情况可在始穗期或抽穗期施用。
2、地力亩产
可根据我县测土配方施肥“3414” 试验的产量作参考,也可通过调 查估算确定。一般中等肥力田块 地力产量为250公斤/亩左右。
总需肥量确定
1、需N量确定
● 根据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即不施肥栽培 产量)确定本田需N量,按每亩增产100公斤 稻谷需施纯N 5(早造 可考虑为4.6~5公斤, 晚造为4.5公斤)公斤 计算施N量。
施氮量与产量 (公斤稻谷/公斤纯N) 36 73 34
广东
15.7
33
氮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 氧化亚氮可以破坏臭氧层,增加地 表的紫外线强度,造成温室效应, 危害人类健康。 ● 含氮化合物硝酸盐影响水质。
海岸的“赤潮”
● 含氮化合物铵和硝酸盐可造成水
体富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中国每年1500万吨纯N 排入环境,直接经济损失300亿元,。 面源污染严重
水稻“三控”施肥技 术
新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罗武中 2014年6月
内 容
一、什么是“三控”?
二、为什么要“三控”? 三、“三控”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如何? 四、“三控”怎么做? 难不难做? 五、应用“三控”技术要注意什么?
简 介

水稻“三控”(控肥、控苗、控病虫)技术是一项稳产高 产、省肥省药、增产增效、优化环境、增进稻米安全的新 型施肥技术。该技术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和国际水稻研




稻米安全
1、中国单位面积农药用量比世界平均高1倍(张福锁 2003)
2、广东高温多湿,病虫害猖獗,每生产1公斤稻谷约
需施农药1克(朱智伟,2006) 3、2002年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率6.7% (朱智伟2006)。 但米糠中农药残留更多,大部分进入食物链。
配套技术
培育分蘖壮秧,插足苗数。 早露田早晒田,控制最高苗数。杂交稻移 植田18万/亩左右;常规稻移植田20万/亩 左右开始露田轻晒田,控制亩最高苗数在 35万以下。 优质水稻要严格控制施氮量。目标产量不 宜太高,一般以450~500公斤/亩为宜。
技术的特点及其增产效果
2、增产效果

增产增收。2008年早造,我省某地示范结果,与 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三控”施肥每亩稻谷 产量为550 kg,增产24.6 kg,增产4.7%;每亩产 值1023元,亩增产值45.76元,节省肥料和农药成 本35.20元,纯收益增加80.96元。 “三控”施肥的无效分蘖减少,成穗率提高,基部 3个伸长节间缩短,抗倒性增强,纹枯病和稻飞虱 危害明显减轻。
“三控”
(控肥、控苗、控病虫)
● “控肥”就是控制 总施氮量和基蘖肥 施氮量,提高氮肥 利用率,减少环境 污染
● “控苗”就是控制 无效分蘖和最高苗 数,提高成穗率和 群体质量,实现高 产稳产
● “控病虫”就是控 制病虫害和农药用 量,提升稻米食用 安全
二、为什么要“三控”?
● 水稻生产的三大问题
● 本田施N量=(目标产量-地力产量)×4.6~
5(或4.5)/100。
●例如:早造粘土田的施N量=[550公斤(目
标亩产)-300公斤(地力亩产)]=250公斤
(增加亩产)×4.6/100=11.5公斤/亩(纯N施
用量)。
2、N、P 、k配施

根据水稻生长生理需求,N :P :k应按 1 : 0.3:0.55 - 0.8 比例配施。即亩需施 尿素25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10~15公 斤,比习惯施肥法一般亩施尿素27.5公斤、 磷肥25公斤、钾肥 10~15公斤,每亩 少施尿素2.5公斤、 磷肥5公斤。

对照
三控
分蘖期,“三控”生产稳健,无效 分蘖较少,叶色较淡
对照
三控
幼穗分化以后,“三控”叶 色较深,叶姿挺直
对照
三控
抽穗期,“三控”抽 穗早、叶色仍较深
三、“三控”怎么做?难不难做?
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确定
1、目标产量
根据种植品种、土壤肥力、 气候、排灌条件及常年单产水 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