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视新闻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 频道开播时,鲜明地提出了自 己的频道定位,这就是“第一 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 要”。 • 伊拉克战争报道,CCTV 领先世界著名电视台、通讯社1 秒钟,发出第一条消息。这是 CCTV在世界重大事件报道中具 有标志性的事件。
基本要求:
• • • • • • • 1、首家采访 与重要新闻源保持良好关系; 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压力; 对其它媒体的不间断监视; 2、首家报道 “现在新闻现在报道”(now news now); 报道方式:字幕报道、口播新闻、新闻直 播、连线报道、整点新闻、滚动播出等; 加强策划与预测;
• •
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欢迎甚至被称为电 视新闻的又一次革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它适应了当代社会公民的第一需要。也就 是说,它使观众通过获取这些本土化、平 民化和民主化的信息,为人们把握自己的 生存状况提供相应的参照物。
基本要求:
• “第一需求”的理念对电视新闻的信息 内容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可 视性和必视性,还要追求有用性。 • 按照第一需要的理念来审视我们的电视 新闻,便不难发现两种有失偏颇的现象: 一是过度时政化;二是过度娱乐化 。
• 1.主题式 • 电视新闻的主题式框架针对的是一般以 及抽象概念。研究表明,若采用这种框架, 观众容易把问题归于一般的社会因素。如 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倾向于把购房款项、 教育支出和医疗费用比喻为压在中国人民 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这就很容易使 观众把这三大问题归结于一个普遍的社会 问题,从而形成当下的社会热点。
• (2)重新定位采编关系 • 市场竞争是综合竞争。传统的重采轻编, 即“大记者小编辑”体制已不适合。现代 新闻理念要求在采编之上应该增设“策划” 这一环节,以策划为中心,编辑部根据记 者提供的线索精心策划,指导记者采写与 后期编辑,以避免不同媒体新闻内容的同 质化现象。

在搭建电视新闻的报道框架时,不宜单 纯地采用主题式或片段式,应有意识地把 这两种框架结合起来应用。
六、互动至上
• 与网络相比,电视线性传播的特点缺乏 互动性。 • (一)短信互动 • 与电信部门合作,进行短信互动。或针 对电视新闻的内容、形式提出反馈意见, 或对具体新闻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对相 关新闻人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
二、第一现场
• 深入新闻现场,尤其是深入 新闻的第一现场,是电视新闻 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的传播理 念之一。 • “第一时间”并不是电视新 闻的强项;“第一现场”才是 它的长处所在。
(一)纪录第一场景
• “第一现场”作为新闻事件的原发性现场,具 有最鲜活的客观事实的具体场景,可以采集到新 闻事实的第一手材料。电视镜头对准第一现场, 围绕第一现场展开拍摄,以第一现场为背景采访 当事人或目击者,并录制好相关的同期声和环境 音响,形成完整的第一场景。 • 所谓第一场景,就是记者在第一现场采访拍 摄时通过镜头记录下来的新闻事件的具体场景。

形式的含金量体现在各个方面,不过亦 有主次之分。这里仅就理念层面略加论述。 • (一)内容涵化 • 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实社会,包括: 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大众 传媒所提供的“符号现实”;三是人们主 观上关于外部世界的印象即“主观现实”。 主观现实是人们行为的依据。

所谓涵化,是指媒体运用暗示的方式对新 闻事实附加某种意义,把新闻事实加以意识形 态化。新闻事实的涵化往往发生在政治、经济 新闻和道德观念比较明显的新闻。 • 电视新闻的涵化大体有四种手段: • 一是选择不同的客观事实具有不同的立意、 不同的动机,表现不同的思想倾向; • 二是机位不同、拍摄角度不同,包含着评 价事务的态度不同,通常表现为记者的赞扬或 反对、肯定或否定、突出或贬损的立场;

相对复杂的新闻事件则不光有第一现场, 还可能有第二现场甚至第三现场。 • 例如矿难新闻的现场采访,就应始终把 矿难发生地即具体的矿井作为第一现场, 记录下第一场景。同时,伤员所在的医院 和死者所停放的殡仪馆则应分别作为第二 和第三现场展开采访拍摄。

央视《新闻调查》栏目非常强调现场的 重要性,其定位理念便是“接近真相,从 现场开始”。
2、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众”传播 转化为“小众”传播,频道、栏目通过精 准定位锁定“小众”化的受众。把偶然的 轻度受众转化为重度受众。
• 3、受众为王的观念常常是潜在的、无形的、 长期的。 • 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在很大程度 上是直接面对观众的,作为团队协作的电 视工作者都要增强受众为王的传播理念。 比如节目的策划人员,就离不开策划前的 观众调查、策划中的观众意识和策划及播 出后的观众反馈。 •
• 1、频道作为品牌; • (1)台标、台标系统的包装体现频道的品 牌形象;如凤凰卫视的台标体现“阴阳结 合、古今结合、中西结合”的美。 • (2)频道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报道活动和 公关活动建立品牌形象;“感动中国的年 度人物评选” 活动; • (3)利用媒介间的合作提高频道知名度。
• 2、栏目作为品牌; • 栏目的标识、广告词、主持人形象与个 性、片头、片花等形式要素要与栏目内容 和整体风格吻合,体现品牌意识; • 电视名栏目评选;如《焦点访谈》《新 闻调查》等。
• 2.网上讨论 • 在节目中,可以适当引用观众的讨论来丰 富电视新闻的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 • 3.播客、博客(微博)交流 ;甚至还有可 能提供新闻源;
七、品牌拉动
• (一)“品牌就是影响力”。 • 电视媒体实施品牌战略已是世界潮流。
• (二)品牌意识的体现: • 电视新闻的品牌形象也必须通过建立品 牌识别系统来完成。一般来说,品牌识别 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形象识别 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具体到新闻框架,则是指新闻媒体在报 道某一新闻事件时基于某种特定的看法, 通过反复使用特定的消息来源、报道类型、 图片图表、主题基调和关键词以及比喻等 从某个固定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框架就是一种意 义的建构活动,在社会系统中新闻框架是 消息来源、社会情境、新闻工作人员等因 素互动的结果。”
(二)第一现场报道
• 记者在第一现场采访拍摄的电视新闻,具有 不容置疑的真实性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具有强 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 中央气象台有一个“追风拍摄组”,专门追 踪拍摄台风形成、发展和危害的路径拍摄沿途的 景象,甚至冒着危险深入台风眼和台风肆虐的重 灾区记录当时当地的画面和声音。其“播报人” 还得手持话筒口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以便为气象 台对照检测台风预报的准确程度提供视频参考。
三、第一需要
• 满足观众的“第一需要”, 这是受众本位论对电视新闻传播 提出的基本要求。 • 什么是观众的第一需要呢?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 的第一需要是生存需要。 • 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 神需要。也就是说,需要对自身 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以便 确定自己的生存状况。这种需要 实际上就是信息需求。
• 短信互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种偏向: • 一是不当竞猜。例如CCTV曾在新闻直 播过程中让观众发送短信竞猜俄罗斯人质 事件中的绑匪身份甚至竞猜伤亡人数,理 所当然地招致观众的极大反感和有关部门 的通报批评。 • 二是不当牟利。
• • • •
(二)网络互动 特点:实时性;多方互动; 1.网上投票 民意调查,历来是了解社情民意和舆论动 向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网上投票 的可信度是相对有限的,难免遇到弄虚作 假或恶作剧、恶意炒作等情形。

三是报道分量的大小、多少,反映记者 对新闻的重视程度和突出事实意义的程度; • 四是在新闻内容提要中是否出现、如果 出现排列顺序的前后,说明媒体对新闻评 价的程度不一样。
• (二)框架搭建 • 在传播领域,框架(frame)指人们或 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作为 符号交往论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可定义为 对不同信息片断加以组织的模板或者说数 据结构。

电视新闻要尊重观众的知情权,本质上 是尊重他们的公民权和消费权。电视新闻 报道范围越来越广阔,禁忌会越来越少。 • 4、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受众、 顾客不仅包括消费对象、服务对象、传播 机构、信息传播相关利害人等等。 •
五、形式是金
•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并服务于或 者叫做反作用于内容。 • “内容为王,形式是金。”内容为王强 调的是电视新闻的核心内容,形式是金强 调的则是电视新闻的外在样式。因此,所 谓形式是金,指的就是电视新闻的信息内 容确定之后,采用适当的形式来传播相应 内容的重要性。
• 2.片段式 • 片段式框架针对的是具体事件。采用这种框 架,观众则容易把问题的责任归因于个人或团体。 如民生新闻之所以具有受人欢迎和遭人病诟的两 面性,就是因为它所通常采用的片段式框架一方 面使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有了具体的责任者——个 人或团体,另一方面又容易使这些新闻事件流于 片面或肤浅,有鸡零狗碎、鸡毛蒜皮甚至捡了芝 麻丢了西瓜之嫌。
《电视新闻》教程
主要参考教材:
《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当代电视新闻学》黄匡宇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电视新闻传播理念
• 一、第一时间 • 时效历来是新闻传播的重要价值观念。如 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的话,那么, 时效则是其第二生命。 • 快报、缓报和不报、漏报。比如1976年唐 山大地震的信息,在当时就被列为不报之 例。 • 时效性包括时间性和时宜性。这一观念不 但强调迅速快捷,还注重切合时宜,
• (2)整合资源 • 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的社会资源,具体包 括新闻信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 新闻受众资源,其中最核心的是对新闻信息资源 的整合。 • 电视新闻策划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做法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他媒体报道的横向整合, 如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二是对现实新闻 事件和历史知识故事进行的时空交叉整合,如大 型现场直播报道中,“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 活动的直播报道。

电视新闻策划通常分为两大类:前期 采访报道的策划和后期节目编排的策划。 根据对象不同,又分为节目的策划、栏目 的策划、频道的策划等。 • 2、策划意识的体现 • (1)创新报道 • 策划意识体现在具体的电视新闻报道 中,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以及 类比、嫁接、因果、多因等不同方式的组 合中实现的。如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
• 3、记者作为品牌; • 例:CCTV实施名人计划,培养名记者、名 编辑、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评论员; 在记者编辑中设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 资深记者、资深编辑。
八、策划意识
• 主持人时代、制片人时代过渡到策划人时代。 • 1、电视新闻策划 • 电视新闻策划是பைடு நூலகம்策划这门现代科学介入电 视业的结果,是策划人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电 视纪实特性,以事实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对 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充分地分析研究,确定可能实 现的目标和效果,制定相关报道策略,规划、设 计报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求最佳采访报道 效果的运筹和谋划。”
2011年CCTV新闻频道:
• 2011年我们在新闻时效上、发稿量上、品牌 建设上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新闻采集力和传 播力。新闻时效会更快,到年底前在国内31个省 市自治区的新闻应急点将布局完毕。在东部省区, 我们从事件发生到报道完成基本上控制在三到四 个小时以内,在西部省区我们也力求更快。国际 上到年底将建成50个站点,也将布局完毕。这样 国内、国际站点布局之后,会大大提高我们新闻 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信息量上,我们在600条基 础上进一步提高,争取提高到800条。
• 3、策划意识运作的组织结构 • 新闻采编机制是指新闻采编部门的设置、 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采编业务流程的设 计。 • (1)大编辑部体制 • 变过去记者中心制,编辑中心制为现在 的策划中心制,建立一个“大编辑部”, 作为整个频道的大脑,对新闻资源进行统 一协调配置,统一策划选题、统一调度记 者、统一安排各内容重合的栏目播出等等。
四、受众为王
• •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决定生产。 传媒也由“内容为王”转化为“受众为 王”,即由“我拿出什么好节目(版面) 给受众看,转化为受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我提供什么 ”。 • “超市是个大卖场,电视是个大秀场, 一个针对物质消费,一个针对精神消费, 普罗大众是它们共同的上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