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的婚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印度尼西亚马布尔人的婚俗
印度尼西亚邦加岛上的马布尔人结婚有年龄限制,男性须满16岁,女性最小15岁。
近年来,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规定男性结婚前必须行过割礼。
青年男女的婚事一般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
恋人情投意合,便私下订立婚约,女子按约定日期逃往男方家。
过三天或更长时间,男方派人去女方家求婚,同时与女方家定下聘金数目和婚礼日期。
婚前,必须将这对青年男女送到女方家。
婚礼由巫师主持,男女双方家人和亲属均在场。
新郎、新娘先念结婚誓言,新郎在结婚誓言中必须说,如果妻子怀孕或病重,决不远赴外地,今生今世决不娶亲。
新娘则发誓道,一定尽到妻子的责任,倘若婚后30天内不能与丈夫和睦相处,甘愿以丈夫聘金的三倍加上丈夫的全部结婚费用作为赔偿,并随即与丈夫离婚。
然后互碰额头。
仪式结束,即摆婚宴,以烧猪、烧鸡等上等食品款待宾客。
从结婚之日起,新婚夫妇一直住在女方家,直到有自立能力为止。
马尔布人禁止一夫多妻。
马尔布人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传统婚俗,70年代才开始受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某些影响。
2、印度尼西亚巴里人的婚礼
巴里人多数信仰印度教,贵族与平民的婚礼仪式大不相同。
平民在婚礼前要举行“静心”和“祈祷”两种仪式。
目的是要使头脑空寂明净,以便接受神的意旨,开始新的生活。
婚礼前一天,新郎身穿传统的民族服饰,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去女家接新娘。
新郎一到女家,高僧便连敲三下女家门,新娘闻声出来开门,与未婚夫互致敬意。
然后,随同新郎去男方家举行婚礼。
贵族结婚新郎新娘致必须穿巴里贵族盛装,由男女仆一人陪伴步入庭院,然后各自上轿,新娘在前,新郎随后,被抬到礼仪厅。
沿途白布铺地,两旁有长矛队夹道助兴。
婚礼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并坐在专设的新人席上,两位高僧主持拜神仪式,祈求神灵降幅于他们。
此时24名老者不停地唱赞歌,一位身着白衣的老艺人表演面目舞。
拜神完毕,新人接受圣水洗礼。
最后婚礼以踩牛头仪式结束。
3、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婚礼
中爪哇地区的婚礼仪式的主要特点是跳“抢新郎”舞蹈。
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新郎的亲朋好友参加婚礼时要带一只公鸡,作为新郎的象征。
公鸡交给一名动作敏捷、擅达印尼拳术的小伙子。
新娘家亲友也要选一个与之抗衡的年轻人,双方观众在新娘家摆开阵势,
或站成两排相互对峙,或围成一个圆圈观看。
对抗开始时,“新娘代表”一边跳舞,一边把大米和玉米撒在地上,以显示娘家的富有。
同时他们寻找机时,趁对方不注意时,土壤冲到拿公鸡的“新郎代表”面前,用手去摸公鸡的头或“新郎代表”的头。
“新郎代表”时时提高警惕,用拳术实行有效的自卫,设法使对方的企图无法实现,但不能伤害对方。
倘若“新娘代表”的进攻屡遭失败,那么“新郎代表”就要巧妙露初破绽,让对方可以摸到公鸡头。
跳完舞蹈,新娘家便开始大摆酒席,宴请宾客。
4、印度尼西亚巨港人的婚礼
苏门答腊巨港地区的婚礼仪式别具特色。
婚礼前夜,男女两家开始为新人精心打扮,将他们的手掌、脚掌以及指甲用凤仙花染红。
然后,男家的亲友们手摯火把,携带送给新娘家的各种礼品,簇拥着新郎,游行到新娘家中。
这时,新娘家中载歌载舞,鼓乐声不断,但新娘躲在闺房中,不得与任何人见面。
次日,新郎再次举行盛大的游行,游行队伍里的人们带着稻米、水果、给新娘的嫁妆等礼品穿街走巷,最后回到新娘家。
这时,新娘家门前,拳术师们表演起精彩的印度尼西亚拳术,迎接新郎。
一位长者向新郎撒播稻谷、钱币、和花纸。
围观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抢夺这些象征吉祥的物品。
新郎进大门前,首先要和岳父母对颂板顿诗,直至说明来意,证明已为姑娘带来珍贵的礼物,岳父母才肯开启门帘让女婿进屋。
接着,
一位妇女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闺房门口,仍用板顿诗与姑娘对答,最后得到新娘的允许才步入闺房。
新郎新娘见面后要为宾客表演象征性节目,“夫妻坐船”新郎新娘以木板当“船”,妻子坐在“船头”,丈夫坐在“船尾”“掌舵”,象征丈夫当家,妻子也有重要的地位,还有“夫妻逛街”,新郎新娘各用一只手,压在一杆大秤的同一端,另一端挂着“三件财宝”(三件不同质地的金丝编织品),表示夫妻共持家务,权利平等。
接着举行喂饭仪式,双方母亲先后为新郎新娘喂饭,岳母为女婿,婆婆为儿媳,象征亲家之间和睦友好,做事首先考虑对方。
最后举行象征性的洗澡仪式,有时新郎新娘自己洗澡,有时由家人陪伴。
有些巨港人的婚礼以诵读《古兰经》开始,新郎新娘同时参加两次游行。
5、印度尼西亚色拉威人的婚俗
色拉威人居住在苏门答腊朋古鲁省朋古鲁县的一个小村庄。
这里交通部方便,远离闹市,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婚礼。
首先,小伙子求婚要“走后门”。
即看准了哪位姑娘后,要先找姑娘的母亲,把心中的秘密悄悄吐露出来。
然后母亲单独于女儿谈话后,了解他们的交往情况,问女儿是否同意。
其过程要始终对父亲保密。
如姑娘情愿,母亲便开始为女儿梳洗打扮,以讨小伙子的喜欢。
“后门”逐渐开大后,姑娘家要专门准备一间房子,里面铺张宽席,点上一盏幽暗的油灯,为孩子谈情说爱提供必要的方便。
其次,几个小伙子可同时向一个姑娘求爱。
求爱者愈多,姑娘愈感到骄傲。
小伙子之间既不嫉恨,也不打架,而是以文明竞争方式博取姑娘的爱情。
夜里,小伙子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竭力表现自己,接着纷纷向姑娘递情书,打起“书信战”。
姑娘一一看过情书后,作出最后抉择,然后给选中的情人回信,倾吐对情郎的爱慕之心。
第三,订婚仪式必须有村里风俗监督人和地方有名望的人参加,男女两家要带有象征意义的食品。
两家的证婚人须公开出面,坐在众人当中,互对板顿诗,表达男女双方的意愿和要求。
对诗结束,青年人的婚礼才正式得到批准和承认。
订婚仪式前,男女双方不得一起在公众场合露面,否则将要受到村里风俗监督人的处罚。
第四,村民合作操办婚事。
婚礼日期向全村公布后,村民们便行动起来。
除了给新郎、新娘家送食品、送礼物外,他们还要凑钱买牛,把牛杀了将肉分配在各家。
婚礼前后一两周内,家家户户宰鸡设宴,欢庆新婚之喜。
第五,举行集体婚礼。
一次婚礼通常有7-10对新人参加,优势多至15对,附件村子的居民、地方官员和社会名人都来参加。
新人们围坐成一个大圈,各对新人的结婚礼服和所坐的椅子都是完全一样的,装饰华贵,令人眼花缭乱。
看起来没有贫富之分,仿佛是一家人。
6、印度尼西亚达雅波克鲁苏人的婚俗
波鲁苏是印尼达雅克的一个部族。
其中青年男女只要互相爱慕,便可自由往来。
按规定情人在热恋期间可以同居在三夜以上,以加深相互了解。
此外,恋人须去森林游玩。
一为加深感情。
二为寻找一种鸟儿,倾听这种鸟儿的叫声,以断定他们结合的吉凶,回来后向双亲汇报。
如果听见预示吉利的鸟叫,则立刻开始操办婚事;假如鸟儿的叫声是不祥之兆,这时情人便要分手。
7、印尼达雅克普南人的婚俗
东加里曼丹的普南人属达雅克族。
他们从不举行结婚典礼,男女之间的结合各离异也不通过任何仪式。
女孩年满12岁时,家长设法物色一个既能干有漂亮的小伙子与女儿同居,从此全家便靠这位小伙子供养。
如果发现有更能干更漂亮的小伙子,便把原来的男友打发走,与新来的伙伴组成新的家庭。
在普南人的家庭中,女人居于统治地位,因而生女孩是一件十分自豪和荣幸的事情。
普南人在森林里生活,条件很艰苦,所以女人生过一个孩子以后,都自觉采取绝育措施。
多数女人吃过一种草药之后,永远失去生育能力。
故普南人妇女只有一
个孩子。
8、印尼巴厘岛人的婚俗
巴厘岛上大部分居民信奉印度教,该岛居民的婚礼保留着印度教的礼仪。
巴厘岛上主要盛行两种婚礼习俗:先求婚后举行婚礼和先私奔后举行婚礼。
如果一位青年想要某位女子为妻,这位青年的父亲便携带一篓槟榔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亲出面接待,当明白对方来意后,则向客人表示可以考虑对方的请求。
过几天,男方父亲再带着槟榔和椰子酒到女方家,目的是探听对方的态度。
如果对方同意,双方便商定举行婚礼的日期。
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受到女方家长反对,小伙子便约姑娘离家出走,“私奔”到另外一个地区,藏匿在男方某位亲戚家里。
女方父亲发现女儿走失,便敲起铜锣,前村后村地寻找。
时隔数天,这位青年写信给女方的父母和兄弟,说明他们相爱的情况,请求对方答应他们的婚事。
男方父母也委托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请罪道歉。
女方家长通常是无可奈何地表示同意,因为是女儿自己所钟爱的人。
女方家开始筹办婚礼,一对恋人返回家里后便按照传统习俗举行婚礼。
婚礼那天,新郎在亲友们簇拥下来到新娘家,一对新人在双方亲友陪同下来到村中寺庙里举行婚礼。
新郎新娘盘腿坐在一位主持婚礼的僧侣面前。
僧侣手摇铜铃,口里念着佛经,随后交给新郎新娘一个椰子和鸡蛋,新郎新娘接过后摔得粉碎,并将碎片拾起扔到寺庙外面。
接着新郎新娘步出庙门,绕着庙外广场上的一堆火走一圈后重新回到庙里,跪在僧侣面前。
僧侣往他们身上洒圣水,并祝愿他们婚后幸福。
僧侣洒完圣水,拿出一盒饭,让新郎新娘当众喂食,这叫合婚饭。
吃完合婚饭,新郎新娘从僧侣手中接过两棵椰树苗,在双方父母陪同下,栽种在庙外指定的地方。
至此,婚礼仪式结束。
这种仪式通常要十多个小时,被称为“马拉松”婚礼。
寺庙里的婚礼仪式结束后,双方亲朋好友来到男方家参加喜宴。
9、印尼爪哇南安由县的婚俗
在爪哇岛北部的南安由县,人们以子女早婚而自豪。
孩子刚满10岁时便由父母包办成婚。
一般彩礼耗资巨大,婚礼十分讲究。
婚庆之日,新郎、新娘身穿华贵的民族服饰,头戴色彩夺目的珠宝饰物,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绕村子一周。
由于童婚以父母包办为主,加之现代思想的影响,离婚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人一生中离婚多次。
10、印尼阿娜达拉姆人的婚俗
印尼占碑省的阿娜达拉姆人,人口不过一万,交通闭塞,时常迁徙,至今仍保持传统婚俗。
他们的婚俗有两种,一种是内地阿娜达拉姆人的婚俗;另外一种是林区阿娜达拉姆人婚俗。
内地阿娜达拉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要先告诉自己的双亲。
然后男方父母去女方家求亲。
这时,女方不能马上答应男方家的要求,因为必须要对小伙子进行一种特殊的“考试”。
“考试”方法是,在高处架起一座夷兰树做的独木桥,桥上涂上猪油,桥下燃起明火,让姑娘在独木桥的终点等候。
如何小伙子能在滑溜溜的独木桥通过,下来后便可立即和姑娘成婚,通常以大摆宴席、载歌载舞的方式进行庆祝。
假如小伙子从桥上掉下,则必须再练一年,“补考”通过后才有权与姑娘结合。
林区阿娜达拉姆小伙子求婚须通过媒人,女方家人可在媒人面前直接问女儿是否同意。
如女儿开口回答,便一定是表示拒绝;若姑娘默默不语,则意味着接受男方的要求。
女方同意之后,向男方提出彩礼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100块布和一根藤条。
送完彩礼后,当即确定婚礼日期。
举行婚礼前,男方家要送给女方家几头猪及海龟、蛇等,准备婚宴时宰杀。
婚礼之日,男方家的成员和亲属们陪着新郎来到新娘家。
新娘见到新郎后立即跑到森林里躲藏起来,新郎及其家属随后追赶、寻找、找到新娘后,大家陪着新郎新娘一起回到女方家。
一路上敲鼓歌唱,欢欢乐乐。
回家后,让新郎新娘面对面坐在高高在上的
小茅屋里,两人必须一丝不挂,膝盖压膝盖,而且一天一夜不许吃饭。
此间,新郎家与新娘家的成员和亲属在下面纵情歌唱,大吃大喝。
次日清晨,家中给新郎新娘带上长矛,吩咐他们出去抓鱼,新娘一边生火,一边等待。
抓到鱼之后,由两个孩子负责烤鱼。
新娘这时又跑入林中,去寻找倒地的大树。
新郎在后面紧紧追赶,待找到躺倒的大树后,两人便可随意接触,行夫妻之礼。
然后新郎新娘走出树林,和两个孩子一块品尝烤好的鲜鱼。
从此这对情人便正式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