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温解表之小青龙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温解表之小青龙汤

(仲景)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yue)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太阳表证未解,心下有水气者用之。或喘或咳,或呕或哕,或渴或利,或短气,或小便秘,皆水气内积所致。干姜、麻黄、桂枝、芍药(酒炒)、炙草、细辛各二两,半夏、五味子各半升。桂枝解表,使水从汗泄;芍药敛肺,以收喘咳;姜、夏、细辛润肾行水,止渴呕,亦表里分消之意。

小青龙汤的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它这个表里同病,在《伤寒论》上主要讲解小青龙汤病机和它证候的条文,谈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那这段条文我们分解一下。从病机来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那张仲景首先就摆了一个总体外寒内饮这个病机在内,那它由表里两部分构成。对外,是个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它仍然属于外感风寒表实,这是麻黄汤证的范围,所以它应该有外感风寒表实这个病机。它反映的恶寒发热,当然恶寒重,发热轻了,麻黄汤证,你可以把这个主治这方面组装上去就行了,以麻黄汤证作为参照了。因为它是个基础的风寒表实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

汗,脉浮紧,这构成表实的基本表现。再加上内有寒饮,这类病人实际上很多平素就有寒饮。而寒饮发作的表现,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咳喘痰多清稀这种痰饮是个寒饮,寒饮内停,发作时阻滞气机,那肺气上逆,咳喘之外,它阻滞气机还可以反映胸膈满闷。肺气上逆引动胃气上逆,这类病人经常咳喘发作同时伴有干呕,有胃气上逆的表现。相比麻黄汤证来讲,麻黄汤证纯属表证,它是一种基础的病机,所以是个基础的方剂。那小青龙汤证内有寒饮,所以苔是白滑了。因为涉及到内在的气化,出现病苔了,所以苔白滑,反映出寒饮的特征。这是我们分解开内外的两部分证候和它们的病机,但是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在临床上,外邪往往引动内饮,内饮可以招致外邪。譬如外感风寒证,同样发作的时候,有内饮的人反映的症状剧烈得很,你这外邪可以引动内饮。内饮招致外邪?引起感冒的话,有内饮的人,同样这么多人群,有内饮的气候一变,他很容易招致外邪的,出现外感风寒,可能性多得多。所以这是一种外邪能够引动内饮,内饮可以招致外邪。内外相互作用,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内外相引,饮动不居,就是说由于他本身有寒饮,又外来风寒相加,外邪引动内饮,内饮要招致外邪,这样相互地影响,当外寒侵袭引动的时候,原来素有的这个寒饮就可能泛滥。饮动不居就产生多方面的可能性,表现的可能性。所以张仲景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发热代表了体

表的恶寒发热表证的这块,而咳代表咳喘痰多清稀内饮这一块,表里同病。然后他还一大串或,或就是内外相引,饮动不居了。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这张方它的病机表里同病,而且内外相引以后,饮动不居泛滥,泛滥体表它可以水湿反映到体表,风寒可以带有水湿、水饮了。身体疼痛沉重,四肢头面浮肿,所以小青龙汤可以治疗像溢饮一类的病。而这类水饮泛滥的一个很重要条件,就是这种内有的寒饮,在外寒的引动下发生,所以这个方主要用于内有寒饮,又外邪引动的一种发作期。那发作期控制了,表证没有了,还用这个方吗?那就不行了。但是治疗没有结束,真正这类的控制是在平时温化寒饮,包括像苓甘五味姜辛汤那一系列方,这一类的。

小青龙汤方解。从刚才(的)病机分析,它的结论是外寒里饮。外感风寒表实,里饮是里有寒饮,内有寒饮,就是说外感风寒表实证,引动了内在的寒饮证,那治法就要表里同治了。发汗解表,散寒,是麻黄汤体现的治法和功效。内证,温肺化饮。温肺,当然是结合温脾肺了。这个外寒方面的治法,这里君药,治外寒这组可以看麻黄、桂枝和芍药。所以有的说从麻黄、桂枝看,有点像麻黄汤的主要的结构,麻桂相须。桂枝芍药看,有点像桂枝汤的一个基本结构,就是它的主体部分,阴阳并调了。这里关键就是说它是个从证候,恶寒发热无汗,那这一组外感风寒表实,所以麻、桂相须在其中看作是君药了。这时

候芍药则不是和桂枝来进行阴阳双向调节,而是它的和营养血在这里起到一个麻、桂并用的情况下,防止它发汗太过。用它的酸收,和营养血,可以益阴养血。益阴养血嘛,阴柔制约麻、桂,防止发汗太过。在里饮的这个方面,这个姜(干姜)、辛(细辛)、味(五味子)的组合,是这个方里体现出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结构,配伍的一个临床上的基本结构。具体分,干姜、细辛应该说为主的,如果不以一个药组来分的话。姜、辛、味是温化寒饮的一个基本结构。一味药一味药分析,干姜是归脾、肺经,虽然它温中为主,温脾胃,阳气,土能生金,往往温脾肺它都可以。甘草干姜汤,干姜和下面佐使药甘草相结合,《伤寒》上甘草干姜汤。就是用来温肺化饮的,而且体现了温补结合。针对脾肺之寒,内生之寒,温必兼补,干姜、甘草温和补相结合。所以它体现温化的特点。细辛,它有两个作用,既可以帮助君药散寒,那帮助麻、桂了,在这里更主要是温散,温散可以温散水饮,它有温散水饮的作用,它有温散的作用。五味子,能收敛肺气。这是考虑到这类病人内有寒饮,平素的咳喘经常容易发生,而且能产生这个寒饮,往往脾肺阳气不足才产生。所以一方面用麻、桂,为了解表,是表实证用麻桂发散。一方面他咳喘,避免肺气耗散太过,用五味子敛肺。应该说,如果分别药物来界定君、臣、佐、使,它是佐药范围。但也有方义分析不必要一味一味药(分析),因为已经把姜、辛、味

这种一温、一散、一敛来温化水饮,敛肺,防止肺气耗散太过。这种结构看作是一个治疗寒饮的基本结构。那尤其是将来后面温化寒痰里边那个苓甘五味姜辛汤,它里边也是姜、辛、味,包括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姜辛夏仁汤,《金匮要略》一个系列了,都是建立在姜、辛、味的基础上。所以到后世的话,这个基本结构影响是挺大,所以可以把它看作一组。如果看作一组的话,外面麻桂这组看作是主体的。有表证当先解表,它作为一个君药部分,姜、辛、味是臣药部分,也可以这样看。半夏,作为佐药。在这个地方,一个方面它能够燥湿化痰。燥湿化痰就帮助了、增强了姜辛味化饮的力量,温化寒饮的力量。一方面它能和胃降逆止呕,针对了肺胃之气上逆了。甘草既是佐药又是使药,佐药,它治疗寒饮的方里,它又配有甘草,体现一种温补结合,所以它能够益气养胃,同时可以调和药性。整过调和表里两组药,调和药性。这是小青龙汤的一个方义分析。这样体现了一个表里同治,外散风寒,内化寒饮。这个结构是比较严谨的。在这个方里体现出来的基本配伍结构,像前面麻黄桂枝、桂枝芍药这些在前面的基础方里讨论过了,这个方反映出来的主要是姜辛味。还第一次出现干姜,干姜、甘草配,实际上这个是仲景方里甘草干姜汤是一种基础结构了,一种基础的配伍结构。那小青龙汤的配伍特点,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散中有收,是唯恐散之太过,汗之太过。而从病人体质来讲,应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