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石,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2]。
根据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结构对混凝土性能的需求,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可概括为: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在严格的质量管理条件下制成的高质量混凝土。它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一些常规性能外,还必须达到高强度、高流动性、高体积稳定性、高环保性和优异的耐久性。
(2)尺寸稳定性:尺寸稳定性良好的混凝土的主要恃征是高弹性模量、低干燥收缩、徐变及温度应变率小。尺才稳定性好的混凝土可以降低预应力损失,降低混凝土的原生裂纹。为了获得良好尺寸稳定性,需要限制水泥用量,使用高弹模、高强度的粗骨料、经验表刚。选用适哟的原材料,配合比适与,混凝土90d龄期的干缩值呵以降低到0.04%以下。
第二章:高性能混凝土概述。本章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进行辨析,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第三章: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应用。本章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展开了叙述,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
第四章:结论。这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2.1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
1、绪论
1.1问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混凝土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近代使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水泥产量已超过13亿吨,折合混凝土不少于40亿立方米。水泥混凝土与其他常用建筑材料如钢铁、木材、塑料等相比,生产能耗低、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因而生产成本低,并具有耐久、防火、适应性强、应用方便等特点。近百年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强度不断提高。30年代平均为10 MPa,50年代约为20MPa,60年代约为30 MPa,70年代已上升到40 MPa,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1]。
随着现代建筑功能的不断扩大,对混凝土提出了一系列更高更新的要求,混凝土技术已进入高科技时代,正向着高强度、高工作性和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方向发展,并要求合理应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今后混凝土的努力方向,也是混凝土的未来和希望。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种新型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新型高效减水剂及其它外加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制作既有良好工作性能,又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优质混凝土成为现实。这种新型的优质混凝土即所谓的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世界各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对此给予了极大重视,相继投入了巨大的人、财、物力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国际上广泛认识到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强度等特性,用其替代传统的混凝土以及建造在严酷环境中的特殊结构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先进性,因此高效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各国的很大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已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跨世纪的新材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和开发,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便于施工,节约能源,己被各国普遍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6~8]。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它不仅具有优良的工作性和高耐久性,而且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符合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初探,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现状,探究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这一学派认为高流态、免振自密实的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也就是说他们强调的是新拌混凝土的性质。
该学派为了获得免振自密实的HPC,又能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对原材料采用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注重砂、石的含水量的控制。混凝土搅拌时,粗、细骨料先进入预处理器,使其含水量稳定在某一控制值,然后再进入搅拌机。这样新拌混凝土的水灰比不会产生波动,从而保证了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为了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粗骨料用量也相对降低,砂率增大,胶凝材料也增多;而且还掺入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硬化后的收缩。这种HPC已用于日本明石大桥的混凝土工程。
而在日本,由于建设施工人员不足,人工费昂贵,同时为了减少由于混凝土施工振捣过程所带来的混凝土质量的波动性,节省能耗、减少施工噪音污染、保护环境等,以冈村教授为代表的学者,重点开发了高流态、能够实现免振自密实的混凝土,他们认为:高强、超高强与高流态的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我国混凝土专家冯乃谦教授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要流动性好,以保证施工的密实性;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Gaithersburg城,由美国NIST和ACI主办的讨论会上,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均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筑、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也就是说HPC要求高的强度、高的流动性和优异的耐久行。
1.3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是使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大坍落度,控制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工作性;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既改善了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料,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健康发展。
2.1.3
他们强调的仍然是高强、超高强与高流态混凝土。因为高性能首先必须具有高强度。
日本建设省综合技术开发计划“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超轻量与超高层技术的开发”(简称新RC总计划),从1988年开始为期5年的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在工程中获得了试验验证与工程应用,收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新RC的总计划中,把混凝土的高强与超高强作为目标,同时与钢筋的高强度相匹配,把研究的对象分成四个区。
1.4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与创新点
1.4.1
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通过搜集、鉴别、整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形成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
1.4.2
本文研究工作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概况叙述,概括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是,不同的学派,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对HPC的看法有所不同:
2.1.1
他们强调的是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Mehta认为对于近来建造的暴露于腐蚀性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受腐蚀的速率之快表明:抗压强度指标已不足以保证其长期耐久性,而耐久性应当放在HPC的首位。Mehta还认为HPC应该满足下列规定:
(1)抗渗性:大多数化学侵蚀都是在水分与有害离子惨透进入的呆件下产生的,混凝土的抗渗性是防止比学侵蚀的第一道防线。混凝土的抗渗性是以美国的AASHTO277方法为标准,在该方法中,氯离子的渗透速度以“库仑”为单位,如果某种混凝土进行6/J耐渗透试验后,通过的电量≤50Q库伦。则认为该混凝土是不透水的。
日本许多商品混凝土公司、从事生产与开发高性能减水剂的公司,纷纷从事高强度、高流态混凝土的开发研究。如日本三菱材料(株)开发了一种超高强、耐磨的混凝土,使用硅粉、高性能减水剂、特殊的天然骨料,成型后蒸养16h脱模,混凝土脱模强度达140MPa.按照ASTMC666方法进行抗冻性试验,重量损失小于0.2%,耐久性系数0.97;此外,耐磨耗性明显地提高,按雷氏磨耗试验法测定,耐磨性比过去的混凝土提高10倍。这是超高强混凝土,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4]。
从1996年开始,我国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先后两次设立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创新研究,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承担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及“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的研究课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及组成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体积稳定性、亚微观结构、水泥和外加剂之间的适应性、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在近百个工程中应用,转化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非常好。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的定义最早在美国提出。1990年5月在美国马里兰州,由美国国家标准与工艺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主办的讨论会上,将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主要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力学性能好,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条件下使用寿命长等[3~4]。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高性能混凝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国家地区的学者强调混凝土的不同性能。
例如,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重点强调高性能混凝土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以Mehta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高性能混凝土首先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应超过60Mpa以上[5]。但仅仅高强并不能称之为高性能混凝土。近年来建造的许多结构物暴露于腐蚀环境下,腐蚀速度很快。多数混凝土结构物并不是因为承载力不够而导致破坏,而是由于有害物质通过混凝土中的裂缝、空隙等缺陷向内部的传输,对混凝土造成腐蚀而导致破坏。仅用强度指标已不足以保证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所以优良的耐久性应该是衡量高性能混凝土的首要指标。而决定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是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的匀质性和密实度,即尽量减少微裂缝等缺陷,要实现这些,就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石,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有些大城市现已难以获得质量合格的砂石。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2]。
根据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结构对混凝土性能的需求,现代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可概括为: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在严格的质量管理条件下制成的高质量混凝土。它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一些常规性能外,还必须达到高强度、高流动性、高体积稳定性、高环保性和优异的耐久性。
(2)尺寸稳定性:尺寸稳定性良好的混凝土的主要恃征是高弹性模量、低干燥收缩、徐变及温度应变率小。尺才稳定性好的混凝土可以降低预应力损失,降低混凝土的原生裂纹。为了获得良好尺寸稳定性,需要限制水泥用量,使用高弹模、高强度的粗骨料、经验表刚。选用适哟的原材料,配合比适与,混凝土90d龄期的干缩值呵以降低到0.04%以下。
第二章:高性能混凝土概述。本章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进行辨析,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第三章: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应用。本章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展开了叙述,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
第四章:结论。这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2.1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关键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
1、绪论
1.1问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的混凝土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近代使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水泥产量已超过13亿吨,折合混凝土不少于40亿立方米。水泥混凝土与其他常用建筑材料如钢铁、木材、塑料等相比,生产能耗低、原料来源广、工艺简单,因而生产成本低,并具有耐久、防火、适应性强、应用方便等特点。近百年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强度不断提高。30年代平均为10 MPa,50年代约为20MPa,60年代约为30 MPa,70年代已上升到40 MPa,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1]。
随着现代建筑功能的不断扩大,对混凝土提出了一系列更高更新的要求,混凝土技术已进入高科技时代,正向着高强度、高工作性和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方向发展,并要求合理应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平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今后混凝土的努力方向,也是混凝土的未来和希望。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多种新型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新型高效减水剂及其它外加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得制作既有良好工作性能,又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优质混凝土成为现实。这种新型的优质混凝土即所谓的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是当前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世界各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对此给予了极大重视,相继投入了巨大的人、财、物力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国际上广泛认识到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强度等特性,用其替代传统的混凝土以及建造在严酷环境中的特殊结构物,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先进性,因此高效能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各国的很大重视,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已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跨世纪的新材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和开发,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要求,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便于施工,节约能源,己被各国普遍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6~8]。
因此,未来的混凝土必须从根本上减少水泥用量,必须更多地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其原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都意味着节约资源。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它不仅具有优良的工作性和高耐久性,而且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符合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初探,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现状,探究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这一学派认为高流态、免振自密实的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也就是说他们强调的是新拌混凝土的性质。
该学派为了获得免振自密实的HPC,又能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对原材料采用了严格的控制,特别注重砂、石的含水量的控制。混凝土搅拌时,粗、细骨料先进入预处理器,使其含水量稳定在某一控制值,然后再进入搅拌机。这样新拌混凝土的水灰比不会产生波动,从而保证了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为了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粗骨料用量也相对降低,砂率增大,胶凝材料也增多;而且还掺入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硬化后的收缩。这种HPC已用于日本明石大桥的混凝土工程。
而在日本,由于建设施工人员不足,人工费昂贵,同时为了减少由于混凝土施工振捣过程所带来的混凝土质量的波动性,节省能耗、减少施工噪音污染、保护环境等,以冈村教授为代表的学者,重点开发了高流态、能够实现免振自密实的混凝土,他们认为:高强、超高强与高流态的混凝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我国混凝土专家冯乃谦教授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要流动性好,以保证施工的密实性;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1990年5月在马里兰州Gaithersburg城,由美国NIST和ACI主办的讨论会上,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均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筑、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也就是说HPC要求高的强度、高的流动性和优异的耐久行。
1.3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概况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现代高强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是使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前者能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增大坍落度,控制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工作性;后者能填充胶凝材料的孔隙,参与胶凝材料的水化,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外,还改善混凝土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将粉煤灰作为矿物掺和料,既改善了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料,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健康发展。
2.1.3
他们强调的仍然是高强、超高强与高流态混凝土。因为高性能首先必须具有高强度。
日本建设省综合技术开发计划“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超轻量与超高层技术的开发”(简称新RC总计划),从1988年开始为期5年的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在工程中获得了试验验证与工程应用,收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新RC的总计划中,把混凝土的高强与超高强作为目标,同时与钢筋的高强度相匹配,把研究的对象分成四个区。
1.4论文研究的方法、内容与创新点
1.4.1
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通过搜集、鉴别、整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形成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认识。
1.4.2
本文研究工作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概况叙述,概括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应用初探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是,不同的学派,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对HPC的看法有所不同:
2.1.1
他们强调的是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Mehta认为对于近来建造的暴露于腐蚀性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物,其受腐蚀的速率之快表明:抗压强度指标已不足以保证其长期耐久性,而耐久性应当放在HPC的首位。Mehta还认为HPC应该满足下列规定:
(1)抗渗性:大多数化学侵蚀都是在水分与有害离子惨透进入的呆件下产生的,混凝土的抗渗性是防止比学侵蚀的第一道防线。混凝土的抗渗性是以美国的AASHTO277方法为标准,在该方法中,氯离子的渗透速度以“库仑”为单位,如果某种混凝土进行6/J耐渗透试验后,通过的电量≤50Q库伦。则认为该混凝土是不透水的。
日本许多商品混凝土公司、从事生产与开发高性能减水剂的公司,纷纷从事高强度、高流态混凝土的开发研究。如日本三菱材料(株)开发了一种超高强、耐磨的混凝土,使用硅粉、高性能减水剂、特殊的天然骨料,成型后蒸养16h脱模,混凝土脱模强度达140MPa.按照ASTMC666方法进行抗冻性试验,重量损失小于0.2%,耐久性系数0.97;此外,耐磨耗性明显地提高,按雷氏磨耗试验法测定,耐磨性比过去的混凝土提高10倍。这是超高强混凝土,也就是高性能混凝土[4]。
从1996年开始,我国国家计委、国家科技部先后两次设立科技攻关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创新研究,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几十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承担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及“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的研究”的研究课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及组成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体积稳定性、亚微观结构、水泥和外加剂之间的适应性、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通过联合攻关,项目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在近百个工程中应用,转化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非常好。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的定义最早在美国提出。1990年5月在美国马里兰州,由美国国家标准与工艺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主办的讨论会上,将HPC定义为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这些性能主要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力学性能好,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条件下使用寿命长等[3~4]。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高性能混凝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国家地区的学者强调混凝土的不同性能。
例如,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重点强调高性能混凝土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以Mehta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高性能混凝土首先要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应超过60Mpa以上[5]。但仅仅高强并不能称之为高性能混凝土。近年来建造的许多结构物暴露于腐蚀环境下,腐蚀速度很快。多数混凝土结构物并不是因为承载力不够而导致破坏,而是由于有害物质通过混凝土中的裂缝、空隙等缺陷向内部的传输,对混凝土造成腐蚀而导致破坏。仅用强度指标已不足以保证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所以优良的耐久性应该是衡量高性能混凝土的首要指标。而决定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是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的匀质性和密实度,即尽量减少微裂缝等缺陷,要实现这些,就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