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与成矿(陆陆碰撞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碰撞造山早期的挤压过程 • 俯冲板片、仰冲板片和陆内俯冲混杂岩带 • ① 俯冲板片下插,压力和温度升高→温压改变 →低晶格能的组分优先活化,形成流体或熔体 (H2O,CO2等流体,金属硫化物、碲化物、砷化 物等,卤化物类,硫酸盐、硝酸盐等盐类,褐铁矿 等氢氧化物,绢云母等含水矿物,石英、钾长石、 钠长石等硅酸盐类矿物) • 流体或熔体向低压低温的浅部(即仰冲板片)或 断裂带迁移,并活化萃取浅部或通道附近的活动 组分, 围岩发生作用, 物质活化也应依序发生(按 晶格能由低到高) , 因此导致元素、岩石、矿 床的规律分带
• 3) 矿床类型及成矿系列
• ①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铬铁矿矿床系 列 • ②产在被逆冲的蛇绿岩带中;蛇绿岩套中构造 蚀变岩型金矿床 • ③与高压变质作用有关的非金属矿床系列(硬玉 等) • ④与重熔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和钨矿 • ⑤产在前陆冲断层带中砂岩型铅锌矿床及层控 铅锌汞锑金矿,产在残留盆地中
• ②碰撞造山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 挤压达高潮之后,造山带开始伸展,区域热异 常持续增高并逐步达高峰的时段 • 深部物质发生最强烈的减压分熔,形成大规模流 体和熔体; 浅层构造因减压扩容而为流体活动 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同时最高的热异常为流体活 动提供了最大的能量,导致深源流体与浅源流体 同时强烈活动并混合、循环,是最强的成岩成矿 时间。 • ③ 晚期 • 即区域热异常达到高潮之后直至区域热异常消 失,深部流体和熔体的产生逐渐减弱,只有浅部 的大气降水热液活动,成岩成矿作用较弱。
• 主要控矿构造 板块缝合线控制蛇绿岩的分布; 而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塑性流变构造控制矿 体的分布。矿体严格受岩体控制 • 赋矿岩石特征 岩石组合为纯橄岩、方辉橄榄 岩和二辉橄榄岩,矿体主要赋存于纯橄岩与方 辉橄榄岩构成的杂岩带中,且纯橄岩越多,矿 化越好 • 成岩成矿时代 大多为中泥盆世,部分为燕山 期 • 共生矿床类型 滑石菱镁岩型金矿床、石棉矿 床
• 2)成矿特点
• • • •
①以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为主,矿床类型多样; ②矿化也呈区域性带状分布,但有较宽的分带 ③矿床规模大、中、小均有; ④成矿后因造山隆起受剥蚀的几率较大,因而
其古老成矿系统被保存下来的可能性不如拉伸 构造环境下的成矿系统。 • 中国大陆最主要的内、外生成矿作用是板内伸 展成矿作用,真正与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矿 床在中国大陆是十分有限的。
• (2)特点
• 1) 碰撞构造带主要都是由构造岩片和混 杂岩带所组成
• 两侧板块的陆壳,地幔成分 • 大陆地块之间的大洋壳幔残片(大洋沉积物, 蛇绿岩套与铁镁质岩石等)。 • 糜棱岩,碎裂岩,混杂岩带或构造岩片带 • 碰撞作用很强,常发生很强的动力变质作用, 构成高压或超高压变质带
• 碰撞作用时期是有利于元素,岩石和构造单元 的混杂而不是有利于元素,物质的分异和富集 的。 • 强构造变形过程中,局部地段形成同碰撞期的 中酸性侵入体与火山喷发,在此过程中自然也 可能存在某些元素的富集。
• 1)造山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机械能,同时因碰撞 摩擦生热,使陆壳熔融产生“S”型花岗岩类并 伴有专属性的成矿作用,如某些含锡花岗岩。 • 2)在高加索造山带分布有钨-钼-钼-铜-钼-汞-锑 和火山-沉积锰矿床及古特提斯板块洋壳残余断 块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矿床 • 3)沿西藏的亚欧大陆与次大陆之间的缝合线, 有构造侵位的蛇绿岩套和铬铁矿、自然铜等矿 床。
第四章 陆-陆碰撞带及成矿
• 一、 概述
• 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碰撞带又称地缝合线,是强 烈的造山地带 • 岩石发生变形变质、褶皱、形成碰撞型山脉、 发育超基性岩石组合 • 如西伯利亚板块与俄罗斯板块交接的乌拉尔山 带,欧亚板块与印度扳块间的雅鲁藏布江缝合 带等
• 二、 成岩成矿的构造模式 • 碰撞型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特点是发育 一系列的板片堆叠构造,指示碰撞造山机 制是以陆内俯冲为特征的水平运动
蛇绿岩中(阿尔卑斯型) 豆荚状铬铁矿矿床
• 矿体赋存部位 矿体主要赋存在蛇绿岩剖面中 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杂岩带和超镁铁质堆积岩 下部,前者中矿体具工业意义,后者中矿体一 般不具工业意义。 • 矿体基本特征 呈扁豆状、透镜状,与地幔橄 榄岩中的叶理呈整合或次整合相交;矿体“成 群分布、分段集中 • 矿石矿物组合 铬铁矿+铝铬铁矿+亚铁铬铁矿。
• 这类金矿还在下述几个主特点: • 1)太古宙和早元古宙较多,全世界各地台 区分布,面型 • 2) 1.8-0.6Ga这类矿床较少,有时与古陆增 生有关,呈线状,多为片岩和片麻岩等 • 3) 0.6Ga以后各大陆都有分布,与造山带有 关,线状,多为千牧岩和绿片岩等 • 没有造山带型金矿床小于5千万年
前陆冲断带
Sn, W
Higher Himalayas(T); SW England(L P) Main Range Malaysia (L Triassic)
Deposits related collsion zones
Deposits related collsion zones
Tectonic setting association genesis Type of deposit/metals Examples
• 实例:华北陆块南缘为例(南秦岭区) • 晚古生代(350Ma)开始的陆陆碰撞,造成地 层挤压褶皱、变质隆起以及大规模碰撞型花岗 岩类岩浆活动 • 使泥盆纪时海盆中形成的同生-准同生铅-锌矿 层受到了后期的热动力改造 • 并使前泥盆系中矿源层中金、汞、锑、铜等受 到了岩浆热液和/或构造热液的叠加改造而形 成微细浸染型金矿和层控热液型铜(金、钼、 铁)矿床等
• 这一时期构造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 由地幔 柱为主的板块构造体系转变为现代板块体 系,长形新生地壳. • 这种带易于成矿,易于造山,但其主要为高变 质的片岩和片麻岩代表较强的剥蚀作用,因 此成矿不好.好的可能 已被剥蚀
• 650 m.y 的造山带型金矿的分布与由1.8GA 组成的地块周围分布的绿片岩相的活动带 一致. 450 m.y 以后形成的造山带型金矿保 存很好.环太平洋有很多砂金矿,表明脉状矿 床的保存周期不太长. 这类矿床在形成以后 100–150 m.y时间内便可进入沉积盆地中.
造山带金矿理论对全球造山带型金矿形
成分布时空规律的解释 • 前寒武纪造山带型金矿 ca. 2.8–2.55 and 2.1– 1.8 Ga, 与新生大陆壳的形成时间相一致l • 前寒武纪造山带型金矿与显生宙造山带型 金矿的地质特点基本一致,有人提出是与安 第斯型俯冲作用有关. • 但是, 650 Ma以前造山带型金矿的形成是幕 式的,说明总体构造环境在650 Ma 前后是不 同的.
Evaporites Ebro Basin ,Spain(T)
Molasse
化学沉积
陆内盆地
陆源碎屑岩
后生天水热液 U, Cu
பைடு நூலகம்
Europe(P)
湖相沉积物
化学沉积
evaporites
Tarim Basin, Tibet(Q)
五、实例
• (一)蛇绿岩中(阿尔卑斯型)豆荚状铬铁矿矿 床 • 蛇绿岩铬铁矿可以划分为富铬(铬尖晶石的Cr# = 100Cr/(Cr+ A l) > 60) • 富铝(Cr#< 60) 2 种类型 • 富铬富铝型(Cr# > 60~ <60)
Examples Nevada(L C) Betts Cove, Newfoundland(O) Semail, Oman(K) Burma(Pre-Albian) Mogok, Burma(T), Hunza, Kashmir?
缝合带 仰冲的蛇绿岩 变质的 内陆边缘 区域变质作用,伟 晶岩或霓灰正长岩 构造就位的大陆架 岩石 “s-型超铝花岗岩 Megmatic-meteoric hydrothermal Magmatic 变质岩浆 metasomatic
Tectonic setting 残余盆地
association 黑色页岩 仰冲的蛇绿岩
genesis 生物化学-化学沉 积 海底喷气沉积
Type of deposit/metals 磷矿床 Stratiform cypus-type Cu, Fe Podiform Cr 硬玉和软玉 Gemstones Deposits of continental shelf
前陆冲断带
“S-type” 浅色 花岗岩
岩浆-天水热 液
U
Massif central, France(D); Rossing, Anamibia(U Pt)
前陆盆地
Molasse
成岩或后生
stratabound Siwaliks, India sandstone type and U(Cu, V) Pakistan(U T)
• 前寒武纪两期大陆增长和两期造 山带型金 矿床形成被解释成与早期热的地球/地幔翻 转有关. • 地幔柱使地壳下部增热.—引起大量的熔融, 花岗岩体的侵位和浮性地壳的形成 • 这样形成的晚太古和早元古地壳块很大,相 对等轴状,稳定.这种地体也有利于金矿的长 期保存,特别是在地体的边部.
• More than 50% of the exposed Precambrian crust formed between 1.8 and 0.6 Ga, yet these rocks contain few orogenic • gold deposits, therefore indicating that more than volume of preserved crust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ores. • 1.8-0.6Ga的前寒武纪地壳占出露老地壳的50%,说 明并不是老岩石的分布面积控制金矿床的多少.这 个时期是以全球性的引张为主,非造山花岗岩为主, 因此,金矿化不好
• 3) 我国的许多碰撞构造带与洋陆之间的 俯冲带不同,俯冲带通常都是以单向俯 冲为主低角度逆掩断层系
• 西喜马拉雅地区深达的地震层析资料表明,来 自印度板块的、冷的高速的异常板片在青藏高 原岩石圈之下可垂直下插到600km左右的深处, 而在深处则向南翻转 ,该地区碰撞带的构造样 式比较特殊,可能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青 藏地区岩石特征与结构差异有关。
• 4)从剖面上来看,中国大陆上的碰撞带普遍存 在楔状构造或称为鳄鱼式构造
•平面上锯齿 •状的嵌入构造
• 5)绝大多数中国大陆碰撞带都不是一次形成 的,而是经历了多期次,活动性质各不相同的, 复杂的形成过程。
• 四、成矿作用与矿床类型 • 1)成矿机制 • 陆-陆碰撞型构造成矿系统是在挤压收缩动力 条件下,两个分开的陆块相向运动,直到碰撞 对接 • 产出构造混杂岩、大型推覆构造、大型逆冲断 层、以至隆升造山、岩层变质、局部地壳重融 及同构造期火成岩类侵位等。 • 在这些作用下,加剧了对原有地壳的活化和改 造,大陆物质经过重组,提供了有用物质重新 运动和富集的机会
• 2)碰撞构造带内,经常形成很强的构造变形, 以形成扇状褶皱和对冲型逆掩断层为特征 • 在陆 陆碰撞的最后阶段,两盘地块岩石组成接 近,强度相近,因而在平面上或剖面上发育共 轭剪切断裂,易形成对冲型逆掩断层系 • 不可能在每一个地段都表现为对冲,某些地段 以某一种倾向的逆掩断层为主的 • 与对冲型的逆掩断层系相伴随,层状地层就容 易构成扇状褶皱系。当然可以包括正的或倒的 扇状褶皱
• • • • • • • •
• • •
三、中国境内陆陆碰撞带及其特点 (1)碰撞带及时代 中国大陆发育着相当多的陆陆碰撞构造带 以主碰撞期(即洋壳消失,构造变形作用最强烈) 为准,古生代以来主要发育有: 早古生代早期阿尔泰-准噶尔-额尔古纳碰撞带 早古生代晚期昆仑-阿尔金-祁连碰撞带 晚古生代晚期天山-兴安岭碰撞带 三叠纪的龙木错-澜沧江(昌宁-孟连)达府,金 沙江,秦岭-大别-胶南(苏鲁)和绍兴-十万大山等 碰撞带 侏罗纪的完达山碰撞带 白垩纪晚期班公湖-怒江碰撞带 新 古近纪的雅鲁藏布江碰撞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