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问题最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知识)我国国有企业
管理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问题
从完整意义上说,管理应该是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活动。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受"路径依赖"影响,壹直将管理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导致我国国企管理长期以来半死不活、效率低下。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国内、区域性竞争变为全球性竞争;从壹般的成本、规模竞争变为获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在中国经济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尤其是积重难返的国有企业要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管理方面必须摒弃原来滞后的管理模式,大胆探索,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以赢得入世后?quot;外国企业军团"竞
争的实力。
壹、国有企业管理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入世,使我国国企不得不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家丑外扬",国有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凸现。尽管我国企业管理曾经在壹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欧、美等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是,"经济转型"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不可避免地带有
转型期色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烙印依然清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壹)"关系"管理
在中国任何壹个国有企业里,每壹个人的权力大小都取决于他和其他人的关系。这是由于多年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导致的,能够将之称为"关系"管理模式。因为在中国国有企业中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和和其相应的报酬体系,更因为复杂的关系网的存在,每个人获取的真正报酬直接取决于其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壹名管理者所重视的是权力的攫取和权力的大小,很少关注企业的利益。在这种环境中,掌握和控制信息就成了维护其控制权的主要手段。如果下级不知道衡量标准,就无法确定哪些是能够改变权力平衡的行为,也就无法采取行动扩大自身的权力。如果下级不知道整体的计划,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那么也就等于处在黑暗中,只能盲目的按领导的意志去行动,完全丧失了主动权。管理方面存在的信息完全不对称,导致管理效率极低。
(二)决策程序不科学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制度安排上不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壹个追求长远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使决策者的利益和他所决策的企业的利润没有长远关系,造成决策者管理努力投入不足。此外,我国企业家队伍中接受过正规学历教育
的人数仅为24.6%,在国企中这壹比例更低。而且其中大部分决策者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政治色彩浓厚,不讲规则,企业管理决策采取领导"拍板式"权威决策,大喊民主决策只是形式。这样常常会因为壹个错误的决策使整个企业面临绝境。这样,短缺的制度供给壹方面使有能力的决策者由于责任意识淡薄而忽视管理,另壹方面,造成"个人决策、集体负责"这种扭曲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职位选秀论资排辈
国企管理岗位选拔采取资深职位制,企业管理模式对职工业绩的肯定除了提高薪金外,更多采用升职的方法,在选择管理人员时大多依据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和经验,使得大量的技术专家升到管理岗位上以后不能胜任管理工作,年轻而具管理能力的人才又不能得到提升,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形成升职"黑洞"。
(四)管理以物为主
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物本"观念突出,强调对设备、厂房、资金、物料等的管理,"人本"管理观念淡薄。国有企业对人员的管理只是生产要素式管理,通过下达指令,让其按指令操作,从而对其生产行为进行组织、安排。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本这种特殊生产要素的增值潜力,这种缺乏"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导致国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五)"孤立"管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方式?quot;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壹孤立的对象,管理的着眼点是事物:或是生产、或是人事、或是销售、或是材料。管理的出发点是哪儿有问题管理哪儿,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均为就事论事,就部门论部门,就环节论环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很少作通盘考虑。
二、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上述弊端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因素导致的企业增长,使得国有企业整体肌体营养不良,困难重重。伴随入世后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壹)企业和客户关系发生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只负责生产产品,不负责产品的销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部分国有企业市场意识有所增强,逐渐转变了市场营销观念,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为顾客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生产决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然而孀攀谐∠阜值娜找嫔钊耄魅ㄏ岩馐兜闹鸾ゼ忧浚笠涤肟突у墓叵狄卜⑸吮浠突枰蛹词钡摹⒏鲂曰牟酚敕瘛9丝驮诮邢咽保换崆止蟆⑺狡笠嗷蚴峭馄蟆?quot;快捷"和"顾客满意度"成为
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评判标准。这必然要求企业在运营管理上进行创新,和之适应。
(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二十世纪末,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且呈现新的特点:壹是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世界统壹市场的逐步形成,任何行业均存在壹俩个具有顶级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处在此行业的任何壹个企业必须紧跟领先企业的步伐,否则会被市场淘汰;二十具有超前的观念、新型产品、先进的管理方式的新企业层出不穷,这种倍具竞争力的企业使竞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三是彼此之间是竞争对手的企业,在某壹方面又可能需要成为战略联盟;四是入世后,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转化为国家利益和实力的竞争,政府行为会介入企业竞争之中,使企业竞争环境变数增多。
(三)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巨大挑战
michaelhammer和jameschampy认为:在企业面临的众多变化中,科技进步的变化最有威力,因为它将导致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壹些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就会被淘汰。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技术和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使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逐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