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领先世界原因深度分析
美国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与合作
美国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与合作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迅速发展,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与合作愈发引人关注。
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一直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发现来推动其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国和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并分析其对全球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竞争:追赶与超越美国一直被誉为科技创新的领导者,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科研机构、科学家和企业。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实力迅速崛起,使其成为美国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并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双一流”大学计划等战略,推动其科技水平的提升。
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企业如谷歌、亚马逊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投入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大规模数据采集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不断迎头赶上。
另外,美国在生物技术、半导体、太空探索等领域也保持着领先地位,但中国正在不断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表现出强烈的追赶态势。
例如,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艘载人飞船,并计划在未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二、合作:互利共赢虽然存在竞争,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也非常频繁。
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让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经常合作开展跨国合作项目。
通过共享数据和资源,他们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另外,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誉,吸引了众多中国学生前往留学。
这为两国的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许多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后,选择在美国企业或科研机构工作,不仅为美国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也带回了宝贵的知识和技术。
此外,美国和中国的企业也积极开展技术转让和合作,尤其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频繁。
双方的合作使得先进科技能够更快地应用在实际生产中,为两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影响:全球科技进步美国与中国的科技竞争与合作不仅对双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全球科技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小结
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小结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小结近年来,科技领域的发展愈发迅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争夺科技前沿的制高点。
本文旨在对当前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科技的热点之一,其发展突飞猛进。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各大科技企业争相投入人工智能的研发,势头非常迅猛。
国际竞争激烈,美国、中国等国家均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二、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物技术作为新兴的科技领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涵盖了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传统领域,还扩展到了合成生物学、人工生命等新兴领域。
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了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三、物联网技术的加速普及物联网技术是连接世界各个物体的重要手段,其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传感器、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物联网技术不仅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渗透到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
四、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技术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尤其是太阳能技术的进步,使其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同时,电池技术的突破也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为构建低碳、环保的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区块链技术的崭露头角近年来,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区块链技术以其安全性、透明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逐渐应用于金融、供应链管理、智能合约等领域。
各国纷纷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投入,并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会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六、量子计算技术的突破量子计算技术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美国科技公司的经营模式
美国科技公司的经营模式科技公司的兴起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公司就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在科技公司中,美国科技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美国科技公司的经营模式。
一、创新思维在美国科技公司中,创新思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推手。
无论是硅谷的初创公司还是大型跨国公司,都在鼓励创新和创新文化的培养。
在诸如苹果、微软、谷歌等科技公司中,创新是公司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鼓励员工思考创新理念,致力于研发新的产品和技术。
这种创新思维引领着公司的技术和业务经营的每一个领域。
在硅谷的初创公司中,更是强调创新的探索和实验,对于维持公司发展的原生态思维,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二、开放性合作美国科技公司在创新和发展中,非常注重与合作伙伴开放性的合作关系。
开放性合作是科技公司的重大趋势。
由于科技领域发展迅速,团队之间的协作生态越来越复杂,所以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路径。
其中,开放性得关键是,科技公司会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上下足功夫。
对于非核心业务,一般通过合并、收购、战略投资等方式寻找适合的外部资源和伙伴。
这样,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例如,亚马逊是以其领先的电商平台、内容流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起家的,但并不生产任何硬件产品。
所以,当它推出AI语音助手Alexa时,它的开放性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充分运用数据科技公司善于利用数据的价值,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他们评估客户需求,分析市场动态,并在业务发展中实时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业务方向和计划。
例如,谷歌以搜索和广告收入为基础,并通过数据分析服务了解客户需求,发掘出细分市场。
谷歌同时通过开放性合作策略,引入第三方数据和应用程序,以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服务。
而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美国的科技公司也同样处于领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领域,谷歌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视频识别等核心技术领域建立了领先地位。
新部编版ppt_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精神的表现
重要地位
成就
我国现状
差距
落实两个战略
国家措施
增强一种能力
形成机制、搭建平
台、营造氛围环境
个人
大众参与 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清单
创
新
强
创国
新
永
无
止 境
万 众
创
新
从总体上介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要求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格局和机制、搭建平台、 营造氛围和环境
特征: 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2%以上 美国拥有完善配套制度,奖励科技发展、鼓励创新发明。
美国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聚集地,全球大学排名前十名中美国占了七席,200强中占了75席。
2017年中美创新能力及相对关经外济发展技对比术表 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 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
一、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企业——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理解创新精神
一、认识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是按发展程度划分,是指国家 谈谈你所了解到的有关美国制裁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概况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创新的格局治理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
美国建国于1776年,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 一,在经济、军事、文化、航天、科技、教育 等领域均位于世界第一且远超其他国家。 美国在建国短短两百多年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最主 要的原因是什么?
➢ 美国科研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美国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最多的国家。 ➢ 美国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聚集地,全球大学排名前十名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优秀课件
3.如何做到万众创新?〔社会、个人〕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弘扬创新精神 〔3〕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 识产权。
4、创新精神的表现
①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③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群众创业的内涵: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不分行 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奉献。
群众创业万众创新
• 我的创业工程?
消费动力——创新动力
3.如何做到万众创新?〔社会、个人〕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弘扬创新精神 〔3〕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 识产权。
1.我国为什么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 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现状 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
实根底,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
技开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奉献率低于兴旺 国家水平等问题。
美国在20世纪60年 代就完成了接近 11000米深海入潜。
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科技领域 冶金技术装备 大规模集成电路工
业
飞机制造 汽车工业核心技术
芯片制造技术
差距 10--15年 12年以上
近15年 10年以上 至少10年
核心领域国外企业专利拥有情况
无线电传输 93% 移动通讯 91% 半导体 85% 西药 69% 计算机 60%
2006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开展规划
“军民融合”的实质及与“军民结合”的区别
“军民融合”的实质及与“军民结合”的区别作者: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9年第09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这标志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将要实现从“军民结合”向“军民融合”的跨越,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一、我国“军民结合”向“军民融合”的演变从字面上看,“军民结合”和“军民融合”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内容却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1.“军民结合”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几乎没有重工业。
后来前苏联的科技工业援助,在我国建起了前苏联模式的军事(国防)科技工业,一批企业确定为“军工企业”,与民用生产完全分开。
1956年,毛泽东同志开始探索不同于苏联的中国式发展道路,他在当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军事(国防)工业“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的两套生产技术,要有两套设备,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
同年4月,他在听取第二个五年计划汇报时又强调,要学习两套本事:在军事工业中练习民用产品生产的本事,在民用工业中练习军事产品生产的本事。
1964年6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
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
”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思想反映出他对前苏联实行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脱离成两张皮的体制的调整设想。
事实上,由于当时我国所处于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后来所实施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多数军事工业企业很少、也不可能大量生产民用产品。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既是对以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经验总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明确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思想,确定了“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发展战略,将我国的“军民结合”赋予了更新的内涵。
2024年全球科技巨头竞争态势
区块链:IBM、微软等公司探 索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 供应链等领域
数字化转型:各大科技巨头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科技巨头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
科技巨头在可再 生能源领域的投 资和研发
科技巨头在环保 技术和解决方案 上的创新和推广
科技巨头在绿色 供应链和循环经 济中的实践和引 领
科技巨头在解决 全球性问题中的 角色:作为全球 科技创新的引领 者,科技巨头在 解决全球性问题 中扮演着关键角 色。
科技巨头在解决 全球性问题中的 责任:科技巨头 有责任利用其技 术、资源和影响 力,为解决全球 性问题提供解决 方案。
科技巨头在解决 全球性问题中的 挑战:科技巨头 在解决全球性问 题中面临着技术、 伦理、法律等方 面的挑战。
全球科技巨头的监管和规体系
美国:反垄断法、 隐私保护法、数据 安全法等
欧盟:GDPR(通 用数据保护条例)、 反垄断法等
中国:网络安全法 、数据安全法、反 垄断法等
其他国家:根据各 自国情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规,如印度 、巴西等
跨国监管合作和国际规则制定中的挑战和机遇
和应用
大数据:大数 据分析、大数 据处理、大数 据应用等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
区块链:区块 链技术、区块 链应用、区块 链安全等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
科技巨头在新兴领域的布局和战略规划
人工智能:投资研发,抢 占市场份额
云计算:扩大数据中心, 提供云服务
5G通信:研发5G技术, 布局5G市场
自动驾驶:投资自动驾驶 技术,布局自动驾驶市场
科技巨头在全球化布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科技巨头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科技巨头在全球化布局中的战略和举措 科技巨头在全球化布局中的挑战和机遇 科技巨头在全球化布局中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科技人才教育的国际比较有哪些启示
科技人才教育的国际比较有哪些启示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国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对不同国家科技人才教育的比较,我们能够获得许多宝贵的启示,为我国的科技人才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来看美国的科技人才教育。
美国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其先进的教育体系密不可分。
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学实验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阶段,美国的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
此外,美国还吸引了全球优秀的科技人才,形成了多元的学术交流氛围,激发了创新的火花。
从美国的经验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从事科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对高等教育科研资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积极吸引国际优秀人才,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再看德国的科技人才教育。
德国以其严谨的工程教育而闻名。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
这种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同时,德国的高等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工业界的需求。
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重视职业教育,建立健全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日本的科技人才教育也有其独特之处。
日本在科技教育中强调团队合作和精细化管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日本的科技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科技人才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
材料作文“领先与追随”导写.docx
材料作文“领先与追随”导写【金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家企业。
它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第一家是“不做追随者。
要做领先者”。
第二家是“乐做追随者,乘风快步行”,第三家是“先做追随者,再做领先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惨淡经营,三家企业都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业绩不凡。
为此,从企业领导到员工,莫不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欣喜骄傲。
对于三家企业的经营理念,你更欣赏哪一家的?请综合材料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内容并不复杂。
三家企业的经营理念虽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简明而具体。
第一家企业的“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强调的是企业经营要创新,要具有创造力,要敢为天下先。
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一马当先,勇站排头,做吋代的领先者,做未来的开拓者。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
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总会落后别人一步。
耍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
一家企业必须以人无我有的独创精神引领时代潮流,才能成为开创事业新天地的佼佼者。
第二家企业的“乐做追随者,乘风快步行”,应该是根据白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选择。
第二家企业深知做“領先者”的艰辛,要战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考验,非有强大的力量为后盾不可。
其实,做一个追随者也是不错的战略选择。
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前进的道路清晰;有后发优势,在吸取领先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从而少走弯路,快步成长。
第三家企业的“先做追随者,再做领先者”,综合了前两家企业的思想理念。
第三家企业既懂得“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
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的生活道理。
也知道“正确的道路是这样。
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的人生真谛。
追随不代表落后,有时追随是为了更好地进步。
我们现在在一些方面仍追随着别人的脚步。
美国的科技实力首屈一指,创新能力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
美国的科技实力首屈一指,创新能力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一.美国为什么强大?是因为美国科技强大!美国为什么科技强大?我认为,美国的最大特征,它强大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科技创新精神。
为什么美国科技创新长期领先于世界?美国是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国家的原因有以下十大原因:其一、美国具有吸引世界最优秀人才的政治制度,美国是成熟的民主国家的典范,充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资本主义从欧洲开始,而欧洲如英国、法国、德国等,都有较强的贵族势力。
贵族又与政权有较密切的联系。
而完全的资本主义是要求有不受权势影响的充分竞争的。
这样的要求,在美国更为具备。
因为到美国来的这批英国早期清教徒,原来就是反对贵族特权的。
今天在美国社会中,虽然财团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但是由于财富或官职形成特权势力的个人,是难以找到的。
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是很可能形成垄断的(马克思有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
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要求企业之间充分而自由的竞争。
美国非常重视反对垄断。
美国1890年就公布了《谢尔曼法》,它的第2条规定:“任何从事垄断,或企图从事垄断,或与他人联合或共谋以垄断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的任何部分者,都构成重罪。
”由于美国不断反对企业的垄断行为,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条件。
在美国,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80-90年代,加州的硅谷是世界最大科技创新区的地位,而现在硅谷,不超过50人的公司占科技公司的80%,约4800家。
美国具有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传统,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也不例外。
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并信守的原则是:自由市场是最有效的商业和服务配置器,如果让它自由发挥作用的话,不受约束的市场将会导致最优的科学生产率、技术变化与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对新的科学技术资源有着庞大的需求,私营部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将意识到这种需求,并以一种经济上有效的方式做出反应;政府应该从事研发活动,以服务于私人研发活动不易承担的特定国家利益使命,或者是弥补严重的市场失败。
美国、英国等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要点分析
美国、英国等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要点分析作者:李宏惠仲阳陈晓怡葛春雷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9期摘要: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深入系统的情报资料文献调研,利用信息分析工具对这些政策文本进行了文本数据挖掘与分析,对分析得到的政策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整理和系统构建,初步建立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政策要素框架”。
结合系统分析方法对主要国家2013年以来应对科技革命的战略与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初步总结了这些国家的政策概况、重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新科技革命;政策要素框架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和特征。
科技革命正以空前的力量冲击着社会,使之发生变革,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并决定着21世纪国际竞争格局。
各国从保持和重塑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也纷纷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和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这需要科技界在专注于研发工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把握面向未来的科技方向,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美国、英国等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政策比较研究1. 各国科技政策扫描与比较笔者所在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团队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深入系统的文献调研分析,对二百余篇政策文献进行了文本分析。
结果表明:由于各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持政策在2013年以前主要集中在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续影响等方面,在整体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等方面都较为薄弱。
因此,研究团队收集的文献更加集中在2013年之后,并且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并非均匀分布在21世纪的时间段内。
基于此,我们综合归纳了各国主要自2013年以来颁布的促进新科技革命的战略布局要点与发展路径、政策重点(见表1),初步分析了每个国家的政策新趋势。
2. 文本数据挖掘与“政策要素框架”的构建研究团队使用科睿维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的Thomson Data Analyzer(TDA)信息分析工具对各国科技革命战略与政策文本进行了文本数据挖掘与分析、聚类和可视化处理,通过词频识别了主要发达国家关于科技革命的二百多篇政策与战略规划文献中的关键词及其共段落关系强度,建立了初步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政策要素框架”,再利用系统分析法,对主要国家2013年以来针对科技革命的战略与政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定性评价与分析。
世界各国的创新驱动政策
世界各国的创新驱动政策现代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创新驱动政策,以加速技术研发、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善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创新驱动政策的研究,探讨不同国家的创新驱动政策的特点、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美国的创新驱动政策美国是世界创新的领头羊之一,也是最早开始实施创新驱动政策的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以及科研补贴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其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机构为推动科技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研究资金和技术支持。
此外,美国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商业化政策,通过减少政府干预,鼓励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
美国的创新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主导的,政府则主要扮演着策划和资金提供者的角色。
并且美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十分稳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坚实的投资,并取得了许多世界级的创新成果。
但同时,美国的创新驱动政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科研经费的不足、专利系统过于繁琐等问题。
二、日本的创新驱动政策日本政府一直重视创新驱动政策,秉持着“科技创新是日本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力求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针对这一目标,日本出台了一系列创新驱动政策,主要包括完善专利和技术转让制度、支持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的发展、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
同时,日本政府还出台了一些支持实体经济和小企业创新的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
例如,日本政府设立了“产学研一体化”计划,将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
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不过,日本的创新驱动政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共基础设施滞后、科技水平不够集中、资金流向过于保守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日本的创新发展,也令其与其他创新先进国家在某些领域存在差距。
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
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与世界其它各国相比,美国的最大特征是什么?美国国力强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自然资源吗?俄罗斯、中国、巴西、加拿大等,都有可以与美国相比的自然资源。
是民主与法治制度吗?西欧与北欧诸国都有与美国相似的政治体制。
我认为,美国的最大特征,它强大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科技创新精神。
这是我自1982年之后,多次来美国的体会。
2010年,我来美国探亲,时间是短短几个月,但我依然感到,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至今不减。
本文从若干领域,谈谈美国的科技创新,最后分析一下:美国所以有持续的科技创新精神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基础科学领域.纯科学(Pure Science)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中国称为:基础科学。
它是科学技术的根本来源。
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主要是授予在基础科学方面作出杰出成就者。
以物理学为例,以下列出自1999-2008年的十年间的获奖成就与获奖者名单。
在这十年中,物理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七年都有美国科学家,居世界各国之首。
其他在化学与生理学、医学领域的情况,基本相同。
大体说,近三十年来,美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一直领先。
二,农业科学领域再谈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农业科学领域。
进几十年来,农业科学中有突破性的成就,一是杂交优势的利用;二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杂交优势利用研究杂交优势的利用,是近一百年以来,直到今天,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
杂交优势利用,最早是从美国杂交玉米开始的。
美国的伊斯特(Edward M.East)、沙尔(George Harrison Shull)、琼斯(Donald F.Jones)三人,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
作物育种学家伊斯特和沙尔两人,在1900-1907年,分别地进行了杂交玉米的实验。
他们将同一玉米品系经过几年的自交(自花授粉),然后将两种自交后的玉米进行杂交,结果获得了增产30% 的惊人结果。
年轻人琼斯在沙尔指导下,将两个杂交后代,再进行杂交(双杂交),由此产生的种子,供应农民使用,而获得农民普遍欢迎。
美国的科技创新驱动与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美国的科技创新驱动与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竞争愈发激烈,而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创新领域的翘楚,其科技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美国当前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产业的格局等方面探究美国科技创新驱动与其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一、科技创新体系在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政府、大学和企业构成,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扮演着科技创新的重要角色,除了宏观指导和政策制定外,通过对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
大学则是科研的重要场所,绝大部分的科研项目都在高校展开,而大学教师作为科研人员,又兼具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责任。
企业则是科技创新转化的最终实践者,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将科技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
除了主体之外,科技创新的技术生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美国,技术生态网络极其发达,人们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技术资源,从而加快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速度。
科技之都硅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其聚集了大量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和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同时还有政策和法律上的优惠政策和灵活的人才流动,成为美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增长点。
二、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创造新的、可商业化的科技成果,并加速其转化落地。
美国在创新转化方面已构建了完善的机制,形成了高效的技术转移平台,可迅速将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推广。
这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最终产出,同时也鼓励了企业持续开发和研究高新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动力。
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主要由科技转移中心和孵化器构成。
科技转移中心是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参与规划、投资、商业化新创作物,提供法律咨询和管理方面支持。
孵化器则是帮助初创企业落地生根、提供办公场所、技术与资本等各种资源支持的组织,帮助初创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低成本创新、交流、合作和互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美国科技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美国科技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美国科技产业是世界领先的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科技产业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状目前,美国的科技产业可以分为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多个方面。
其中,硬件领域主要涉及到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产品,软件领域则以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为主导。
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则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美国科技产业与中国等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美国拥有先进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的科技企业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全球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其次,美国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非常强大。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领域,美国科技企业始终处于创新的前沿,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带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此外,美国科技产业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从计算机到生物医药、从机器人到空间探索,都有美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发展趋势未来,美国科技产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首先,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应对海量的数据处理和应用,而云计算则可以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思维和智能,实现智能化的自动化。
此外,物联网、智能家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技术将逐渐走向成熟化和商业化。
总结作为世界科技产业的领头羊之一,美国科技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将会加速科技产业的创新和变革,而只有在不断创新和变革的基础上,美国科技产业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下去。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答: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发明了汽船,火车机车等新交通工具,促进了生产力飞跃发展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启迪:1、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4个方面来说: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
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
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
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参考资料:/zt/gygm/gs/200703/14/t20070314_10688104.shtml16回答者:寂寞最佳答案对中国的影响: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科学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一一邓小平。
自古到今,科技都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战国时的兵器制造,灌溉技术以及交通工具都是影响国家兴衰灭亡的关键性因素。
欧洲国家的几次工业革命都是技术的改进和变革,并且对西欧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并由此列强在世界掀起的瓜分和争占殖民浪潮不断高涨,波及世界每一个地方,这是对我们记忆犹新的。
封建的旧中国遭受到外强的船坚炮利, 整个民族曾经几度面临着覆灭和被殖民的危险。
转而至今,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力投注于发展本国的科学技术,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招引世界高端技术人才来发展本国,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美国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而且应该是最成功的例子。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顶尖的大国,原因不仅在于美国有顶尖的科学家和国家为科学研究而创造的良好条件,更是在于美国善于招揽世界高端技术人才。
在普遍人的眼里,美国才是理想中的发展田地,科研条件优越,技术纯熟,可以寻求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正因如此才造就了美国科技称霸的局势。
古语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在很多方面技术都落后世界,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引进,虽然已有提升,但还未达到熟练掌握或者说是消化吸收。
中国的山寨版众所周知, 去模仿,去摘抄是不会有根本的发展的。
一个产品,其灵魂之所在就是其核心的生产技术,这可不是单靠模仿和摘抄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知其所以然。
在其他一些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突破进展,甚至领先于世界,特别是一些高端和新生技术。
在航天路途上,我们坚实地前进着,从神五到神九,每一次突破都是国家高端技术的结晶,都标志着我国的技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袁隆平的水稻杂交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从每亩500公斤到600 ,再到700,现在800 ,现在的“超杂交水稻”据说可以达到1000公斤,目前只处于试验阶段。
这一项技术解决了多少人吃饭困难的问题,更是为农民增加了多少收入。
中美高科技产业竞争态势深度分析
中美高科技产业竞争态势深度分析
美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有非常坚强的实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其丰富且广泛的高科技产业,从计算机、种家电、汽车、家用电器、生物医学设备、航空航天和电子通讯等等。
并且,美国在
高科技研发与制造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
态势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国内竞争态势和国际竞争态势。
1.国内竞争态势
在国内,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竞争
程度。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态势持续上升,许多公
司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开发了更具创新性的
产品,引入了更先进的技术,为了获得市场份额,也面临着同行的激烈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高科技产业涉及到技术、知识产权等多个层面,因此
国内市场竞争也受到法律的限制,例如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保护等
法律。
因此,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各公司之间虽是激烈的竞争,但也要考
虑法律,以正确的方式表现自己。
2.国际竞争态势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态势十分激烈,与其
他国家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世界主要产业区划与工业发展
世界主要产业区划与工业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地产业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区域性特征。
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区划。
本文将对世界主要产业区划进行探讨,并分析工业发展在不同区域的表现。
1. 北美洲北美洲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其产业结构主要以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
美国以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著称,特别是硅谷地区集聚了全球最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加拿大以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为支柱,尤其是原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的开采在该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2. 欧洲欧洲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产业格局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西欧地区以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为主导,制造业、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发达。
东欧国家则通过低成本劳动力吸引了不少制造业的外资,如匈牙利和捷克成为了欧洲汽车制造业的中心。
3. 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为人口众多的地区,其产业形态多种多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以制造业、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为主导。
日本以高科技、汽车制造和电子设备等产业为特色,韩国则以汽车、船舶和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
4. 中东地区中东地区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等国家以石油产业为主导,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非石油产业的发展,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并加大对旅游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投资。
5.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年轻的劳动力使得该地区成为制造业和原材料供应的重要来源。
巴西以冶金、化工和农业等行业著称,墨西哥以汽车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导,阿根廷以农业和能源资源为支柱。
6. 非洲非洲是全球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其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南非以金属加工、汽车制造和化工为主导,埃及以纺织品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要产业。
在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逐渐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投资,尝试摆脱资源依赖的发展模式。
总的来说,世界各地主要的产业区划与工业发展密不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科技领先世界原因深度分析摘要:当前,美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美国拥有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上也是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
独特的联邦政府管理体制、巨额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完备的科研体系、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等因素,决定了美国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保持其科学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
关键词:美国科学技术制度美国科学技术全球领先的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尽管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经济增长走向低迷,但美国科学技术仍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可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撼动。
目前,美国在能源、环境、信息与通信、生物、制造、材料、交通运输、航天、自动化等技术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美国科学家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最多;美国公民在国内外获得的专利最多;美国制造了不少世界一流的科研仪器和设备,发展了各种先进科研手段,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还在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在世界上具有一流的水平,获得了多项重要的科学发现。
那么,为什么美国高科技能够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呢?本文从制度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可以说,制度优势是美国科学技术领先全球的关键因素。
灵活的联邦政府管理体制、结构合理的科研体系、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等制度性因素,提高了科技资本的运营效率、鼓励了研发投入、激励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
这决定了美国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保持其科学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
一、灵活的联邦政府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上,联邦政府一方面实行分散而非集中的科技管理方式,同时又发挥政府对科研活动的协调和组织功能,注重科技和经济的互相结合和共同发展。
首先,在科技管理体制上,美国联邦政府实行分散灵活的管理制度。
美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全国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协调与规划,政府的主导作用是通过科技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定、科学研究开发经费的分配和研究项目的咨询等手段,对全国的科技活动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联邦政府依靠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是主要负责制定科技政策和预算的白宫办事机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是由内阁成员组成的虚设机构,主要负责协调联邦机构科技战略)和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是由工业、教育和研究各界知名人士组成,负责向总统提供咨询和反馈)这三个机构协同进行国家科学技术决策,在包括基础研究的科学和技术的所有领域,向总统提供咨询、并制定国家科技发展目标。
这种分散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种种弊端。
由不同机构支持的项目,即使在相同的研究领域,也经常具有各自不同的重点和模式,它们往往起着互为补充的作用;同时,对科研人员来说,多元的资助体系使其申请资助的自由度更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国范围的竞争,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其次,美国政府对科技活动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
相反,它在科技方面投入的精力和作用远非一般国家可比。
例如,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两弹计划”、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都动员和组织了十分庞大的力量,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美国经济和科技的双双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由于日、欧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综合竞争力日益衰退。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选定了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高科技,加快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步伐,使通讯设备、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一大批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20世纪90年代初,布什政府在科技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力求重新获得科技领先的地位,并把美国科技发展推上促进经济增长的轨道,依靠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复苏。
克林顿上台后,扩大和延伸了技术政策的范围,把重点放在帮助企业技术创新方面。
为此,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计划:原有的先进技术计划和制造扩展伙伴计划由示范计划转为正式计划并增大投入;推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帮助建立未来信息社会框架,抢先占领信息科技的全球制高点;推出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帮助本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与日本竞争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改进了企业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且使传统产业相对过剩的状况大大缓解,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管理,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增长势头得以维持。
这反过来又增强了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巩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基础。
二、结构合理的科研体系美国科研体系以灵活多样的研究机构、齐备的学科门类、高强度的研究经费竞争机制以及科学家和工程师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而著称。
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分散在联邦政府科研机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和非营利科研机构四大体系中。
它们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种不同性质研究方面各有侧重。
从近10年来美国各类机构不同性质研究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大学是全国基础研究的主要基地,其基础研究经费占其研究与开发经费总额的64.5%;企业以技术开发为主,经费占其研发经费比例的74.5%;联邦政府以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为主,经费占其研发经费支出比例分别为53.6%和30.5%;非营利机构在三方面的经费比例大体相当。
这样在美国就形成了一个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完备的科研体系。
巨额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为确保各个层次科研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近30年来,美国的研究和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较高,除20世纪70年代曾下降至2.2%外,一直保持在2.5%以上,研究和开发经费与GDP保持着同步增长。
1997年,美国研发经费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057亿美元,占GDP的2.61%;1998年达到2270亿美元,占GDP的2.67%;1999达到2470亿美元,占GDP的2.70%;2000年高达2640亿美元,占GDP 的2.64%。
[1]美国每年的研发投入约占工业化国家总投入的43%,第二到第七位依次是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比第二位到第七位的这六个国家研发投入的总和还要多。
[2] 美国在最近8年内新增了100万件发明专利。
目前美国新产品率已达40%,比20世纪70年代提高了20个百分点。
[3]长期以来,美国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经费的投入,在美国研发投入总经费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
目前,IBM加上摩托罗拉,一年的研发投入就等于我国研发投入的总和。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与其它国家相比,非常注重基础研究。
美国现有的基础研究体系源于二战结束,并历经整个冷战时期,是美国政府和工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给予多渠道的支持,所有与科技有关的联邦机构都对基础研究和教育给予重视和支持,都要结合国家总体目标制定各自的基础研究和教育的长期计划及评估办法。
国防部(DOD)、健康与人类服务部(HHS)、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能源部(DOE)、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农业部(USDA)是联邦政府从事基础研究管理的6个主要机构,它们服务于基础研究的宏观战略目标,但有各自的执行计划、优先领域以及不同的资助强度。
美国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1930年以来,联邦政府的经费支持一直占主导地位。
来自产业界及其它来源的基础研究经费也不少,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的统计,1998年美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379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资助202亿美元,占53.3%;来自产业界的经费为113亿美元,占29.8%;大学系统资助32亿美元,占8.4%;非营利机构提供19亿美元,占5.0%;其余来自地方政府的经费为13亿美元,占3.4%。
[4]基础研究的领先地位为美国科技的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美国政府还十分重视研究和开发军事科技,军事科技的发展对促进整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赢得战争,美国不惜成本,实施了曼哈顿计划。
它的实施和完成,不仅是军事需要推动科技发展的一个典型事例,也对美国科技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一方面对军事科技研究与发展大量投入以确保军事超级大国地位,同时适时地将军事科学技术迅速地转为民用科学技术,从而确保了美国在相关民用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的研发投入中,用于国家防务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很高。
在美国近几十年领先的高科技领域中,很多是从军用技术延伸和转化出来的,如航天、航空、电子技术等等。
三、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美国政府实施的严格的专利制度、行之有效的技术转让制度、以及保护竞争和反对垄断的指导方针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首先,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专利保护。
专利制度在美国科技政策与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它是美国政府用来保障科技成果发明人的一种制度,也是鼓励企业家对科研进行投资的一种手段。
美国是世界上专利制度建立较早的国家之一,它于1790年就颁布了美国第一部《专利法》。
这是有史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专利法。
正是由于这部专利法的实施,不仅使美国涌现出了一批像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发明家,也使美国成为世界级的专利大国,改变世界面貌的许多专利发明都诞生在美国。
美国现行的专利法是1952年颁布的,1984年作了重大的修正。
负责全国专利工作的是联邦政府的专利商标局。
现行专利法对专利申请人、专利保护的范围和种类、专利的申请、专利的审批和实施以及专利侵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专利制度对可以申请专利的对象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专利制度鼓励了科学发明和创造,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和回收,促进了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其次,美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转让制度。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提高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比例,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国家实验室、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向社会和工业界转移,建立了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计算机网络,为全社会和工业界提供技术转让信息服务。
同时,美国国会通过的各种法律对技术转让活动的限制越来越少,并有许多鼓励技术转让的规定,为技术转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例如,1980年,美国以专利法贝赫—多尔修正案(公法Public Law 96-517)的形式增订了专利法第18章,然后又于1984年对之进行了一次修订(公法Public Law 98-620)。
专利法第18章最直接的目的就在于推进通过政府合同产生的发明在商业上的充分应用,并促进政府与工业界在研究开发中的合作。
[5]1986年《联邦技术转移法》规定,联邦政府雇佣的科研人员对于职务发明专利的技术转让收入,也可提成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