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6月
JOURNALWUH武AN汉EC市O经NO济MIC管A理DM干IN部IST学RA院TI学报ONCADRE,SCOLLEGEJune撕
0FWU
一……《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李娟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文化积淀的反映。本文试图从《说文》所收玉部宇的
字形与意义的关系的分析,理出中国玉文化的一些脉络。
关键词:礼玉;瑞玉;佩玉;玉文化
中图分类号:H121文献标识码:A
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字形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结构的字典,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文明吉国之一,用玉和琢玉已经有了七千多年的历史,从考古资料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很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中国文化中“玉”有很丰富的内涵。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契之方也。”《说文·玉部>收字一百二十六,重文十七,解释了形形色色的玉。体现了我国发达的玉文化。从《说文·玉部》所收字来看玉分为以下几种:
一、普通的玉
一个时代的汉字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积淀的反映。先秦时期的人们,把玉和玉制品放到了一个崇高而纯洁的地位,这反映在文字上,就有各种各样的玉的名称。
从“壕”到“琳”。共计二十四个,都是一些普通的玉和玉器的别称。由予颜色不同,产地不同,玉质的优劣不同,古人对它们的命名也不一样。
“强硬,鲁之宝玉也”;“瑾、瑜、琳、璋”为美玉;“磕”为“朽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有瑕疵的玉”;“瑾”为“赤玉”;“王19”为“夷玉”;“璨”为“三采玉”;“瓒”为“三玉。二石”。
人们对事物的命名,包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只是人们在学习研究中。缺乏必要的关注。但是从人们对玉的命名分类之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玉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有特殊用途的玉
(一)瑞玉、礼玉。古人赋予玉以祥瑞的象征,古代做瑞信之物用于朝聘,古代五等诸侯分别执五种不同的圭璧,这就是瑞玉。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代,祭祀与保土卫疆的事同等重要。<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注谓:“先鬼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礼者。君臣朝会,凡以挚交接相施予。”古人无法解释的玉石的美使他们将玉视为自然界的神奇产物而顶礼膜拜,认为玉可上达天地鬼神,是至坚、至宝、通灵之物,所
收辘日掘:2004一04—02
作者简介:李蜗红.女(1980一).汉.河膏新郑人.四川大学在谈硕士研究生o
150·
万方数据
李娟红:‘说文解字>玉部字所反映的玉文化
以古代的礼器有很多是用玉做成的。
《说文·玉部》从“璧”到“瑁”十五个字都是瑞玉、礼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璧”用来祭天,“琮”用来祭地,“圭”用来祭东方之神,“璋”用来祭祀南方之神,“琥”用来祭西方,“璜”用来祭北方。除了祭祀天地东西南北之神的礼器用玉做成以外,还有用来祈雨的“祷旱玉”为“璇”,又有“祠宗庙者”为“臻”。
由于玉的坚硬以及崇高地位,封建统治者们还赋予它以政治意义,作为权力的象征。
琬:《说文》:“圭有琬者,从玉宛声。”使臣作为天子委任的凭据来执行任务,被称为“护送琬圭”。《周礼·考工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琰:<说文》:“璧上起美色也,从玉炎声。”主要是作为一种信物,供天子派使臣平息叛乱时执用。《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注引郑司农(众):“琰圭有锋芒。”封建君主把它作为使臣平息叛乱时用,正是取其尖锐不可当之意。
王f}:《说文》:“大圭也。从玉介声。”是一种大圭,是天子插在衣带中记事备忘的一种玉器。
璩:《说文》:“桓圭,公所执。”<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可见是帝王授给大臣的玉圭,取栋梁柱石的意思。瑶:《说文》:“桓圭,长三尺。抒上,终葵首。从玉,廷声。”<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大圭。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其形制因时而异。
瑁:《说文>:“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胃之,似黎冠。周礼日:‘天子执瑁四寸。’从玉胃,冒亦声。”天子执瑁用来覆盖诸侯所执之圭。
春秋战国时代的玉器以礼玉为主,尤以环壁类居多,而琼、圭减少。说明礼玉逐步向配饰玉转变。
(二)佩玉、饰玉。玉是石头的精华,不管是从质地上还是从色泽上,都给人以美感,所以古人常常用玉来作为装饰品,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说文·玉部》从“臻”到“鎏”一共十五个是玉作为饰品来用的。《礼记·曲礼下》:“君无故玉不去身”,这里的“君”指诸侯。另外,从<礼记》记载看,除了诸侯要佩玉,各个阶层都要佩玉,只不过由于地位不同,所佩戴的玉的质料的优劣不同而已。天子是至尊无上的,天子所佩戴的是最好的白玉,而下层的士是地位最低的,佩戴的只是似玉的美石。弦、块”为“玉佩”,“珩”为“佩上玉”,这些都是作为衣饰来用的。除了作为衣饰的玉器以外,还有作为弁缝装饰的“王綦”:“王綦,弁饰往往冒玉也,从玉綦声”;作为车盖玉的“瑗”:“瑗,车盖玉。”《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古代车盖弓端伸出的爪形部分,常以金玉为饰。”
古人穿衣饰玉,戴帽子饰玉,坐车饰玉,甚至刀剑上也要饰玉。<说文>:“磷,佩刀上饰,天子以玉,诸侯以金。从玉,奉声。”<诗·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辑磷有强。”磷”为佩刀上饰。“玉磐”为佩刀下饰。除此之外,还有“剑鼻玉”为“”。
清代陈性<玉经:》中描述玉的质地时说:“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玉精良细腻的质地、纯净恰人的色泽和清脆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静高洁的美感,很符合当时人的审美标准,所以古人用玉制品来作为各式各样的饰物是不足为怪的。
(三)丧葬用玉。<说文>:“王岔。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古人认为玉可以防腐。所以用玉来敛尸;用来敛尸的玉塞,多为蝉形或者圆柱形。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制成蝉形置于死者口中。以防止污秽之气的侵入。
由于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丧葬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这种丧葬用玉许慎放在<说文·玉部>的最后,这是符合<说文>总体上的排字规律的。
三、关于治玉、玉色、玉声
古人对玉的颜色很讲究,因为玉色不仅是玉的质量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它以意识形态的因素。<说文》中收有从“瑾”到“瑕”七个关于各种颜色的玉;还收有治玉和欣赏玉的字;另外,由于玉的声音节奏舒缓悠扬,符合儒家中庸之道的审美标准,所以人们用玉的声音节奏来“节行止”,所以《说文>中还收有各种有关玉的声音的字。
15I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