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电教多媒体运用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电教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如果课堂中一个有趣的开头就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与积极联想。那么这个可贵的开头将成为载学生走进知识海洋的美丽船只。如此,教师在此处下些功夫就十分有益了。下面,我们就鉴赏一下作为一名有着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发联想媒体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的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如此,可以为一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基石。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分完后老师又加了个梨,让学生继续分七个梨,结果剩下一个。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
构,这样也能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以及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作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学运算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同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知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x5和4x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探求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
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了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引入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
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提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提问学生:“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学“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相关画面,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含义。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可以千姿百态,应适时、适地的应用。不管以何种方式导入,都要注重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教学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让数学课堂精彩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