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遥感-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本版所有答案都是自行查找的,可能不一定准确(红色字体标出),仅供大家参考,如有知道详细答案的欢迎共享!

最后向提供答案的放放、战友表示感谢!

海洋遥感作业、习题集

1名词解释:El Niño、La Niña 、ENSO。

El Niño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由信风减弱造成.

La Niña又称反圣婴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海温降低;

ENSO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发生在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种准周期气候类型,大约每5年发生一次,东太平洋的暖洋阶段伴随着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气压,东太平洋的变冷阶段,伴随着西太平的低海面气压。

2名词解释:Argo, AVHRR, COCTS, TOGA/TAO、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TOPEX/Poseidon

(1) Argo是一个以剖面浮标为手段的海洋观测业务系统,它所取得的数据供

全世界各国使用。该计划设想用3~5年的时间(2000~2004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千米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 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一种称为自律式的拉格朗日环流剖面观测浮标(简称“ARGO浮标”)将担当此重任。它的设计寿命为3~5a,最大测量深度为2000m,会每隔10~14天自动发送一组剖面实时观测数据,每年可提供多达10万个剖面(0~2 000m水深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由于其与杰森卫星高度计(ARGOS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故将其以“ARGO计划”相称。

(2)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改进型甚高分辨率辐射仪。

(3)COCTS 十波段水色水温扫描仪.

(4)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分布式全球对地观测系统,人类将会对地球系统进行更完全、更综合的观测和认识,扩展在全球范围的观测、监测与预警能力

(5)Tropical Ocean-Global Atmosphere (TOGA) /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 project)

(6)TOPEX/Poseidon:发起于1992年8月10日,美国航天局和国家空间研

究中心,TOPEX/Poseidon是安装于卫星上的雷达高度计,能够提供覆盖全球的海洋表面全部情况。轨道高1330公里,它提供95%的无冰的海洋表面高度的测量值。

3名词解释:卫星遥感概念,内容,分类,与相关系统关系。

卫星遥感(satellite remote sensing)为航天遥感的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遥感平台,主要利用卫星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测。主要内容有:1.研究大气目标物、云和地表等的辐射光谱特征及电磁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规律。2寻找从卫星探测和获取大气中主要气象要素和大气现象的理论和方法。3气象资料的接收、处理和分发、数据管理和存储、质量控制。4气象卫星资料直接在天气预报、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书本第2页(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4名词解释:卫星遥感所使用的波段

按设计时选用的频率或波段来划分,常用的遥感器有紫外遥感器、可见光遥感器、和等。①紫外遥感器:使用近紫外波段,波长选在0.3~0.4微米范围内。常用的紫外遥感器有紫外摄影机和紫外扫描仪两种。近紫外波段的多光谱照相机也属于这一类。

②可见光遥感器:接收地物反射的可见光,波长选在0.38~0.76微米范围内。这类遥感器包括各种常规照相机,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和电荷耦合器件(CCD)扫描仪等;此外,还包括以及可见光波段的激光高度计和激光扫描仪等。

③红外遥感器:接收地物和环境辐射的或反射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已使用的波段约在0.7~14微米范围内。其中0.7~2.5微米波长称为反射红外波段,如红外摄影机采用的波段(0.7~0.9微米),多光谱照相机中的近红外波段,“陆地卫星”上多光谱扫描仪(MSS)中的第6波段(0.7~0.8微米)和第7波段(0.8~1.1微米),专题制图仪(TM)中的第4波段(0.76~0.9微米)、第5波段(1.55~1.75微米)和第7波段(2.08~2.35微米)等3~14微米波长称为热红外波段。机载红外辐射计和红外行扫描仪,“陆地卫星”4号和5号上多光谱扫描仪中第8波段(10.2~12.6微米)和专题制图仪的第6波段(10.4~12.5微米)等部分,都属热红外波段。

④微波遥感器:通常有微波辐射计、散射计、高度计、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

5了解我国气象和海洋卫星的发展现状。

纵观遥感近30年来的发展,总的看来,当前遥感仍处于从实验阶段向生产型和商业化过渡的阶段,在其实时监测处理能力、观测精度及定量化水平,以及遥感信息机理、应用模型建立等方面仍不能或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因此,今后遥感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艰巨的发展历程,为此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协同努力,深入研究和实践,共同促进遥感的更大发展。我国在2002年才发射了第一海洋卫星,而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完成了这项任务;二是我国海洋遥感整体技术与先进国家有差距。原因是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研究的基础非常薄弱,技术队伍不成熟;三是针对海洋遥感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其机理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

现状:海表温度遥感、海洋水色遥感、海洋动力遥感观测、海洋水准面、浅水地形与水深遥感测量、海洋污染监测、海冰监测、海洋盐度测量、船舶和尾迹探测。

6了解我国已经发射海洋卫星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携带的仪器。

海洋一号A星,首开我国海洋卫星事业的先河

2002年5月15日,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海洋一号A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为我国海洋观测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现了中国实时获取海洋水色遥感资料零的突破,为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表明了中国海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遥感与应用技术迈入一个崭新阶段。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负责抓总研制的海洋一号水色遥感系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海洋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和治理、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和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服务

海洋一号B”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白照广11日说,与2002年发射升空的我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相比,“海洋一号B”由于寿命延长、性能提高,整星提供的信息量增加了3倍以上,使用价值成倍增长。

一是卫星重量增加了75公斤,其中燃料由13公斤增加到21公斤,设计寿命由原来的2年延长到3年。

二是两台观测仪器的性能都大幅提高。仪器视场由原来的1300多公里提升到3000公里;卫星重复观测周期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成像由每天2-3轨增加到每天7-8轨,对海洋的每天预测成为可能;成像仪谱段的分辨率更窄,特定水体发出的颜色分辨得更清楚,从而对海洋泥沙和叶绿素的观测更精确。

三是结构更加可靠。卫星能够承受更大的外界震动和冲击;专利的太阳帆板带式压紧机构,使太阳帆板故障率大大降低。

根据海洋专家建议,总体发展目标是:2015年建立起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环境综合卫星3个业务化运行的卫星系列;2015年使我国的海洋卫星及其应用水平达到国际2005年的水平,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十五”期间要发射我国第一颗试验业务型海洋水色卫星,此后每2~3年发射一颗业务型海洋水色卫星,使海洋水色形成系列化卫星。“十五”期间还要开展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关键技术攻关,卫星研制立项。2005~2015年,将继续发射海洋水色卫星系列卫星,发射三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两颗海洋环境综合卫星;建立三种类型系列卫星组成的我国地球海洋观测系统框架,开始全面为国发经济服务

7请简单列出主要的海洋遥感数据产品,如SST,SSH, SSW, Chla等。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温度,高度计,SAR溢油监测,海表层水色数据、SAR风场数据、SAR浪场数据、SAR洋流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