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袭人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浅析《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
试点单位:襄樊广播电视大学
学生姓名:赵兵学号:*********
汉语言文学专业06届春本科层次(本科)
2007年10月
目录
一出身贫苦,心思用尽 (1)
二机关算尽,命运不能自控 (2)
三运用心计,使尽手段,拢络人心 (4)
(一)是忍 (4)
(二)是爱与谏 (4)
(三)是“媚” (5)
参考文献 (8)
后记 (9)
浅析《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赵兵
[摘要]:袭人《红楼梦》中塑造比较成功的一名女性,袭人出身贫苦,被卖与贾府成了一名丫环,由于不在贾母和王熙凤身边,她不可能得到平儿和鸳鸯那种当权者的地位,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她唯有在宝玉身上下功夫争取“宝玉姨奶奶”的地位,她在宝玉身上用尽自己的聪明来保护自己,去抓住宝玉的心,所以她一直处于没有杀伐之音的战斗中。她就知道把握宝玉一人仍不能获得全胜;还需努力争取上层主子的赏识,下层奴才的拥护,所以对上她遵照主子的意图去对付各个方面,对下她却恩威并行,她姿容‘似桂如兰’,性格‘温柔和顺’,然而她却在精神上离宝玉太遥远。她给自己的心灵一层层地披上了虚伪的外衣——去迎合大观园的统治者。她这样做只是为了保住她姨娘的地位,为了长久的富贵。而代表了社会低层出身的袭人的苦心钻营,到头来只能只她的悲哀,封建桎梏下的妇女永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只能是一场空。这是由她生活在的那个以剥削制度和等级制度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关键词]:袭人争荣夸耀忍媚小心谨慎千方百计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当之无愧的一座丰碑。作者对其生动的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的描写,引起了—代又一代的读者的深深的共鸣。许多人都为贾宝玉口林黛玉爱情悲欢离合而喜而泣,为十二钗的命运起伏波折既叹又哀。然而,作者在创作时将“真事隐去”(甄士隐),由于曹雪芹未将全书著完‘泪尽而逝’’之后出现高鹗背离原意的续本,又山于艺术形象接受过程中形成的“形象差异性’使读者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细节的描写不尽相同。《红楼梦》善于刻画人物,且能丝毫毕露镂刻出某些性格比较类似而有所差异的微细特征,诸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是曹雪芹着意刻画的一个人物曾列入金陵十二钗的副册。“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她在贾府的生活空间中,所有心思就是如何控制贾宝玉,以便将来为一个次主人——妾,地位在主人之下又在群奴之上。为了这个目的,袭人可以说是使尽手段,煞费苦心。
一、出身贫苦,心思用尽
袭人,姓花,原名珍珠,先是老祖宗贾母之婢。“贾溺爱宝玉,恐宝玉之婢不中使,素日珍珠心地善良,遂于了宝玉。宝玉知其姓花,便从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中取“花袭人”三字作她的姓名。袭人是具有鲜明奴才性格的人,忠于主人是不折不扣的。“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
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伏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晴雯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西洋花点哈巴儿”,话虽类利,却很有贴切。她自然而然是一个美人坯子,姿容‘似桂如兰”,性格“温柔和顺”,但又十分攻于心计。她曾是贾府最高领导者贾母之婢,其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又被贾母赐给了宝玉她“素知贾母将自己与了宝玉的”,那么将来成为宝玉之妾是无疑的了。
袭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或者说袭人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在务实的基础上进取。首先要保住自己原有的身价和地位,决不能再过卖身前的那种窘迫潦倒的生活。所以,她必须首先做到“竭力尽忠”“恪尽职任”。她“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到了贾宝玉身边后,生活目标又有了提高。在生活环境相对宽松的怡红院里,加上贾生玉本身就有令袭人心怡的因素,她随之提高了自己的生活目标的标准和动机,也就使人很容易理解了。她生活的最高目标,也是她“争荣夸耀”的目的就是贾宝玉如能够晋身科举,她便能登上姨娘的宝座,自己的下半生就有了坚实的依靠。十九回贾宝玉去袭人家中探视她,“花自芳母子两个百般地怕宝玉冷,又让他上炕,又忙另摆果桌,又摆好茶。”而袭人拒绝了母亲和哥哥对贾主玉的侍候,却“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炕上”,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这分明向她的母亲和哥哥表明,她与他们已不处在同一个阶层。为袭人的母亲办丧事的时候,穿着富贵华丽的衣服,再看看周瑞家的为袭人做的安排:“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两辆车跟随,九个人服侍,多么的荣耀!再看“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往下,必是另要一间内房的。”如果说贾宝玉探视时袭人还是自命为主人阶层,那这次她的姨娘身份已是公认的了。袭人的生活目标正好是这些。为此,她很费心思地用了一套套小手腕儿,这是事实。然而,我们大可不必站在如今的价值取向角度去评价她是“坏人”,或是完全站在世俗的角度去评价她是“好人”,我们是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地去剖析她,而不应该主观地去苛求她。
二、机关算尽,命运不能自控
怎样评价袭人形象?历史地,全面地考察袭人的思想、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每个细节,大可不必给袭人戴上一顶“好人’’或“坏人”的帽子。《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作品中的袭人就是一个生活在特殊环境中不得不在真实与虚伪中挣扎的活生生的人。
在袭人是如何来到荣府的这个细节,袭人对哥哥母亲说:“当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袭人
的家里潦倒到只能靠卖女度日的悲惨境地。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袭人是深深体会得到的。这种窘迫的生活,从刘姥姥进荣国府的起因也可能看出来,不过袭人原来的生活比刘姥姥和狗儿更值得怜悯、更不堪忍受。封建的剥削制度与等级制度,注定了荣国府和宁国府这样的封建世侯家族过着荒废,穷奢极欲的生活,也注定了社会最低层的农民阶层的被剥削的地位。到了荣国府后,袭人更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等级森严的荣国府中,这使代表着社会低层出身的小人物袭人更加认识到:只有跻身为更高等“奴才”阶层,才能过上可以“争荣夸耀”的日子,才能最终摆脱穷迫潦倒的地位。因此,役使袭人的根源是封建的剥削制度与封建的等级制度。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理解袭人一言一行的每个细节、客观地认请这一点,才可以给袭人一个公正的完整的正确的评价。
读者对袭人的说法不一,有褒有贬,有抑有扬。但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袭人是“主动地,千方百计地,有意识地力求依附上封建统治阶级,力争能够从奴隶变成奴才的最可耻’’的人,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有人则为袭人大喊冤枉,认为对袭人的评价太不公正,持这两种观点的读者,甚至有些“水火不容”。如果只把袭人认定是封建的卫道士这么简单,那么,这样一个卫道士为什么不再做卫道士而最后嫁给蒋玉函呢?那就该说是虚伪的封建卫道士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理解了袭人的生活价值取向,这个理由就很容易解释了。摆脱穷困潦倒,受人权柄的生活,务实的生活态度是袭人的根本的生活观念。在那个等级森严,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勾心斗角的荣府里,没有了贾宝玉,她便没有了一切,并且,她还不是名正言顺的姨娘。要么她就回到自己的家中,可是没有了袭人支撑的家,她知道那不是一个最终的归宿。所以她在坐上蒋玉函的花轿前,彷徨过、犹豫过,但根本的价值生活取向决定了:她只有做蒋玉函的新娘。袭人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她不能不听从王夫人,薛姨妈的安排,走出一条出嫁的路。“如今太太硬作主张,若说我守着,又叫人说我不害臊,若是去了,实在不是我的心愿。”因为袭人作妾的身份,并没有明媚正娶,拜天地入洞房而礼法化地确定,那么她是没有资格为贾宝玉守节的;而真正要另嫁他人,心里又是一百个不情愿的,她只能“委委屈屈上轿而去”,嫁给了唱小旦的蒋玉函。袭人是一位贫民出生的女儿,她不懂得薜宝钗那样多的“纲常”思想。而且,她知道的那点“纲”与“常”,不过是哄谏贾宝玉的工具。贾宝玉已然出家,她不必再做什么卫道士了。即使做,也是再到蒋家去做了。不过,好歹蒋玉函还是惜香怜玉之人。所以,袭人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不过想想从前的苦心钻营也真是很大的讽刺了。
可以说,袭人的再嫁有着太多的酸涩,太多的无奈。设身处地地想想袭人生存的封建社会,我们该为她慨叹,充其量为她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