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弯曲

梁弯曲

梁弯曲

实验五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测定

图2-2 梁的尺寸、测点布置及加载示意图 图2-3半桥接线图 实验五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测定 一、概述 梁是工程中常用的构件和零件。在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中经常要涉及到梁的弯曲正应力的计算。而梁的弯曲正应力的理论公式是根据纯弯曲梁横截面变形保持平面的假设推导出来的,它的正确性以及能否推广到剪切弯曲梁,可以由本次实验提供的简便方法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用电测法测量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理论公式。 2.掌握电测法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备、器材及试样 1. 静态应变测试仪。 2. 多功能组合实验台。 四、实验原理 弯曲梁为矩形截面钢梁,其弹性模量E =2.05×105MPa ,几何尺寸见图2-2,CD 段为纯弯曲段,梁上各点为单向应力状态,在正应力不超过 比例极限时,只要测出各点的轴向应变ε实,即可按σ实 =E ε实计算正应力。为此在梁的CD 段某一截面的前后 两侧面上,在不同高度沿平行于中性层各贴有五枚电阻 应变片。其中编号3和3′片位于中性层上,编号2和2′ 片与编号4和4′片分别位于梁的上半部分的中间和梁 的下半部分的中间,编号1和1′片位于梁的顶面的中线 上,编号5和5′片位于梁的底面的中线上(见图2-2), 并把各前后片进行串接。 温度补偿片贴在一块与试件相同的材料上,实验时放在 被测试件的附近。上面粘贴有各种应变片和应变花,实验时根据工作片的情况自行组合。为了便于检验测量结果的线性度,实验时采用等量逐级缓慢加载方法,即每次增加等量的荷载ΔP ,测出每级荷载下各点的应变增量Δε,然后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 实ε?,依次求出各点应力增量Δσ实=E 实实ε?。 实验可采用半桥接法、公共外补偿。即工作片与不受力的温度补 偿片分别接到应变仪的A 、B 和B 、C 接线柱上(如图2-3),其中R 1 为工作片,R 2为温度补偿片。对于多个不同的工作片,用同一个温度 补偿片进行温度补偿,这种方法叫做“多点公共外补偿”。 也可采用半桥自补偿测试。即把应变值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两个 工作片接到A 、B 和B 、C 接线柱上进行测试、但要注意,此时ε实=ε仪/2,ε仪 为应变仪所

第一节 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实验

第一节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电测法中的1/4桥、1/2桥和全桥的测量方法。 3.测量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段中测点沿轴线方向的线应变,画出该线应变沿梁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验证平面截面假设。 4.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测点的正应力,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多用电测实验台。 2.DH-3818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3.SDX-I型载荷显示仪。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矩形截面梁采用低碳钢制成,其弹性模量,E,210 GPa梁的尺寸为,,。在发生纯弯曲变形的梁段上,沿a,100 mmb,20 mmh,40 mm 梁的沿轴线方向粘贴有5个应变片(其中应变片1位于梁的上表面,应变片2 位于梁的上表面与中性层的中间,应变片3位于梁的中性层上,应变片4位于梁的中性层与下表面的中间,应变片5位于梁的下表面),另外在梁的支撑点以外粘贴有一个应变片作为温度补偿片。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2.08。 1.应变测量 3种测量桥路的接线方法如下: F 温度补偿片 b

123hz45y aa工作片 图2-1 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 (1) 1/4桥测量方法 将5个工作片和温度补偿片按1/4桥形式分别接入电阻应变仪的5个通道中,组成5个电桥。具体接法:工作片的引线接在每个电桥的、端,温度补偿片接AB ?19 ? 在电桥的、端。当梁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工作片的电阻值将随着梁CB 的变形而发生变化,电阻应变仪相应通道的输出应变为,于是测点的应变为 ,仪 ,,,仪实 (2) 1/2桥测量方法 由于测点5与测点1的应变之间存在关系 ,,,,实5实1 测点4与测点2的应变之间存在关系 ,,,,实4实2 于是可将工作片5和1、4和2分别按1/2桥形式接入电阻应变仪的2个通道中,组 成2个电桥。具体接法:工作片5接到一个电桥的、端,工作片1接到该电桥AB的、端;工作片4接到另一个电桥的、端,工作片2接到相应电桥的、CBABB 端。当梁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时,电阻应变仪相应通道的输出应变为,C,仪 于是测点5和测点4的应变为

直梁的弯曲-教案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授课章节 3 直梁的弯曲 目的要求掌握梁的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重点难点剪力弯矩方程 一、梁的概念及其分类 介绍桥式吊车、卧式容器、受风载荷的塔设备、管道托架的弯曲 1、梁的概念及其特点 把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称为梁。 工程中的梁横截面一般都是对称的。(矩形、圆环形、工字形、丁字形)受力特点:力偶或垂直于轴线的外力作用在一个通过轴线平面内。 变形特点:杆件的轴线(力偶或横向力)由直线变为曲线。 2、梁的分类 简支梁: 外伸梁(卧式容器) 悬臂梁(承受风载荷的塔)二、梁的内力分析 梁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将产生 内力。为求出梁横截面1-1上的内 力,采用截面法,在这段上作用的 外力有支座约束反力Q1。截面上还 应有一个力偶M,以满足平衡方程 ∑M=0,该力偶与外力对截面1-1 形心O的力矩相平衡。举例 引入新课 (约5分钟) 介绍梁的概念及其特点和分类 (10分钟) 对受到外力作用的梁进行内力分析 第7次第1页

1、截面法求内力—剪力Q和弯矩M 剪力—截面一侧所有竖向分力的代数和; 弯矩—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内力Q称为横截面上的剪力。内力偶M称为横截面上的弯矩。因此,梁弯 曲时的内力包括剪力Q与弯矩M。运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图中1-1和2-2截面上 的剪力和弯矩。(截面法,合力为零,合力偶为零)(剪力方向:左上右下为 正;弯矩方向:左顺右逆为正) 2、梁内力的简便求法——“外力简化法” 剪力与弯矩概 述 (10分钟) 梁的剪力计算 方法 (10分钟) 1 Q 1 M A R x 1 P 1 a o 1 1 P R Q A - = ) ( 1 1 1 a x P x R M A - - = B R 1 Q x l- o x a- 2 B R P Q- = 2 1 ) ( ) ( 2 2 1 x a P x l R M B - - - =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3.XL3416 纯弯曲试验装置 4.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 5.游标卡尺、钢板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纯弯曲条件下,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σ= My / I z 式中M为弯矩,I z 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 实验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P,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然后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实i,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变增量 σ实i=E△ε实i 将实测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四、实验步骤 1.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2.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 片到中性层的距离y i 。见附表1 3.拟订加载方案。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 0(一般取P =10%P max 左右),估 算P max (该实验载荷范围P max ≤4000N),分4~6级加载。 4.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5. 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 加载。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 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 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εi ,直到最终载荷。实验至少重复两次。见附表2 7. 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附表1 (试件相关数据) 附表2 (实验数据) 载荷 N P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P 500 500 500 500 500 各 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 με 1 εP -33 -66 -99 -133 -166 △εP -33 -33 -34 -33 平均值 -33.25 2 εP -16 -3 3 -50 -67 -83 △εP -17 -17 -17 -16 平均值 16.75 3 εP 0 0 0 0 0 △εP 0 0 0 0 平均值 0 4 εP 1 5 32 47 63 79 △εP 17 15 1 6 16 平均值 16 5 εP 32 65 9 7 130 163 △εP 33 32 33 33 平均值 32.75 五、实验结果处理 1. 实验值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εi 求出应变增量平均值△εi ,代入胡克定律计算 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因1με=10-6ε,所以 各点实验应力计算: 应变片至中性层距离(mm )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 Y 1 -20 宽 度 b = 20 mm Y 2 -10 高 度 h = 40 mm Y 3 0 跨 度 L = 620mm (新700 mm ) Y 4 10 载荷距离 a = 150 mm Y 5 20 弹性模量 E = 210 GPa ( 新206 GPa ) 泊 松 比 μ= 0.26 惯性矩I z =bh 3/12=1.067×10-7m 4 =106667mm 4

梁纯弯曲实验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 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1. 组合实验台中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2. XL2118A 系列静态电阻应变仪 3. 游标卡尺、钢板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纯弯曲条件下,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σ=M·y/I z 式中:M ——为弯矩;M=P·a/2; I z ——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y ——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铰支梁受力变形原理分析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纯弯曲梁受力分析简化图 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如图2)。 实验可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ΔP ,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Δεi 实,然后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 值ε,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力增量 Δσi 实=EΔεi 实 ( i=1,2,3,4,5) 纯弯曲实验装置简图 弯矩: M=F a F=P/2 F Q M c) 构件AB 力学简化模型

将实测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图 2应变片在梁中的位置 实验接线方法 实验接桥采用1/4桥(半桥单臂)方式,应变片与应变仪组桥接线方法如图3所示。使用弯曲梁上的应变片Ri(R1,R2,R3,R4,R5即工作应变片)分别连接到应变仪测点的A/B上,测点上的B和B1用短路片短接;温度补偿应变片Rt连接到桥路选择端的A/D上,桥路选择短接线将D1/D2短接,并将所有螺钉旋紧。 四、实验步骤 1.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2.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 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y i。见附表1 3.拟订加载方案。可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200N,估算P max(该实验载 荷范围P max≤2000N),分4级加载(300N,600N,900N,1200N)。 4.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5.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 状态。 6.先测量3#测点的应变以确定实验梁的安装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使梁处 于完全不受载状态并平衡3#测点对应通道电桥。缓慢加载到1500N左 右,此时4#测点通道的应变绝对值应该≤1,若该值不符合要求,应分 别调整加实验梁的左右前后位置,同时观察应变值的变化情况,使应变 值接近于0。然后卸载至0,应变值应回到0,若不是0,应再重复调 整,直至符合要求。

梁的平面弯曲及微分方程公式

第九章 梁的平面弯曲 与杆的拉压、轴的扭转一样,弯曲是又一种形式的基本变形。承受弯曲作用的杆,称之为梁。本章研究梁的应力和变形。 工程中最常见的梁,可以分为三类,即简支梁、外伸梁和悬臂梁。 由一端为固定铰,另一端为滚动铰链支承的梁,称为简支梁;若固定铰、滚动铰支承位置不在梁的端点,则称为外伸梁(可以是一端外伸,也可以是二端外伸);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自由的梁,则称为悬臂梁。分别如图9.1(a )、(b)、(c)所示。 在平面力系的作用下,上述简支梁、外伸梁或悬臂梁的约束力均为三个,故约束力可以由静力平衡方程完全确定,均为静定梁。 工程中常见的梁,其横截面一般至少有一个对称轴,如图10.2(a )所示。此对称轴与梁的轴线共同确定了梁的一个纵向对称平面,如图10.2(b)。如果梁上的载荷全部作用于此纵向对称面内,则称平面弯曲梁。平面弯曲梁变形后,梁的轴线将在此 (a ) 简支梁 (b) 外伸梁 (c) 悬臂梁 图9.1 梁的分类

纵向对称面平面内弯曲成一条曲线,此曲线称为平面弯曲梁的挠曲线。 这种梁的弯曲平面(即由梁弯曲前的轴线与弯曲后的挠曲线所确定的平面)与载荷平面(即梁上载荷所在的平面)重合的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平面弯曲是最基本的弯曲问题,本章仅限于讨论平面弯曲。与前面研究拉压、扭转问题一样,先研究梁的内力,再由平衡条件、变形几何关系及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研究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进而研究梁的变形,最后讨论梁的强度与刚度。 §9.1 用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 如第四章所述,用截面法求构件各截面内力的一般步骤是:先求出约束力,再用截面法将构件截开,取其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画出该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截面上的内力按正向假设,由平衡方程求解。在第四章中不仅已经讨论了用截面法求构件内力的一般方法,还给出了构件横截面上内力的符号规定。下面将通过若干例题,进一步讨论如何利用截面法确定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内力。 例9.1 悬臂梁受力如图9.3(a )所示,求各截面内力并作内力图。 图9.2 平面弯曲梁 矩形截面 梯形截面 圆形截面 工字形截面 槽形截面 梁轴线 (a )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试验

实验六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2. 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3. 测定泊松比μ; 4. 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 1. 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2. 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 3. 矩形截面梁; 4.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 测定弯曲正应力 本实验采用的是低碳钢制成的矩形截面试件,当力F 作用在辅助梁中央A 点时,通过辅助梁将压力F 分解为两个集中力2/F 并分别作用于主梁(试件)的B 、C 两点。实验装置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内力分析,BC 段上剪力0=S F ,弯矩Fa M 2 1=,因此梁的BC 段发生纯弯曲。 在BC 段中任选一条横向线(通常选择BC 段的中间位置),在离中性层不同高度处取5个点,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⑤,在5个点的位置处沿着梁的轴线方向粘贴5个电阻应变片,如下图所示。 D C B a F/2 F/2 E a ⑥ ⑤ ① ② ④ ③ h b

根据单向受力假设,梁横截面上各点均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应用轴向拉伸时的胡克定律, 即可通过测定的各点应变,计算出相应的实验应力。采用增量法,各点的实测应力增量表达 式为: i i E 实实εσ?=? 式中:i 为测量点的编号,i =1、2、3、4、5; i 实ε? 为各点的实测应变平均增量; 为各点的实测应力平均增量; 纯弯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理论表达式为:z i i I y M ?=σ ; 增量表达式为: z i i I y M ??=?σ 通过同一点实测应力的增量与理论应力增量计算结果比较,算出相对误差,即验证纯弯 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以截面高度为纵坐标,应力大小为横坐标,建立平面坐标系。将5个不同测点通过计 算得到的实测应力平均增量以及各测点的测量高度分别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标画在坐标平 面内,并连成曲线,即可与横截面上应力理论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2. 测定泊松比 在梁的下边缘纵向应变片⑤附近,沿着梁的宽度方向粘贴一片电阻应变片⑥(电阻应变 片⑥也可贴在梁的上边缘),测出沿宽度方向的应变,利用公式ε εν'=,确定泊松比。 四、实验步骤 1. 测量梁的截面尺寸h 和b ,力作用点到支座的距离以及各个测点到中性层的距离。 2. 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和截面尺寸及最大弯矩的位置,估算最大荷载,即: 然后确定量程,分级载荷和载荷重量。 3. 接通电阻应变仪电源,分清各测点应变片引线,把各个测点的应变片和公共补偿片接到 应变仪的相应通道,调整应变仪零点和灵敏度值。 4. 记录荷载为o F 的初应变,以后每增加一级荷载就记录一次应变值,直至加到n F 。 5. 按上面步骤再做一次。根据实验数据决定是否需要再做第三次。 [][]σσασa bh F bh F W M z 36212max 2max max max ≤?≤==i 实σ?

直梁弯曲时的内力和应力

第七章直梁弯曲时的内力和应力 一、填空题: 1、梁产生弯曲变形时的受力特点,是梁在过轴线的平面内受到外力偶的作用或者受到和梁轴线相___________的外力的作用。 2、车床上的三爪盘将工件夹紧之后,工件夹紧部分对卡盘既不能有相对移动,也不能有相对转动,这种形式的支座可简化为___________支座。 3、矩形截面梁弯曲时,其横截面上的剪力作用线必然________于外力并通过截面________。 4、梁弯曲时,其横截面上的剪力作用线必然__________于横截面。 5、梁弯曲时,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可通过该截面一侧(左侧或右侧)的外力确定,它等于该一侧所有外力对________力矩的代数和。 6、梁上某横截面弯矩的正负,可根据该截面附近的变形情况来确定,若梁在该截面附近弯成上_____下_______,则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7、用截面法确定梁横截面上的剪力时,若截面右侧的外力合力向上,则剪力为______。 8、以梁横截面右侧的外力计算弯矩时,规定外力矩是顺时针转向时弯矩的符号为_______。 9、将一悬臂梁的自重简化为均布载荷,设其载荷集度为q,梁长为L,由此可知在距固定端L/2处的横截面上的剪力为_________,固定端处横截面上的弯矩为__________。 10、在梁的集中力偶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横截面上,剪力相等,而弯矩则发生_______,_________值等于梁上集中力偶的力偶矩。 11、剪力图和弯矩图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函数图象表示的。 12、桥式起重机横梁由左、右两车轮支承,可简化为简支梁,梁长为L,起吊重量为P,吊重位置距梁左、右两端长度分别为a、b,且a>b,由此可知最大剪力值为_______. 13、将一简支梁的自重简化为均布载荷作用而得出的最大弯矩值,要比简化为集中罚作用而的最大弯矩值__________ 14、由剪力和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可知,剪力图上的某点的_________等于对应于该点的载荷集度. 15、设载荷集度q(X)为截面位置X的连续函数,则q(X)是弯矩M(X)的_______阶导函数。 16、梁的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时,若分布载荷方向向上,则弯矩图为向_________凸的抛物线。

第九章 梁的平面弯曲

第九章 梁的平面弯曲 9-1 试画出图中各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并确定梁中的max Q F 和max M 。 (a) 解:(1) 求支座反力,根据平衡方程得, A B A B B A 002(2)0 2 51 44 y F F F q a a M F a q a a F q a F q a =?+=?=??-??+==?=-?∑∑求得: , (2) 截面法求内力, 0≤x <2a :F N =0, S A 14 F F qa ==- A 1 4 M F x qax ==- 2a ≤x ≤3a :F N =0, S A B (2) 15 (2)344F F F q x a qa qa q x a qx qa =+--=-+--=-+ 2 A B 2 22 1 (2)(2)2 151(2)(2)442 19322 M F x F x a q x a qax qa x a q x a qx qax qa =+---=-+---=-+- (3) 画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如图所示。 F 14 2 F 2A B C SA SB SC SB A B C 10 2 1 1 4 4 M M qa M F qa F qa F F qa == ==-=-==左右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计算、、各点的剪力和弯矩,F F N 2 S max max 12, 2 x a F qa M qa === 显然,在处有,

(b) 解:(1) 求支座反力,根据平衡方程得, A B B 0A 0B 020()/2()/2F F F F a F a M F Fa M a F Fa M a +=?-?-==+=-求得: (2) 截面法求内力, 0≤x

平面弯曲梁

第九章平面弯曲梁 §9-1 弯曲变形的概念 一、平面弯曲 弯曲变形是工程实际中最常见的一种基本变形。弯曲变形构件的受力特点是:在通过杆轴线的平面内,受到力偶或垂直于轴线的外力的作用。变形的特点是:杆的轴线被弯曲为一条曲线,这种变形称为弯曲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或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 由横截面的对称轴与梁的轴线组成的平面称为纵向对称平面,当外力作用线都位于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梁的轴线在纵向对称平面内被完成一条光滑的平面曲线,这种弯曲变形称为平面弯曲。 二、梁的分类 单跨静定梁,一般可分为三类: 1、悬臂梁:即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梁; 2、简支梁:即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可动铰支座的梁; 3、外伸梁:即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之外的简支梁。 梁在两个支座之间的部分称为跨,其长度则称为跨长或跨度。 §9-2梁的弯曲内力-剪力与弯距图 一、梁的内力—剪力Q和弯矩M 梁在横截面上的内力可用截面法求得。 (一)截面法求内力 如图(a)所示的简支梁,受集中载荷P1、P2、P3的作用,为求距A端x处横截面m-m 上的内力,首先求出支座反力R A、R B,然后用截面法沿截面m-m假想地将梁一分为二,取如图(b)所示的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因为作用于其上的各力在垂直于梁轴方向的投影之和一般不为零,为使左段梁在垂直方向平衡,则在横截面上必然存在一个切于该横截面的合力Q(或F S),称为剪力。它是与横截面相切的分布内力系的合力;同时左段梁上各力

对截面形心O 之矩的代数和一般不为零,为使该段梁不发生转动,在横截面上一定存在一个位于荷载平面内的内力偶,其力偶矩用M 表示,称为弯矩。它是与横截面垂直的分布内力偶系的合力偶的力偶矩。由此可知,梁弯曲时横截面上一般存在两种内力。如图(b )。 由 ∑=0Y 01=--Q P R A 解得 1P R Q A -= 由 0=∑o m ()01=+-+-m a x P x R A 解得 ()a x P x R m A --=1 用截面法计算内力步骤是: 1、 计算支座反力 2、 用假象的截面将梁截成两段,任取某一端为研究对象。 3、 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4、 建立平衡方程,计算内力。 (二)剪力Q 和弯矩M 的正负号规定 剪力与弯矩的符号规定: 剪力符号:当截面上的剪力使分离体作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符号:当截面上的弯矩使分离体上部受压、下部受拉时为正,反之为负。

直梁弯曲单元测试题

7、梁弯曲时的应用包括正应力和,在校核梁的应用时,一般只校核正应力,比较梁的正应力和许用应力的大小,可解决三类问题,即、 和。只有当①、; ②;③时才要校核后者。 8、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主要有两个:选择合理的和降低的最大值。 9、圆形截面梁对通过形心轴的面积矩和惯性矩分别为、。 三、选择题(15分): ( )1、弯曲变形指杆件轴线◇的变形。 A、由直线变为曲线 B、由曲线变为直线 C、伸长E、缩短 ( )2、外伸梁指梁◇的支座的简支梁。 A、一端伸出 B、两端伸出 C、两端都不伸出 D、一端或两端伸出 ( )3、如果梁的某一截面的弯矩使梁产生◇运动趋势,规定该弯矩符号为正。 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 C、中部上凸 D、中部下凹 ( )4、截面法计算梁的某一截面的内力时,一般先假设它们的方向◇。 A、剪力为正,弯矩为负 B、都为正号 C、剪力为负,弯矩为正 D、都为负号 ( )5、梁上某一点作用一集中荷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中荷载对剪力、弯矩图没有影响; B、剪力图“突变”,弯矩图转折; C、剪力图转折,弯矩图“突变”; D、剪力、弯矩图都“突变” ( )6、均布荷载的剪力图、弯矩图分别为◇。 A、直线斜线 B、斜线斜线 C、斜线抛物线 D、直线抛物线 ( )7、两端点的弯矩为0指的是在◇情况下。 A、任意 B、两端点无力偶时 C、整梁无力偶时 D、无法确定 ( )8、当梁上A点只作用一个力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 A左=V A右 B、M A左=M A右 C、V A左≠V A右 D、以上三个都不对 (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惯性矩的单位mm4、m4或cm4 B、正方形的惯性矩:I zc=a4/12 C、抗弯截面系数的单位mm4、m4或cm4 D、圆的抗弯截面系数:I zc=πD4/32 (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设计梁的截面形状时,先算出W z,后计算截面尺寸,再取整。 B、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最大弯矩M max=ql2/8。 C、非对称结构梁的抗拉能力与抗压能力不同; D、工字钢的最大剪应力约为平均剪应用的1.5倍。 ( )11、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可采用◇方法。 A、合理选择截面形状; B、采用变截面梁 C、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D、都可以。(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梁“平放”比“立放”安全; B、两块板“侧放”比“叠放”危险; C、总荷载不变的情况下,梁受集中荷载比受其它荷载安全; D、为了防止主拉应力导致梁支座附近产生斜裂缝,钢筋混凝土梁中除配置受拉钢筋外,还要配置弯起钢筋。( )13、两根受相同剪力的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梁,截面面积相等,则圆形截面 与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之比为◇。 A、4:3 B、3:2 C、8:9 D、9:8 ( )14、用铸铁制作的悬臂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截面最合理。 A、工字形 B、矩形 C、T 形 D、⊥形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矩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约为平均剪应用的1.5倍。 B、工字钢的最大剪应力计算公式为τmax=(V·S z)/(I z·b1) C、圆形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约为平均剪应用的4/3倍。 D、以上说法都正确。 四、计算题:(10+6+12分) 密

直梁的平面弯曲练习题 文档

练习六:直梁弯曲 练习六直梁弯曲 一、填空题 1.工程中通过对支座的简化后,将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 2.当梁只受集中力的时候,各段剪力为常数,但在集中力处产生突变,突变值为,各段弯矩 为函数。 3.在集中力偶处,弯矩产生突变,突变值为。 4.对于塑性材料的直梁,平面弯曲的强度条件是。 5.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主要有,, 。 6.如果某跟梁产生纯弯曲变形,则内力中为零。 7.高度等于宽度两倍的矩形截面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竖放截面时梁的强度是横放截面时 梁的强度的倍。 8.横截面面积相等的实心和空心的圆形梁,抗弯刚度大。 8.图示简支梁,C截面中性轴上某点,σ=( ), τ=( ). 二、选择题 1.悬臂梁受集中力P作用,P力方向与截面形状如图所示,试问下列各梁可能发生平面弯曲。的是 2. 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B上的内力()

A. A. A. M=0,θ=0 B、M=0,θ≠0 C、M≠0,θ=0 D、M≠0,θ≠0 3 图示梁AB,如果材料为钢,则比较合力的截面形状为() . 4.梁AB受载荷如图,试问:将支座A、B分别内移到C、D位置时,梁的承载能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5. 右端固定的悬臂梁,其M图如图,则在x =2m处()

A. 既有集中力,又有集中力偶 B. 既无集中力,也无集中力偶 C. 只有集中力 D. 只有集中力偶 6.长度和截形相同的两根梁,一根为钢材,一根为铜材。若两根梁受力情况也相同,则它们的 () A、弯曲正应力相同,轴线弯曲程度不同 B、弯曲正应力不同,轴线弯曲程度相同 C、弯曲正应力与轴线弯曲程度均相同 D、弯曲正应力与轴线弯曲程度均不同 7、悬臂梁受力如图,其中() A、AB是纯弯曲, BC是剪切弯曲 B、AB是剪切弯曲,BC是纯弯曲 C、全梁均是纯弯曲 D、全梁均为剪切弯曲 8.中性轴是梁的()的交线 A、纵向对称面与横截面 B、纵向对称面与中性层 C、横截面与中性层 D、横截面与顶面或底面 三、计算 1. 绘制下列各种受力情况下梁的内力图。

实验2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

实验二 矩形截面梁的纯弯曲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纯弯曲下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比较。 2.测定泊松比μ。 3.熟悉电测法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1.CLDT-C 型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 2.DH-3818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3.矩形截面梁实验装置一套(205E GPa =) 4.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在纯弯曲段,见图2-1,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z My I σ= 式中:M 为弯矩;z I 为横截面对中性轴z 的惯性矩;y 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2 Pa M = 3 12 z bh I = 图2-1 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的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5片电阻应变片,如图2-2所示,其中3#片位于中性层处,2#、4#片分别距中性层上、下/4h 处,1#、5#片分别位于上、下表面。此外,在梁的上表面沿横向粘贴0#应变片。 组桥方式:半桥单臂接法,如图2-3所示。 加载采用增量法,即每增加等量的载荷P ?,测出各点的应变增量ε?,然后分别取各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i ε?均,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力增量i σ?实。将实测应力值i σ?实与理论应力值i σ?理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i i E σε?=?均实

i z My I σ??= 理 2 Pa M ??= 利用梁的上表面1#、0#应变片,可测定泊松比μ。 εμε?= ?均0均1 图2-2 布片方式 补偿片C D B A U O I U 工作片2R R 14R R 3 图2-3 组桥方式 四、实验步骤 1.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 和高度h 、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 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y 。 2.拟定加载方案,见表1。 3.按照组桥方式,将应变片和力传感器接入桥路,并连接好应变仪的电源线。 4.设置力传感器的灵敏系数,并平衡各通道。 5.按照加载方案进行加载测试,记录实验数据。加载时应缓慢均匀地进行。实验至少重复两次,如果数据稳定,即可结束。 6.现场计算出泊松比μ和各点的应力增量i σ?实,并将实测应力值i σ?实与理论应力值

直梁弯曲简介

第六章直梁弯曲 课题:第一节平面弯曲和梁的形式 第二节梁的内力(一):弯矩剪力概念符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平面弯曲、剪力和弯矩的概念,熟悉梁的形式,弯矩剪力符号。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三、素质目标: 概念清晰,认真仔细,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梁的形式,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难点分析] 剪力和弯矩的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 此节内容概念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将概念形象化。 [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举生活及工程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剪力和弯矩及各种梁的认识,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新课讲解 第一节平面弯曲和梁的形式

1.复习扭转变形构件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 2.通过举例(如教室的主梁、次梁)引入本节内容: 一、平面弯曲: 1.受力特点:杆件受到通过杆轴线平面内的力偶作用,或受到垂直于杆轴线的横向力作 用。 2.变形特点: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发生平面弯曲。 简单介绍纵向对称平面。 3.举工程实例:梁 4.梁的形式:矩形、工字形、T形等。

二、梁的形式:(在学习梁的形式的同时,将几种梁的受力图分析画出) 1.简支梁(图a)(路旁座椅、单杠、双杠等) 2.外伸梁(图b) 3.悬臂梁(雨棚、阳台)(图c) 第二节梁的内力(一) 一、复习截面法: 切开,代替,平衡。 二、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剪力: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V叫剪力 弯矩:外力作用平面内的力偶,其力偶矩M叫弯矩。

三、剪力、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剪力的符号:左上右下为正 弯矩的符号:下凸为正,上凸为负(下面受拉上面受压为正,上面受拉下面受压为负) 课题:第二节梁的内力(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计算剪力和弯矩

直梁的弯曲-教案

直梁的弯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授课章节 3 直梁的弯曲 目的要求掌握梁的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重点难点剪力弯矩方程 一、梁的概念及其分类 介绍桥式吊车、卧式容器、受风载荷的塔设备、管道托架的弯曲 1、梁的概念及其特点 把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称为梁。 工程中的梁横截面一般都是对称的。(矩形、圆环形、工字形、丁字形) 受力特点:力偶或垂直于轴线的外力作用在一个通过轴线平面内。 变形特点:杆件的轴线(力偶或横向力)由直线变为曲线。 2、梁的分类 简支梁: 外伸梁(卧式容器) 悬臂梁(承受风载荷的塔) 二、梁的内力分析 梁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将产 生内力。为求出梁横截面1-1上的 内力,采用截面法,在这段上作用 的外力有支座约束反力Q1。截面 上还应有一个力偶M,以满足平 衡方程∑M=0,该力偶与外力对截 举例 引入新课 (约5分钟) 介绍梁的概念 及其特点和分 类 (10分钟) 对受到外力作 用的梁进行内 力分析 第 7次第1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案

1、 截面法求内力—剪力Q 和弯矩M 剪力—截面一侧所有竖向分力的代数和; 弯矩—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内力Q 称为横截面上的剪力。内力偶M 称为横截面上的弯矩。因此,梁 弯曲时的内力包括剪力Q 与弯矩M 。运用静力平衡方程求图中1-1和2-2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截面法,合力为零,合力偶为零)(剪力方向:左上右下为正;弯矩方向:左顺右逆为正) 2、梁内力的简便求法—— “外力简化法” 剪力与弯矩概述 (10分钟) 梁的剪力计算方法 (10分钟) 第7次 第 2 页 1 Q 1 M A R x 1 P 1a o 11P R Q A -=) (111a x P x R M A --=B R 1 Q x l -o x a -2B R P Q -=21) ()(221x a P x l R M B ---=

纯弯曲实验报告

实验二:梁的纯弯曲正应力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矩形截面梁在只受弯矩作用的条件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随高 度变化的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即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沿高度线性分布。 2、学习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①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实验装置 1台 ②DH3818静态应变测试仪 1件 三、实验原理 (1)受力图 主梁材料为钢梁,矩形截面,弹性模量E=210GPa,高度h=40.0mm,宽度 b=15.2mm。旋动转轮进行加载,压力器借助于下面辅助梁和拉杆(对称分布)的传递,分解为大小相等的两个集中力分别作用于主梁的C、D截面。对主梁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其受力简图,如图1所示。 (2)内力图 分析主梁的受力特点,进行求解并画出其内力图,我们得到CD段上的剪力为零,而弯矩则为常值,因此主梁的CD段按理论描述,处于纯弯曲状态。主梁的内力简图,如图2所示。 Page 1 of 10

(3)弯曲变形效果图(纵向剖面) (4)理论正应力 根据矩形截面梁受纯弯矩作用时,对其变形效果所作的平面假设,即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切应力(或0=τ),得到主梁纯弯曲CD 段横截面上任一高度处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z i i I y M = 理论σ 其中,M 为CD 段的截面弯矩(常值),z I 为惯性矩, i y 为所求点至中性轴的距 离。 (5)实测正应力 测量时,在主梁的纯弯曲CD 段上取5个不同的等分高度处(1、2、3、4、5),沿着与梁的纵向轴线平行的方向粘贴5个电阻应变片,如图4所示。 在矩形截面梁上粘贴上如图5.3所示的2组电阻应变片,应变片1-5分别贴在横力弯曲区,6-10贴在纯弯曲区,同一组应变片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Page 2 of 10

第11章梁的弯曲应力

第11章梁的弯曲应力 教学提示:梁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薄壁杆件的切应力流和弯曲中心。 教学要求:掌握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掌握中性层、中性轴和翘曲等基本概念和含义。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的建立和相应的计算。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梁的弯曲切应力进行强度校核。从弯曲强度条件出发,掌握提高弯曲强度的若干措施。 在外荷载作用下,梁截面上一般都有弯矩和剪力,相应地在梁的横截面上有正应力和剪应力。弯矩是垂直于横截面的分布内力的合力偶矩;而剪力是切于横截面的分布内力的合力。本章研究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的分布规律,从而对平面弯曲梁的强度进行计算。 11.1梁的弯曲正应力 平面弯曲情况下,一般梁横截面上既 有弯矩又有剪力,如图11.1所示梁的AC、 DB段。而在CD段内,梁横截面上剪力等 于零,而只有弯矩,这种情况称为纯弯曲。 下面推导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 式。应综合考虑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 和静力学关系等三个方面。 11.1.1 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 1、变形几何关系 为研究梁弯曲时的变形规律,可通过 试验,观察弯曲变形的现象。取一具有对 称截面的矩形截面梁,在其中段的侧面上, 画两条垂直于梁轴线的横线mm和nn,再 在两横线间靠近上、下边缘处画两条纵线 ab和cd,如图11.2(a)所示。然后按图 11.1(a)所示施加荷载,使梁的中段处于纯弯曲 状态。从试验中可以观察到图11 .2(b)情况: (1)梁表面的横线仍为直线,仍与纵线正 交,只是横线间作相对转动。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应力 / 2.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验证梁的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 3.测定材料的泊松比。 二、实验仪器 1.CLDT - C 2.XL -2118B 应力/ 三、实验原理 在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为: 式中:M 为作用在横截面上的弯矩;I 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y 为中性轴到测点之距; 实验装置: 弯曲试验装置图 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原理: I y M ?= σ εK R =?()43214433221144εεεε-+-=??? ?-+-=?R R R R U DB A

测试仪器:XL -2118B 应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 ? 由测量各应变片应变值 ? 由虎克定律求各测点的应力值: 式中: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 =206 GPa ? 为提高测量精度,采用“增量法”,每增加一次载荷ΔP = 500N ,测出相应应变的增量,最后 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求出各测点的应力增量值: ?σ实=E ??ε ? 把由实验得到的?σ实,与由理论计算得到的 ?σ理=?M ?y/I 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的正确性。 四、实验步骤 1.确定梁的尺寸b, h, l, a ;计算I ;检查梁支点,加载点位置是否正确。 2.接线:将六个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接入应变仪各测点。其中工作片接AB ,补偿片接BC(公共补偿)。 3.打开XL -2118B 应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按“N/kg”转换键使力显示单位为N ,检查螺旋加载装置,确认无力作用后按“清零”键。 4.预调平衡:按单点平衡键,对各测点进行桥路平衡。 5.加载测量(逆时针旋转为加载,每次加载500N ,最大载荷2kN ):记录各测点应变片的读数εi 。 6. 卸载,数据经教师审阅后方可离开。 ) 6,5,4,3,2,1( =?=i E i i εσ

第六章:直梁弯曲讲解学习

第六章:直梁弯曲

第六章直梁弯曲 课题:第一节平面弯曲和梁的形式 第二节梁的内力(一):弯矩剪力概念符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平面弯曲、剪力和弯矩的概念,熟悉梁的形式,弯矩剪力符号。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三、素质目标: 概念清晰,认真仔细,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梁的形式,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难点分析] 剪力和弯矩的概念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 此节内容概念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将概念形象化。 [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举生活及工程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剪力和弯矩及各种梁的认识,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新课讲解 第一节平面弯曲和梁的形式 1.复习扭转变形构件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

2.通过举例(如教室的主梁、次梁)引入本节内容: 一、平面弯曲: 1.受力特点:杆件受到通过杆轴线平面内的力偶作用,或受到垂直于杆轴线的横向力作 用。 2.变形特点: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发生平面弯曲。 简单介绍纵向对称平面。 3.举工程实例:梁 4.梁的形式:矩形、工字形、T形等。

二、梁的形式:(在学习梁的形式的同时,将几种梁的受力图分析画出) 1.简支梁(图a)(路旁座椅、单杠、双杠等) 2.外伸梁(图b) 3.悬臂梁(雨棚、阳台)(图c) 第二节梁的内力(一) 一、复习截面法: 切开,代替,平衡。 二、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剪力: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V叫剪力 弯矩:外力作用平面内的力偶,其力偶矩M叫弯矩。

三、剪力、弯矩正负号的规定: 剪力的符号:左上右下为正 弯矩的符号:下凸为正,上凸为负(下面受拉上面受压为正,上面受拉下面受压为负) 课题:第二节梁的内力(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计算剪力和弯矩 二、能力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