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猬---黑线姬鼠的间断分布
(三)按分布区的稳定程度,还可分为扩 展性分布区和缩减性分布区 影响分布区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种的分布尚未达到自己的气候边界,便 会不断向外扩展,成为扩展性分布区; 自然条件的改变及环境污染,能够引起 种的剧减甚至消失,造成缩减性分布区。 随着人口的增长,植物生境的破坏,动 物栖所的日益缩小,必然会使世界上许 多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雪鸡的狭域分布图
• (二) 按分布区的形式,通常分为连续分布区和间 断分布区 • 连续分布区通常连成一片的一块完整的区域, 生物种从它的发生地,以自然的形式向四处扩张。 例如,棕榈科植物是泛热带连续分布区(图6-3)。
棕榈科植物是泛热带连续分布区
间断分布区,是种的分布被分裂为相距 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的部分,中间可能 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或土壤等 障碍所隔开开,各部分的种群间失去基 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不连续的间 断分布区。例如,刺猬、大麝和黑线姬 鼠分别见于我国东部和欧洲、中亚一带 (图6—4),亦呈间断分布区。据推测, 这都是由于第四纪冰川所造成的。
二、非地带性 生物分布的非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由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 环流等所引起的气候经度差异,特别是水分 条件的不同,从而使动植物分布按经度方向, 由沿海向内陆依次发生变化。通常称为经度 省性或经度地带性。这在中纬度大陆东部表 现得最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大地构造、岩浆活动等地球 内能的作用,使地表出现了大的地势起伏, 形成了某些大的山体、高原或平原等地貌类 型。而动植物类群围绕这些独立的地貌单元, 在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群并具 有独立的分布区。
蟾蜍(bufo)的发生中心及向各个方向扩展的示意图
三、分布区的类型 不同的分布区,其大小、形式和稳定性 方面都有所不同,根 据这些特点可将 分布区划分为若干类型。 (一)按其大小通常分为广分布区和狭分布

一般来说,种的生态价愈高,克服阻限 能力愈大,种的年龄愈年轻,其分布区 翕狭小。例如,现代植物中的银杉,只 分布在我国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动 物中的高加索雪鸡和里海雪鸡等,变属 于狭分布区种(图6-2)
一、地带性 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 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 方向有规律地变化。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 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 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土壤等呈带状分布, 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这种 地带性规律,在苔原地带、寒温带针叶林地 带和热带雨林地带表现最典型,以致造成全 球性的地带。然而,在中纬度温带地区,由 于受海陆分布及构造地貌等非地带性因素的 影响,使全球性的地带产生局部变形,动植 物分布出现丁局部地带性,称为区域地带性 或“地带段性”。这在温带大陆东部、西部 和内部均有表现。
第二节
陆地生物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的动、植物随着自然环 境的空间地理变化,而产生一定的空间地理格局, 形成不同的动植物区域。生物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可以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 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组分之一,它们在地球表面上 的分布,一方面受现代生态地理条件所制约,与自 然地理环境相适应而表现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 另一方面,又受区系历史所影响,与生物的系统演 化和地史变迁相适应,而具有区系性特征。地带性: 非地带性和区系性是生物分布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它们共同作用决定了世界陆地生物分布的基本轮廓。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陆地生物的基本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世界海洋生物区系区 中国陆地生物区系区 中国海洋生物区系区
第一节 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一、分布区的定义 分布区亦称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 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地进 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种的分 布区,之所以能够维持或扩展,是由于生物种在 形态、结构、功能与遗传等方面,对外界环境条 件的特殊适应。 在种的分布区内,该种生物的种群不可能在任何 地方都能出现。栖息地决定了分布区的结构,即 种在分布区内的配置状况。
三、区系性 所谓区系性,是指不同的动植物,在漫长的 历史演变过程中,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由 于分布区相同而组成一定的生物区系。区系 性反映生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过 程以及地理隔离情况。一个生物区系中,特 有类群愈多,分类等级愈高,说明它们愈古 老,地理隔离愈久,即区系性愈强。 很早以前,人们就根据这种区系性规律,按 着特有种或特有类群的组合情况,将地球上 的动、植物区系分为许多区。例如,把植除 上述三种基本地域分异规律之外,尚有垂直 带性规律和地方性规律。
四、固有种和特有种 栖息在发生地的种,称为该地区的 固有种。一个种仅分布在地球上某 一地区,称为该区的特有种。特有 现象常与一地区的历史演变有关。 那些很早就与大陆脱离的岛屿和某 些孤立的山峰,常常出现特有种。 例如很早就脱离澳大利亚大陆的新 西兰岛,特有植物有1000种,占当 地植物区系的72%。
五、生物区系 包括植物区系、动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它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生 物区系,是指许多不同生物种(科、属)的总 合。这种总合可以按行政区,如长春生物区 系;也可以按自然区,如山地生物区系、平 原生物区系等,还可以按生物的分类系统, 如被子植物区系昆虫区系等。 狭义的生物区系,是指不同的生物种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分布区共同而形成的生 物总体。通常分为植物区茶和动物区系。从 生物地理学出发,整个地球表面可分为海洋 生物区系和大陆生物区系。岛屿生物和内陆 水域生物,通常都归入大陆生物区系之中。 因为往往它们在分布上同陆地有密切联系。
二、分布区的形成 关于种的分布区的形成有多种理论。一种是 单境发生论,认为:生物种或其他类群,最 初都是由一个地点发生的,然后由发生地点 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最初的发生地叫做发 生中心或起源中 心(图6-1)。 另一种是多 境发生论,认为:生物种可以在多个地区中 同时或不同时发生。此外,还有人主张泛境 发生论,认为:一个旧种的进化达到质变阶 段,新种就在旧种的背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 一次发生。 动、植物种地理分布的这种自然扩散,称为 侵移或扩展。一般情况下,分布区的大小与 种的繁殖能力和年龄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