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洛 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 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 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 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 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 (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13 诗词三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人称 “诗仙”,中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清新、飘逸。
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 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两次从政都以失 败告终,但他为之奋斗一生,可以用屈原 的名句来形容他,“虽九死而其犹未悔”。
创作背景
朗读训练
行路难(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句子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 同“值”,价值。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 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 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 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 调低抑,唱出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名句探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定、 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 毫不犹豫。云帆:高高的帆。济:渡。
题解
酬,这里是以诗相 答的意思。乐天,白 居易的字。对“初逢 ”二字,可以有两种 理解,一是未见过面 ,初次相逢;另一种
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
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 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 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 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写作特色
1.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 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比如,“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中的“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 现的现状。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
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
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2.综合运用夸张、想象、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这些 修辞的运用,揭示了诗人悲愤难抑,仍期待从政,最终坚信 理想必会实现的情感变化。
3.叙事开篇,联想过渡,结尾直接抒情,一气呵成。
课堂小结
本诗抒发了诗人因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 苦闷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 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文章结构
行 路 难
行路难
李白
忧
清酒珍羞 停杯投箸
现
愁
冰塞川 雪满山
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坚信理想能
够得以实现
垂钓碧溪上 乘舟梦日边
希
理
望
长风破浪 只挂云帆
想
拓展延伸
试从古诗词中找出蕴含乐观积极 精神的句子。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屈原
2.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李白
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陆游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能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初 步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掌握本诗中的名句。
整体感知 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乐天扬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 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 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问:“停”“投”“拔”“顾”,这些动词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心情?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 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 茫然呢?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忽复:忽然又;乘舟梦日边: 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赏析: 姜尚(姜太公),九十岁在磻溪上钓鱼,得遇 周文王,后被重用,助周灭商;伊尹,受命于商汤助 商灭夏之前,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这两个都 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 人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愿望: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 朝廷任用,施展才能。
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 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 现了诗人极度苦闷、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这是诗人的想象。想想自己离开长 安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诗人用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 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世路的艰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
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 宝三年(公元744年)。其时,作者应 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 最后被“赐金还山”,诗人“济苍 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 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而写了 这组诗。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4.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 神。 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洛 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 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 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 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 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 (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13 诗词三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人称 “诗仙”,中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清新、飘逸。
李白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 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两次从政都以失 败告终,但他为之奋斗一生,可以用屈原 的名句来形容他,“虽九死而其犹未悔”。
创作背景
朗读训练
行路难(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句子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 同“值”,价值。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 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 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 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 调低抑,唱出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名句探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一直顺利的风。会:副词,“一定、 必然”的意思。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 毫不犹豫。云帆:高高的帆。济:渡。
题解
酬,这里是以诗相 答的意思。乐天,白 居易的字。对“初逢 ”二字,可以有两种 理解,一是未见过面 ,初次相逢;另一种
赏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
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 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 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 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写作特色
1.运用象征手法,不但增强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更 富感染性,更耐人寻味,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比如,“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句中的“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自己的仕途艰险、受阻,表明了理想难以实 现的现状。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
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
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2.综合运用夸张、想象、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这些 修辞的运用,揭示了诗人悲愤难抑,仍期待从政,最终坚信 理想必会实现的情感变化。
3.叙事开篇,联想过渡,结尾直接抒情,一气呵成。
课堂小结
本诗抒发了诗人因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 苦闷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 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文章结构
行 路 难
行路难
李白
忧
清酒珍羞 停杯投箸
现
愁
冰塞川 雪满山
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坚信理想能
够得以实现
垂钓碧溪上 乘舟梦日边
希
理
望
长风破浪 只挂云帆
想
拓展延伸
试从古诗词中找出蕴含乐观积极 精神的句子。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屈原
2.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李白
3.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陆游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2.能抑扬顿挫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初 步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掌握本诗中的名句。
整体感知 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乐天扬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 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 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问:“停”“投”“拔”“顾”,这些动词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心情?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 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 茫然呢?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忽复:忽然又;乘舟梦日边: 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赏析: 姜尚(姜太公),九十岁在磻溪上钓鱼,得遇 周文王,后被重用,助周灭商;伊尹,受命于商汤助 商灭夏之前,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这两个都 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 人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愿望: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被 朝廷任用,施展才能。
赏析:“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 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 现了诗人极度苦闷、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这是诗人的想象。想想自己离开长 安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诗人用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 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世路的艰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
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 宝三年(公元744年)。其时,作者应 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 最后被“赐金还山”,诗人“济苍 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 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而写了 这组诗。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4.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 神。 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